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郝万山教授五行精解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6-7-20 23:02:0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0 09:38
如果李老师还想不明白,请提出问题,哪里想不明白?如果提不出问题,那么从此之后,咱们不否定阴阳 ...

我觉得您老就是“心主神明”上发生了一点问题,说到跟前又跑偏了。本来等您自己认识,等了两三天您还糊涂着。算了,我点开吧。


115楼
心就是心!你糊涂在于,西医有个心脏,你不明白中医的心与西医的心脏,属于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中医理论,不要拉扯西医,你就明白了!就知道中医的心就是心,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火宣通……。
---------------------------
中医的心也西医的心脏是两个概念。西医的心脏有解剖学概念,中医的心难道没概念吗?既然有,您为什么说不出来?


中老年人若暴喜过度,极易诱发胸痹心痛、肝阳上亢等病.发生卒中等。严重者还可危及人的生命,如大喜时造成中风或突然死亡,中医称之为“喜中”。是不是大喜伤心!
----------------------------
这一条,您偷换概念了。咱们明明说中医的心,您要拉扯西医的名词干什么?
您可能说,我改成中医名词了,可是改成中医名词了,就一半不是中医的心了,因为肝阳上亢和卒中,不是中医的心病,所以,您这一条,作废。


其实您快说出来了,就是隔一层纸,我再分析一下您的认识:


愉悦时,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考试时也能有超常发挥,运动员易破纪录,不是证明喜悦能够促进心主神明吗?余类推。
----------------------------
您说,促进心主神明,心是谁啊?没有心这个东西,促进谁或者谁被促进了?
唉!您已经指出了还自己没有认识到,可惜啊!
明明您说“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这些都是神明啊,心主神明,心不知道什么东西,神明您知道吧。情绪愉悦促进神明,这里的心,就是神明,还有其他吗?


结论:
中医的心,不是解剖学的心脏,也不是脑,也不是其他器官,就是神明这个功能的代名词。
类推:
中医的五脏,就人人体五个生理系统(或生理特性)的代名词。心是神明、肝是疏泄与升发、肺是气、脾是运化、肾是精。
脏腑学说,就是中医的生理学说。


这一段比较难理解,希望您认真看看。


122
发表于 2016-7-20 23:09:27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7-20 10:03
五行的问题,已经谈得差不多了,按着我们说过的这种思路去学习黄帝内经就很容易上手,明白; 因此既然我 ...

依真理,不依情绪,以及旧有的习惯思维, 破了自己的见取见,那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
先生这个态度我非常佩服,愿与先生共勉。
辩论问题,谁说服谁不重要,表达清楚各人的认识,各自从对方的认识中获取知识、收到启发,是收获。
123
发表于 2016-7-21 07:3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7-20 23:3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7-20 15:02
我觉得您老就是“心主神明”上发生了一点问题,说到跟前又跑偏了。本来等您自己认识,等了两三天您还糊涂 ...

        结论:
中医的心,不是解剖学的心脏,也不是脑,也不是其他器官,就是神明这个功能的代名词。
类推:
中医的五脏,就人人体五个生理系统(或生理特性)的代名词。心是神明、肝是疏泄与升发、肺是气、脾是运化、肾是精。
脏腑学说,就是中医的生理学说。
这一段比较难理解,希望您认真看看。
===========================================
       回复:
        一点也不难理解,正是现在中医讲义的观点!很多人接受了这个观点,几乎成为中西医结合学派的共识。实际上这就是与西医学对照,比较的结果。严格一点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中医理论中没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理功能,解剖结构,系统……等等概念。
        你把西医的概念,术语去除,再把结论说一遍
124
发表于 2016-7-21 07:58:30 | 只看该作者
        西医的心脏有解剖学概念,中医的心难道没概念吗,心是谁啊?
=================================================
         回复: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125
发表于 2016-7-21 08:00:23 | 只看该作者
       1     肝阳上亢,木生火,子病及母!
       2      卒中,即中风。中医病名。《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三生饮》:“治卒中,昏不知人,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并痰厥、气厥。” 中风的最常见症状为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部突然感到无力,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其他症状包括,突然出现一侧脸部、手臂或腿麻木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神志迷茫、说话或理解困难;


126
发表于 2016-7-21 10:08:57 | 只看该作者
        【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这个心主神明,主血脉。要不要说说为什么?是怎么样证明的?其实,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必重复!

点评

您这三条要综合起来回复,这样讨论很好。 这是我的观点,打成红字: 结论: 中医的心,不是解剖学的心脏,也不是脑,也不是其他器官,就是神明这个功能的代名词。 类推: 中医的五脏,就人人体五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1 16:34
127
发表于 2016-7-21 16:3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7-21 17:15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21 10:08
【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这个心 ...

您这三条要综合起来回复,这样讨论很好。


这是我的观点,打成红字:
        结论:
中医的心,不是解剖学的心脏,也不是脑,也不是其他器官,就是神明这个功能的代名词。
类推:
中医的五脏,就人人体五个生理系统(或生理特性)的代名词。心是神明、肝是疏泄与升发、肺是气、脾是运化、肾是精。
脏腑学说,就是中医的生理学说。
这一段比较难理解,希望您认真看看。


您的回复,打成黑体字:
         回复: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
您看您闹得,咱们说好的不讲解剖学嘛,您怎么拿中医解剖的心脏来讲藏象学说的心脏呢?咱们说话要算数啊。
再说,就您拿出来的这点解剖心脏内容(说文的,还有难经的),您说,这里面能看出来“神”吗?
这是中医两千年前的解剖知识,中医早就抛开解剖了,您今个又拿出来,没用啊。


中医的心,是神明,不是解剖学器官。难道您不懂?您多次说过中医的心不是解剖学器官,怎么现在又拿出来解剖学器官来了,简直一锅粥。


还有肝阳上亢这一条,您说子病及母吗,就子病及母吧,您说什么就什么。
既然子病及母,就得子先病。咱们说的是“喜伤心”,   肝阳上亢,木生火,子病及母,理应喜引起的肝阳上亢在先,神病在后。
肝阳上亢证的形成,是不是先有心神疾病?还是先有肝阳上亢?您讲讲。如果是喜引起肝阳上亢,这就不是喜伤心而是喜伤肝了。
肝阳上亢,可以引起心病,这是是心肝都病了。也就是升发太过引起神病了。


点评

另外,中风神志昏迷这一部分,不用争议,是属于心神病变,有喜伤心引起的,这里的喜伤心,实际就是过喜引起了神的病变。 总之,中医的心病,都是神病。因为中医的心,实际就是神。至于这神属于哪个器官,中医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1 16:41
128
发表于 2016-7-21 16:41:0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16:34
您这三条要综合起来回复,这样讨论很好。

另外,中风神志昏迷这一部分,不用争议,是属于心神病变,有喜伤心引起的,这里的喜伤心,实际就是过喜引起了神的病变。


总之,中医的心病,都是神病。因为中医的心,实际就是神。至于这神属于哪个器官,中医不管他,现代医学也管过,但还没有弄明白。中医只管治神,有时候说是治心,意思都一样,心就是神神就是心。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中医认识神,用心来代表神,为什么要用心来代表,不用小肠、不用脾胃代表呢?
有原因的,原因探索也不难,咱们后面可以讲。
129
发表于 2016-7-21 19:5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7-21 11:59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08:34
您这三条要综合起来回复,这样讨论很好。

         【解剖学】
===================================
       回复:
       【 解剖学】?定义是什么?是哪一年才发明的?
        
【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这是解剖学发现的吗?这是解剖学解剖的吗???你上过解剖课吗?哪个解剖学老师给你讲过:【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这个心 ?
       你的潜意识里始终摆脱不了西医的魔障!
130
发表于 2016-7-21 19:56:4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21 08:41
另外,中风神志昏迷这一部分,不用争议,是属于心神病变,有喜伤心引起的,这里的喜伤心,实际就是过喜引 ...

    你回去好好学习一下五行生克!把卒中,中风的概念好好学习学习!

点评

中风有喜伤心的,没错,您要说什么继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1 20: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2:29 , Processed in 0.12096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