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殿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07:53: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复归儒学之本,是振兴中华所需
孙殿文
我们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唯物辩证法,则必须以辩证否定的思维来重新认识儒学。虽然众所周知,中国“井田制”起源于原始社会而是黄帝所开创的历史,但是当中国发展史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夏、商、周三代文化断层,孔子所处历史已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而至“君子可逝也”,阶级社会社会意识形态(礼)的社会实践时代性和历史性,已成为“不与人圣人同忧”的自然历史进程。于是孔子彻底否定了《周易》“井道不可不革”的“井有仁焉”经济基础,并认为自己“当仁不让于师”的,所谓进行“噬肤灭鼻”而开创的离经叛道之儒学,是能够胜过《周易》所开创的立人之需学;以及自秦以降,将指导这一学术思想开展认识认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周易》经文定论为筮书之谬误,造成的普遍认为孔子是中国儒学创始人之误,使人们对《周易》作者们才是开创中国儒学之鼻祖了解得甚少!其实,《周易》作者们才是中国儒学真正创始人,而《周易》经文继论述启蒙教育专卦《蒙》之后的《需》卦,则是作者们论述开创儒学宗旨之专卦。从“儒”字结构的抽象内涵和外延与《周易》意象思维具体的统一中我们可知,其作为形而上者道的部分从“立人”,形而下者器的部分为“需”,是表述知识要立人之需的旨意。于是,如何解决人之需才是开创儒学的根本,而儒学的本质则是立人之需学。那么人之需的根本是什么?是“民以食为天”,用《周易》意象思维表述则为“饮食之道”,用现代西方哲学术语表达则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从《周易》《序卦》“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我们可知,《周易》所开创的“物质反映还处于幼稚状态的不可不使人们能够生活下去的认识”,则是中国儒学之所以被称谓儒学的根本。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以我们可从《尚书•无逸》介绍“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小民,惠鲜鳏寡”中得知,《周易》作者们才是中国儒学真正的创始人,而周文王是鼻祖,其开创的为“康功、田功” 卑下服务的宗旨,即是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服务的实质。
孔子在继承与发展《周易》作者们所开创的儒学过程中,虽然在《论语》《为政》中说:“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注:“损益”,是《周易》表述“扬弃”概念的专用术语〕但是由于他在反映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上不懂《周易》经文之真谛,从而脱离了儒学植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壤土,而背离了儒学是为立人之需服务的宗旨,以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而教导龙的传人自强不息“时乘六龙以御天”的精神。我个人认为,孔子所开创的“学而优则仕”,背离了“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而脱离经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为经济服务的目的和宗旨。此是最终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为什么在人类近现代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之所以发生落伍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复兴中华而必将迎来中国文化复兴的今天,复归儒学立人之需的根本,则必须从“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入手,而全面了解《周易》经文创建立人之需学的世观和方法论!至于,“需”字为什么形而上者道的部分从“雨”,形而下者器的部分从“而”,以后再谈。
13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06:3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第五篇 《周易》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革命观⑤
孙殿文
四、“车轮矛盾对衡方法论”说
将矛盾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动力的客观规律和内容,而内化为自己的力量,是《周易》以人的自然化矛盾方法论,以“车轮”为意象的思维的具体。因为,构成车轮统一体的部件车毂、车圈、车辐条,是由于车辐条的“共毂”而将本与其分离、对立的车圈联结在一起,才有车之用的。车毂对车圈的压迫力,车圈对车毂的反压迫力,是由于车辐条能够正直同一,才使车轮矛盾双方处于对抗状态中的力量而转化为平衡力的。从而,“车轮矛盾对衡方法论”,可有效地解决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而由矛盾斗争性所产生社会不安定的副作用。这是,《周易》指导人类社会实践,以人的自然化的矛盾运动革命方法论,来实现自己长治久安稳健发展的普遍法则。为此,《周易》作者们于周朝所开创的“井田制”社会革命,而以公有制为轴心来统一私有制为外围的,从井意象上升到改革开放的“井道不可不革”具体,则是在实施经济基础变革上而具体应用“车轮矛盾对衡方法论”的典范。
13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3 20:51: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第五篇 《周易》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革命观⑥
孙殿文
五、矛盾斗争相互逼迫自我转化的和谐观
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前提,而是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向着自己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本趋势和方向,是《周易》利用矛盾相互斗争逼迫自我转化,而通过辩证否定使矛盾双方赞誉以自我革命来实现自我存在和发展的和谐,于是则可获得自身存在长久矛盾同一性的原理。欲要实现这一长治久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则必须否定“仇必仇到底”,对于矛盾双方而是水火不相容的相互压迫射杀的矛盾斗争观。所以,《说卦》开篇强调:“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后,而又说:“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在《周易》的矛盾辩证观中,认为任何事物局部矛盾双方,均是相互逮住整体矛盾双方不相悖逆,而在整体矛盾同一性下,才能获得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观念。所以,《说卦》特此强调这是本于自然界“故水火相逮,风雷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为此,矛盾斗争相互逼迫自我转化和谐观,是《周易》乾德人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矛盾双方共贏为前提,而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关键。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7:3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第五篇 《周易》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革命观⑦
孙殿文
六、以“吝”代替“恶”的社会革命观
由于人类善与恶的斗争是根源人类文明内部固有矛盾,所以在人类自我发展和完善“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中,当人类自我发展史进入以“恶”否定“善”是起动历史前进的扛杆后,已是阶级社会特殊阶段实际的自然历史进程,于是《周易》的“治历明時”的革命思想,是以“吝”代替“恶”的社会革命观。树立吝惜社会物质财富的社会观念,以吝啬物质财富的物质分配形式,来激励人们向往物质文明的竞争内容。这是《周易》利用社会关系物质矛盾,既能激化生产力可持久发展活力又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社会革命基本观点。
13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07:39: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第五篇 《周易》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革命观⑧
孙殿文
七、对君子之道与小人之道的具体辩证应用
《周易》对统治与人民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认识,由于“统一统治而并列人民”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是将人民内部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统一统治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所以这种处理社会关系认识是符合君子之道的基本观点,被称为“君子之道”。与之相反的“并列统治而统一人民”,而是将原本人民内部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统治矛盾的斗争性之中,这种人类二极对立之分裂,是造成人类社会动乱之根源,为“童观”之见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故被称为“小人之道”。在《周易》的“治历明時”革命观中,虽然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阻塞的阶级社会自然历史过程中,而是“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客观现历史进程,但是在《师》卦中又明确的指出:“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13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9 13:1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第五篇 《周易》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革命观⑨
孙殿文
八、以智力来发展与变更生产方式的革命观
《周易》认为人类唯一符合及适合的行为,只有社会生产活动,而以尊重智力来发展与变更生产方式,是《周易》自始至终所贯穿着的信念。中华文明自“始作八卦”,而从“离为目”的上下眼睑对立、分离与联系中认识到了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认识事物后,并由此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而发明了生产工具网,于是则改变了人们只会运用身体壮力来发展生产方式的历史。从而,《周易》《大壮》卦:“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网,贞厉羝羊触藩赢其角”,是说人类在尊重壮大发展生产力上,“小人之道是用壮力思维;而君子之道不但是用由鱼猎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网至篱笆圈养畜牧生产方式的联系和发展思维,而且从野生山羊至家养山羊驯化所发生的羊角消瘦退化实践过程中,得取了在解决生产对象与生产资料如公羊触篱笆的矛盾上,是政治激励消瘦羊角的削弱生产对象尖锐矛盾思维。”此是《周易》坚信“牵羊悔亡”,而将以智力来发展与变更生产方式的革命观,纳入其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并贯穿整体经文的思维。
圣人“崇效天,卑法地”,而创造《周易》唯物辩证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完备物质力量取得应用,并以此来树立自己成器以为天下利的理想,此是没有什么能大过的圣人精神”,而是发展壮大先进生产力的实质。所以,《系辞》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自始至终所要追求的圣贤精神,至今已发展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写进了宪法。于是,以智力来发展与变更生产方式的革命思维,将永远成为“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中国精神。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15:0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第五篇 《周易》构建嘉靖社会稳健发展的革命观⑩
孙殿文
九、“反身修德”的自我先进发展革命观
由于任何事物发展过程均是产生、发展和死亡的历史,是如同月亮盈亏一般的光明与黑暗,因此《周易》以“月几望”规律意象之。征服这一“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自然历史过程而必然趋向消退性衰落以及趋向死亡的黑暗,保持自我日中当天的光明,是《周易》能动反映革命方法论的聚焦。所以经文以“月几望,君子征凶”这一命题表述之。由于任何事物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前进性、上升性均是来自自我否定运动的先进性,所以任何创新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均是来自辩证否定的逆反性。因而,以辩证否定的逆反思维来创新观念,并让处于弱势还幼稚的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矛盾过程中而获得符合及适合发展的条件,于是通过还处于矛盾强势一方旧事物为桥梁的自我革命转化,而获得自身先进性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以及不死亡的历史。这是《周易》以“反身修德”自我革命来实现自身发展先进性理想的原理。
以上论述,虽然诸多观点来自《周易》,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是难免的,恳请方家批评、指正,以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抛砖引玉。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2 22:02: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第六篇  阴阳象数
孙殿文
《周易》哲学体系的阴阳、象、数,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回答了世界本原的问题,唯物辩证法要回答世界状况是怎样的真实的情况的问题。
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而《周易》经文则是有关此方面联系的言辞,所以经文将卦辞和爻辞均统称为“系辞”。概念逻辑运动的本身,最终要求必须从总体上认识唯物辩证法的含意及其理论体系,是《周易》以阴阳、象、数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来最终实现这一目的的宗旨。由于《周易》是以四大基本规律为理论化------的唯物辩证法,所以不同于西方唯物辩证法而不怕面对人类今天和未来信息革命的挑战。其基本规律和范畴虽然阴阳、象、数均是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客观事物感应运动全息关联变化和发展的本质,但是其是指导人们在透过现象进行本质认识的过程中,而是首先必须定性,然后才能进行定量研究,并且力求达到能够标准其数为目的实质和核心。此是,“观象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的原理。为此,我来自《周易》的科学发展观,而对科学的定义是:“科学是人类透过现象进行本质认识,在揭示客观内容和客观规律的过程中,而对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能够标准其数,并为人之目的服务的分科学问”。中医理论之所以被人们认为不科学,而是由于自《黄帝内经》直至今日,还处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状况下,而使自己的理论体系禁锢至今,未能如《周易》以文“官在渝,出门交有功”,使自己仍然处于定性阶段,对于中医理论必须趋向定量研究,精化发展和完善却毫无知觉!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医固步自封,之所以落伍于现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变更与发展,而在面临市场经济大潮的过程中有被淘汰可能之所在!
由于自古至今,对于“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状况。至于中国哲学,为什么而是“立天之道曰阴阳,立地之道曰刚柔”,就目前中医界而言,也是如此。鉴于目前本论坛对于“阴阳”到底是什么而争鸣不休,仍然处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状况,为了使同仁们能够早日获得共识,在本人《周易正源》并未获得正式出版机遇的情况下,愿将本人有关此方面科研成果,无私地奉献给大家,希望共同参与讨论,以图关注,批评和指正!(待续)!


-=-=-=-=- 以下内容由 孙殿文2008年07月22日 10:08pm 时添加 -=-=-=-=-
将“经文”打成“以文”,特此更正!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07:24: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第六篇 阴阳象数②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的原理,是《周易》阴阳------哲学殿堂的基石。因此,我们对经文中的“物”,要以正确哲学概念来理解。世界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物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物质世界尽管是形态多样的瞬息流动性,结构复杂的可变性,但又是物质聚合离散的统一全息性,以及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离性。因此,要用物质存在具体容身处所载体,来具体论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以物质存在容身处所为前提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运动发展原理相结合,来构成《周易》天人合一载体哲学思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中国载体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同是物质第一性反映而存在着巨大思维原理差异之所在。为此,我们要想正确地了解阴阳概念及其思维原理,则必须从《周易》的基础理论入手。
140
发表于 2008-7-24 07:47: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阴阳象数 就是 运用符号进行演算的系统!
太牛逼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9 01:28 , Processed in 0.05262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