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9/03 00:57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在 2009/09/03 07:44am 发表的内容:
真看不懂。您的意思是什么?还有您说:“伤寒中风的汗自出为邪所迫。”汗如何被邪气所迫而出?我不相信如果是人体感受寒邪,寒邪收敛,人体能发汗?请您说的详细一点。-=-=-=-=-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 在 2009 ... 河南岐世雄先生的问题,后代医书是没有的,细细阅读<内经>就会发现,很多名称,在后代名家论述没有涉及,含混不清;所以您们也只是学说学着说,显得前后不连贯.
但是我想您们不会完全没有听说,比如:君火,相火,在哪儿?很模糊,论述众多,各说各的.<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的是君火、相火的生发时间与脏腑,而三焦呢?三焦其实是气之源,出胃上口分而为三,经心脏、心包与君火,相火相合;
与君火相合之气,担负主血脉运行,也简称“营气”,君火维护着营气的持续气态;与相火相合之气,简称“卫气”,相火维护着卫气的持续气态;卫行脉外。气、火互为寄托,就是经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因为发源不同,就会产生火衰或气弱。“营气”“卫气”依附着君火、相火,就像各自抱着火炉,君火依附着“营气”主血脉,所以随时可以得到水谷精微的补充,所以“营气”很少呈现火像,顶多燥而生风;卫气因为没有血脉靠旁,得等营气的延伸补充,如果营气仅仅自给,相火就容易呈现火像,发高热。
如果外寒直中卫气,寒伤气,相火失制约,独盛,高热。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此之谓也。
外寒包括风寒、寒湿,趁营气、卫气亏欠之时更伤气,闭塞俞穴;经言:“魄汗未尽,形弱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所以《伤寒论》以桂枝汤为首方。
《内经》还有明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所以同样的天气或流行病,感病的人只是少数。
现代解释《桂枝汤》是阿谀奉承之词,什么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后人誉为群方之首。真想问那些捣浆糊的,《伤寒论》那个方子用药不精当,那个方子配伍不严谨?好像仲景就依靠桂枝汤扬名千年。这是题外话。
两个系统,也就是君火所主与相火所主。
卫阳与邪气抗争不能固涩汗出而汗出,是现代的人云亦云。
“气之在人,和则为正,不和则为邪”,火独居、湿独居、阴阳偏盛偏衰,就是邪,《伤寒论》12条不是说了吗?“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阴弱遭浮阳排挤,出来就是汗。就好比被人一脚踢出家门,您说是被迫出门?还是主动反击?
发热,被现代教科书解释成正气抗邪,真是佩服。
当然如果阴虚再阳虚,治疗自是更麻烦。
正气若能够鼓邪外出,就不病,如有时不舒服,睡一觉恢复了,或者又说什么亚健康。才是正气鼓邪外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