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哲学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复制链接]
141
发表于 2009-9-3 00:04:22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09/02 09:56pm 发表的内容:
整个不解桂枝汤证的病机和药用原理,却在这显摆!
桂枝汤可用于太阳中风证;也可用于太阳伤寒的任何有或兼有汗出、恶风之证。也就是说,只要存有汗出、恶风之症的,也就是营、卫不和之证的,都可,而且必须应用 ...
引用我的话的非常好,这句话只有傻瓜才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幼儿园小朋友gonmai版主,按着课本照本宣科,一直在找我这句话里有没有“调和营卫”4个字,有就是对的,没有就是错的。这是多么荒唐啊!那我请问你,是《伤寒论》开创了辩证辨证论治,但全书通篇没有出现“辩证论治”四个字,你难道能说不是《伤寒论》开创了辩证论治吗??意思点到了就行!!gonmai连幼儿园都没毕业!怎么能体会到什么叫话中有话!

滚回去上你的幼儿园吧。而且幼儿园小朋友中最无耻,最会显摆的就是你了。

-=-=-=-=-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2009年09月03日 00:14am 时添加 -=-=-=-=-
gonmai版主,我告诉你,我和你妈有一腿。
你听了这句话是不是认为我拿了你妈的大腿呢?但其实不是,我是骂你呢,你知道吗?这就叫话中有话。你连幼儿园还没毕业,骂你的话还以为在夸你呢!!
142
发表于 2009-9-3 02:58:05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楼主的意见是错误的意见。
西医是必须创新的,新的替代老的,层层淘汰,层层推进是西医发展的模式!
143
发表于 2009-9-3 07:20:47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9/03 07:29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2009/09/02 09:05pm 发表的内容:
不对的,1太阳中风治病因素不是寒,而是风,风为阳邪,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出现病理性亢奋,这就是中风发热的机理。
2伤寒的病因才是寒邪,发病的机理是,寒邪闭表,阳气被郁体内,郁而发热。这就是为什么仲 ...
河南岐世雄先生所说,看到过:“风为阳邪,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出现病理性亢奋,这就是中风发热的机理”
不好意思:个人的感觉不是如书所说,风与发热是两个系统的。
另外:河南岐世雄先生说:1营在内卫在外,营气受病怎么会导致卫气受损闭塞?这是书本描述粗疏导致误解。
1“营在内卫在外”关键涉及“里”“外”,人体经脉不是像排水管一样由里及外,而是在人体迂曲回还,上下盘旋,里外多次周行,
如前所说,出汗层面,只是如喝酒的漏风,但又不属于漏风,差别在于伤寒中风的汗自出为邪所迫,漏风是无能回还,见开则出;所以“里”“外”以水谷进口一端为“里”,气的终极位置为外,“营”是卫的前面接近谷道的一层;营、卫共同伴随血脉周行于体内外。
如[第 133 楼]yszyzy 先生解释的很清楚。请思之。
又营、卫,普遍认识是简单的两个名词,其实仔细阅读,会发现“营”表示的是主营之气,“卫”表示的是主卫之气。
144
发表于 2009-9-3 07:25:47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9/09/02 07:46pm 发表的内容:
然也,这样就可以解释麻黄为什么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多重作用。卫,由上焦而出,经肺布于体表,昼行于外二十五周,入内再行二十五周。
得到先生的肯定,很高兴。谢谢!
145
发表于 2009-9-3 07:39:07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9/03 07:20am 发表的内容:
河南岐世雄先生所说,看到过:“风为阳邪,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出现病理性亢奋,这就是中风发热的机理”
不好意思:个人的感觉不是如书所说,风与发热是两个系统的。
什么叫两个系统?
146
发表于 2009-9-3 07:44:42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9/03 07:20am 发表的内容:
1“营在内卫在外”关键涉及“里”“外”,人体经脉不是像排水管一样由里及外,而是在人体迂曲回还,上下盘旋,里外多次周行,
如前所说,出汗层面,只是如喝酒的漏风,但又不属于漏风,差别在于伤寒中风的汗自出为邪所迫,漏风是无能回还,见开则出;所以“里”“外”以水谷进口一端为“里”,气的终极位置为外,“营”是卫的前面接近谷道的一层;营、卫共同伴随血脉周行于体内外。
真看不懂。您的意思是什么?还有您说:“伤寒中风的汗自出为邪所迫。”汗如何被邪气所迫而出?我不相信如果是人体感受寒邪,寒邪收敛,人体能发汗?请您说的详细一点。

-=-=-=-=-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2009年09月03日 07:48am 时添加 -=-=-=-=-
汗出到底是邪气逼迫汗出?还是卫阳与邪气抗争不能固涩汗出而汗出,必须明确。
147
发表于 2009-9-3 12:14:47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9/03 00:57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2009/09/03 07:44am 发表的内容:
真看不懂。您的意思是什么?还有您说:“伤寒中风的汗自出为邪所迫。”汗如何被邪气所迫而出?我不相信如果是人体感受寒邪,寒邪收敛,人体能发汗?请您说的详细一点。-=-=-=-=- 以下内容由 河南岐世雄 在 2009 ...
河南岐世雄先生的问题,后代医书是没有的,细细阅读<内经>就会发现,很多名称,在后代名家论述没有涉及,含混不清;所以您们也只是学说学着说,显得前后不连贯.
但是我想您们不会完全没有听说,比如:君火,相火,在哪儿?很模糊,论述众多,各说各的.<内经.四气调神大论〉说的是君火、相火的生发时间与脏腑,而三焦呢?三焦其实是气之源,出胃上口分而为三,经心脏、心包与君火,相火相合;
与君火相合之气,担负主血脉运行,也简称“营气”,君火维护着营气的持续气态;与相火相合之气,简称“卫气”,相火维护着卫气的持续气态;卫行脉外。气、火互为寄托,就是经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因为发源不同,就会产生火衰或气弱。“营气”“卫气”依附着君火、相火,就像各自抱着火炉,君火依附着“营气”主血脉,所以随时可以得到水谷精微的补充,所以“营气”很少呈现火像,顶多燥而生风;卫气因为没有血脉靠旁,得等营气的延伸补充,如果营气仅仅自给,相火就容易呈现火像,发高热。
如果外寒直中卫气,寒伤气,相火失制约,独盛,高热。
“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少阳之上,火气主之”。此之谓也。
外寒包括风寒、寒湿,趁营气、卫气亏欠之时更伤气,闭塞俞穴;经言:“魄汗未尽,形弱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所以《伤寒论》以桂枝汤为首方。
《内经》还有明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所以同样的天气或流行病,感病的人只是少数。
现代解释《桂枝汤》是阿谀奉承之词,什么用药精当,配伍严谨,后人誉为群方之首。真想问那些捣浆糊的,《伤寒论》那个方子用药不精当,那个方子配伍不严谨?好像仲景就依靠桂枝汤扬名千年。这是题外话。
两个系统,也就是君火所主与相火所主。
卫阳与邪气抗争不能固涩汗出而汗出,是现代的人云亦云。
“气之在人,和则为正,不和则为邪”,火独居、湿独居、阴阳偏盛偏衰,就是邪,《伤寒论》12条不是说了吗?“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阴弱遭浮阳排挤,出来就是汗。就好比被人一脚踢出家门,您说是被迫出门?还是主动反击?
发热,被现代教科书解释成正气抗邪,真是佩服。
当然如果阴虚再阳虚,治疗自是更麻烦。
正气若能够鼓邪外出,就不病,如有时不舒服,睡一觉恢复了,或者又说什么亚健康。才是正气鼓邪外出
148
发表于 2009-9-3 12:27:10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这个贴子最后由yszyzy在 2009/09/03 00:29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08/31 02:14pm 发表的内容:
1。“若“大阳表寒重”为何不加重桂枝?而加重麻黄?”
——因本证是伤寒大阳表寒重兼里存郁热之证,加重麻黄之在于发表驱邪;不加重桂枝之在于桂枝比麻黄更味辛性温燥。味辛性温燥之桂枝既有耗损阴津之功,更有解肌,即使里阴液外溢之功。本证兼有里热(烦燥、口渴),即示里阴液已损少,故不能加重桂枝。
2。“——若“大青龙证明示邪依在太阳表之外”。怎么解释“但重”啊?“但重”是湿邪的体征,经言“伤於风者,上先受之;伤於湿者,下先受之。“但重”不似“在太阳表之外””
——但重,即自觉身重,“但”似含有时的意思。“脉浮”已定位了病邪在表。表邪重也可显身重。
3。“大青龙证明示邪依在太阳表之外”与先生所说:“不兼里郁热,不宜用大青龙汤”难以合拢?
——可改为“不兼里郁热的太阳伤寒表证,不宜用大青龙汤”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9/09/02 09:56pm 发表的内容:
整个不解桂枝汤证的病机和药用原理,却在这显摆!
桂枝汤可用于太阳中风证;也可用于太阳伤寒的任何有或兼有汗出、恶风之证。也就是说,只要存有汗出、恶风之症的,也就是营、卫不和之证的,都可,而且必须应用桂枝汤治疗才得以正确。强调13条也要用桂枝汤主之就是例证。
什么是“营卫不和”呢?“营”、“荣”即通里之意;卫,即阳或表之意。“营卫不和”即里、外——里、表,或表、里相互间不协调、不协济,致使表开不能收固,故见风而怕;里阴因阳表不固而阴液外泄,故见汗出。当然也存另一种情况是,表邪不解彻,表开、汗出是为继续驱除滞表之外邪的。
营卫不和,汗出恶风,表已开,又何有继续用麻黄之由?而桂枝不仅既有调和营、卫,即里、外的作用,而且尚有解肌逐肌表邪之功。所谓“解肌”,即促里阴液外泄以逐除表邪!
桂枝汤的应用,使营、卫,即里、外间协调功能得以恢复,进而达表固而里阴内守,同时,也使存留表之邪得以被彻除而复安。
gonmai小朋友,你说话不但前后矛盾,语无伦次,舌头还直打绺,“致使”与“即使”也分不开两者各是啥意思。河南岐世雄先生觉得你是喝多了,现在你就坦白一下,你到底是酒精中毒导致精神障碍,还是发育不全导致智力障碍?
只在幼稚园阿姨那儿学了牛屁八纲,以为八纲就可包打天下,一看立体的八纲没有说燥湿,也不怕丢人现眼就出来立体“演达”中医,说什么“湿是寒之极至”。月球背阳一面再寒也不湿,你幼稚园阿姨没告诉你是怎么回事吗?就知道没完没了地折磨你阿舅,电锤都用上了,在你脑袋上连点凹坑也钻不出来,你说你的脑袋有多坚硬?
149
发表于 2009-9-3 13:22:57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河南岐世雄2009/09/02 09:32pm 发表的内容:
无论伤寒还是中风见脉浮缓,就不能用麻黄汤,更不能用大青龙,因为脉浮缓就说明有里虚,不可再大剂量发汗,耗液伤阴。

个人认为“浮”是里阴虚,而“缓”则是阳虚,特别是卫阳虚(相火)。相火不虚,有阳无气呈紧。
“乍有轻时”表明这个“缓”是和缓。卫气受损极轻。
150
发表于 2009-9-3 16:10:38 | 只看该作者

我期待现代人有自己的思想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9/09/03 00:14pm 发表的内容:
河南岐世雄先生的问题,后代医书是没有的,细细阅读<内经>就会发现,很多名称,在后代名家论述没有涉及,含混不清;所以您们也只是学说学着说,显得前后不连贯.
但是我想您们不会完全没有听说,比如:君火,相火, ...
呵呵,不予点评,望您了解中医的常识知识,了解了中医的学说发展的历史,再来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07:24 , Processed in 0.08680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