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殿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3 21:14: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
第六篇 阴阳象数⑨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节《周易》的时间和空间观
一 、 时空无限形态载体与具体有限形态载体
对于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在《周易》首先以运动着的物质容身处所为存在前提的,载体哲学思维客观实在观念中,是以时空无限形态载体与具体有限形态载体来加以具体区分的概念。由于建立在整个宇宙时空绝对性和无限性上的,时空无限形态载体,是承载整个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着的载体,所以它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终归不可分离的存在方式。而建立在时间和空间相对性和有限性上的,具体有限形态载体,是承载具体事物相对联系和有限发展着的载体,所以它是具体运动着的物质终归可分离的存在方式。此是,《周易》以“圣人亦有天覆地载之德”的时间和空间观,来反映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而坚信“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所开创“小康”、“大同”论的哲学理论基石。
15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8 05:42: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
第六篇 阴阳象数⑩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节《周易》的时间和空间观

(一)时间一维性的客观实在反映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持续一个过程。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时间就是表示事物运动过程的持续和先后顺序的。时间特点是一维性的具体表现:第一,任何一个物体运动的持续性都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在出现的先后顺序上也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第二,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即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方向发展,并且一去不复返。所谓时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人们的时间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的反映。时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所谓时间的相对性,是说不同事物的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即它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人们关于时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时间是相对的。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而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由于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也就无所谓时间存在;同样,没有时间存在,也就无所谓运动着的物质存在;而二者是相互依存绝对同步于时间一维性的客观实在反映。所以《周易》“物不可穷也”,是“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而“与时偕行”的时间一维性的客观实在反映的历史观。
15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06:1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第六篇 阴阳象数⑾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节《周易》的时间和空间观
(二)空间“四维世界”的客观实在反映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所谓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物质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方位伸张的性质。经文称此为“周流六虚”。物质的空间特性平常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一,表现为一定的体积。第二,表现为每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中,即每一个物体都和它周围的物体存在着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正因为物体间存在着空间关系,所以物质的运动,即使是机械运动,也必然涉及到物体在空间中的移位,体积或规模的增大或缩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所谓空间的绝对性,是指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开放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所谓空间的相对性,是说不同事物的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的,即它们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独立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尽、有边际的。
综上所述,由于《周易》是以空间“四维世界”来定位、定量、定势、定向研究事物空间实在的“六位时成”观念。所以要在空间三维基础上加上时间,而是“四维世界”概念。其用意是在于描述无限时空载体中的运动着的物质位置变化情况的客观实在,而将空间因素和时间因素结合起来,构成四维时空连续区,并非是说现实的空间是四维的。
由于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以及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辩证统一,是《周易》时空观“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而涉及到“阴阳之义配日月”的原理,所以要结合“阴阳象数”有关章节加以重点论述。
154
发表于 2008-8-22 06:44: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先生的思考有点问题吧
简单一点也许可以说至少没有具体可以发展的过程
15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20:0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先生的思考有点问题吧
简单一点也许可以说至少没有具体可以发展的过程
--------------------------------------------------------------------------
张济凤先生,谢谢你又回归论坛,对本论题的关注!我坦诚地告诉你,虽然我的思考不可能存在问题,但是在理性认识上肯定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是谬误的问题?恳请先生进行具体批评和指导!至于先生所说:“简单一点也许可以说至少没有具体可以发展的过程”,不知先生所指为何具体发展过程?请先生明确指出为好。我的拙作《周易正源》全书约五十余万字,仅就基础理论部分而言,也近十万字。由于处于保护个人知识产权之限制,在此也只能是掐头去尾,点到而已,意在抛砖引玉,敬请谅解!欢迎先生继续关注,以及具体理性的的批评和指导,让我们为中医全面的复兴而共同努力!
15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20:28: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
第六篇 阴阳象数⑿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节《周易》的时间和空间观

二、 物质运动空间方位的“天圆、地方”说
《周易》的“天圆、地方”说,而不是今人普遍认为古人认为“天是圆型”、“地是方形”的概念。“天圆、地方”是古人把握运动着的物质位置移动轨迹和方位的观念。“天圆”,是说作为具体有限形态载体之天体,在时空无限形态载体中运动,其位置移动轨迹一般是圆的规律性;而“地方”,是说处于具体有限形态载体上面运动着的事物,其位置移动一般是方向的规律性。对此,我们不但可以从天干地支甲子循环中得到佐证,而且还可以从其天干地支方位变易中得到古人的方位意识,已感悟到了地球自转方位与“天圆”轨迹方位相互变易的关系。这是我们了解《周易》哲学“世界四维”时空观,以运动着的物质处于客观实在的“地势坤”,来定位、定量、定势、定向研究、分析、判断事物运动变化的时空方位和道路趋势的一般规律性观念。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周易》哲学,以“以虚受人历史观” 与“厚德载物历史观”,在“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与“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上,是有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来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方向和道路,而必须把握的观念。因为,虽然运动着的物质拥有既可在时空无限形态载体,又可在具体有限形态载体直接容身存在的双重可能性,但是作为运动着的特殊物质形态的人类社会,它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方向和道路却是不能超越具体有限形态载体,而直接拥有时空无限形态形载体的绝对性。所以,反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趋势的方向和道路,最大的抽象思想和纯粹的范畴,是不能超越“天覆地载”的客观实在性。于是,在“崇效天,卑法地”上,只有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而揭示事物发展周易循环趋势的方向和道路,才能拥有“天圆”位置移动轨迹的历史踪迹。

15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8:2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
第六篇 阴阳象数⒀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节《周易》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世界的实在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观点。然而,这一原理被人们普遍的接受,是要经过人类哲学和科技长期持续发展,才能证明的自然历史过程。所以,《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由于自然科学滞后而导致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过程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富有,使百姓处于天天应用而不知道“阴阳之道”,是“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的,世界的实在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这一观点,从而失去了群众相信的基础,这是之所以造成“君子之道鲜见”的原因。
15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8:4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
第六篇 阴阳象数⒁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节《周易》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
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这是《周易》“君子以经论”的基本观点。对世界的本质,本原是什么?这些在哲学上叫着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序卦》开篇《屯》卦的答复是:“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一个“盈”字,则否定了非物质世界存在于宇宙的空间;而一个“唯”字,则是肯定世界的本原只有物质世界的。对《周易》这一基本观点理性认识的传承发展,以《礼记•礼运》的论述较详。如其:“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及“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地”等。其中“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是说:“圣人作法则,必以自然世界为根本”,是“对于鬼神意识的世界认为不存在,对于五行(金、木、水、火、土)意象的物质世界认为本质反映的观点。”于是下文:“列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地”,是说在评论社会意识形态“礼”的过程中,对于与“《周易》哲学必本于大统一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所“并列而为鬼神意识的二元论,让他们降服说生命存在,让他们守职分于自然世界反映。”这与《系辞》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上,二者是一致的观点。
159
 楼主| 发表于 2008-9-6 06:34:2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原创首发】
第六篇 阴阳象数⒂
孙殿文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
第四节《周易》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
二、科技和哲学的发展是证实世界物质统一性正确的必经途径
在解决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虽然,要依靠科学,然而又不能局限具体科学,一定要借助理论思维、辩证思考。中国《易》哲学发展至《周易》,在理论思维、辩证思考上可以说已具备了相当先进的科学思维方法。但是,在获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的唯一标准”证明上,达到降服诸多世界的非物质统一性观念,让人们守职分于自然世界反映的根本,而使百姓日用有所知,并被群众所接受,却是不以圣人意志为转移的,而必须通过科技和哲学发展来证明的自然历史过程。
根据《周易》介绍我们可知,中国文化虽然自“始作八卦”起,则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借助理论思维、辩证思考能力,并具有由此而发明了生产工具网的基础。由此的联系和发展,而取得了以篱笆圈养的畜牧生产方式来变更仅局限于鱼猎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庆典成果。至《黄帝易》已发展到了人化自然以及人的自然化“车轮意象矛盾对衡方法论”;但是在历经阶级社会《后天易》的发展而至《周易》时,被科技所能证明并为人所信服的世界物质统一性事例,只有《大畜》卦说:“六五,豮豕之牙吉”这一历史性庆典成果,故其《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此是,《周易》哲学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而被人们所信服的唯一证据。
160
发表于 2008-9-6 06:39: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揭秘“医易同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原理

孙殿文 先生

    《周易》哲学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而被人们所信服的唯一证据。
真知灼见!支持一下。

[Maiweb_leobbs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9 01:28 , Processed in 0.13762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