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老中医1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09-7-2 08:59:33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这是谁干的,问题一深入就取消人的发言权,
162
 楼主| 发表于 2009-7-4 11:27:44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给中医点发展空间,给民族文化点支持,
163
发表于 2009-7-15 18:11:25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舆论必要,政策重要。它太实际了。没有政策的支持,大谈振兴民族文化和振兴中医都是无聊的人在说七道八。没意义的。
16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0 16:46:14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中医是接受了古人的哲学思想,认为事物本身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对平衡的。《如阴平阳密之说》。也是变化着的。天体,自然界,社会,人体都是这样的。这就是中国古代人的哲学思想。中医就是遵循这些观念去看待人体和疾病的。不信么?一些中国人信万有引力,因为那是外国人提出的。什么叫迷信,就是不分青红皂白。要好一切都好,要错就是一切都错。引进西方先进的东西是对的,但中国正确的东西也被打进十八层地狱了。这就不对了。迷信外国人,迷信古人都叫迷信。
165
发表于 2009-7-22 00:05:03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何为《中医》?调治失衡;自然‘代谢’。
    何为《西医》?‘肚子里调石灰’,做的是‘降解’;‘毒素’‘残留’,我能《科学》地帮助您再换《新药》。
    西医强盛,强的是《科学》《管理》和“方便、快捷”;靠的是《知识产权》能够‘尽力的赚到钱’做《支柱》。
   《中医》《国粹》上《千年的文明》,真要想发展,那么,请您‘帮助我’:少《做‘教授’和院校》,把《投入》《放一点来给我》《申报专利》。
   《佛,以善为根》,说不定《民间的中医》,真能够《在您的帮助下》《做传承》!!

-=-=-=-=- 以下内容由 禅机随缘生2009年07月22日 10:31am 时添加 -=-=-=-=-
    西医之强,首先“有‘经济做基础’搞‘研发’;同时“有《知识产权》作‘护航’;《官,自然‘准’》。
    中医“国粹”,有《制》以来就是“‘人’‘神’异体”;投入‘只在《院校》’,培养的《科班》‘人才’‘总是难于上《临症》;‘民间的《师代徒》’‘从临症学做成,但是,基本上都是《官不准》。
    长此下去,此长彼消,《中医》《国粹》将随‘天相’!来吧,请《伸出您的手来》帮帮我、、、
166
发表于 2009-7-22 19:01:48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166楼说的好啊
167
发表于 2009-7-25 10:52:57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大家谈的都很好,我们真的要考虑一下中医的前途和发展问题了,我们讨论了很多,最终都能归结到一个点上——权和钱,最终还是钱的问题。
我们搞中医的没钱,国家也给,不过相比西医给的太少高了,为什么呢?一方面确实西医的力量强大,另一方面西医投入产出的周期短见效快,领导当然愿意吧资金多给西医,这样自己可以尽快出政绩,有利于升官发财,或者说是有利于医药卫生的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各级中医院不顾中医西医人员编制比例严重失衡的问题,大招特招西医人员给中医院学生就业带来了空前的危机,这也是领导们的发展观闹得,可是科学吗?
中医院的中药房有多少已经成了摆设了?????多少曾经的高考学子报了中医药院校要立志献身中医事业,但是又在五年后面对就业压力而转考西医的研究生????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本意吗?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吗?恐怕不是吧!!!!!
如果中医的人才贮备没有了,恐怕中医就只能灭亡了。


-=-=-=-=- 以下内容由 一代小中医2009年07月25日 11:01am 时添加 -=-=-=-=-
中药现在已经不便宜了,只是中医太便宜,我个人认为,出于对中医知识的保护,中医的挂号费应该大幅上涨,5——10倍,病人就诊中医的挂号费国家可以从医保当中补助一部分,这样水平差的中医必然遭淘汰,而业务强的中医必然病人越来越多,而且收入提高,大处方的问题也会很好的缓解,更重要的是太高我们中医的品牌效应,提高中医的社会地位。改善中医人才内部结构,提高社会声誉,改善就业困境。
168
发表于 2009-8-6 11:47:35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老的中医人也应提高中医人的业务素质,看准中医的真正优势。努力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去争取人民的认可。扩大中医的服务范围,为年轻 的中医多提供就业机会。
169
发表于 2009-8-15 20:42:22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是在举国上下大唱保护民族文化的声 浪中,有关部门,才随声复和的提到了中医。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依然如旧。还是西医西药在说中医药是与不是。不是么?
170
发表于 2009-8-23 15:47:36 | 只看该作者

西医要发展,中医药也要发展,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我。

今天,小中医要给大家举两个病例来说明一下中医的博大精神和优越性。(首先声明,本人只是一名刚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若有不成熟的观点敬请诸位前辈专家批评指正)
今年六月初,一表姐打电话来求医,近四十岁,病人自述病情,长期上火,“口舌生疮”(具体是否符合我们医学尤其是中医的概念先不论),多自行服用清热泻火类药物,时可自行缓解,近期加重服原药无效,加大剂量后则有加重迹象。
这样的小病是我们这些医学生最害怕的,为什么呢?因为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更不是考试的重点,老师也很少讲过(哪有教授专家讲病例拿口舌生疮说事的),怎么问诊?没有舌脉怎么辩证?难道我跟病人说中医不见病人无法开药,人家肯定是要笑话咱们的。什么中医学院本科生,连个小病都不管看!
我仔细想了想,抓住了这句话“近期加重服原药无效,加大剂量后则有加重迹象”问了是否怕冷,是否有夜尿?两个问题,她回答说,十分怕冷,过了五一才把棉袄脱下,每晚睡前不敢喝水而且还要起夜2到3次。
我心里大概明白了,于是问又问了一些小便颜色,以及舌头颜色,以及平时的一些情况。
我给他开了金匮肾气丸和黄连上清片(当地离中药店远,且我对自己的处方并不是很有把握,遂开中成药),并嘱咐说,前者正常剂量服用,后者稍微小点量,服药后若无症状加重则继续服用至一周后给我打电话。
大约十天后,我接到复诊电话,情况良好,口舌生疮几乎痊愈,夜间只去一趟厕所,家里也敢开空调了。我总结了这个病例的特点,首先病人的资料并不是很丰富的,我们不可能按照书本辩证,但是中医的博大精深告诉我们,辩证是立体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我紧紧抓住了阳虚的症状,讲此作为主证,反而将病人的主诉放在次要位置考虑,于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我这样做的初衷只是觉得对于主诉我是缺少辩证的依据的,但阳虚确实肯定的,于是就从此下手,至于加上黄连上清片,我自己考虑就是制约一下药物温热之性以及对症(黄连清胃火泻心火)的处理。我个人觉得这个病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至于治疗的方案是否合适大家可以评论一下,病人现在情况良好,症状解除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具体的病机是什么我现在还不是很确定,黄连是否在此起了作用,起作用具体是什么?病机是否属于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呢?水火济济是固定的说心属火,肾属水吗?难道不可以指心之水火和肾之水火吗?这些问题我不是很懂,难道我的辩证错了,但是事实上病人是好了啊。请各位老师赐教!!!
还有一个病例比较简单一点,半个月前同村一长辈的家人前来求诊,病人刚在医学院做完食管癌手术,休息了一个月,经熟人得知化疗痛苦大,花费多疗效不佳遂想投中医治疗,先请我去看看,因病人虚弱不宜舟车,不便去医院,余随即前往,清晨病人在院中一躺椅上坐,面色苍白,口唇发白,穿一长袖衬衣外加一中山装,头微垂在听广播,我给病人把脉,沉细弱,舌淡苔白,略有水湿之象,问了一些情况,病人家人说在医院打了许多营养药,一次好几千块钱,能顶几天,但是效果不长,看吃点中药中不中。
我心里有些紧张,为什么?这是个癌症患者,病情是复杂的,以我的水平恐怕很难应付,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我还是建议老人到中医院去,找个专家,我可以帮忙找老师,系统调理一下,家人说,你看这情况他暂时是出不了门的,再说了这种病找谁谁也没把握,你尽管开点药叫他吃下去的饭就中,我们都可高兴了。我说,那好吧,我仔细分析了一下,从西医来说食管癌作为一种病是复杂的,但是现在病人的情况按中医来辩证,又是比较简单的,手术之后气血是亏虚的,病人舌脉也符合主症,并且这么热穿这么厚必是阳虚之象,怎么办?开方吧,六君子汤原方,合上黄芪和当归,用红参代人参,黄芪两稍大一点,其余按原方剂量。这是一个以补气为主兼顾补血的方子,阳虚的问题暂不考虑,害怕药太多病人吃不下,另外补气血自然会对阳虚的情况有所改善,十天后病人家属来电话,病人情况良好,已经可以喝牛奶吃面包了,中午已经能喝一些鸡蛋汤面,糊度面条之类的饭了,精神气色也好多了,还想吃饺子呢。我让其家属按上方在买十付,继续服用,然后打电话。
后来我翻看了中医内科书,找到了噎膈这章节,我开的方子跟书中的噎膈之气虚阳微证的主方——补气运脾汤仅差一味当归,我十分高兴,我原本抛开了癌症这个病,去简单的辩证,没想到却与教科书的内容如此相近,我突然感觉到了坚持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这是一代小中医近期成长道路上两个小小的收获望大家给予帮助和建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23:23 , Processed in 0.05779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