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uyuan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水煮中医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0-1-7 17:5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中西医融合”指的是理论体系的融合。理论体系包括: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才能成为理论体系。流易就是运动与变化,就是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急性腹膜炎这个概念,其在感染病这个理论构架内流易就是指:1引起急性腹膜炎的原因,他的结局;2他应当和哪些疾病或者病理状态相鉴别。3如何治疗等。再如热实结胸证,其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的流易就是指:1热实结胸证是由哪些证引起的,在什么情况下引起的,热实结胸证可能演变成什么证;2他应当和那些证相鉴别;3如何治疗等。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具有不可通约性,就是说西医对热实结胸证不知为何物,热实结胸证在西医感染病的理论构架内根本无法流易,同样,中医理论中没有急性腹膜炎这个概念,急性腹膜炎也不可能在中医外感热病学的理论构架内流易。“中西医融合”指的是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形成新的理论体系,通过这个中介,急性腹膜炎可以在中医外感热病学的理论构架内流易,热实结胸证也可以在西医感染病的理论构架内流易,实现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统一,不再有中西医的区分。
     经过论证我们认为: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是同一的,形成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他们可以相互代替,在对方的理论体系内流易,也就是说,在西医感染病的理论构架内凡是急性腹膜炎均可以用热实结胸证代替,在中医外感热病学的理论构架内凡是出现热实结胸证的地方都可以用急性腹膜炎代替,急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就是热实结胸证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
    国际化就是让外国人能够接受,能够懂得是什么样意思,首先必须让中国的西医能够接受,知道是什么意思。证态体系能够完成这各任务,西医不知道热实结胸证,但是知道急性腹膜炎,热实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告诉西医,急性腹膜炎就是热实结胸证。热实结胸证翻译成英文就是acute peritonitis 实现了国际化。那么,治疗热实结胸证的方剂就是治疗 acute peritonitis 的药物,起码是中国古代治疗急性腹膜炎的方法。当然现代有了更好的方法,只要解决大陷胸汤的药理作用,合理应用就可以了。再如:阳明腑实-肠梗阻证态,在西医的感染病中凡出现肠梗阻的病理状态都属于阳明腑实证,可以使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西医对于肠梗阻的一切研究成果诸如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各种实验检查,诊断标准,治疗方案都可以用于阳明腑实证,西医对阳明腑实证就有了正确的认识,中医使用大承气汤加减就有了客观证据。中医药国际化已经水到渠成。
   来源《中西医融合观》.陕西科技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作者:李同宪  李月彩
162
发表于 2010-1-7 18:25: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tuyuanzhi2010/01/06 03:46pm 发表的内容:
欢迎先生加入讨论:
1。还原论的基础是人,“天人合一”指导下的中医的结构指向也是人。
2。中医是不完善的科学,西医也是不完善的医学,两个理论当然不能强行结合。
3。由于人体的发育过程具有唯一性,也就是一 ...
【中医理论是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整合的路标。】
   路标就是参照物,标示物,就是参照系或者参考系。
   整合是什么意思?现在大家都在说“整合”,没有人给“整合”下一个定义。
   以中医理论为参考系整合西医?整合现代生命科学?是这个意思吗?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成熟的婴儿,西医已经研究的十分清楚了,基因是如何调控的还有待研究。胚胎发育过程的不同阶段与中医理论体系之间有什么联系,的确应当深入研究,希望能够有所突破。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8:5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我从先生的书和上述解释,我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同和不同。
1。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中西医融合”指的是理论体系的融合。理论体系包括: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才能成为理论体系。
2。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我注意从解剖的精细化和药的多靶点的分子水平阐释来说明中医理论和中药治病的机理。先生用临床上“证”和“态”的相似性进行临床中西概念转换的方法融合中西临床过程(不知是否正确)。
3。从微观解剖平台上证明中医的正确性,有利于中医继续在中医框架内治病,有利于增强多靶点药物理论的产生,进而取得扩展对药物的定义的共同认可。有利于用新的解剖方法解决整合问题。
4。在临床上我更倾向于精细的整体观。注意单靶点和多靶点的结构和化学关联。
5。我对先生的大作正在阅读中。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9:34: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10/01/07 06:25pm 发表的内容:
【中医理论是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整合的路标。】
   路标就是参照物,标示物,就是参照系或者参考系。
   整合是什么意思?现在大家都在说“整合”,没有人给“整合”下一个定义。
   以中医理论为参考系整合西医? ...
1。我自己关于整合的概念:用生命科学发现的关于结构的材料以生物形成的方式组织起来。
2。中西医结合不是用中医作参考系来整合西医,更不是以西医为参考系来整合中医,整合的目的是找到人本身的发育和适应自然的规律性的东西。
3。整合的过程就是对两个理论体系的校正过程,用对的一方校正错的一方。
4。不能等到所有的过程都搞清楚再整合,关键是这个过程。
165
发表于 2010-1-8 11:11: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我从先生的书和上述解释,我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同和不同。Wo<"m
1。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的。“中西医融合”指的是理论体系的融合。理论体系包括: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概念在理论构架内流易才能成为理论体系。aA
2。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我注意从解剖的精细化和药的多靶点的分子水平阐释来说明中医理论和中药治病的机理。先我从先生的书和上述解释,我看到了我们之间的同和不同。Wo<"m
1。我们的目标是相同生用临床上“证”和“态”的相似性进行临床中西概念转换的方法融合中西临床过程(不知是否正确)。D
3。从微观解剖平台上证明中医的正确性,有利于中医继续在中医框架内治病,有利于增强多靶点药物理论的产生,进而取得扩展对药物的定义的共同认可。有利于用新的解剖方法解决整合问题。ehW+lL
4。在临床上我更倾向于精细的整体观。注意单靶点和多靶点的结构和化学关联。&
5。我对先生的大作正在阅读中。\
===========================================================================
  
先生从基因调控以及胚胎发育的角度认识中医理论作了大量工作,这是我想做而没有能力与时间作的工作,藏象经络理论可能在基因调控与胚胎发育水平才能够与人体解剖生理学发生衔接,消除矛盾,由此实现临床上诊断与治疗的统一。
   我是从宏观上证明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时同一的,直接实现中西医在诊断与治疗上的统一。
   如果先生能够从基因调控以及胚胎发育水平解决藏象经络与西医解剖生理学的统一,先生的工作则是史无前例的。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10年01月08日 11:13am 时添加 -=-=-=-=-
我是从宏观上证明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时】同一的,
改错:
我是从宏观上证明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是】同一的,
166
发表于 2010-1-10 08:4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67
发表于 2010-1-10 10:5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因为忙,很长时间不登录这里了,连一篇“中医为什么非要姓中”的草稿整理的时间也没有,但却随时翻看大家的佳作。
尤其是这篇“水煮中医”,闻起来清香、品起来可口,加上“中西医融合观”等同道的“佐料”,快使我垂涎三尺了,所以,强行抽出一些时间加入进来,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感谢楼主的工作、感谢添加“佐料”的大师们!
168
发表于 2010-1-10 11:04: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记得tuyuanzhi先生说过,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是的,这些工作是艰巨、复杂、长远的过程,以现代的科技水平,结果是很难出现的,我们只好在现有的水平上整合多方面的知识、发现、技术来研究,而这种研究的方向一定要明确、要准确,否则,谬之毫厘、差之千里,我认为,楼主和“中西医融合观”等同道的方向是正确的。这样,阶段性的结论是可以随时看到的。
169
发表于 2010-1-10 11:15: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也依稀记得“中西医融合观”先生说过,结果(应该是阶段性结果)就像一层窗户纸,只是看谁先捅破它。是的,我们都在暗室中摸索,大家都接近了窗户,似乎看到了窗户纸。而窗户纸不是容易捅破的,我认为,我们需要各个学科的通力配合,才可能捅破它,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是很难做得到的。
比如,基因突变是一些疾病的“原因”,而这种“原因”又是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中医看到的很多证是如何参与这些“原因”变化的,其“病理”过程是怎样的等等。
170
发表于 2010-1-10 11:2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我是从宏观上证明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是】同一的,)
——我认为,所谓西医的病理状态应该是很宽泛的,包括所谓的“亚健康”状态下的“病理状态”(实际应该是广义亚临床状态),这样,中医的证就很容易与西医的病理状态联系起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1:01 , Processed in 0.05323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