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取类比象,邀请中西医融合先生、王锡民教授、仁海于先生、gl101先生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14-10-29 16:34:47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0-29 15:34
看明白了吗?真懂了吗?

你说呢?
162
发表于 2014-10-29 16:39:45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10-29 15:34
看明白了吗?真懂了吗?

王教授看明白了吗?看明白了可以讲讲嘛!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9 19:20:54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0-23 18:54
取象比类是一种独特的认识方法,它应该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不是一种说理工具。正如阴阳五行也不是一种说理 ...

感谢孙先生对本帖的关注!感谢孙先生发表的高见!


很高兴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孙先生和中西医融合博士发表的观点比较深入,我得认真学习,所以这几天没有发表意见。


取象比类是一种独特的认识方法,它应该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而不是一种说理工具。
---------------------------------------------------------------------


孙先生认为,取象比类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不是说理工具,是方法,这和我的理解一样。不是说理工具,是不是可以理解做不能用取象比类来说理?


点评

取象比类是一种认识方法,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国民间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一种说理工具,当然也可以用于说理,但它的作用主要是认识客观世界,虽然这种方法不同于科学的逻辑学原则而不被西方知识界所了解,但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30 09:55
164
发表于 2014-10-30 07:01:04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是违背逻辑、违背科学、违背常理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中医临床实践中却往往是正确的!
      这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反复的实践检验,才能够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就是取象比类。

      请各位赐教。

点评

看起来是违背逻辑、违背科学、违背常理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中医临床实践中却往往是正确的! 这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反复的实践检验,才能够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就是取象比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0-30 08:50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08:50:2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0-30 07:01
看起来是违背逻辑、违背科学、违背常理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中医临床实践中却往往是正确的!
   ...

看起来是违背逻辑、违背科学、违背常理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中医临床实践中却往往是正确的!
      这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反复的实践检验,才能够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就是取象比类。
--------------------------------------------------------------------------------------------
在本帖中,中西融合先生讲了许多,我慢慢学习,想总结出来对取象比类的评价,现在先生总结出来了,看本帖中,孙曼之先生也是同样的观点。

我也是这个观点。


如果要继续讨论这个问题,接下来,“中医临床实践中却往往是正确的”,“需要……反复的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探讨“正确”的真正原因,“实践检验”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点评

分析透彻,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4-10-30 10:39
166
发表于 2014-10-30 09:5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曼之 于 2014-10-30 01:58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10-29 11:20
感谢孙先生对本帖的关注!感谢孙先生发表的高见!

        取象比类是一种认识方法,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中国民间的认识方法,这种方法不是一种说理工具,当然也可以用于说理,但它的作用主要是认识客观世界,虽然这种方法不同于科学的逻辑学原则而不被西方知识界所了解,但在中国的民间却可以说从来都是存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的。举一个例子,我们经常说的“吃个包子放个屁”,就是这一种思维的结果,因为包子是圆形的,是鼓起来的,即使吃到肚子里也还是具有聚气的性质,于是就会放屁——是否真的如此?不得而知,但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起码是这样想的。再如,凡是种子都可以沉降到下焦,于是就有“三子养亲汤”的发明。又如,种子如果和肾藏形似,那么和种子形似而同时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就应该是补肾的药物,这就是几乎所有的补肾植物都是种子的原因,而外形不具备种子形状的巴戟天、山药等可以补阴血,实际上是以补益女性为主的药物。

点评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发表于 2014-10-30 15:23
167
发表于 2014-10-30 10:1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饿马摇铃 于 2014-10-30 10:22 编辑

    曼之卿在161楼里是难得一见的精品跟帖,但有些会员却不能理解,这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大家不妨分析一下原因。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5:15:04 | 只看该作者
孙曼之 发表于 2014-10-29 13:04
我们学习中医的关键是学习中医的方法论,而辨证论治就是对于传统的方法论运用的结果。我们先看一段 ...

孙先生,我们从解读药物效用来说,当较真一点落实到具体药和方上,就会出现取象比类不能自圆其说的许多问题。


比如您提到三子养亲汤,全方合用的功效是降气,但由此推测子实都是下降的却说不通。白芥子是温热散结的药大家都知道,在本方中是温化寒痰,和两味降气药配合,全方是下降的,但要解读白芥子是下降,却与该药性质不符。
白芥子温散作用明显,外用的话能使皮肤灼伤,把这样性热的药说成下降,怎么也说不过去。


还比如大家常说的“诸花皆升,旋复独降”,其实花类药沉降者也不少。比如,金银花清热解毒的重要药,清热解毒药说成升散药也不对的,菊花清头目,平肝阳,自然也有沉降之性。款冬花降气止咳化痰,也不能算上升的药。清热解毒的花类药还有一些,既然是清热,一般不能算升发的。


所以,我觉得,当药物的功用我们知道了以后,在没有解读原理的办法时,用取象比类还可以做一做试探,想要用取象比类发现药物的功效,就一点也靠不住了。


我说的这一段,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说明,1,我们说的升降有明确的定义。2,清热解毒或温阳散结或温化痰饮这些和药效升降的关系是不是明确。

169
发表于 2014-10-30 15:50:05 | 只看该作者
      再如,凡是种子都可以沉降到下焦,于是就有“三子养亲汤”的发明。又如,种子如果和肾藏形似,那么和种子形似而同时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就应该是补肾的药物,这就是几乎所有的补肾植物都是种子的原因,而外形不具备种子形状的巴戟天、山药等可以补阴血,实际上是以补益女性为主的药物。
==========================================
       回复:
     植物种子可以补肾,肾主精,先天之精、生殖之精,植物种子补的是生殖之精。植物种子、生殖之精都是传宗接代的!孟德尔拿豌豆杂交做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后来发展为基因学。孟德尔是不是潜意识的使用了取象比类,潜意识的意识到种子发芽、结果与人类男女构精、生儿育女是一个道理,“取”豌豆杂交试验之“象”“比类”人类生殖之“象”。不管孟德尔是不是意识到潜意识的存在,他的继承者肯定是运用了潜意识的取象比类,鼓捣出了基因组、DNA。现在一目了然,种子、精子、卵子是一类货。

     请各位先生赐教。取象比类运用的是不是准确?取象比类是不是这么回事?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30 16:12:4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10-30 15:50
再如,凡是种子都可以沉降到下焦,于是就有“三子养亲汤”的发明。又如,种子如果和肾藏形似,那么和 ...

植物种子是管植物生殖的,补肾是管人生殖的。用惯植物生殖的部分来治管人生殖的功能,是取象比类。

植物种子只有一部分入药,入药的又只有一部分可以补肾,也就是,能补肾的植物种子是一部分的一部分(和整个植物种子比较起来,恐怕不能用百分比要用万分比)。所以,对能补肾的植物种子从繁殖后代来解读能说的通,但不能指导中医没有用过的植物种子。


如果这个理论能指导用药的话,应该是“指哪打哪”,现在却是“打哪指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2 21:01 , Processed in 0.0719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