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szyz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07-11-24 19:36:48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第 178 楼的问题稍后再答,
先说“脑血栓偏瘫的成因,俺也说不清”。
西游记先生此话不是真心话?先生能接触脑血栓偏瘫此类病,说明资格不浅?学识也必定不浅。
只是我所说与先生所学所知不同,不知何原因致使先生不愿分辩,不过从目前您 们那认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通约性”的掌门所编写的教材,无法辨别脑血栓偏瘫的成因到底是因寒还是因火,经言“中傍人事”,从生活中想到一法,凝血,西医认为激活凝血酶的作用,对此有一问,何以血在体内正常状态时,凝血酶不活,血流出体外,显然死了,凝固了,此时凝血酶反而活了?想过吗?
血,在冷状态会凝固,在大热状态也会凝固,比如鸡血在锅里煮一下,会结成很硬的血块;血液凝固应该与气的减少有关,冷状态凝固的血块较软,是阳虚致少气或无气。热状态凝固的血块较硬,,是热盛伤阴致细胞内液少气或无气;两者的细胞状态、细胞膜状态、血块结构状态在显微镜下一定有很大的区别。请西游记 先生凑便观察,
《脉经》序“谓沉为伏,则方治永乖,以缓为迟,则危殆立至”
只可惜王叔和知其有别,而未言明区别的关键,沉者,水也;伏者,伏火也,缓者,多热也,迟者,少气也,“谓沉为伏,以缓为迟”阴阳反也。观察医生神色,指下很难区别,如能明理,结合四诊能区别。有现代科技,舍而不用;中医自家说不清,却又将中医与科技隔绝,真正是敝帚自珍。可叹!
182
发表于 2007-11-25 00:23:58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1/24 07:36pm 发表的内容:
只是我所说与先生所学所知不同,不知何原因致使先生不愿分辩。
个人初上论坛之时,尤好分辩。时间长了,辩兴全无。丁和兄中西医皆有探究,所费心思不少!但个人总觉得你滴探究所得,似是与实际操作有不小滴距离。于理上分辩太多,意义不大。简而言之,中医之治法,不外乎两种——寒热而已。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1/24 07:36pm 发表的内容:
有一问,何以血在体内正常状态时,凝血酶不活,血流出体外,显然死了,凝固了,此时凝血酶反而活了?想过吗?
血,在冷状态会凝固,在大热状态也会凝固,比如鸡血在锅里煮一下,会结成很硬的血块;血液凝固应该与气的减少有关,冷状态凝固的血块较软,是阳虚致少气或无气。热状态凝固的血块较硬,,是热盛伤阴致细胞内液少气或无气;两者的细胞状态、细胞膜状态、血块结构状态在显微镜下一定有很大的区别。
个人愚昧,没用过显微镜,更不知细胞状态、细胞膜状态、血块结构状态是啥会事。
大冷天时,你烤过火吗?如果烤过,烤火时,人体的生理有何特点?人体滴血液循环,烤火与不烤火时,有区别吗?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1/24 06:02pm 发表的内容:

西游记先生二次提此问题,想必有独到的认识,请指教,愿聆听高见,谢谢!
这种认识,经典著作里是没有滴,教材里也是没有滴,靠滴是自家体会。欲知茶味,请喝茶去。
个人认为,如果不能把握这些生理变化,是做不到“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的要求滴!

丁和兄,你我在此对话多时,占用楼主滴空间已是不少,这样恐是不妥;另外,个人本来久不发贴,但近来频频现身发贴,另有它因,今此事已平静,个人心愿已了,也将退出论坛一段时间。有机会再与您交流罢。祝您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183
发表于 2007-11-25 18:14:22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嘻 嘻  打扰楼主雅兴,包涵1
184
发表于 2007-11-25 19:27:26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我不知武侠小说,也就看不懂这位先生的文章。亦武亦医!!!!!!!!!!!
185
发表于 2007-12-3 15:57:52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寓医理于故事,很有深度。值得一读!
18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20:48:54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第四十一回合 唐永勇替刘力红博士自话自说 太白侠与孙大圣丁和小叙品茗
话说华山论剑,太白侠也得食人间烟火,不得不用太白剑为百姓驱魔打虏,赚些盘缠、备些干粮,为此耽误些时日。才返回华山,就见到“中医名家网”山头刘博士门一个叫唐永勇的学徒,非得说太白侠学了时迁蹿房越脊的绝技,有诗为证:唐永勇 大道
大道论而不辩 请你在了解了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后再作言 别让行内人看笑话 行外人视作跳梁小丑
中华医道有别于西洋者,如先生言,实在"证"之一字,而"证"者又首在"内"证也.有内证方可真知于道;知于道者,方可以知于阴阳;阴阳立象,时乃方生.故无内证,道无由立也
?太白侠不得不说声,真服了刘博士门。自华山论剑以来,刘博士门并未少辩,辩不上道不能自圆其说就来了个“大道论而不辩”。《说文》论,议也,即评论、研究之意。辩,论辩、申辩、答辩。是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的理论算不上大道,还是他们的理论无须论辩?刘力红的论文不经答辩,怎么博士毕业的?刘博士门可晓得有个职业,叫做文学批评家?所有学问,只要有论,就必然有辩,为何中医如此特殊?不用你请,太白侠也要了解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可你能否告诉我,刘力红《思考中医》中的孔门中庸、易经八卦是怎么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用它治好过几例病患?不辩可以,你总得证明一下吧,事实证明不了,可否用刘博士门冥想“内证”来“论”一下呢?刘博士门善用车轱辘战术,那么,唐永勇小朋友为何不论论《第十八回合 反观内视眼瞎丢了胰子 内证修为腿瘸幻觉脚痛》?
?唐永勇童言无忌,暴露出中医学术界的风气,就是容不得批判。一个没有批判的学术,是一个不成熟的学术,畸形的学术。是中医借鉴其它科学的学术制度,还是让世人认同中医的学术作风,看来是一件小事,却关系到中医能否生存。中医学术界啥时候懂得了这些,中医也就不会成为过街老鼠了。
华山之巅太白侠茶馆里,西游记孙大圣与丁和丁大侠聊得正欢,来往都是客,何须说打扰,店主巴不得多来些说书唱戏的朋友,道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顺心的故事。既然有话问店主,店主岂有不应之理?
:西游记 先生滴博客里提到中医生理学,时下“立冬”已过,“小雪”将至,在这10多天滴时间里,常人滴生理有何特点?或者说与“立冬”前滴生理有何不同呢?
?孙大圣此一问足见功底,不过太白侠还想唠叨几句,大圣所说的这个生理是西医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的、还是中医固有的?若是中医固有的,《灵枢•阴阳系日月》《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玉机真藏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所阐述;若是其它的,就涉及到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的发展是盲目的发展,无规矩的发展,有可能偏离轨道,当然,这不是拒绝发展,一切有益于中医临床的都应该吸纳。
?孙大圣此一问,涉及两个哲学问题,一是,知常达变;一是,疾病是绝对的、健康是相对的。如何解决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呢?中医固有理论《内经》中做了很好的回答。
:丁和 疗效才是硬道理!不独是太白侠,那位能够做到“着手组织一个联盟,以中医理论解决一些急需的疑难症,可能胜过重写《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也只有在解决当前的重要疑难症之后,才能写好《中医固有理论框架结构》。
治证不治气--对概念作一点说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是证,头项强是证,头痛是证,恶寒是证,证明太阳经病,这里对“病”的概念与《内经》相同,“阴胜则病,阳胜则阴病”,以不足称病,根据六经之气的性质,各经所病之证不同,根据不同的证证明病位经脉……
?着手组织一个联盟,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国家也有政策鼓励成立民间组织,这个联盟至少能为中医传承找到另一条途径,不至于全军覆没。但是,也得考虑另一个问题,联盟的医疗行为不得违背有关法律。若是联盟的成员大都是没有执业资格的,就难以维持与发展。
?既然,已经说了“以中医理论解决一些急需的疑难症”,也就是说,解决疑难症还得靠理论,理论是解决疑难症的前提,理论是至关重要的,而当今中医整体服务能力的下降正是理论出现了偏差,那么,重申中医固有理论是否重要呢?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头项强痛是症、恶寒是症、脉浮是脉,加一起可以推断太阳之为病,若是再有“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则为证,这就是“辨”太阳病脉证。这里,治证就是治气。这个气,特指六经之气,而非中医其它气的含义,这个气,就是阴阳,三阴三阳,先天阴阳后天表达。
谨与商榷,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87
发表于 2007-12-4 21:56:31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这里,治证就是治气。这个气,特指六经之气,而非中医其它气的含义,这个气,就是阴阳,三阴三阳,先天阴阳后天表达"
太白侠乃行家,,我只是作为病人的感受,可能说不好,还请太白侠帮助细辨,
太白侠对六经之气、先天阴阳后天表达也是虚拟模糊,人云亦云,习惯成自然的一种说辞,
目前中医对“气”有着全方位的引申,,但是我的体会,“气”就是实实在在的气,由水谷饮食和体热化合,气进入不同的经脉,产生不同的偏向,经脉根于脏腑,经脉属性与所根结的脏或腑相同,也就是食气进入心,生神;气进入少阳经并持续保持气态,产生火的效应;气进入太阳经并持续保持气态,产生寒水的效应,可以克制火气伤人等;药物的温热寒凉,天气的四季寒暑就是温度因素,从而影响“气”的盈亏,气的刚柔;医生以药物调理气,使其适应人体需要;。
阴气、阳气有两种区别法,,一种是水与热的比例,水的比例大,则为阴,热的比例大,则为阳,以“水为阴,火为阳”划分阴阳。气的状态体现脏腑的功能状态。一种是以功能,产生能量和动力的气为阳气,消耗能量和动力的气为阴气,参看《灵枢·根结》。
源于父母的气为先天之气,补充水谷气为后天之气,然先天之气也需要补充才能持久,故水谷气运行进入生化之用,即是先天之气。肾主先天,肾主藏。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的“证”即等同于现在的“症”;而现在所说“证”,终于从"邓铁涛谈辨证论治 "明白,就是“八纲辨证”、“六淫辨证”,八纲辨证之“证”实际是辨状态,“六淫辨证”之风寒暑湿燥火,若说人体之外,则是病因,若说人体之内,则也是状态。
“粗守关,工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此是说气机受伤而未有实质性伤害时以针取之。同理,目前西医的病实际应该属于古人“证”的范畴,是真气虚脱(空),积邪产生实质性的伤害(机之动),古人“阴胜则阳病”,真气虚脱(空)才是古人的“病。
治证若不能维护气化,也能治证(症)——气积有形,以变正名;无积则无证(症)如发热、呕吐等,但是若要修复实质性的伤害,必定要修复真气,若其人气实生火,清热泻火可以使气持平,若素体阳盛伤津,火不得水谷气调和,越清泻越伤气,火越无制;治方若补血理气,犹如温水锅里加水又打扇,周邻有暂时的补充,但是气本位将气绝,周邻也不再有补充,这就是疑难证初时有效,而终不治,成药有效率极高,而治愈率极低。若气血两虚,畏寒怕冷,医生更是补血理气温阳,其结果等于把穷人家仅有的一点米煮饭送人,会红运一时(药效),事过境迁(药效过后)将难以为继,正确方法应该煮饭先让家里人吃饱,再自觉参加公益活动。
这不是推理。或者说是推理,但已经在自身试行。
如何维护气,我想各位都懂,只是未能确定”气“到底是何解释。。
188
发表于 2007-12-5 18:57:01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这里,治证就是治气。这个气,特指六经之气,"
太白侠对文字解释精辟,然何以对“治”字糊涂呀?
汤药入腹,必定动气行血,而“治”的意义不独是“制”之意,应包含复原、有条理之意,比如,一家工厂,管理混乱,常有打架斗殴,生产上不去,让您去管理工厂,如果您不知道工厂管理的主体对象模样(中医不能确定气是何物),不知班组长的个性,不知怎样发挥他们的特长,(不知气,自不能有效组合气产生特定的作用),空有一套良好的制度(中医有辨证 法、方、药,独缺理),工人们赚不到钱,都走了(余气没了),打架斗殴没有了,工厂清静了,但是生产还是上不去(病人永远体质差)能说工厂管理好了???能说把人管理好了(气治好了?)?
请思考!
189
发表于 2007-12-7 09:55:56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7/12/03 08:48pm 发表的内容:
?孙大圣此一问足见功底,不过太白侠还想唠叨几句,大圣所说的这个生理是西医的、中西医结合的、现代中医的、还是中医固有的?若是中医固有的,《灵枢•阴阳系日月》《素问•平人气象论》《素问•玉机真藏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所阐述;若是其它的,就涉及到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继承的发展是盲目的发展,无规矩的发展,有可能偏离轨道,当然,这不是拒绝发展,一切有益于中医临床的都应该吸纳。
个人所说滴这个生理不是西医滴、也不是中西医结合滴、也不是现代中医滴、更不是中医固有滴,而是人体在四季不同滴时间段里所必然出现滴生理现象。当然,同样滴时间段里,同样滴天气,不同滴地方滴人所出现滴生理现象或许是有所不同,但个人认为共同点或多或少还是有滴。比如说,个人生活在南方,在前段时间,“小雪”开始,我的一家三口、我小孩在幼儿园里滴同学们、老师们,我滴朋友们、同事们,这么多人都出现一个共同滴现象——嘴唇干。形诸于外,必有诸于内,在这段时间里,人体的内脏生理特点又是什么样滴呢?这些生理现象,《内经》里是没有阐明滴,即使有,也是寥寥数语,非常滴不直观,比如,《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个人认为,这样的描述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大截距离,为医者不可不察也。
上面所说滴“嘴唇干”现象,大概是出现在11月23-11月30,到了12月1日起,本地天气变为多云间阴,“嘴唇干”的现象也随着缓解而消失。。。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7/12/03 08:48pm 发表的内容:
?孙大圣此一问,涉及两个哲学问题,一是,知常达变;一是,疾病是绝对的、健康是相对的。如何解决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呢?中医固有理论《内经》中做了很好的回答。
太白侠说得好,“一是,知常达变;一是,疾病是绝对的、健康是相对的”!!!但如何解决这两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呢?个人认为,中医固有理论《内经》中虽说做了很好的回答,但实在是过于笼统。


190
发表于 2007-12-7 10:00:02 | 只看该作者

七君子与十大粉丝 启迪中医懵童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2/04 09:56pm 发表的内容:
"这里,治证就是治气。这个气,特指六经之气,而非中医其它气的含义,这个气,就是阴阳,三阴三阳,先天阴阳后天表达"
太白侠乃行家,,我只是作为病人的感受,可能说不好,还请太白侠帮助细辨,
太白 ...
丁和兄是病家,但更象是个研究经典家。

-=-=-=-=- 以下内容由 西游记2007年12月07日 10:04am 时添加 -=-=-=-=-
还很可能是个研究中西医的大家。不过,似乎专注于文字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3 23:31 , Processed in 0.10773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