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不是玄学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43:5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8-12-18 10:10
十年前心梗多活了十二年,您确定?

怎的我确定,是医院确定。

点评

这样啊,久病成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8 18:52
十年前心梗多活了十二年,这十二年您是咋活的啊?您都用了什么药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9 15:29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21:27:01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12-18 05:42
葛根伤寒用之可,温病有所禁。如温病条辨少阴篇:少阴温病不可发(少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 ...

少阴病,有挟水,挟火之分,温病是挟火,为何不能用葛根,不解。

点评

老吐先生啊,温病是以寒凉为主,而葛根入太阳,过燥,温病以保液为要,所以一般是不用的,也不是绝对不能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8 18:56
温病条辨:少阴温病,不可发旰,发汗而汗不出者,必以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倍元参主之。少阴温病,尺肤热,阴不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9 05:51
183
发表于 2018-12-19 05:5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12-19 06:04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2-18 21:27
少阴病,有挟水,挟火之分,温病是挟火,为何不能用葛根,不解。

温病条辨:少阴温病,不可发旰,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倍元参主之。少阴温病,尺肤热,阴不足。是从前的事了,儿媳有病,当地医生医治用柴胡针,一夜无汗烦热,次日清晨见其出疹一身,即用银翘散去豆豉加生地,大青叶加大玄参用量,一剂疹消。
184
发表于 2018-12-19 15:29:20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2-18 11:43
怎的我确定,是医院确定。

十年前心梗多活了十二年,这十二年您是咋活的啊?您都用了什么药啊?

点评

不是心梗12年,而是12年心梗过。先生有兴趣,是否要尝试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9 20:27
中药  发表于 2018-12-19 17:36
185
发表于 2018-12-19 19:2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12-19 19:33 编辑

葛根现代应用。(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1。偏头痛。葛根片(含100毫克、1片)口服有效。2。突发性耳聋。葛根片(1——5克生药,一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3片。葛根总黄酮肌注,每次100毫克,用药1-2天,效果较好。葛根素100毫克加0.9%生理盐水10毫升静注,每日一次,连续七天,30例患者,甲皱微循环改善,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冠心病,心绞痛。葛根注射液300毫克加生理盐水250毫升静滴,每日一次,硝酸酯用量不变或减少,疗程两周,葛根在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肌缺血均有显著疗效。较单纯西药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也有较好效果。
4.高血压。葛根片治疗伴颈项强痛高血压病,能明显改善症状。
5心肌梗死。30例心肌梗死患 者用葛根素治疗后,可见心肌耗养指数下降,磷酸肌酸激酶含量降低,心电图明显改善,心肌梗 死范围减小。

6糖尿病。葛根煎剂口服能明显改善糖尿病人的中枢神经功能,葛根素500毫克1千克给高血糖小鼠灌服有降血糖作用。
7.脑血栓。葛根素注射液4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治疗150例 脑血栓形成患者,基本痊愈68例,显著进步32例,无变化15例。
8.慢性单纯性青光眼。1%葛根素滴眼,每日两次,疗程一个月,有降低眼内压作用,所治33例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
此外葛根素对高粘血症,外伤性视神经萎缩;以及葛根对颈椎病,软组织损伤均有一定效果。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20:22:41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12-19 19:21
葛根现代应用。(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1。偏头痛。葛根片(含100毫克、1片)口服有效。2。突发性 ...

謝謝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20:27:33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8-12-19 15:29
十年前心梗多活了十二年,这十二年您是咋活的啊?您都用了什么药啊?

不是心梗12年,而是12年心梗过。先生有兴趣,是否要尝试一下。

点评

我猜测心梗应该属于心阳及心气不足,老吐先生以为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8 19:00
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0 07:06
188
发表于 2018-12-20 07:06:02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2-19 20:27
不是心梗12年,而是12年心梗过。先生有兴趣,是否要尝试一下。

呵呵。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1 08:44:56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2-7 21:57
有网友提出什么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首见《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 ...

不见客人来访,闲说三阴三阳:
《阴阳离合论》论三阴三阳: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圣人者,人体也。南是天,天为阳。北是地,地为阴。身前天气明而广降,天覆也,身后万物地载奉天气冲。天气降,地气升,人生天地气交之中。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之法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万物得阳气(天气)生长,得阴气(地气)成形。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名曰阴中之阳。】太冲之地行少阴之气,在地北方水位,在人化少阴肾经。少阴肾经之上是太阳膀胱经,少阴自足上行,太阳自头下行,两经相通,互为表里。太阳膀胱经根起于足小指外侧至阴穴,结于面部晴明穴。其根于阴,故为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人体上身应阳,下身应阴,中身之下是太阴脾经。太阴脾经之前是阳明胃经,太阴自足上行,阳明自头下行,两经相通,互为表里。阳明胃经根起于足大指之次指厉兑穴。其根于阴,名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厥阴肝经与少阳胆经,两经相通,互为表里。少阳胆经根起干足小指之次指窍阴穴,其根于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三阳之离:太阳离少阴,少阴立于子时,一阳自生。故太阳主开,人体得阳气生长。阳明离太阴,太阴立广明之下,秋分之时,故阳明主阖,合而人体收藏成形。少阳离厥阴,厥阴立春分之时,太阳之开,阳明之合,决断于春时少阳之气的盛衰。三阳之阖:太阳膀胱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三阳经出于阴,其脉博动有力而不浮。相互配合,首尾相连,合为一阳。

  【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阴阳应人体,外表属阳,内里属阴,上属阳,下属阴,人体内的经脉是阴脉,行于冲气之上的是太阴,足太阴脾经根起于足大指隐白穴,名曰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中之绝阴。】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少阴肾经在后。少阴之前,是厥阴肝经,厥阴行身之侧,亦在少阴之前。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冲冲,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三阴经之离,各自独行人体,太阴脾经为开,开则收。厥阴肝经为阖,阖则藏,少阴肾经为枢,决断收藏的时间。三阴经之合,首尾相顾,互为配合,脉动有力而不沉,合为一阴。
  阴阳之气运行,传遍六经而为一周。一日一夜,周身五十,经气布于里,由里出表
形固于表,而为相辅相成也。

点评

《阴阳离合论》论三阴三阳, 要说明什么问题呢? 1,广明是天气下降,太冲是地气上升,人生于天地气交之中。 2,天生人,地载人,人成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之法。 3,阴成形,人体为阴,阴阳离合是阴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2 19:43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9:43:5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2-21 08:44
不见客人来访,闲说三阴三阳:
《阴阳离合论》论三阴三阳:
  【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

《阴阳离合论》论三阴三阳, 要说明什么问题呢?
1,广明是天气下降,太冲是地气上升,人生于天地气交之中。
2,天生人,地载人,人成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之法。
3,阴成形,人体为阴,阴阳离合是阴中三阳离经生长,合而为一,根于三阴,互为表里。
4,六经上下,表里通达,合为整体。
5,六经行气血,升降出入,气布于里而藏精,形固于表而立象,行使生命的生化运动。
6,六经是人体的结构,是人体生命的通道。

点评

三阴三阳六经结构的人体理论是以人体解剖为根据的。《灵枢·经水》明确指出: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24 00:1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6 12:04 , Processed in 0.0853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