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1941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2:03:3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4月19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讲述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偏痛多属寒凝瘀滞,郁证病在三阳,郁证也见少阴病等内容。
   请大家关注收听朱胜君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朱胜君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偏痛多属寒凝瘀滞,郁证病在三阳,郁证也见少阴病等内容。

        中医药重视人的整体性,而且是时空化的整体,五脏六腑都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十指连心。
        治病需要辨证论治,才能获得好的疗效。
         “活法巧治,杂合以治”,而不是邯郸学步,不会变通。
          《内经》强调“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因此,有证候,就可以有方药。
法无定法,方无必然之方,是为活法巧治,内服外用,对证就好。

        感谢朱胜君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1942
 楼主| 发表于 2022-4-19 22:06:05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8点(2022年4月19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27讲《经脉》第十(3)。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经脉十(3)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疒贵)疝,妇人少腹肿,甚则嗌干,面尘,脱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1943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3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22年4月20日)的空中课堂我们继续来学习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的内容,题目是只有中医药才能解决13亿国人健康。我国100多年来的最大失误就是教育失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不少的民族精英失去了民族自信心,产生了民族虚无主义,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而否定我们中国自己的文化,在这个基础上西学东渐,虽然带来了许多积极的东西,但是其负面影响更大,导致西方文化居于统治地位,在中国造成了“科学主义”,要用西方的一切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当然也要用西医药标准来裁判中医药,使中医药目前处于从属地位,甚至濒临灭绝。然而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在我国农村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建立起以中医为主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必须在教育体系、卫生体系、人才队伍和发挥特色等方面下功夫,切实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做到小病不出门,小伤不出村,常见病、多发病,做到就地解决,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而这样的目标西医药是绝对做不到的。敬请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
            祝贺河北中医刘敬章主任在孟村回族自治县中医院讲座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贾谦先生的著作《中医战略》关于“只有中医药才能解决13亿国人健康”的有关内容。

        中医院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学术体系,也是大众身边的医学,与炎黄子孙生死相依血脉相连走过了几千年。
近代以来,备受列强欺凌,民族自信受到摧残,很多人希望“全盘西化”救中国,丑化祖先,说“中国古代无科学”“中国百事不如人”,中医药也在劫难逃,几乎被取消。
医随国运,随着国家的富强,中医药迎来了复兴的伟大时刻。
但是,前进的道路充满坎坷,需要大家不懈奋斗。

感谢刘敬章主任的分享和讲述。
1944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36:42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各位同道:
        大家好!
        我是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
        今晚(2022年4月21日)我们将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来共同学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神农本草经》。今天要分享的是《神农本草经》中的“龙骨”“麝香”“牛黄”三味药。
        请师父、各位师兄师姐们不吝指教!
        
敬请期待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祝贺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张慧康硕士讲座成功!他以《本草三家合注》为主要参考书目,分享了《神农本草经》中的“龙骨”“麝香”“牛黄”三味药。
       龙骨,别名:陆虎遗生、那伽骨、生龙骨、煅龙骨、五花龙骨、青化龙骨、花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虽然龙骨出自《神农本草经》,但是时代不一样了。
这样的宝贵资源,我劝大家尽量不用,可以用牡蛎等来代替。
        麝香,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寸香、元寸、当门子、臭子、香脐子。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 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 L.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辛,温。入心、脾、肝经。开窍,活血,散结,止痛。
真麝香不容易获得,假货时有。请注意,能不用,是高手。
牛黄(cow bezoar) 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胆囊的胆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平。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

感谢张慧康讲述和分享!
1945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40:1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中医同道,中医爱好者:
        大家好!“世中联一技之长分会”《空中课堂》周五讲课组成员雷宝淳跟大家一起学习《医学要数》。

      今天(2022年4月22日)分享的内容是“ 五病所发,五邪所乱,五邪所见,五行相克,五法,六经气血多少,六不治,六腑”等中医术语。

      期待雷宝淳分享,欢迎批评指正
     六不治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
轻身重财,二不治。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
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有一于此,则难治也。
        祝贺雷宝淳讲座成功!他跟大家一起学习了《医学要数》的有关内容。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脏所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感谢雷宝淳讲述和分享

1946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4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六晚上(2022年4月23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中医师讲述曹东义教授编著的《回归中医》这本书的内容。
        第二十八章:SARS折射中医历史地位。
      “开始正确认识中医",不仅是“世人”,也应当包括中医界自身。
      第一节:历史的经验没有被很好的借鉴。
         正如朱良春教授告诉曹东义教授的一样:如果不是邓铁涛老先生等人大声疾呼,敢于参于,恐怕中医药将一直被排斥在外,不予考虑,那将是中医药的极大悲哀。贾谦研究员,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等人都有中医药不被理解、难以早期介入非典治疗的有关论述,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中医药的不被重视,几乎是积重难返历久弥新。
       第二节:用什么思想指导我们的治疗。
        辨证论治、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这是中医安身立命的老一套。所以邓铁涛等老一代名医强调“重温经典”的意义所在。我们应当大胆地坚持自已首先从临床开始研究的特色,用认真的观察方法,细致分析用药过程中的有效和无效的病例,分清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不断取得经验,让中医药的预防既有特色又安全可行。
         穿三节:靠什么提高我们的疗效。
        中医的热病与各种证 结合,就是阶级与瞬间的有机结合,是线段与点的结合,结合得好就能比较理想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结合不好就可能影响阻碍患者恢复健康。新的外感热病理论应当既包容古人的认识经验,吸收一切符合体系的创新成果,又为后来的探索留下足够的空间,后人类对于外感热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治疗措施不断完善,而不是永远停留在   
某一个水平上。     
     届时我们共同以学习具体内容。
             祝贺河北中医王群才中医师在衡水市讲座成功!他讲述了曹东义《回归中医》这本书的 第二十八章:SARS折射中医历史地位。邓铁涛国医大师说“历经突发的SARS之战后,世人开始正确认识中医",迎战新冠验证了老人家的判断。
      第一节:历史的经验没有被很好的借鉴。过去战非典如此,如今战新冠也有很多遗憾,但是已经展现了中医药的作用。历久弥新的中医药,又有所发展。
       第二节:用什么思想指导我们的治疗。老一代名医强调“重温经典”的意义仍然值得重视。
         穿三节:靠什么提高我们的疗效。靠中医热病理论指导,不受还原论束缚,病证结合,方药结合,结合得好就能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在看,中医药发挥作用,离不开万众一心的“举国体制”。
在西医搭建的平台上,中医表现会更加优秀,当然,这个平台不是鸿门宴,也不是角斗场。

    感谢王群才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947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42:0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周日晚上(2022年4月24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安徽中医曹传龙为大家分享《瘟疫学》。他将讲述三方面的内容:一、瘟疫的六经辨证,二、瘟疫的预防,三、瘟疫的治则。
请大家一起期待和收听。
    祝贺安徽中医曹传龙讲座成功!
他为大家分享了《瘟疫学》。
他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一、瘟疫的六经辨证,二、瘟疫的预防,三、瘟疫的治则。
中医药治疗瘟疫,有源流,有体系,有妙用。
现在很多人,不懂源流,不知体系,只说自己的妙用(方药)。
因此,这就是失语的中医,是这样的病根。
应该是:
懂源流,
知体系,
会妙用!
邓铁涛先生说:“战胜非典,我们有个武器库!”
因此,
绝非只有某个方药!
感谢曹传龙的讲述,感谢大家一起关注和收听。

1948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42:4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22年4月25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马京雪医师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邓铁涛著作全集》。



本周一我们主要学习: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
慢性肝炎反复难愈,怎样寻找一条更有效的根治途径和方药,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邓老通过临床反复验证,初步总结出一套运用健脾补气方药以扶土抑木治疗慢性肝炎的方案,在临床上收到一定的疗效。邓老认为:
1.本病之病位在脾肝两脏,尤以脾为主;
2.本病病机以脾虚为本;
3.本病的治疗以健脾补气为主,并根据辨证所得,或佐以舒肝,或佐去湿,或佐祛痰,或佐养阴,或佐补肾;
4.基本方药为四君子湯加味。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是:人体感染肝炎病毒之后,以肝脏为主的脏器受到病毒的侵袭与损害而发生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患者,由于治疗护理不当,或病程中罹患其他疾病,或病毒株的差异、或自身免疫因素的作用,则可使病程迁延,转变为慢性肝炎。有人囿于西医的认识,辨证时多着眼于肝,治疗亦以调肝为主,或清肝热,或清肝利湿,或舒肝解郁,或养肝阴,总不离乎肝脏。
        祝贺河北中医马京雪医师讲座成功!他向各位同道继续分享了《邓铁涛著作全集》: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
邓老主持“五脏相关”研究,五行学说中“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见《难经·七十七难》)的理论,邓老认为脾病固当治脾,肝病亦当“先实脾”。本病病位在肝脾两脏,而主要是在于脾,则脾虚是本病的主要矛盾,故提出健脾补气,扶土抑木以治疗慢性肝炎的总原则。
在临床上选用邓老自拟的慢肝六味饮治疗。基本方: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黄皮树叶15克。
本方取四君子湯补气健脾阳,黄皮树叶疏肝解郁,行气化浊,川萆薢去除困郁脾土之湿浊。本方适于单纯脾气虚型的慢性肝炎患者。临床证见为面色淡白,少气自汗,倦怠乏力,身重,食欲不振,胁部不适感,腹胀便溏,舌淡嫩,或胖有齿印,苔白或兼浊,脉虚弱。
若患者同时有其他兼挟证候出现时,则可根据辨证所得,采取适当的兼治法,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减用药。
感谢马京雪医师的讲述和分享。

1949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20:44:44 | 只看该作者
群公告
今晚8点(2022年4月26日),相约燕赵中医书院直播间,继续听《曹东义带你一起学内经》第128讲《经脉》第十(4)。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院长、燕赵中医书院执行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创会副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出版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180余篇,文字累计500余万。代表著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中医大智慧》等。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今日讲座内容
《灵枢》经脉十(4)
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太阴者,行气温于皮毛者也。故气不荣,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津液去皮节者,则爪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两笃丁死,火胜金也。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发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笃癸死,水胜火也。
  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1950
 楼主| 发表于 2022-5-3 20:39:1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22年4月2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述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经方治疗外邪里饮,内分泌失调,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内容。   请大家关注收听张培红主任的讲述。
            祝贺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张培红主任讲座成功!她讲述了中医师承学堂丛书《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关于经方治疗外邪里饮,内分泌失调,紫癜性肾炎的相关内容。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之中,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脉浮而细滑,伤饮。

    脉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感谢张培红主任的讲述和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8 02:21 , Processed in 0.06976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