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黄岐建中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3-12 18:5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看来我们只要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我们就会离目的越来越近,胜利就只是个时间问题。愿与兄等共勉!
12
匿名  发表于 2005-2-11 21:55:21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要推!
13
发表于 2006-11-6 08:1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好!
14
发表于 2006-11-6 10:36: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好!
但最初那造字的人是谁呢?
我猜测:阴 与月亮关系密切,可能是月亮内部的高级生命[制造]了地球生命,"阳化气,阴成形"
  .
15
发表于 2006-11-6 11:03: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11/06 05:46pm 第 4 次编辑]

利用六经病欲解时,通过时辰和节气的对应分布关系,可以画出六经在四季节气阴阳中的位置,可以清晰地看到六经阴阳变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
发表于 2006-11-6 11:35: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11/06 05:40pm 第 3 次编辑]

遇到几个问题:

“帝曰:愿闻其用也。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是否应该有一条平脉线(阴阳匀平时的气交线),应该是一条直线,在线上为盛,在线下为虚?


“帝曰:何谓初中?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奇,中气同法。帝曰:初中何也?岐伯曰:所以分天地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
“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帝曰:差有数乎?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所差三十度是红线(天)和虚线(气交)之差,还是红(天)黑(地)二线之差?

有机会还要向黄先生讨教!!

17
发表于 2006-11-6 13:0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一些新来的网有可能看不大明白黄先生四时阴阳图中几条曲线,解释一下,红线为太阳射入地球的热量,黑线为地球向外发散的热量,两种热量在时间上的差异就构成了四时温度的变化(虚线)。
18
发表于 2006-11-6 20:26: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11:35am 发表的内容:
是否应该有一条平脉线(阴阳匀平时的气交线),应该是一条直线,在线上为盛,在线下为虚?
阴阳气交线是共振线,应没有“一条直线”之说
19
发表于 2006-11-6 20:58: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6/11/06 08:26pm 发表的内容:
阴阳气交线是共振线,应没有“一条直线”之说
是指一条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平脉(阴阳均平)线,当阴阳线都是直线时,就出现这种情况了,相当于西医的生理。
四季的产生是因为地球绕太阳的轨迹是椭圆,假设地球的轨迹是个以太阳为圆心的圆,就可能是“四季如春”了,也就出现上面这种表现了。
一这条线为依据,高于它则为盛,低于它为虚,也正是《内经》所言: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20
发表于 2006-11-6 21:0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导言:中医的“道”理——阴阳五行原理及藏象经络实质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08:58pm 发表的内容:
是指一条实际上不可能存在的平脉(阴阳均平)线,当阴阳线都是直线时,就出现这种情况了,相当于西医的生理。
怎么“相当于西医的生理”,望先生解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3 13:03 , Processed in 0.0573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