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箫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4-12 15:13:0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饿死事小,名节事大。这是先贤的千古遗训啊
12
发表于 2009-4-12 16:20:0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这个贴子最后由溪流在 2009/04/12 05:34pm 第 1 次编辑]

[手上没死过病人的医生,经历太少,很难成为真正的好医生。]
道理是这样的。病重到一定程度,已成不治,死之难免。 医生要避免的是非正常死亡。但是也很难啊。  
讲一个笑话:
有一次阎罗有病,吩咐小鬼,你们到阳间查一查, 看看那一个医生的后面没有病死鬼, 就给我找来, 他的医术肯定高,给我治治病。这牛头马面一听, 马上奉旨出游巡查, 找了许多医生, 可是后面都有许多病死鬼追随, 二人不悦, 转了好久,终于发现一名医生,后面只有一个病死鬼追随, 于是二人一商量,就是他了, 没有鬼的找不到了。 于是抓了此人回去交差。
阎王于是面试此人医术,问:你的医术一定不错吧, 你后面追随的病死鬼只有一个嘛。此人回答, 禀告阎罗大人, 本人医术不怎么样, 阎罗很诧异, 问那为什么你的身后只追随着一个病死鬼? 回秉大人,本人一生只治疗过一个病人, 没想到还治死了。阎罗低头冥想, 明白了一个道理。
13
发表于 2009-4-12 16:47:4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这是來自“医生”内心里的真实袒露,这里有“畏惧”里的无奈,也有寄希望里的“无可”奈何!
如此下去,对“救死扶伤”來说,不阉而有“自我了断”,于“了断于不断”,必存其“置死地而后生”里的反佐。
一句话:“混吃中而有等死”,“包保”多有庸材……
医本不屑于死,死中求生,方为医之本色。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7:04:3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病至绝境,无可救治,当然是一种经历;
      但误人至死者,屡见不鲜,这种所谓的经历还是少一点好!医生不要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不能治死了人却说:我是好心啊!
      难道好心就有权利治死人吗?
      真正的名医,胆大而心细,遇危重病人,一定先将予后告知清楚.患者及其家属若有决死之勇气,医者才敢尽全力.
      否则,要么陪钱,要么坐牢.
15
发表于 2009-4-12 17:23:36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备急千金要方》序                                       
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 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
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滋味既兴, 瘵萌起。大圣神
农氏悯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
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根据而畅焉。春秋之际,良
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用
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
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
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 ,
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枸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
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
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
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国中外有疾厄者,
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猝,
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
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
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
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
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
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
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己,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
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究归天,束手受败。 百年之寿命,将至贵
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
为涕泣。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弃若是,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
[卷一诸论] 论大医习业第一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
、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
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
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
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
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
《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
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卷一诸论] 论大医精诚第二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
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
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浓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
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
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
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
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
自误哉。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
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 ,
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
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
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
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
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
也。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
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
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节,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
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 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
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患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
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
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
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
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
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
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人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经络腑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易》曰∶非天下之至赜,其孰能与于此?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
技,始终循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
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
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此皆医之深戒,病者可不谨以察之,而
自防虑也。
古来医人,皆相嫉害。扁鹊为秦太医令李醯所害,即其事也。一医处方,不得使别医和
合,脱或私加毒药,令人增疾,渐以致困。如此者非一,特须慎之,宁可不服其药,以任天
真,不得使愚医相嫉,贼人性命,甚可哀伤。
夫百病之本,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 下痢、大小便不通、
奔豚上气、咳逆呕吐、黄胆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
目盲,金疮 折、痈肿恶疮、痔 瘤瘿,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
蚀,虫蛇蛊毒所伤,此皆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根据端绪以取之。又有冷热劳损,伤饱
房劳,惊悸恐惧,忧恚怵惕,又有产乳落胎,堕下瘀血,又有贪饵五石,以求房中之乐。此
皆病之根源,为患生诸枝叶也。不可不知其本末,但向医说,男女长幼之病,有半与病源相
附会者,便可服药也。男子者,众阳所归,常居于燥。阳气游动,强力施泄,便成劳损。
损伤之病,亦以众矣。若比之女人,则十倍易治。凡女子十四以上,则有月事。月事来日得
风冷湿热、四时之病相协者,皆自说之。不尔与治误相触动,更增困也。处方者,亦应问之。
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肌肤薄脆,腠理开疏,用药轻省。关
中河北,土地刚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重复。
世有少盛之人,不避风湿,触犯禁忌,暴竭精液,虽得微疾,皆不可轻以利药下之。一
利大重,竭其精液,困滞着床,动经年月也。凡长宿病,宜服利汤,不须尽剂,候利之足则
止。病源未除者,于后更合耳。稍有气力堪尽剂,则不论也。
病源须服利汤取除者,服利汤后,宜将丸散时时助之。
凡病服利汤得瘥者,此后慎不中服补汤也。若得补汤,病势还复成也,更重泻之,则其
人重受弊也。若初瘥,气力未甚平复者,但消息之,须服药者,当以平药和之。夫常患之人
,不妨行走,气力未衰,欲将补益。冷热随宜丸散者,可先服利汤,泻除胸腹中壅积痰实,
然后可服补药也。夫极虚劳应服补汤者,不过三剂即止。若治风病应服治风汤者,皆非三五
剂可知也。自有滞风洞虚,即服十数剂,乃至百余日可瘥也。故曰∶实则泻之,虚则补之。
夫二仪之内,阴阳之中,唯人最贵。人者,禀受天地中和之气,法律礼乐,莫不由人。
人始生,先成其精,精成而脑髓生。头圆法天,足方象地,眼目应日月,五脏法五星,六腑
法六律,以心为中极。大肠长一丈二尺,以应十二时;小肠长二丈四尺,以应二十四气;身
有三百六十五络,以应一岁;人有九窍,以应九州;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刑德,人有
爱憎;天有阴阳,人有男女;月有大小,人有长短。所以服食五谷不能将节,冷热咸苦更相
抵触,共为攻击,变成疾病。凡医诊候,固是不易,又问而知之,别病深浅,名曰巧医。仲
景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辨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
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古者上医相色,色脉与形不得相失,黑乘赤者死,赤乘青者
生。中医听声,声合五音,火闻水声,烦闷干惊;木闻金声,恐畏相刑。脾者土也,生育万
物,回助四旁,善者不见,死则归之,太过则四肢不举,不及则九窍不通,六识闭塞,犹如
醉人。四季运转,周而复始。下医诊脉,知病源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害相生,审知
脏腑之微,此乃为妙也。
[卷一诸论] 论诊候第四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
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夫诊候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均,气血
未乱,精取其脉,知其逆顺,非其时不用也。深察三部九候而明告之,古之善为医者,上医
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何谓三部?寸关尺也。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何谓九候?
部各有三,合为九候。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角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
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
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
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合为九候。
夫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五不调
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愚医不通三部九候,及四时之经,或用汤药倒错,针灸失度,
顺方治病,更增他疾,遂致灭亡。哀哉蒸民,枉死者半,可谓世无良医。为其解释经说,地
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强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
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
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然愚医不思脉道,反治其病,使脏中五行共相克切,如火炽燃,重
加其油,不可不慎。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
时俱发。又云∶一百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须治而愈;一百一病,难治难愈;一百一
病,真死不治。
张仲景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
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
散能逐邪,风气湿痹,表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
破积聚,消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合而行之者,可谓上工,故曰医者意也。又曰∶
不须汗而强汗之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与汗之者,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
死。又不须下而强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不禁而死;须下而不与下之者,使人心内懊 ,
胀满烦乱,浮肿而死。又不须灸而强与灸者,令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其烦而死。
灸而不与灸之者,令人冷结重凝,久而弥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死。
黄帝问曰∶淫邪泮衍奈何?岐伯对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定舍,及淫于脏,不得定
处,与荣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也。凡气淫于腑,则有余于外,不足
于内;气淫于脏,则有余于内,不足于外。问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对曰∶阴盛则梦涉大
水而恐惧,阳盛则梦蹈大火而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扬,下盛则梦堕坠;
甚饱则梦与(巢源云∶梦行)甚饥则梦取(巢源云∶梦卧);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
则梦恐惧、哭泣,心气盛则梦喜笑及恐畏,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肾气盛则梦
腰脊两解而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厥气客于心,则梦见丘山烟火;客于肺,
则梦飞扬,见金铁之器奇物;客于肝,则梦见山林树木;客于脾,则梦见丘陵大泽,坏屋风
雨;客于肾,则梦见临渊,没居水中;客于膀胱,则梦见;客于胃,则梦见饮食;客于
大肠,则梦见田野;客于小肠,则梦见聚邑、街衢;客于胆,则梦见斗讼、自刳;客于阴器,
则梦交接斗内;客于项,则梦见斩首;客于胯,则梦见行走而不能前进,及池渠阱 中居;
客于股,则梦见礼节拜跪;客于胞 ,则梦见溲溺便利。凡此十五不足者,至而补之立已。
善诊候者,亦可深思此意,乃尽善尽美矣。
《史记》曰∶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
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
治也。生候尚存,形色未改,病未入腠理,针药及时,能将节调理,委以良医,病无不愈。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4月12日 05:48pm 时添加 -=-=-=-=-
千金翼方序
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宝饵凝灵,宏功浃于真畛。知关 玄牡,驻历之效已深
。辔策天机,全生之德为大。稽炎农于纪 ,资太一而返营魂。镜轩后于遗编,事歧伯而宣
药力,故能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医道由是滥觞,时义肇基于此。亦
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先其远者,伯阳流玉册之经;拟斯寿于乾坤,岂伊芳难老。俦
厥龄于龟鹤,讵可蠲 。兹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谓也。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则有
越人彻视于腑脏,秦和动达于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斯皆方轨叠迹,思
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晋宋方技既其无继,齐梁医术曾何足云。若夫医道
之为言,实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数之所
在,言不能谕。然则三部九候,乃经络之枢机。气少神余,亦针刺之钧轴。况乎良医则贵察
声色,神工则深究萌芽。心考锱铢,安假悬衡之验,敏同机骇,曾无挂发之淹。非天下之至
精,其孰能与于此。是故先王镂之于玉板,往圣藏之以金匮,岂不以营叠至道括囊真颐者欤。
余幼智蔑闻,老成无已。才非公干,夙婴沉疾。德异士安,早缠 瘵。所以志学之岁,驰百
金而徇经方。耄及之年,竟三余而勤药饵。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函,奇方
毕综。每以为生者两仪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气。气化则人育,伊芳人禀气而存。德合则生成,
是生曰德而立。既知生不再于我,人处物为灵,可幸蕴灵心阙颐我性源者。由检押神秘,幽
求今古,撰方一部,号曰千金,可以济物摄生,可以穷微尽性。犹恐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
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譬 之相济,运转
无涯。等羽翼之交飞,抟摇不测。矧夫易道深矣,孔宣系十翼之辞;玄文奥矣,陆绩增玄翼
之说。或沿斯义,述此方名矣。贻厥子孙,永为家训。虽未能譬言中庶,比润上池,亦足以
慕远测深,稽门叩键者哉。倘经目于君子,庶知余之所志焉。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4月12日 05:58pm 时添加 -=-=-=-=-
孙思邈的大医境界今人很难达到,但仍然是我辈习医的临床指南!
“千金翼方序”文辞古奥,一般人很难读懂,有干祖望的白话译文可参考(见(孙思邈评传)一书)!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2 18:09:0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这个贴子最后由杏林箫客在 2009/04/12 06:13pm 第 1 次编辑]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 , 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曾经感动过,但今天再读此文,感觉孙道长有些唱高调!
               时过境迁,人心不古!如今世道,治死一人,索赔动不动就数十万,上百万.中医师大多清贫,有多少人承受得起!
               作为医生本人,可以大医精诚,不计毁誉.但医生上有老,下有小,若遇此类纠纷,受拖累的不是一人,而是一家人!
               一个人如果连至亲之人都能置之度外,对其他人能好到那里去?
               孙道长孤身一人,四海云游,庙宇栖身,可以不计毁誉.我等俗人是达不到此境界的,也不想达此境界!
               没有一个好的机制与氛围,单方面强调医生的道德感,是不公平的.
               在中国,上电视的先进份子与模范人物,要么累死的,要么病死的,要么穷死的,好人总是那么艰难!所以,愿意做好人的人越来越少了!
               
               
              
17
发表于 2009-4-12 18:44:3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在断生、死的医术上,中医也要借助西医方法:1)诊断清楚,2)医生尽责诊治,3)逐级汇报,4)必要的会诊。有了这些程序,要死的病患有何要向医生问罪?在这种情况下,放胆医疗工作,为何胆小?
18
发表于 2009-4-12 18:44:4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下面引用由杏林箫客2009/04/12 06:09pm 发表的内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 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 ...

确实如此!现在人心不古,视中医如————“提款机”————旧社会还“匪不劫医”呢!
丁甘仁先生也受过患者的“敲诈”-赔偿过巨额费用————故其治法及其谨慎而保守————他的徒弟陈耀堂对此有叙述!中医没有自己独立的鉴定机构————刘民叔在解放初期用大剂量附子治疗一县委书记顽疾有效————不料半年后旧病复发————西医治不好-死了————却反告是刘民叔用药中毒致死-此事提到卫生部专家处理-最后认定刘民叔用药无过错————总之,西医对中医从来都是敌视的————这是中医没有独立行政权的困境与尴尬-现在是更加变本加厉而已!
19
发表于 2009-4-12 19:27:1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下面引用由杏林箫客2009/04/11 11:54pm 发表的内容:
     以前在社区门诊上班的时候,有位西医同事,姓韩,是退休后反聘的。晚上8点以后,基本上尽量少开针剂。有次吃年夜饭,酒过三巡,负责人对他说:老韩啊,您什么都好,就是胆子太小,看病太保守。韩医生说:呵 ...


三次事故十五年,
胡的万林已服刑,
此文也已有三个,
不知法官何类型?
20
发表于 2009-4-12 22:33:0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医生“年纪越老,胆子越小”?》

在断生、死的医术上,中医也要借助西医方法:1)诊断清楚,2)医生尽责诊治,3)逐级汇报,4)必要的会诊。有了这些程序,要死的病患有何要向医生问罪?在这种情况下,放胆医疗工作,为何胆小?---------你一直在干个体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9 03:40 , Processed in 0.0636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