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红莎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7-9 22:32:5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这个贴子最后由岁月无情在 2009/07/09 11:04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9/07/09 08:07pm 发表的内容:
  第一,据我所知,全国通用的高等教育教材,是必须经过国务院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使用的,在网友辩论贴中,始终没有看到“经教育部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字样,这部教材是哪里编审通过的?
  第二,各高等院校有编撰本学校讲义的权利,有向教育部推荐高等教育教材的义务,这部《道医学》是哪个高等院校推荐的?
  第三,哪些高校采用了这部教材?发行是向高校发行还是向社会发行?
  有哪个网友知道详情?请予以解惑,谢谢!
总版主红莎草先生
    据我了解,仅供参考。
    第一,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各科类教材分工规定:医科、药科及中医类各专业的教材及教学用书,分别由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规划、编审和出版,一般不需要教育部批准(国家级教材除外)。
    第二,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高等学校有权编写和选用教材。”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教材选用的报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高水平教材进入课堂。《道医讲义》目前仅为高校自编试用教材,不是部级或者国家级教材,高校一般自己可以决定自编试用,估计应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选用推荐。
   
    第三,正因为《道医讲义》目前仅为高校自编试用教材,不是部级或者国家级教材,发行只能是向部分医学高校发行为主,高校一般自己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试用教材一般是自愿性的订购,而部级或者国家级教材一般是强迫性的订购)。当然为了出版的经济利益不排除向社会发行。
12
发表于 2009-7-9 22:39:2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9/07/09 10:32pm 发表的内容:




总版主红莎草先生
    据我了解,仅供参考。
    第一,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各科类教材分工规定:医科、药科及中医类各专业的教材及教学用书,分别由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 ...
『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教材选用的报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高水平教材进入课堂。』

请岁月无情讲讲《道医讲义》是如何报批,管理,和确保的?
13
发表于 2009-7-9 22:52:5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9/07/09 08:07pm 发表的内容:
因为忙,很长时间没有上论坛,最近登上论坛突然发现了有关《道医学》成为高等教育试用教材的消息,首发式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并附有宣传照片。反复看了网友发的支持和反对的帖子,始终有几件事情不甚明了:
  ...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开设道医养生专业(2009-05-30 16:36:56)标签:杂谈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开设道医养生专业       5月30日,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杨世忠教授在长春与道医学理论体系创立人祝守明道长达成协议,决定于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开设道医养生专业。此举标志着祝守明道长主编之《道医讲义》被认定为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之后,国内已产生第一家正式开设道医养生专业的高等院校。(本网沈常弘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版主想不想自费到海南中医学院“视察”一下————看看“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杨世忠教授”都在“鼓捣”些什么?
14
发表于 2009-7-9 22:59:5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   第一,依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教育各科类教材分工规定:医科、药科及中医类各专业的教材及教学用书,分别由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规划、编审和出版,一般不需要教育部批准。】
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卫生部, 反正是国务院辖下部委, 是谁负责编审的, 应该对之问责, 否则将来记者会上如果有人拿道医概论去问温总:“请问国务院属下部委批准把神仙方技/符箓咒术包装成现代医术的书作为高等学校教材, 这是履行总书记所提倡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具体行动吗?”这不是要把国家领导人陷于不义之境地吗?
15
发表于 2009-7-9 23:00:1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下面引用由wangmengyin2009/07/09 10:52pm 发表的内容: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开设道医养生专业(2009-05-30 1656)标签:杂谈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开设道医养生专业       5月30日,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杨世忠教授在长春与道医学理论体系创立人 ...
[[[红版主想不想自费到海南中医学院“视察”一下————看看“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院长杨世忠教授”都在“鼓捣”些什么?]]]就是不看也知道他们鼓捣不出什么东西,就是把古代的垃圾再翻腾出来。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7月09日 11:01pm 时添加 -=-=-=-=-
就是把古代的垃圾再翻腾出来。借中医来还魂。
16
发表于 2009-7-9 23:11:0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壮心不已志千里   扬帆南海重起航
——海医中医学系博士导师杨世忠教授
李高兰
从16岁开始至今年五十五岁,屈指一数,杨世忠教授杏林行医已有三十九载。
从一个行医乡镇的“小神医”到一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精于科研、善于管理、勤于授业、誉满医坛的中医学教授、博士导师,脚步坚定,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凝结着不他非凡的智慧;每一步,都挥洒他辛勤的汗水。
勤研医书幼立志
花季少年步杏坛
坐在笔者面前的杨世忠教授,谈吐儒雅,身材匀称,五官端正,皮肤光滑,面色红润,年龄远比实际年龄年轻。
“我家中医渊源深厚,我爷爷、姥爷、父亲都以行医治病为生。在行医亲人中,最有成就名气也最大的数我舅舅马在山。他是首都医科大学教授,曾是中央领导医疗小组成员,在全国医学界享有盛誉”,问及杨教授有否中医家世渊源时,杨教授回答道。
潜移默化亲人的悬壶济世、耳濡目染中医的神奇疗效,幼年的杨世忠就博览医书,研读医术,立志长大当一名优秀中医。
14岁那年,遭遇文化大革命,才读一年半初中的杨世忠领一张初中毕业证书回家。他拜他的一门远房亲戚,当地一位名医贾福德为师,专心攻研仲景之道。不久,他被选拔参加培训赤脚医生的“红医班”,学习一年后分配乡镇当中医。因为聪慧,悟性高,又得名医指点,这位只有16岁的中医生在当地赢得“小神医”的美称。
医学殿堂夯实基础
医教实践业绩辉煌
年轻的杨世忠认为盛名之下,其实难付。他深知,光有实践经验没有理论指导,医术难有长足的进步,他渴望着能有深造的机会。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1972年,经政治推荐与文化考试相结合,他被白求恩医科大学录取。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定的实践经验、坚韧的钻研精神,走进医学殿堂的杨世忠如鱼得水,他尽情遨游于医学知识的海洋中。1972年,品学兼优的他留校任教,成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医学教师。
1991年,杨世忠以优异成绩考取著名老中医李学忠、吴盛东两位教授的中西结合研究生。1994年,获取医学硕士学位的杨世忠回原单位工作,继续履行既治病救人又教书育人的职责。
自大学毕业以来,在中医学科领域,杨世忠一直致力于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疑难杂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注意吸收国内外中西医治疗肝炎的最新科研成果,然后化为攻克沉疴顽症的利器。如中药斑蝥是一种毒性非常强的昆虫,他为了详细了解其毒性,亲自品尝药物,亲手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以毒攻毒的原则,大胆提出用来治乙肝和肝硬化病人,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1994年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他研发了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系列药物,仅“肝宁”一药在长春中药厂的生产,就为吉林省创造经济效益达8亿元。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也得到学术界的好评,并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4年 ,因科研成绩卓著,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教学方面,他是一个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的好教师。在课堂上,他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热情鼓励学生精研古书医案、医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课堂下,他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处处关心学生的生活。因为医教成绩卓著,96年至97年,他担任长春中医学院科研医务处主持全面工作的副处长。
“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人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者在学校”。在任科研医务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期间,杨世忠以“转变机制、强化管理、创造环境、提高水平、造就人才,增加效益”做为治处方略。仅一年时间,该处不但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还呈现良好的工作势头。仅在科研招标与获取科研经费方面,不但完成“九五”科研规划中所拟定的科研招标课题,还获得科研经费80余万元。这一年成为学院有史以来招标最多、获得经费最多的一年。
科学管理创佳绩
沤心沥血育新人
1997年,已晋升教授、主任医师并取得硕士导师资格的杨世忠,作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挑起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持工作的常务副院长的担子(2002年—2006年任该医院院长)。
在医院建设方面,杨院长带领全院职工,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专科特色,提高综合实力”的办院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办院原则,遵守“高质量、守信誉、短疗效、低消费”的平民化办院理念,以“患者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为管理目标,使医院很快成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省十佳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省诚信单位、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他本人2004年荣获“吉林省中医医疗机构优秀院长”称号;2005年,被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省级高级专家”称呼。
“中医的发展在学术,学术的基础是临床,临床的关键是疗效”,作为主持工作的院长,杨教授从抓管理出疗效,从抓疗效出效益。一年间,全院收入比上年猛增800余万元,创出该院历史最高水平。
一院之长,行政工作千头万绪,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治病救人的职责。当院长几年间,他坚持一周上二个半天门诊,一个半天查房及参加各种专业性学术会议。
“我搞行政但不放弃业务。有两次提拔我当副厅长,我谢绝;有两次授予我‘五一劳动奖章’,我婉拒。只要与业务无关的,我都不要”,采访时,杨教授对笔者说。
“良医如良相,用药如用兵”。杨教授在看病时,在辩证论治基础上灵活机动,作到:方随证变,方从证出。他常说,用药如用兵,要精而不在多;精兵良谋,往往胜券在握。就好比下棋,一招失策,步步被动;一招得当,全盘皆活。辩证与辨病的有机结合,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的有机结合,脏腑论治与系统分治的有机结合——是他遵循的治病原则。
他开的药方,用药少,费用低,疗效好,很受患者欢迎。
“每到我上门诊时间,病人夜里二点便起床排队挂我的号,我的诊室外总是挤满病人”,杨教授如是说。
少年得志,大器早成。作为一名出类拔萃的中医人才,杨世忠1995年获得硕士导师资格,2002年获得博士导师资格;2003年,被授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指导教师”。
春风化雨施教化,桃李满枝逸芬芳。12年来,杨教授共培养了中医博士生15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和高徒65名。“名师出高徒”,如今,这些学生均已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
医教园地勤耕耘
勇攀高峰硕果累
三十九载从医路,三十二年育人情。在治病救人与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杨教授一路跋涉,一路奋进,也一路收获。
从1991年以来,共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课程共37项。
至今,在国内20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82篇,著作15部(其中作为主编三部、作为副主编三部、作为编委四部、作为名誉编委五部)。
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二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三、四等奖各一项;长春市科技成果奖;白求恩医大科技成果奖若干项。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十余项,国家专利一项。
有人问杨教授:“您搞临床,病人多;你抓教学,提高快;你搞科研,获奖多;你抓管理,效益好。是你‘脑瓜好使’还是手中什么‘绝活’?怎么干啥事,啥事就行呢?”。
他回答的很坦诚很谦虚:“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老师们多年的培养与教诲,没有各级党委、班子成员及全院职工的大力支持与团结合作,我脑瓜再好使,再有什么‘绝活’,也难取得成绩”。
壮心不已志千里
扬帆南海重起航
岁月在流逝,流逝的岁月抹不去奋斗者的足迹。
光阴催人老,催人老的光阴熄不灭跋涉者的激情。
2006年,求才若渴的海南医学院慕名向杨教授发函邀请他来海南、来海医参观洽谈。应邀而来的杨教授受到学院、附院、中医系领导的热情接待。
“一片冰心在玉壶”。短短几天的参观交谈,杨教授被海南美丽的风光、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所吸引,被海医各级领导真挚、诚恳的态度、中医学系构建“和谐中医”的设想所打动,他表示:愿将自己的知识、技术、将自己的余热为海南这块沃土、为海南中医药事业做出贡献。目前,杨教授挑起海医中医系主任、中医学院筹委会常务副组长、海医附院中医科主任的几副担子。
采访快结束时,杨教授风趣地说:“总结我前半生,总是左右开弓:中医西医双结合、行政业务一把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身份,如今是北战过后又南征”,说完他打开手机,给我看一则他的朋友刚发来的短信息:“欣悉你五十来岁在海南重新起航!不管你在哪里,我永远与你在一起!”。
“人生价值只有在服务社会中才能体现”。笔者坚信,在海医这块热土,杨教授一定重创辉煌。
http://www.hyfyuan.com/news/admin/Editor/UploadFile/20089110256710.doc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7月09日 11:13pm 时添加 -=-=-=-=-
中医文化的核心理论
辜孔进  教授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同疾病作斗争和追求健康身体的漫长岁月中,经大脑的思维活动创造的中医知识,理论和技术,经反复检验沉淀下来的医学文化。其内涵有四:一是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和认识人体的实践中创造的,实践是中医文化的活水源头;二是实践本身不会产生文化,文化是大脑的产物,人脑对实践事物的思维产生思想,观念,意识等,文化是意识存在的形式;三是中医文化是专业文化,是人们在医学领域中从事医疗卫牛及相关活动的意识反应;四是现代文化环境中,中医文化凸显极大的特殊性,具有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与西医文化迥然有别。
中医文化的内容有三类:一是精神文化;二是技术文化;三是物质文化。中医文化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中医的各种理论,如中医的基础理论,中药理论,方剂理论,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以及中医历代名家的学术思想,观念。中医文化的技术文化主要包括中医临床各科的诊治技术,如检查疾病的技术,临床寻找病因分析病机的思维技艺,某些疾病的特殊治疗方法。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武术,气功,内外导引方法。辨证,采集,炮制,保存,制作药材的技术等。中医的物质文化有中医防治疾病时所创造的医用器材,器械,如砭石,九针,火针,梅花针,火罐,小夹板等,各类中药药材,为中医诊治所建造的专用房屋,工具等,如专供诊病的诊堂,专供储备中药的中药房,脉诊枕头,治疗床等。此外,还有一种文化,是中医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者与患者关系的文化,如医德,医学伦理,医患临诊交流,医疗,保健,咨询过程中产生的医患关系等。中医文化的特色是传统性与科学性,实践性与大众性。中医学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具活力的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原创性的软实力,是具有生产力性质的核心文化遗产。中医文化的核心理论可归纳为八个方面:
一、天人相应理论。集中体现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人秉承天地之气而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在天地之中,呼吸天地的精气,食饮着自然界提供的各种食物,水,空气,沐浴着阳光。“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一方面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生存,和万物一样,遵循着生,长,壮,老,死的新陈代谢规律。人的健康和疾病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秉父母之精气成人以后,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正常的营养,人就能健康生长,发育,保持健康状态。疾病的出现不是人的主观愿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变,转归有其自然规律。人只能努力去认识它,根据它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寻找治疗疾病的最佳办法,不良的自然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如六淫,饮食所伤,虫兽所伤,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原因。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心理同样对健康造成影响。人的正常社会活动和良好的心境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人际关系非常融洽,长期保持良好的心境,则有利于机体的健康。不良的社会环境,过量的社会劳动和长期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如长期的社会战乱,饥荒,洪水,雪冻灾,地震,过度的体力劳动,或长期处于悲伤的状态,也是疾病的原因之一。
二、致中和理论。《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阴离决,精气乃绝。”“无问其病,以平为期。”要使身体健康,就必须保持阴平阳秘,即阴气平和,阳气固秘。阴阳平衡。健康就是阴阳相对平衡,疾病就是阴阳失去平衡,或阴虚,或阳虚,或阴盛,或阳盛,太过和不及都是疾病,只有中和,平和,合和,平衡才是健康,因此要经常注意保持五脏六腑谐和,气血,经络通畅无阻,保养正气,谨避风寒,劳逸适度,饮食按时,无使病邪犯己,处处注意“致中和”。致中和包括本身的和谐,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为,人是形神相依,心身相合的统一体。形与神二者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体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形体的综合表现。健康是建立在形神二者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四、治未病的理论。突出表现为防重于治,与其治疗于发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发病之先,无病自调,重在养生强体,养生祛病,是调节人体的生物钟和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按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保养人体的阳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天地共阴阳,适应自然变化而无病。二是调节人体的状态与社会发展状态的协调统一,按和谐顺畅的目标,保养人体气机与社会发展共节奏,适应社会变化而无病。患病后要防止传变,复发,给予积极的治疗以促进康复,治未病的理论,一般可归纳为诊治预微,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和抗衰延年等内容。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和指导临床运用的能力,已成为中医发展的着力点,是21世纪医学变革的必然趋势。
五、思辨模式理论。集中体现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把人体和自然界看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本身是一个统一整体。辨证论治突出表现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根据证候和证候的运动变化决定合适的治疗方针。整体观和辨证论治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体现在辨证的整体观,诊断的整体观,治疗的整体观,方剂组成的整体观。
六、治学理论。突出表现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重视经典,重视临床,重视师承,重视流派,重视悟性。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者有机结合。强调多读。“读书万遍,其义自见。”多思,“学而不思虑则罔。”多问,“不耻下问。”“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优膺取决。”多用,“既学患不行”,“强学力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实践,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二大法门。赵睛初在《存存斋医话稿》说的好:“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辨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所以当一名中医生,要读书多,实践多。
七、医德理论。集中体现在“本立而道生”,“德业双修”。中医文化注意忠,贞,仁,慈,廉,恕,谦,忍,勇等医德的修养,注意亲,悯,和,缓,稳,简,平,爱的医风建树。中医的医德理论,表现为执业观,功利观,技术观,服务观,治学观,处世观和济世观。医生的神圣职责是救死扶伤,活人续命为基本前提,为医的动机,必须“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非仁慈之人不可托也”。对病人不仅要有慈悲为怀的仁爱心肠,更要有施恩不求图报,救治不计报酬的高尚品德。既要有英雄虎胆,又要有菩萨心肠。
八、行为规范理论。主要表现为“大医精诚”。要为苍生大医,就要做到医德高尚,技术精淇,具有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无失,处刺针药,勿得参差。”“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延浮躁者涉猎。”对病情要思考熟察,一心一意救治病人,不能有半点的私心杂念。刘完素说:“夫道者,以济世为良,以愈疾为善。”这就是中医的为医之道,哲人之道,救世之道,为医之风范。

17
发表于 2009-7-9 23:32:3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别拿这些来糊人,他如果那么有本事,中医的今天就不是这样,他教的学生也不会找不到饭碗,他自己就是亲自到临床,也见不的怎么样,不信就亮亮,现在在中医里没什么办法了,就搞歪的啦。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7月09日 11:34pm 时添加 -=-=-=-=-
他们二者结合是[[道不是道,医也不是医了]]。
18
发表于 2009-7-9 23:37:3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07/09 11:00pm 发表的内容:
]]就是不看也知道他们鼓捣不出什么东西,就是把古代的垃圾再翻腾出来。-=-=-=-=- 以下内容由哲学家在2009年07月09日 11:01pm时添加 -=-=-=-=-
就是把古代的垃圾再翻腾出来。借中医来还魂。
嘿嘿,当一个浅薄的“空谈家”确实不需要作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这除了消消遣之外-又能“鼓捣”出什么————“当代英雄”吗?————笔者还是相信杨世忠教授滴!
19
发表于 2009-7-9 23:43:2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下面引用由wangmengyin2009/07/09 11:37pm 发表的内容:
嘿嘿,当一个浅薄的“空谈家”确实不需要作艰苦的调查研究工作,这除了消消遣之外-又能“鼓捣”出什么————“当代英雄”吗?————笔者还是相信杨世忠教授滴!
你信什么不重要,信法论功的比你还坚决,但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信。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7月09日 11:45pm 时添加 -=-=-=-=-
他的博士生也信他,看病怎么样,练练呀
20
发表于 2009-7-9 23:53:2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道医学》教材的几个疑问征询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07/09 11:43pm 发表的内容:
你信什么不重要,信法论功的比你还坚决,但不能让我们的学生信。-=-=-=-=-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 在 2009年07月09日 11:45pm 时添加 -=-=-=-=-
他的博士生也信他,看病怎么样,练练呀
看你就这点出息————除了“抡大棒”就是扣“帽子”————还是个“学生”呢————笔者还以为你是个“博士”!——————————劝你还是夹紧尾巴做人为好————写学术论文还是要有点真功夫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2 23:32 , Processed in 0.0665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