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中气以为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7-17 09:12:5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以下是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道医讲义》目录 的内容:

●“道医”的概念
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
道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中医是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
===========================================================================
    以下是我的回复:
   1  【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及发展出来的“道医学”流派】
    请问:老子《道德经》的“道”能够治病吗?
   2  道医与中医的区别:【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中医是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
   请问:先生能够运用【老子《道德经》的“道”】辨证论治吗?请先生运用【老子《道德经》的“道”】对以下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请问此为何证?当用何方?
  “ 伤寒论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鞭,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请问此为何证?当用何方?
     
   如果先生能够运用【老子《道德经》的“道”】辨证论治以上两个临床表现,我们就认输,从此承认道能够治病!如果不能,就说明【老子《道德经》的“道”】不能够进行辨证论治!道医学是不能治病的医学,而中医则是的确能够治病的医学!这才是中医与道医的根本区别!
  ------------------------------------------------------------------------

   请先生进行一下学术讨论,发表先生的学术看法!
12
发表于 2009-7-17 10:22: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支持楼主!
你和说“中医不要理论”的傻子是说不清的,因为你遇上一伙西医和你玩哈!
13
发表于 2009-7-17 10:30:2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这个贴子最后由来看看在 2009/07/17 10:31am 第 1 次编辑]

以“中国中医药报社名义主办的”的论坛,那就是中国人的事情、是中医的事情呀,不是自家的事情了吧!不要以自己的喜恶定夺和取舍了!!!
14
发表于 2009-7-17 12:10:5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这个贴子最后由发个帖子在 2009/07/17 00:12pm 第 1 次编辑]

这个贴子最后由再来在 2009/07/17 07:00am 第 1 次编辑

1 你解解为什么所谓的“善粒子”里面写着小篆中文“善”吧。
2 释迦牟尼,耶稣,特雷莎修女,他们的“善粒子"长啥样? 也写着小篆中文“善”么?
  
我把水结晶里面的一个图发上来给大家看看,可能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有些帮助。





-=-=-=-=- 以下内容由 发个帖子2009年07月17日 00:13pm 时添加 -=-=-=-=-
这个就是中文里面的“水”字的象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
发表于 2009-7-17 12:15:0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下面引用由发个帖子2009/07/17 00:10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贴子最后由再来在 2009/07/17 07:00am 第 1 次编辑

1 你解解为什么所谓的“善粒子”里面写着小篆中文“善”吧。
2 释迦牟尼,耶稣,特雷莎修女,他们的“善粒子"长啥样? 也写着小篆 ...
水结晶也写小篆么? 江本胜的垃圾,你就自己品尝吧,不要拿到这里来恶心人了!
16
发表于 2009-7-17 12:40:1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请教11楼,老子道德经的道是什么?
如果这样解释,那么也可以解释成黄帝内经中的道,鬼谷子的道,周文王的道等等,那么道到底是什么?你所讲的道又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的道: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变化之为用,在天为玄,在地为化,在人为道。玄生神,化生精,道生智。神在天为寒暑燥湿风火,在地为金木水火土火。
智: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于淫泆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黄帝内经:一阴一阳谓之道。
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
以上为黄帝内经中对道的解释,也即中医对道的解释(我认为是这样)
那么先生所讲的老子的道是什么?其即为中医的母体,当然有更明确与覆盖于其上的解释,楼主对道医既然精研,那么也能拿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而不是一个空洞的框架。
静听高见
17
发表于 2009-7-17 12:48:3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水结晶也写小篆么? 江本胜的垃圾,你就自己品尝吧,不要拿到这里来恶心人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南,以打击骗子为己任,保卫中医,保卫论坛。
芝麻的中医论坛http://sesametcm.edu.topzj.com/



从十五楼对十四楼的回帖中就很能说明心态的问题了,不必再聊了。
18
发表于 2009-7-17 13:12:2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楼主已经明确说明:《道医讲义》我没有看过,不做妄评。中西医融合观版主要和楼主评议《道医讲义》的话只有自言自语了。
铁骨铮铮2002版主动辄引用八卦新闻,进行人身攻击,妄下断言,与学术之争无涉,请不要再继续了!尤其您是版主身份!
医无界朋友要评议政事,不应该在这里。提请论坛管理者注意!
19
发表于 2009-7-17 13:23:22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铁骨铮铮2002版主动辄引用八卦新闻,进行人身攻击,妄下断言,与学术之争无涉,请不要再继续了!尤其您是版主身份!
   请亮明你的身份,什么是学术之争?糅合道教医术就为道医吗?应该是垃圾。你是道士还是医生?
20
发表于 2009-7-17 13:38:5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近期文化、中医、道医争论的一点感触

因为在批评中大多是一些意气用事,文革时的语言风貌,或是所谓“卫士”之类的叫嚣,基本并无学术上真正的有意义的观点。
同时,我们会发觉,不少人不知医,不懂医,但是长期却转贴了大量关于中医以及道医的负面报道的帖子,满口科学和伪科学,不停地在搅乱中医药论坛这个中医大家庭,无半点学术研讨,而帽子棍子满天飞。并且,在很多地方的语言和用心,都是起到了一桃杀三士,一桃杀十士的效果,对于这类的情况,所有爱好中医的,希望中医振兴的朋友都需要提高一点警惕,不要让一些颇有用心的人混水摸了鱼,挑起了事端,乐得旁边看笑话。"'nKz
我也相信,中央编译出版社作为中央编译局(可以看一下中央编译局是干什么的)的中央级社会科学专业出版社,没有理由不对一个自己大力推荐的书籍的作者,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不论是书的内容还是背景。团结出版社作为一家老牌出版社也是一样。aY/Qu2
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对上面那些有意捕风捉影和诬蔑的帖子内容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有什么需要再解释的吗?}
我们这一些人,与时俱进,科学发展,既要杜绝文革情结,也要警惕“斗士”情结,婴儿和洗澡水,还是要分清楚,实在分不清。就不要忙着下结论,看看再说,研究再说,实践再说,亲身调查了再说,毛主席不是说,没有调查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吗?“与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并不会妨碍我们对一个事物的真实认知的,这恰恰是一个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本色。v/R
以上为1楼主言论
18楼似乎有失公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3 01:32 , Processed in 0.1109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