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萧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8-15 08:48: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为避免给予读者有任意解读的机会, 应该同时明确界定这些征候的"必有/必无/或有"性质, 而且这亦有利于区别不同的"证". 】
===========================================================================
   西医的诊断标准中使用了:必有症、或有症、必无症之类名称,企图简化、规范诊断过程,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而且被淘汰了!
   中医的辨证论治与取象比类,其中有许多潜规则,有丰富的经验成分!西医在诊断过程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潜规则与经验,医学与其他科学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完全脱离经验,存在着人们不注意的潜规则!医学的诊断过程绝对不是症状、体征、各种物理化验检查数据的理论推导,更不是他们的堆砌,必须有医生的经验与没有被注意的潜规则!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8-15 16:34:0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8/15 08:48am 发表的内容:
其中的关键是首先让中国的西医能够准确解读“证”!如果中国的西医不知道热实结胸证的准确含义,老百姓以及西方的医生、病人就根本搞不明白了!...
这个问题己经讨论过多次, 你去酒家点菜人家也没有要你先去厨房掌勺, 你上网发帖也没要你先修个微电子课程再修个数字逻辑然后写个C程式才让你"上岗", 为什么买个几元钱的药要准确解读你那个什么“证”? 30年前用电脑是个很艰难的事情, 那时候用电脑先要读那些操作手册, 应该比读内经容易吧, 但电脑行业很快就想通了: 那么难用永远都普及不了. 所以IT行业花了很大的气力使电脑很容易使用, 以至现在绝大部分人用电脑造什么操作手册也没看了. 所以我想IT行业在这方面或可给中医行业一个启示: 功能强大如果没有容易使用相匹配, 结果再强大的功能实际上也很难发挥出来. 要什么中国西医西方医生先学会你那个证, 为什么不能转个弯来想想: 如果病人都接受了中医药, 那西医生自然会来跟你学, "农村包围城市"嘛. 但要病人先于医生接受, 就要花大气力使它容易用.
  西医的诊断标准中使用了:必有症、或有症、必无症之类名称,企图简化、规范诊断过程,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而且被淘汰了!...
Well, 昨天做不到的不等于今天做不到, 今天做不到的不等于明天做不到, 创新嘛, 就是要突破过去所做不到的, 不然, 学习中医似乎就只是一代又一代地重复写内经/伤寒论的学习心得, 这有意思么?
13
发表于 2009-8-16 08:14: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如果病人都接受了中医药, 】
     先生如何让现代生活的病人都接受中医药呢?
    【 补中益气丸的功能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导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等。】这里已经有了症状,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等,现代人能够根据这些症状使用补中益气丸吗?不能,只有把【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这个证搞清楚,才能正确使用补中益气丸,所以,必须首先正确解读证,否则,无法正确使用中药。病人以及医生必须先用懂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这个证的正确含义,使用补中益气丸就能够取得治疗效果!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10:14:1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就像市场机制不是资本主义独有一样, 对症状的清楚介定, 其实不需要扯上姓中姓西的问题.
 
从OTC中成药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中药主治症状的说明, 应该让消费者有足够的信息作下面的决定
 o 绝不能用 <- 禁忌
 o 不适合用 <- 不"对症", 如感冒之治风寒药对风热病
 o 最佳对应
 o 可用   <- 虽非最佳, 但如果条件所限, 有好过没有
 
现在对主治[症状]的表述, 可说只是提供上列的最佳对应, 而从中医对感冒的分类看, 中药对"不适合用"这个方面比西药敏感得多, 所以表述方式应该更为细致. 我提议把现时的症状根据必有/必无/可有性质分列, 只需在格式方面作些简单改动, 但应对满足上述所提的消费者需要大有帮助. [如以补中益气丸为例, 就需明确介定那些症状显示不适用.]
 
消费者用药用对了, 疗效自然出来(当然以生产商保证质量为前提), 中药市场这块饼才可以做大. "坚持"要消费者先搞请中医如何辨证才可用药(否则责任自负), 就像要人先写个程式才让上网发帖一样, 只会逼着人家选择别家店去消费, 怎么可以把中药市场做大?
15
发表于 2009-8-16 18:46:1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如以补中益气丸为例, 就需明确介定那些症状显示不适用.]
     请先生明确介定补中益气丸那些症状不适用?人体的症状有多少啊?怎么样逐一排除?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10:40: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先易后难, 先把你那个补中益气丸放一放, 先把感冒药的症状弄清楚. 我把搜集到的感冒方剂整理如下:
 ? : 葱白七味饮 (血虚体质)
 风寒 : 加减葳蕤汤 (阴虚体质)
 风寒+里热 : 柴葛解肌汤
 风寒表实 : 麻黄汤
 风寒表实+痰湿 : 神术散
 风寒表虚 : 桂枝汤
 风寒气虚 : 再造散 (年老体弱)
 风寒气虚+痰饮 : 参苏饮
 风寒湿邪+里热 : 九味羌活汤
 风寒痰喘 : 小青龙汤, 从龙汤, 华盖散
 风热 : 麻杏石甘汤
 风热初起 : 银翘散, 桑菊饮
 风热里热 : 防风解毒汤
 寒湿+气虚 : 败毒散 (年老体弱)
 暑湿 : 香薷散
 
这个"证"分类有没有什么问题? 或者有什么补充? 下一步想先看看是否可以简化成四、五个大类, 哪些可以合并? 哪些方剂可以淘汰掉? 然后再根据最后的单子把相关类别间的必有/必无/或有症状整理出来, 看看是否可行.
17
发表于 2009-8-17 11:42:5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电脑程序员,只有在指哪打哪、百发百中的前提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才能设计出操作简单的应用程序。因为机器不是人,差一点都不干活!
医生如果能医十治十,才可以让病人自己选药。如果医生选药,都不能做到医十治十,而是连诌带蒙,那让消费者自己选药,只能使他们像鲁迅先生一样呐喊:“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注定会把中医的牌子砸得粉粉碎!
18
发表于 2009-8-17 18:37: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下面引用由萧铁2009/08/17 10:40am 发表的内容:
先易后难, 先把你那个补中益气丸放一放, 先把感冒药的症状弄清楚. 我把搜集到的感冒方剂整理如下 葱白七味饮 (血虚体质)
 风寒 : 加减葳蕤汤 (阴虚体质)
 风寒+里热 : 柴葛解肌汤
 风寒表实 : 麻黄汤
...
      如果先生说的能够让我非常容易的明白,我按照先生的指导能够准确选择感冒药,先生就成功了!
      如果连我都不能明白,先生必然失败!
      请先生继续。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9年08月17日 06:37pm 时添加 -=-=-=-=-
我一定很好配合!
19
发表于 2009-8-17 23:39: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要创新,首先要继承,继承了,才能创新。
我所说的创新,不是理论创新,而是治则创新。
理论创新要有高超的本领!
2000年前《内经》,现今还在规范着我们的医疗界。
西医2000年前的理论早已寿终正寝了!
中医西医的来源不同。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07:04:3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药现代化之 症状表述

大家牢骚发过, 肯定心情舒畅好过食药, 那很好. 现在, 让我们回到正题吧.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草拟)》把解表药再细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解表祛湿、解表消食、扶正解表、宣肺通窍、祛风明目七个细类, 虽然解表药也有其他用途, 但主体基本上是治感冒. 从征候角度看, 似乎可以将其中几个类与之前所提之"证"划上等号, 如辛温解表=[治]风寒, 辛凉解表=[治]风热, 宣肺通窍=[治]痰喘, 这样, 之前的风寒痰喘则可视为[治](风寒+痰喘)=辛温解表+宣肺通窍, 故症状描述是两者之集合, 方剂也可用辛温解表+宣肺通窍去合成, 这7个小类因此可派生出其他多种组合, 这样理解有没有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4 21:11 , Processed in 0.0550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