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究竟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什么是心?什么是脑?做为中医脏腑的心和脑不等于西医单纯的解剖器官。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脑的思维功能,但绝不是脑主神明。
1、心脏是一个系统,心有物质之心和功能之心。
脑的功能必须依附于心,心为君主之官!
心主神明是中医学的特定术语,是中医的基本理论藏象学说中关于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一的心所具有的功能的高度概括。我们探讨问题不能离开一定的环境,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态度!
关于心主神明这四个字,要看它的出处和本来的面目.
何谓心?此心非彼心!即中医的藏象之心不等同于西医的解剖之心.
探讨中医的五脏,离不开中医理论的藏象学说。何为"藏象"?张介宾《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学说的实质,就是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病理变化等的高度概括,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所谓‘藏象’也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的宏观现象,即人体的五大系统。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心者,君主之官也”, ‘心’居于五脏之首,它又是五脏这个人体核心系统中的核心。
不仅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这样论述心的,以后的医家也很清楚地领会了《黄帝内经》的本意。明代李 梃 《医学入门·脏腑》指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分,原文为:"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也.有血肉之心……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8页)这就证明心不是单指一个具体的器官,而是指藏象学说的一个系统。
明代医学家赵献可《医贯》中,有关于有形之心和无形之心的论述。原文为:" 君主是一身之要,然则主果何物耶?何形耶?……若有物可指,有形可见,人皆得而知之矣,惟其无形与无物也,故自古圣贤,因心立论,而卒不能直指其实 ".(人卫出版社 2页)
中医之心能包括脑的部分功能吗?
那么,对于人体的其它器官, 比如脑,中医是怎么样认识并且论述的?
中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藏象学说,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说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根本的差异,它采用的是“以表知里”、“以象知脏”的方法,从功能和整体联系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生命活动机理。作为藏象学说核心内容的五脏,其称谓虽然和西医同名解剖器官相同,但实质却迥不相同,它代表的是一个生理系统而不是某一孤立脏器。 中医理论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人体,与从微观角度研究人体的西医其认识方法、表达方式当然也就不同。这是研究这门古老东方医学所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也是研究整个中医理论所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看问题时戴着有色眼镜,得到的映像肯定会失真.自然就会产生歧义.
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建立了这么一个巨系统,其它人体的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经络筋骨统一置于这个系统之内,分属于五脏进行研究。它把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割裂开来看待.中医藏象学说就这样以五脏六腑统领全身四肢百骸,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脑自然不能排除在这个系统之外。如心,就是心系统,它代表的就是有关血液循行和精神情志思维活动方面的功能,用中医术语来说就是“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如果要拿它与西医的器官比较的话,可以说中医藏象学说的“心”涵盖了西医的“心”和“脑”这两个器官的部分功能(不是全部的功能,因为中医尚有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与智、肾藏志之说),大致上,中医的每一个“脏”,涵盖了西医多个器官的功能,而西医某一器官的功能,亦可以见于中医的多个“脏”(生理系统)之中。谈论中医藏象学说,必须明白中西医学这种差异,不能够拿西医同名器官来曲解中医脏腑。
因此中医的心 ,更多是指功能而言.而非单纯一个脏器实体;中医的脑,归属于心而发挥作用.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即中医的心不但包含了西医的心脏的功能,而且涵盖了西医有关的神经,内分泌,血管及大脑的部分功能. 心作为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因此"心为君主之官".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可能由作为"奇恒之腑"之一的脑来担任呢?所谓脑为"君主之官"的说法实为不伦不类之谈,它实际上是今人附会西医理论,对于中医理论的歪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