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赵红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5-28 07:54: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05/28 07:36am 发表的内容:
<内经>原文中的心,肯定就是胸腔中的心,古人认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我们应当站在那个时代的环境,背景下认识“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的准确含义,我们才能够正确继承,只有正确继承,才能 ...

请先把天、地阴阳,与生命阴阳弄懂了,
再来继承与发展吧!
12
发表于 2008-5-28 08:11: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8/05/28 07:51am 发表的内容:
     心脏不跳动了,人就死亡了,所以,神明没有了!比如,国家没有皇帝了,国家也灭亡了!“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就是这样得来的!
     当时并不知道脑是高级神经中枢,意识与思维活动主要是在脑中进行的!
     植物人的"神"还在,但是,"神"不明了!所以,"神"不包括意识与思维活动!
    真是汗死,这样理解中医的啊!好好把《道德经》读一读吧!
    有无相生,有指有形的、阴性的,无指无形的阳性的,那么我们人的生命肯定也是一种“有无相生”的状态,肉体是有、形、阴,而神明是无、无形、阳,神明与肉体必须合二为一,才是有生命的人!
    植物人就是“神明”不在了,如果“神明”回来了,他也就苏醒了!相反诸多心跳停止后又被抢救回来的人,之所以还能继续生命,就是因为“神明”没有走,没有阴阳离绝,否则怎么可能抢救得回来?
13
发表于 2008-5-28 08:31: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首先纠正一下,心并不是只有二个功能,基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 心为太阳部于表,其华在面.说明心的阳气比较多,行于体表,荣于面,有固护体表不受外邪的功能.
    2 心主血脉汗为心之液 心有中焦取汁,奉心阳化赤,也就是有化生血液的功能,和维持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的作用.并且汗液由心来滋生.故有汗血同源之主说.
    3 心主藏神为君主之官 五脏皆藏神而心为主导.神泛指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而精神情志的活动,依心为主导,发挥心为君主之官的作用.
    4 心主言,其在声为笑在志为喜,通于夏气与小肠相表理 言为能正常表达和交流的工具,此功能由心所主导.
    5 其在窍为耳与舌 耳的听觉和舌的正常味觉及舌的功能都为心所主导.
    大略有以上功能.考一个脏的功能特点,要和天地相应.也就是四时五脏阴阳系统.再有就是对临床有用,能指导临床.有好多理论与内经观点有异,但对临床有用.
14
发表于 2008-5-28 13:37:4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8/05/28 07:51am 发表的内容:
<内经>原文中的心,肯定就是胸腔中的心,
内经有这样说的吗?
人有身心健康的二个方面,那么,还有这个身心的心,
是什么器官呢!
<内经>原文中的心,肯定就是胸腔中的心,只不过外延更宽一些罢了,功能范围更广一些罢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19:43: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2、心主神明是一个主谓加动宾的词组,正确理解这四个字的关键是对于“神”和“神明”的理解。

心主神明这四个字为一个主谓加述宾词组。“心”为主语,即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之一的首领-心脏,“主神明”是谓语。其中“主”是个动词,意即主持,管理。“神”是个名词,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而“明”则是个形容词,它指一种性状。这四个字的意思可以这样来解释:心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心神主持协调管理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注意:神明首先是指生命活动,其次包括精神意识!这是和教材解释的最大不同。呵呵,教材以后改版就应当这样来表述,提前声明,给点掌声。)
什么是神?
什么是神明? 神明只是指精神和智慧的意思吗?
神明的含义有精神意识的意思,但又不单指精神意识, 这是由神的本义所决定的。
何为神?从古文字角度言,“神” 从示申。申,电也。电,变化莫测,加示为神,引申为神灵的意思。又指主宰,即主宰天地自然变化。从文字、文献来看, 古人认为神就是太阳。太阳是自然界的主宰者, 心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从太阳的作用上推导出心是生命的根本,是人体生机气化的重要中枢,是神灵思维的出处,心主宰了人体一切神机变化。
《内经》中的“神”含义复杂,就人体而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狭义之“神”特指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 《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天年》说:“何者为神?歧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道家谓"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气神学说也特别重视神的作用,认为神是精气与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藏象学说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因此,中医认为,神是以阴阳两精相搏为物质基础,并且在人体形成后,以心为主要依托脏器而发挥其神明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得神则生","失神则死".故神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神就是生命,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维持生命活动的生机.而这种生机,为心脏所主持.心主神明的功能正常,则能够管理主持人体其它器官各司其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之,"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矣"! 俗语有"神形兼备"一词,形与神具,不可分离,如果心脏不跳动了,失神了.形神分离了,生命活动随之终结.
由以下内经出现神的文字来看,亦可以证明神不单是指精神意识言:
“心藏神”(《素问·宣明五气》),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六节藏象论》),
“心者,神之舍也”(《灵枢·大惑》),   
“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
"得神则生,失神则死",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息机灭 "。
以上引用的神是什么意思?可见不是单用意识思维能够解释的清楚的。
而狭义的神指精神意识而言.即神志,神态.《素问·八正神明论》曰:“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生动的描述了神明的生理功能,包含了人的感觉、知觉、注意、思维、记忆、智能。心神不仅了主导了脏腑机能活动的协调,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由体验而产生的情感,也都是在心神主导之下,以五脏为生理基础而产生的。因此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心主神明论”是在“形神合一论”的基础上,将“人身之神”依附于“脏象之心”,故心才成为“君主之官”而主神明。

何谓明,明是形容词,形容一种性状,一种现象。明者,日月之光辉,阴阳之有序;明亮、清晰之谓,彰明显示之义。“神明”,是神的概念的动态延伸.   具体而言,神明二字是说神的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试比照《灵枢》、《素问》对心与神、心与神明的论述,其义自明。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故“神明”者 ,泛指生命表现之正常状态。 “神明”一词,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移精变气论》中都有十分精确的阐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内经讲义》(上海科技出版社) 原文见21页,其对神明的解释为:"指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可见教材也不是完全都是错误的。 )在这里,“神明”指的是生命运动变化(即状态)之规律,所以强调其“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移精变气论》更是提出了使生命运动如何处于正常状态的具体治疗方法----“理色脉而通神明”。原文曰:“色脉 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夫色这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该文同时还提出了“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科学论断。该经文的要旨是:“理色脉”而使之色脉相应,即是“合于神明”。 由此足以表明,《内经》所论“神”与“神明”,实指人体生命活动而言,只将神明之意解释为精神意识者, 实乃井蛙之见!
神明二字,既有物质范畴之广义神的含意还有意识范畴之狭义神的含意.。合起来讲就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  上述各疑问之澄清,足以证明中医学上的“神”,是相对于形而言的“形神兼备”之神,是生命活力在形态上的体现;“神明”指的是生命表现的健康状态。它们都不仅是思维意识活动,更非单指智力智商之谓。“心主神明”是中医学用以表达心的功能与生命状态之间生理病理关系的经典名言,其正确性是勿庸置疑的!
偶查了一下辞海对神明的定义: 1、神灵;2、无所不至,象神一样;3、人的精神;4、汉朝一处宫廷建筑

那么,第一个解释的“ 神灵”,包含了生命活动的含义.。第二个解释“无所不至,象神一样”。神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这和我的论证正好相合.无所不至,象神一样,说的就是象神一样的生命现象 啊!可见还是比中基的解释要全面的多呵。

经过以上几条的分析,神明的含义很明确了!并不是仅指精神意识而言!  
这里引用一篇文章,2006年6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有一篇<<天人之“神”辨析>>指出:
“神明”一词,《素问》14见、《灵枢》2见,共16次。 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这里“神明”的内涵 作生命活动的主宰解,并含有作用神妙彰明之义。今人以本篇为据,将神明解释为精神活动、以心为精神活动之主,值得商榷。

以国论身,将人和谐有序的生命活动喻为封建王朝官僚体制的有效运作,尊心为“君主之官”,以确立其主宰地位;“神明出焉”则言其主宰之功,诸官各司其职而又分工合作。君主并不必诸事躬亲,张介宾说是“禀虚灵而含造化”,然其治功彰著,即所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但如果以单纯的精神活动来界定此处神明的内涵,则十分勉强,故下文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均讲整个生命活动而不限定精神范围,且主明、主不明也是论君主决策正确与否,不能释为神志清明。
呵呵,可见大道不孤呵,有人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值得庆贺!但不知道教材编纂者们什么时候才能改变他们的错误呢?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19:44:4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待续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22:12: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二、究竟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
什么是心?什么是脑?做为中医脏腑的心和脑不等于西医单纯的解剖器官。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脑的思维功能,但绝不是脑主神明。
1、心脏是一个系统,心有物质之心和功能之心。
  脑的功能必须依附于心,心为君主之官!
心主神明是中医学的特定术语,是中医的基本理论藏象学说中关于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一的心所具有的功能的高度概括。我们探讨问题不能离开一定的环境,不能断章取义!否则就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态度!
关于心主神明这四个字,要看它的出处和本来的面目.
何谓心?此心非彼心!即中医的藏象之心不等同于西医的解剖之心.
探讨中医的五脏,离不开中医理论的藏象学说。何为"藏象"?张介宾《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象学说的实质,就是关于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病理变化等的高度概括,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所谓‘藏象’也就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的宏观现象,即人体的五大系统。五脏是人体的核心,“心者,君主之官也”, ‘心’居于五脏之首,它又是五脏这个人体核心系统中的核心。
不仅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这样论述心的,以后的医家也很清楚地领会了《黄帝内经》的本意。明代李 梃 《医学入门·脏腑》指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分,原文为:"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也.有血肉之心……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8页)这就证明心不是单指一个具体的器官,而是指藏象学说的一个系统。

明代医学家赵献可《医贯》中,有关于有形之心和无形之心的论述。原文为:" 君主是一身之要,然则主果何物耶?何形耶?……若有物可指,有形可见,人皆得而知之矣,惟其无形与无物也,故自古圣贤,因心立论,而卒不能直指其实 ".(人卫出版社 2页)
中医之心能包括脑的部分功能吗?
那么,对于人体的其它器官, 比如脑,中医是怎么样认识并且论述的?
中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藏象学说,与西医的解剖生理学说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根本的差异,它采用的是“以表知里”、“以象知脏”的方法,从功能和整体联系的角度去研究和认识生命活动机理。作为藏象学说核心内容的五脏,其称谓虽然和西医同名解剖器官相同,但实质却迥不相同,它代表的是一个生理系统而不是某一孤立脏器。 中医理论站在宏观的角度研究人体,与从微观角度研究人体的西医其认识方法、表达方式当然也就不同。这是研究这门古老东方医学所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也是研究整个中医理论所特别应该注意的问题.看问题时戴着有色眼镜,得到的映像肯定会失真.自然就会产生歧义.
藏象学说以五脏为中心,建立了这么一个巨系统,其它人体的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经络筋骨统一置于这个系统之内,分属于五脏进行研究。它把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割裂开来看待.中医藏象学说就这样以五脏六腑统领全身四肢百骸,来说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脑自然不能排除在这个系统之外。如心,就是心系统,它代表的就是有关血液循行和精神情志思维活动方面的功能,用中医术语来说就是“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如果要拿它与西医的器官比较的话,可以说中医藏象学说的“心”涵盖了西医的“心”和“脑”这两个器官的部分功能(不是全部的功能,因为中医尚有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与智、肾藏志之说),大致上,中医的每一个“脏”,涵盖了西医多个器官的功能,而西医某一器官的功能,亦可以见于中医的多个“脏”(生理系统)之中。谈论中医藏象学说,必须明白中西医学这种差异,不能够拿西医同名器官来曲解中医脏腑。
因此中医的心 ,更多是指功能而言.而非单纯一个脏器实体;中医的脑,归属于心而发挥作用.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解释,即中医的心不但包含了西医的心脏的功能,而且涵盖了西医有关的神经,内分泌,血管及大脑的部分功能. 心作为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因此"心为君主之官".这么重要的工作,怎么可能由作为"奇恒之腑"之一的脑来担任呢?所谓脑为"君主之官"的说法实为不伦不类之谈,它实际上是今人附会西医理论,对于中医理论的歪曲.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22:1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待续
19
发表于 2008-5-30 09:37: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是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
注:本篇文章2007年三月在香港《中华医药与健康》杂志上刊出,并获得优秀论文奖。共发表七篇文章。
作者:笔名:张天宇  真名:张恩侗 “一种隔空渗透给药方法”获得了“第九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得“第九届国家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2006发明家称号;“一种隔空渗透给药方法”发明人,这个发明获得了《发现杂志》发给的“发明家”称号。
住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南街71楼312号   邮编:110024
联系电话:024-25751485   手机:13066626847
网页:www.xnjyx.com 还没有上网呢。
E-mail:zty371120@yahoo.com.cn
内容简介:至于谁主神明,有的说:“中医理论认为心脏的功能,除了“心主血脉”之外,还认为“心主神明”,即是说除了是循环系统的主持者之外,还是精神活动的主持者。若从西医的解剖生理来看,这是不可理解的,因此有人怀疑中医的科学性。其实中西医是两种理论体系,不能说符合西医者就是科学,不符合的便不科学。我赞成中医理论要不断创新发展,但反对以创新为口号,丢掉中医学之精华”。
主张“脑主神明”的则说:“心主神明”说与“脑主神明”论,均导源于中医药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两者孰是孰非,争鸣讨论,旷日持久。在脑科学迅速发展的21世纪,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认为“脑主神明”的基础上,开展“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等揭示脑奥秘的研究。是继续维系统治中医药学2000多年的“心主神明”错误理论,还是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固有的而且正确的“脑主神明”论,现在已到了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并作出科学抉择的关键时刻,这也是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关键词:心主神明   脑主神明    精神 神明    精可化炁
  是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
这场辩论涉及报纸、杂志、网络等等,辩论的时间之久、场面之大可以说空前绝后。辩论主体是“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我认为各方都以《黄帝内经》论点为依据,争执不下。其原因立足于中医的学者们,也未必能谙“神明”之科学内涵:听起来说的都有理,仔细品味,也都没理!有理:说的有理有据,有古人的评说;没理:假设古人说的理论错误,岂不是错上加错;假设古人说的不是您所表达的意思,岂不歪曲古人讲的原意!《黄帝内经》已有2500多年,那时的人,可能谁都能看明白。“复经斗转星移,岁月淹流”,现在人们的理解与那时不一样―《内经》谁都看不懂了!
“自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思维意识活动在脑不在心,尽人皆知,“心主神明”就成了西方医学否定中医科学性的第一靶点”。“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是中西医理论主要辩论的焦点,是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碰撞的突破点,是中西医医生应该明确的理论概念。是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谁是谁非的大问题,必需讲明白。
从“在脑科学迅速发展的21世纪,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认为“脑主神明”的基础上,开展“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等揭示脑奥秘的研究。”可看出全世界科学家都是在“认为”、“研究”,――既然是“认为”、“研究”“脑主神明”就说明对这一结论没有定论,是中国人就不应该着急修改“心主神明”论,并且还把“心主神明”定为是“错误理论”。再说《黄帝内经》“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光有很高的文化底蕴不行,还得有一定的炁功修养才能读懂,您看明白了吗?有些人没有理解《内经》,就把“内经”译成现代文章,真是“此谬误袭以成弊”了。从坚持“心主神明”和“脑主审明”者所述可见双方对《内经》没有读懂。
《黄帝内经》编著至今已有2500多年,西医传入中国才200来年,中医理论过时了吗?不科学吗?对于一种人体科学没有过时之说,因为人还是那个人,人体结构没有变,其人体医学理论就没有过时的问题。再说古人作文章非常严谨,应该说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从一些人的发言可看出: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甚至要取消中医!这是当前不少人的主张。我要问:向西医学习什么呢?!向西医学习糖尿病、高血压、各种癌症、艾滋病、白血病、乙型肝炎、血脂高、各种脑病等等的病都是终身性的疾病、不可知的病理病因吗?西医理论有问题有错误,中医学了不是错上加错吗?有的说西医是科学!西医是实证医学,经过实践得来的不会有错误!真的没有错吗?都是正确的?那西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病理病因不明白!那么多的病不能治!治不好!这些都是西医理论错误造成的,请看:西医理论大学用书就有40多本,在每一本书里,凡是涉及到人体内炁(音qi)的,都是用这个“气”,这是一个字的错误吗?是理论上模糊!?(请看我的《中医“气”字的谬用》一文)这个“炁”就是人吃进食物,食物在消化道中运行,肠壁以炁的形式吸收营养,由消化道送到颅骨于脑硬膜之间,经过转化变成这个炁。(请看我的网页《胃经升脉》)就是说西医“气”字用错了。西医认为是血液输送营养,这又是一个大错误。
人体有多少经络?中医界承认人体有经络、研究经络,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搞明白。而西医呢,根本没研究,大多数不承认有经络,这是西医的最大错误。经过我的研究,人体经络有:肾经炁脉、里脊炁脉、肝炁脉、心肺炁脉、膈肌炁脉、中枢神经炁脉、头部炁脉、冲脉、色脉、耳朵下走炁脉等。经络决人生死啊!经络的重要性正如《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能决人生死这么重要的事情,西医研究了吗?研究明白了吗?《医学入门运炁》对医生说:“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您不懂经络就像瞎子一样摸着黑给人看病!现在的医生就是摸着黑为人治病的:这个病理病因不明白,那个病理病因搞不清楚、这个病是绝症、那个病治不好,再不就是赖自然环境不好、细菌感染等!经络这么重要没人研究,西医的科学性如何言来?
人体炁动力西医研究没有?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炁,死人于活人,什么都不差,差的就是这口炁!有这口炁是活人,没这口炁就是死人,研究医学不研究这口炁研究什么? 从这里可看出西医理论有很多错误,理论还不够完美,造成许多疾病治不好,许多病理病因不明确,西医理论怎能称为科学?“西医是实证医学,是通过实践得来的,不会是错的!”是这样吗?请问:炁体炁您能看得见吗?化验血时,血液暴露于空气,血中的炁体炁早就没了!炁是有生命的。
“脑主神明”还是“心主神明”?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神明”:“神明”是物质。就是中医讲的精子和精液炁化后产生的神炁。精子和精液为什么能够炁化成神炁?在《黄帝内经》第十三“移精变炁论”中说:“皇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炁,可祝由而己。”(这里我把这个“气”字改成这个“炁”,因为人吃进的食物化成这个炁而不是这个大“气”的“气”)。从这里可看出精子和精液是可以化成炁的,而且是神明之炁。
再看看下列古文是什么意思:
原文是: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炁、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至其淫溢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炁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翻译:用针灸治病,针灸者手上要有神炁。这是对针灸者的要求。
“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藏之所藏也。”这些都是五脏生成的各种炁。
淫欲过度则脏腑精炁失去,魂魄飞扬出五脏,神情恍惚,智慧、思虑都失去了,是什么原因?是天之过吗?是人之过?请问是何原因德炁能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岐伯说:“天”人淫欲是天性,也指上焦,我淫欲得到的是“德”。“德”字是什么意思呢?左侧双立人是表示男女交媾之像,右边是两人“一心”在下,十四经脉在上,它表示:男女交媾时,在交媾场所会产生一种白色雾状炁体,此炁体是阳中之阳炁,能冲开十四经脉(古人认为经络有十四条);“地”,指的是下肢,也指下丹田系下焦,淫欲的过程带动全身的炁动,下边的炁也能上升,体内达到升降出入平衡。德的炁流轻阳,则促进生长发育,也指生育。
人生是男女交媾精液所成。精液是可以看得见的。男女交媾产生的炁就是神炁,神炁是看不见的。神炁就是神明之炁。交媾来回抽拉的意念是魂,和精液一同出入的是魄,所受益者就是心脏。心有所忆是意,意……..。这里指出使心脏受益的是精炁、神炁,这个炁就是神明之炁。这是指人正常情况下男女交媾。
这里讲了过渡淫欲带来的害处;也讲了正常、适当的交媾的好处。有病的人、年轻人交媾频的人以及老年人,在交媾场所就不能产生的好炁;炁是有质量的。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心脏是五脏六腑的主要器官,是其他器官的大官:管其他脏腑以及身体各处的血脉及另类代谢(请看我的论文《人体另类代谢》),把各个脏腑的“废物”经静脉回收,由肺脏处理成新鲜血液,其他脏腑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供给、血液又把另类代谢物从其他脏腑里带走,促进新陈代谢,当然就好了。“精神之所舍也。”“舍”是居住的意思,“精神”是精液化成的神炁,这就是说心是神炁之舍。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脏是脏腑之首,“神明”就是精液化成的神炁,神明之炁从心脏顺血液上注于头叫神明出焉,这样头上就有神明之炁,即所谓“心主神明”。
《灵枢·决炁篇》中说:“中焦受炁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炁为血帅,血为炁母,炁行血行,炁滞血瘀。这说明血是由炁生成的(请看我的网页脉管炁脉);炁的质量能决定血的质量。
大脑里面到处布满血管。血脉行走在各个细胞间缝中,血脉功能主要是把细胞的代谢产物由静脉回流到肺脏进行处理。《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精炁学说”里讲:“精炁是对人体有用的炁,是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之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炁的推动下才能活动。”肺脏是在炁的推动下工作的;心脏也是在炁的推动下工作的,这个炁就是精液化成的神炁,它通过中脉进入心脏的冠状窦的(请看我的网页心脏炁脉)
   
是炁支配人的行为能力:无论是学习、记忆、行走、语言、力量等等,都是炁起的作用:您学习不好吗?可以将睾丸之精炁引向头部,清除大脑中浊炁,打开心窍,您就可以变得聪明;如果大脑有病,痴呆,您就将心窍打开,把带有精明之炁的血液送到头上,清除浊炁就不痴呆;如果四肢不灵活,将炁送到头上,四肢就好了;如果您老了,性功能减退,精液不能炁化,就把脑垂体和交感神经炁路打开,再把小脑修理好,这以后,再将神明之炁送到头上去、心窍打开,您就可以变得年轻等等,这些都说明是炁支配人的一切行为。
再说一遍,炁就是人吃进的食物,在消化系统中变成的炁,人是以炁的形式吸收营养的。炁分为固体炁、液体炁、炁体炁,每一种炁里都有真炁、好炁、精炁、浊炁、病炁、邪炁,有时还有毒炁等。不过炁体炁是看不见的。
      
邓小平曾经说过:“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判断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年轻人猝死是什么原因?究其原因是激烈运动、炎热和恚怒造成的:热和运动以及恚怒,使其大量的混浊之炁通过中脉进入膏肓,(膏肓在心脏下边、上膈肌里侧,也就是胃底的后面)混浊之炁,首先堵塞中脉,逐渐堵塞里脊炁脉继而堵塞椎体炁脉、中枢神经炁脉、肾经炁脉、胃的升脉,最后混浊之炁充满上膈肌(上膈肌下边包着胃、肝胆、脾脏、胰脏和肾脏一半),这时人就昏迷,当混浊之炁上注心脏,堵塞心窍时人就死亡(心窍就是心脏后边的冠状窦)。如果心脏还能进浊炁,没有堵死,混浊之炁还能维持心脏跳动,此人就是植物人。
举两个病列说明“心主神明”的正确性: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因练※※炁功大师的功法走火入魔:大小便不能自理,严重时,光着身子在大街上跑。我去时,他披着被在沙发上围坐着,弯腰,双手指成握手状置于头部的左下方。我进屋他没任何反应。我来之前,他的父母将情况与我讲清楚:得病十来年经过炁功、中医、西医各种方法治疗没有效果。
我治疗30多分钟他的手突然放下,并抬头看我,我继续治疗。他妈见状告诉他:一会儿张老师走时说声谢谢,一连说几次,他都没言语,一直看着我。当我治一个小时临走时,他抬起右手激动的说:再见。
他父母送我出楼门,母亲激动地哭啦;父亲说:看来我儿子有救了!
一共治3次全好。
我只对下丹田给炁,并将精液和精子炁化,打通通往心脏之路,打开心窍,这时他突然心里明亮了!人明白了!我并未治大脑,大脑就清楚了!这就充分说明“心主神明”理论的正确性。
   
治一位胃出血病人,癌症,大口大口地吐血,这人就要死亡,当他要大便时,自己控制不住,大便拉在内裤内,这说明下丹田炁绝,人将断炁,果然如此,只见他两眼圆瞪,断炁了!
我马上启动丹田之炁并送至心脏-人活过来了!
这又一次说明“心主神明”的正确性!
20
发表于 2008-5-30 13:13: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心主神明”正解

从中医角度来讲“心主神明”是正确的,从西医角度来讲“脑主神明”是正确的,两者不能混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3 03:29 , Processed in 0.1392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