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不吐不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10-23 07:41: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9/10/23 06:23am 发表的内容:
你懂得------阴阳------吗
那么请问:阴阳到底是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
日本鬼和美国佬的双料奴才有什么资格在全球中医药论坛论中医.
12
发表于 2009-10-23 07:50: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下面引用由罗鸿声2009/10/23 07:41am 发表的内容:
日本鬼和美国佬的双料奴才有什么资格在全球中医药论坛论中医.



洋中药,在世界中的贸易额,已经把堂堂的中医药大国------中国
踩在脚下了,据说是,中国中成药在国际中成药市场贸易额,还不足韩国与日本的零头额,而且,在这可怜的零头额之中,还是不少是原中药材充数的,
你是中国人吗,你怎么还能厚着脸皮,在这里不羞不耻地说话啊!
13
发表于 2009-10-23 08:08:3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不能停滞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极图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原创—2009-10-20日作者:林中鸟-北平
    经络学说的核心是针灸引出气感,记录下气感的循行轨迹定名为经络。经络是名词,只存在于古书上,人体体表找不到经络,经络不是实体。经络作为信条,作为中医学的理论,让读者信服中医;针灸现代人,用古书记录下的气感循行轨迹复制出了2000年前的14经和奇经八脉,现代人证明经络是气感感受的记录,是气感感受的循行轨迹,是经验,没有理论,“气到病除”是胡诌的典型,不是经验,如今有一彼人死抱住经络(中医学的基础),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极图,反复胡诌,这和文化大革命中保皇份子同出一则,死抱住苏联集体农庄、中国人民公社不放。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代忠心耿耿为人民的刘少奇、邓小平时代一代伟人、后加江泽民、胡锦涛等许多第二第三代伟人,继承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路线,披荆斩棘,摆脱错误,奋勇创业,这才有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家要前进,科学也要前进,不能停滞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极图上,胡诌只能引导中医学走向衰亡。
14
发表于 2009-10-23 09:02: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9/10/23 09:05am 第 1 次编辑]

不吐不快先生、罗鸿声 先生、gonmai先生:
个人感觉三位先生均是在中医各有造旨,不才别无所长,窃想把三位先生的观点揉合一下,不知同意否?
1,罗鸿声 先生: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
根据不吐不快先生的意见,补充为:中医学的核心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
2,gonmai先生:中医学的阴阳是实态阴阳,没有阴阳的具体实态性,则就无治法、无药性、无药方,进而则无可操作性。
3,不吐不快先生:【阴阳平衡】,若指代为人体的整体平衡,不过是一状态,(罗鸿声 先生)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是由人体各层次的阴阳不断消长变化调节所致,故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有三个问题:
1,不吐不快先生:【阳化气 阴成形】,是阴阳的特性。人体,脏腑、四肢、等等有形,属阴;人体之气无形,属阳。【平衡】,无形和有形怎样平衡?
——个人看法,阴阳是某一事物范围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质属性的归类。包含多方面,不吐不快先生所说【阳化气 阴成形】,是一个方面,在【阳化气 阴成形,无形和有形】也存在平衡的必要; 阴:其实包含三方面,①,阳化气必须保持源源不断不多不少的阴液,才能保持气化绵长。气道充实通畅;②,气化之后到达一定部位,需要阴的抑制,以达到收藏的目的,这是“阴成形”的正解,一方面由肺主收,通过呼吸调节温度,另一方面由中气调理,比如附子肉桂调理真寒假热(这是中医的术语),③成形之体属阴,与阳气也有生化与输送的平衡,有持续保持气态而又不过份阳强耗气的平衡(壮火食气,通俗说热盛伤阴)。

2,不吐不快先生:【祛邪辅正】,桂枝汤祛邪否?四逆汤辅正否?既不能否定,为何又不出事实上不存在的【阴阳平衡】?
——个人看法,祛邪辅正是方法,阴阳平衡是过程,阴平阳秘是治疗要求达到的结果。
桂枝汤祛邪,《伤寒论》12条说,“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针对太阳中风发热汗出。正是扶阴收阳。维持气化中正卫表。桂枝汤之中包含平衡阴阳,也包含“阴平阳秘”的目标。
四逆汤辅正,针对的是心阳布政不全,通过扶助脾肾之阳,调理脾肾阴阳平衡,以期化气敷布,其症状不存在“阳强不密”,也就不包含“阴平阳秘”的目标。
3,不吐不快先生:【阴平阳秘】是六经的功能,前帖已论,不同于【阴阳平衡】

——个人看法,:【阴平阳秘】与【阴阳平衡】相依相成。阴阳不平衡 很难保持 【阴平阳秘】,不能保持【阴平阳秘】也就很难保持【阴阳平衡】,保持【阴平阳秘】主要依赖人体五脏本能。
若五脏本能有其中之一因外界原因功能减弱,比较容易调理,若因自身年龄原因,通过平衡阴阳而保持【阴平阳秘】是很难,严格说是不可能的,只能力求阳气能够与形体同步减退。
阴阳平衡,正若不吐不快先生所说:“【阴阳平衡】,若指代为人体的整体平衡,不过是一状态”。所以在现实中医方药的运用中,以抑强平症为目标,也就使大多数病人经中医生治疗后,没有达到中医扶正的目标,,只是达到低水平的阴阳平衡,症没有了,病人得到平静,但通俗说的“体质”并不好。这是本人曾经所遭遇的。不用力,根本就没有哪儿不舒服
饭能吃,消化不太好,仅此而已。
人体阳气不能把吃饭积蓄的谷气输送全身,在一个小循环之后回归自然。
所以,说【阴阳平衡】联系【阴平阳秘】,比较不容易迷失方向。这在一些好中医那儿体现在疗效之中。

-=-=-=-=- 以下内容由 丁和2009年10月23日 09:15am 时添加 -=-=-=-=-
请三位先生斧正,谢谢!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3 10:19:2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质疑【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一语,罗鸿声先生说:“是幼稚的问题。”错也,是大问题。是关系到【阴阳】、【阴阳平衡】、【祛邪辅正】在“中医学”的定位问题。为说得明白,举社会用语类比:
    “共 产主义理想”,“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小康水平”。是目标、是理想、是结果。但不是核心。
    “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思想,是基础、是纲领。尽管贯穿一切工作之中,但也不能是核心。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力量”、过程才是“核心”。
  故:【阴阳平衡】是医之结果、效果、目的、无病状态,但不是核心。核心若平,医之何用?
      【阴阳】是理论、是指导思想,是纲领,是真理,尽管贯于中医首尾,属哲学,也不是核心。阴阳若为核心,一切皆是核心。因为一切皆是阴阳。
      【祛邪辅正】是中医之医道,是由阴阳学说指导的医道,是以创出 阴阳平衡为效果的医道,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共有之医道。正如近代伤寒名家郑钦安所说:“ 仲景为医林之孔子,所立之方、所垂之法、所用之意,专意在祛邪以辅正。”中医是科学,就在祛邪辅正。其为中医学之核心,当仁不让。
16
发表于 2009-10-23 10:36:1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下面引用由xxx193204152009/10/23 08:08am 发表的内容:
不能停滞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太极图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原创—2009-10-20日作者:林中鸟-北平
    经络学说的核心是针灸引出气感,记录下气感的循行轨迹定名为经 ...


生命物质是属于自然的,生命运动规律是属于原始的,
怎么办,既然科学进步了,那么就可以请科学的西医,把自然原始的生命构造,
来个科学地加工,如何?
17
发表于 2009-10-23 12:27:3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相识论坛是缘,有共同的话题辩论更是缘分。
论坛的目的是发展中医,我们都是从事医学工作。阴阳真的是无限的。每个层次和每个行业各有不同的认知。中医讲的是和谐,共进步,论坛有前辈,有新人,我们先一阴一阳平衡相处,只为曾经的话题。
中医八纲辩证中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我一直不明白阴阳到底是什么,最近在想,如果是代表气血,能说明其深奥吗?因为生命中决定生存的首要因素是气血。逝去的生命体也是在挥发自己中回归于大地。不知经典中的理论支持不支持?
18
发表于 2009-10-23 13:17:5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多看看咱老祖宗的书吧。愿广大医学者以治病救人为宗旨。发扬祖国医学,振兴中医事业的心态去研究治疗。此乃不失为真正的炎黄子孙!!!
19
发表于 2009-10-23 15:04: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阴阳平衡】联系【阴平阳秘】,比较不容易迷失方向”
丁和先生妙人妙语,说得好!谢谢!
20
发表于 2009-10-24 08:31:0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无法解释——敬请罗鸿声先生释疑

只要区别了哲学意义上的阴阳和物质意义上阴阳,就会明白阴阳在临床上的应用,会知道在辨证时首辨阴阳的真正意义,而且不会把表、热、实,里、寒、虚六纲统到阴阳两纲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10:15 , Processed in 0.05525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