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吴:这是什么?
医生:这是人体侧面示意图:人体所有部件的安置都是后高前低,这就意味炁是由后部上,前部下的这一趋势。无论是最上边的膈还是肋骨、肋神经、上膈肌、下部的神经、下膈肌和下腹膜等都是后高前低,就连内脏也都是如此安排。这就是说所有的炁是由后部向上的,这是人体内炁大体的走向,这一点是毫无疑问。
小吴: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处理系统。您对此有什么说法?
医生:人的大脑存储量大得惊人,在慢长的一生中,理论上我们的大脑能够记录下从小到大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小吴:这是大脑半球外侧面,能看出什么问题?
医生:单纯地研究它什么也研究不出来,那大脑的秘密说起来就难了。其实大脑秘密说易也易:您单纯看它很难,您从整体上看就易:看这个大脑时要想到与它相连的是什么?它的周边都是什么?这样就很容易解开它的谜底了。
小吴:是的,看问题要全面的看。
医生:研究人就得整体看:人体炁脉是个整体、各个脏腑都是互相影响的、肢体和脏腑之间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
小吴:现在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有分科,您对分科有什么看法?
医生:我知道有的中医和一些中医院,按西医医院分科方法分科,我认为这个医院和中医院的院长,不是搞中医的,起码对中医是一知半解的。我为什么这样讲?请看:中医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从这一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在患病时,体内的各个部份亦相互影响。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和治疗等所有的领域中。
中医在诊断疾病时,亦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这是中医诊病的思想方法之一。中医治疗疾病亦从整体观念出发,既注意,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也注意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同时,中医很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和传变规律,如《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种根据五脏关系推断病情发展,以确定治疗法则的做法,就是整体观念在中医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总之,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自然界以及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贯串于中医的所有领域,因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小吴:说得很好!
医生:不是我说得好,是中医讲得好。不过我要说的就是以骨为中心,以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为补助,我这是从经络和治病角度来讲得。
小吴:既然中医是从人的整体看问题,中医应不应该分科?
医生:中医不应该学习西医将人体分成很多块块来研究来治疗。中医医生必须是全科医生。
小吴:很好!我赞成您的说法。
医生: 分科是误人误己的做法:中医的整体论在分科上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这种分科对中医的发展、对中医的研究、对中医医生理解中医理论、对病人都是个错误。真可谓有百害无一利。
小吴:请您讲一讲大脑里的炁是怎么走的?
医生:要说大脑里的炁是怎么走的,事先要看都有哪些炁进入脑里:中枢神经里的炁进入大脑、胃升脉的炁进入大脑、淋巴液进入大脑、四肢回流的真炁进入大脑,这包括肾经主脉和脾、肝、肺、胰等的炁进入大脑。这些炁进入大、小脑里基本是混合的:如淋巴液到处都是,如胃的升脉到脑里哪个脑细胞不需要?哪一个脑细胞不需要淋巴液的保护?这些炁到脑里不是不动的,是经常的、一时不停的在动。大脑里的炁动是有规律的:大脑里的炁是向前、向外;小脑里的炁由脑桥进来向后走,小脑里的炁是脑里比较低级的炁;肝胆之炁,从大脑后部的炁向前通过视神经到达眼里,眼神经里有一个水管(其实是真炁管)由大脑后部输送精炁到眼;大脑上部向上、向前到额窦;由延骨管进入的肾炁,进耳。
上到脑里的炁:一部分由脑桥到小脑;小脑里的炁,大部分经颅底输出到脑后的督脉两侧的大筋;多余部分由风府穴和风池穴输出。
上到脑里的肝炁,在大脑的后部,第四脑室,向前走进入眼眶、眼的玻璃体,从瞳人射出,这就是眼炁也是神炁。上到大脑里的炁,由大脑后部到前额叶,由前额叶向下输出,入任脉。大脑向上出的炁到阴阳脉。
小吴:经脉到底有什么作用?
医生:中医讲:“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是由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所构成的。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生理功能上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如脏腑之间就是以经络为联系通道,在气血津液环周于全身情况下,使各脏腑组织形成了一个非常协调和统一的整体。”
小吴:中医是怎样讲的经络作用?
医生:中医讲:《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其所以能决定人的生和死,是因其具有联系人体内外,起着运行气血的基本作用;处理百病,是因其具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调整虚实,是因其具有传导感应,起补虚泻实的作用。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皮肉筋骨等器官和组织,虽然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经络系统的循行和分布纵横交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联系着脏腑器官
小吴:您不同意分科,可是现在中、西医都在分科,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医生:分科是因为西医独特的医学理念决定的,西医将人体分成9大系统,每一个系统又分为多个部分;西医认为病在那里,那里就是病源。西医分科是个错误。看看全世界西医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有何能为搬倒它?!我写文章,写书,让全世界人民看到,这更需要中医界仁人志士的大力帮助,这是我们共同事业。
一些错误的论调如:“病人看到与自己病症相同的科室,就“对号入座”了—病人不用打听,自己就可以找到能看自己病的医生,方便了病人(病人知道自己的病在何处?);医生也因为只攻一科,能更深刻地掌握本科医技,对治病是很有利的(中医必须是全科医生);中医分科并不是学习西医把人体分成很多块来研究,而是专心于一个病;想成为全科医生,必然不能精于某一方面;分科是让病人有的放矢,心里更有谱了(病人也不是医生怎么有的放矢?)。现代中医应该适应现代需要,因为如果患者已经习惯了西医的分科,所以这样的分法也是方便了患者(方便不等于治病);学习西医……也是为了留人治病吗;中医的整体观是指在辨证时候的整体观。”
就上边的观点谈谈个人的看法:就拿良性瘤来说:就说子宫良性瘤它是怎样生成的?子宫的升脉、降脉于神经、血管形成交叉,在子宫降脉不通时就形成良性瘤;假设良性瘤是长在肝上,那么肝脏下走脉不通造成的;如果是恶性瘤,就是局部神经供养不足,需要治脑,治神经,通上下经脉;如果一个人得了尿毒症,不但要治肾的经脉还要治疗肝和脾,解决血液中病毒问题,肝和脾是什么原因不能解毒呢?是神经?是血液?是淋巴?是肝、脾没有炁机?这些都要考虑。
中医讲:“上病下求,左病右治”就是经络决定的。如果一个病人得了肝病,您光是治肝是治不好肝病的,您还要治疗肝的升脉和肝的降脉才能治好肝病。
小吴:嗷!是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