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孙曼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8-20 16:20:48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是的  但我们不给患者药方,用煎要药机煎好给患者,不太合法,但要多少钱就是多少钱,我们卖的是技术,不是卖药,看疗效,因此效益还可以,处方一般就是十味八味的。个体门诊可行的。
12
发表于 2008-8-21 09:37:55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经方派,用药很少。
张仲景用量很重!
13
发表于 2008-8-22 11:24:30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记得岳美中先生曾谓张锡纯用药有笨伯之处;祝味菊先生于叶吴轻扬则有微辞;裘沛然先生隐约提到君臣佐使不如经验杂方;一位前辈又告谕我,方喜轻灵庞杂总是胆略不足:见仁见智,似难是是非非!这方面功夫,历代医家中,傅青主先生最可膺服。他的组方法,重则称两,轻则数分,亢龙有悔,体重气灵,既不虚浮,又不孟浪。经验不足糊涂取!我自谓未臻以木代剑的化境,故颇喜重刃任手。除病轻或辨证立法犹豫之间措用轻剂外,难治生病大症莫不力求明君,随其攸利,衰之以属。
孙先生,以上是我摘录他人的一段话。我想说的是,用药轻重乃学术问题,与“庸医”无关。至于大处方是现行医疗制度(以药养医)的产物,“庸医”这顶帽子应戴在该制度设计者头上。
14
发表于 2008-8-23 15:08:47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关注中,值得探讨。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3 23:45:20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下面引用由898989892008/08/22 11:24am 发表的内容:
记得岳美中先生曾谓张锡纯用药有笨伯之处;祝味菊先生于叶吴轻扬则有微辞;裘沛然先生隐约提到君臣佐使不如经验杂方;一位前辈又告谕我,方喜轻灵庞杂总是胆略不足:见仁见智,似难是是非非!这方面功夫,历代医 ...
回复:
      已经说过了,“这里反对的是目前社会上中药剂量越来越大的现象”,先生是否认为这种现象很正常呢?
16
发表于 2008-8-25 09:43:03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这种观点,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不能绝对化,我作为皮肤科医生,临床上对用药量的大小与疾病的转归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对于一个药疹的病人,你如果用药量常用10克左右那是很难取效的,如果在剂量上调整效果就是很明显,我们关键的是要有选择的对某些有副作用大的药物进行控制用量掌握好就行,许多中草药本来就是我们的食物,它们是与人均为自然界编统一体,相互生克的。举上面提到的银屑病而言,四味药吃一年,如果一个适当的辨证论治,加大药物的用量,完全是可以缩短疗程的,比如斑状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你能用10克,或者30克药物就能捍动吗,不是,我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对某些药物轻则30克,60克,重要药物在250克至500克,别人用药五个月捍不动的病我一个月左右就会让它大面积的转好。学问归学问,不要一棒子打死,很不明智。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5 21:47:08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下面引用由金富坤2008/08/25 09:43am 发表的内容:
这种观点,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不能绝对化,我作为皮肤科医生,临床上对用药量的大小与疾病的转归时间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对于一个药疹的病人,你如果用药量常用10克左右那是很难取效的,如果在剂量上调整效果 ...
回复:
     我已经说过了:“这里反对的是目前社会上中药剂量越来越大的现象,这与治疗需要的特殊情况下的大剂量是两回事。前者根源于辨证论治能力不足,只是企图弋获,寄望于大量药物侥幸取效。这一种现象是对于中药升降沉浮根本原理的不了解的结果,是操术不精的表现,因而属于庸医。”
     外科用药量大,与内科又有不同。另外,中医历史上形成的流派风格各有不同,剂量也有不小的出入,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正常现象,与目前剂量越来越大的趋势是不同的,本文反对的只是后者。
18
发表于 2008-8-26 14:47:52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与目前剂量越来越大的趋势是不同的,本文反对的只是后者。
-------------------------------------------------------
你反对的应该是推演这种“趋势”的幕后黑手,是制度。成语“逼良为娼”。
19
发表于 2008-8-26 16:57:09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关于用药剂量,我谈一点看法。现在加工中药用机器,整袋放入水中浸泡好几天才捞出来切。水都变成了药汁,而被抛弃。另外,现在病人服药都很多,尤其慢性病人,不知吃了多少药,即使是中药也难免有耐药发生。由于用药量巨增,现在种植药材比野生的大量增加。鉴于以上情况,药量适当加大是必要的,是提高疗效的需要。[DISABLELBCODE]
20
发表于 2008-8-31 13:46:05 | 只看该作者

诊余随笔:剂量问题——我对患者这样说

外感病领域,剂量相对的大而疗程短;
内伤杂病领域,剂量相对的小而疗程长。
所谓治外感如将,贵在猛峻;治内伤如相,贵在圆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5 09:37 , Processed in 0.05590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