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版纳福龄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8-31 10:15:4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過度強調脈診是不對
問診放第一?
我只問一句
今日有幾個醫生能按樓主引內經那樣問診
今日事實上是問診第一
因為大部分有牌的中醫已不會脈診
更別說四診合參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1:18:2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杨先生举例有引喻失义之嫌。司法机关的问与医生的问虽然都是为了找到原因,但是,如果仅凭主观判断作出结论,不管法官还是医生都会犯错误。不能用一个法官的错误来说明所有中医问诊是错误的。
  问诊无论多么重要,也不是判断病情的唯一依据,不能极端化谈问题。
  再引《内经》一处: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以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从这里,可以看出色脉虽然重要,重点还是要“闭户塞牖”(关起门窗)数问其情。最后,才能得出结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1:31: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逸湘先生对现实中医状况不满意,可以理解。
但是,不能认为中医四诊,问诊不重要。甚至有网友还问:不会说话的小孩,不能说话的病人怎么办?这些都是不认真的讨论。不需要回答。
14
发表于 2008-8-31 13:31:3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8/08/31 07:58am 发表的内容:
体质第一还是病因病邪第一,是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的区别,也是中医与西医的重要区别。
体质第一还是病因病邪第一,在不同的疾病领域,具有不同的意义。
个人的理解,在外感病领域,病因病邪应当是病症诊治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因素;
在内伤杂病领域,则体质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15
发表于 2008-8-31 13:39:1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病人的症状是医者进行诊治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或切入点(整体上)。而症状的具体情况,是需要依靠问诊来获悉把握的。当然,问诊只是诊治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或切入点,明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的诊法获得的信息。
16
发表于 2008-8-31 18:01: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问诊可以更直观的让我们了解病人的情况,当然对其存在的主观性我们会通过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辨别,几种方法各有侧重而已,不应该有谁更重要的讨论
17
发表于 2008-8-31 18:07:1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四诊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必须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四诊合参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判断。如果只强调一种诊法的重要而忽视其它,则搜集的材料不够全面,会影响对疾病的正确判断。
18
发表于 2008-9-1 13:07: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下面引用由版纳福龄堂2008/08/31 11:31am 发表的内容:
逸湘先生对现实中医状况不满意,可以理解。
但是,不能认为中医四诊,问诊不重要。甚至有网友还问:不会说话的小孩,不能说话的病人怎么办?这些都是不认真的讨论。不需要回答。
我有說問診不重要嗎?
我是說有些醫生連問都不會問!
19
发表于 2008-9-1 23:38:5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8/08/31 01:31pm 发表的内容:
体质第一还是病因病邪第一,在不同的疾病领域,具有不同的意义。
个人的理解,在外感病领域,病因病邪应当是病症诊治过程中第一重要的因素;
在内伤杂病领域,则体质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回复:
       病邪因为人的体质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性质,这个古人其实已经认识到了。最明显的是伤寒论里面桂枝汤证与麻黄汤证的区别。
       另外,古人对于外感病的治疗的主要原则还是体质因素,今天的中医受到了现代科学的影响,已经转为以对付或消灭病邪为出发点了。
20
发表于 2008-9-1 23:44: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四诊,问诊第一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8/08/31 01:39pm 发表的内容:
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病人的症状是医者进行诊治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或切入点(整体上)。而症状的具体情况,是需要依靠问诊来获悉把握的。当然,问诊只是诊治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或切入点,明确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的 ...
回复:
     望诊主要还是确定患者的体质情况而不是病邪性质,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要把望诊放在第一位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觉得这样“不对劲”,是因为我们更重视致病因素而已,这就是古今中医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发生的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7 06:09 , Processed in 0.2303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