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uanqilu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2-28 09:03: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引用:“研究中医不是一个科学难度的问题,而是一个思想观念的问题。”
     作者把研究中医看得太简单了,以不知为知之,正是开口便错的原因。
12
发表于 2007-2-28 20:1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面对老祖宗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的珍宝财富,我们也只能说,该如何的加以开发利用。面对祖宗的学识,我们只有谦虚的去学习,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因为我们虽是中国人,但对大中华了解的不是多多,而是太少太少。为人感到愧疚的是“人生苦短”,有很多很多的好东西,还来不及去欣赏,而这一生也就如此的走了……
吴王夫差的剑,华山的庙,三江口的牛,悬棺之奥,诸多诸多的为什么?可有谁知道……
13
发表于 2007-3-1 08:0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传统中医为魂、现代医学为形”
支持这一方向研究。
但我同时认为:
这种研究并不是要抛弃中医其他方向的研究。
14
发表于 2007-3-1 08:05: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现代中医学主张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5774
15
发表于 2007-3-2 10:1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说白了中医无须扶持,只待松绑。让国有资产为十四亿人的健康做出无畏的牺牲,这就是“西代中”偏颇下场。
中医的与时俱进,是让现代科技为我所用,让它服务于我。而不是我去做“奴”。中医不仅有魂、有体、有身、也有形,它是人类“活灵活现”一魁躯。为此无须改头换面去易容。让活,就该活放生。想活务必活求生。是死是活,去竞争吧!
16
发表于 2007-3-2 11:36: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下面引用由卫士2007/03/02 10:12am 发表的内容:
说白了中医无须扶持,只待松绑。让国有资产为十四亿人的健康做出无畏的牺牲,这就是“西代中”偏颇下场。
中医的与时俱进,是让现代科技为我所用,让它服务于我。而不是我去做“奴”。中医不仅有魂、有体、有身 ...
说的好!本末分明!
17
发表于 2007-3-2 15:18: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2007/03/02 01:39pm 发表的内容:
用绳拴中医,是因为中医的理论与知识用现代所谓科学无法解释论证,故阻挡中医发展,所谓科学家没有学过中医知识,对于他们一窍不通,有何面对国民?设拦设卡等手段尽出.
说是绳拴,实为削足适履,惨不忍睹!
18
发表于 2007-3-2 15:2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说的好啊.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1:3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本楼主回以上各位:非常感谢诸位商讨。为了回答共同性的问题,并兼及回答近来兴起的参西、配西、融西等问题,本人今日在本版发表了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二供参考。其中的结论认为:还是中西医结合好,也最为现实也最有前途!现存的现代针灸学就应该是硕果之一。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3-17 01:3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代中医学系列讨论之一:古老的传统中医学正在沉落 科学的现代中医学应该兴盛

我虽学医有年,但仍不敢妄言对“中医”是略知一、二。笔者即如此说,不用找学者,我道有一问?过了我这关,在把专家学者搬来也不迟。俗话说,杀鸡不用宰牛刀。
请楼上的朋友回答,我有一问:我们老祖宗的针具,是如何进行工艺锻造的,他为什么要用贵重金属材料,而这些材料的加工工艺,为什么会不带菌,并且能杜绝病毒的交叉感染哪?楼上的朋友若能说出这里的具细,那也不失其有“四十年的研究”。否则不就是空谈吗?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具弄不明白,那还谈什么针术哪。
“”


-=-=-=-=- 以下内容由 yuanqilun2007年03月17日 02:04am 时添加 -=-=-=-=-
回卫士:慷慨激昂的话语典型地反映了传统中医学界对待改革创新的对立态度。心肠是好的,广征博引也说明很有钻研精神。但上述问题又太简单了,应该不算“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吧?现引用本人在2002年出版的《现代针灸学临床实用手册》中的一段话先作回答吧:针刺疗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间针刺的工具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从砭石(针)、骨针、竹针发展到金属针,又从青铜针、金质针、银质针发展到铁针,再从铁针、钢针发展到当今广泛使用的不锈钢针。尽管针的质地和形式已今非昔比,也已不弹“金补银泻”的老调,但针刺的效果越来越好,使用越来越方便。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用于穴位的机械性刺激这个核心因素没有改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23:11 , Processed in 0.2545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