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angmengy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7 23:50:4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上下俱病取之中,古有明训;今上有咳喘,下有泄泻,唯有运化中焦而已。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22:35:2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论坛在翻滚,何方神圣在运功?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0:01:2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金匮要略)有“若五藏真元通畅,人即安和”之训,陈潮祖教授有: “五脏宜通”之论,全息汤调畅三焦气机,与古训暗合,这可能是其使用面广的理论依据。
14
发表于 2007-12-7 07:20:4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为绕过辨证论治这个困难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建议在传统中国文化领域的其他方面如围棋、象棋等领域,也进行同样的努力,以便尽量的少动脑子而夺取胜利。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5:02:2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12/07 07:20am 发表的内容:
     为绕过辨证论治这个困难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建议在传统中国文化领域的其他方面如围棋、象棋等领域,也进行同样的努力,以便尽量的少动脑子而夺取胜利。
为攻克疑难病、难治病而探索!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而努力!有何不可?有何不妥?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07日 03:14pm 时添加 -=-=-=-=-
裘沛然著(壶天散墨)一书,对孙思邈的大方境界赞誉有加,有“千金方中有万金”之叹!难道药王的大方也是不懂辨证论治的产物?余赢鳌一直在进行简化辨证论治方法的研究,但至今没有著述出版,反倒是一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中医薛振声老先生花二十年时间写了一部划时代的论著-(十年一剑全息汤)。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07日 04:07pm 时添加 -=-=-=-=-
据笔者所知,一博导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束手无策,仅用定喘汤辨证论治加减,疗效不佳;而一部队小卫生所的医士,用全息汤按书中加减法运用,仅用十几剂就完全缓解了一有十几年病史的支气管哮喘病人,由此可见全息汤的临床生命力,值得进一步加以探讨;对博导,我还是尊敬的,因为他是我的老师;但老师有专长,亦有所短,这是符合术业有专攻的学术规律的。说临床应用全息汤不用辨证论治,肯定有误解(至于有一部分人连书都没看过,就高声反对,那是无知;如本论坛就有一会员,一边高声反对全息汤,一边无中生有地说什么薛老先生是“成都人”,如此华而不实的学风,实在令人担忧。)方药中著(辨证论治研究七讲),焦树德著(从病例谈辨证论治),陈士铎著(辨证奇闻)。。。。。。都是笔者案头必备之书。 然各人学术背景、临床实践、社会环境不同,其学术境界必然有所差异,有不同的学术观点进行百家争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对于有学术见解的批评,笔者是衷心地表示欢迎;然而对学术进步毫无益处的攻击与大棒,笔者是不予进行认真回应的。不知孙先生以为然否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19:07:0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赵金铎主编的(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一书,对统一中医界对辨证论治的认识,指导临床,无疑有巨大的意义,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但该书不可能穷尽一切中医临床难题,晚出的同类著述也是如此;必须有中医流派依据临床实践来对其进行发展与发挥。全息汤应运而生,是历史的必然,今后能否形成一个学术流派,全看临床疗效能否提高,有否一批中医学人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著;这是历史在选择,患者在选择,不以任何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
17
发表于 2007-12-8 15:05:3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好文章,谢谢了.
18
发表于 2007-12-8 22:38:1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引用:“为攻克疑难病、难治病而探索!为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而努力!有何不可?有何不妥?”
      当然可以,岂但是可以,简直就是应该做到事情,但问题是方法而不是动机。     
      为普天下人发明一个通用的处方来治疗百病,正如清代名医俞震先生所谓的为天下众生制造一种八寸通用帽子,以免其测量拉尺之劳。薛先生其心则苦,其志则坚,而其思则愚!愚在不理解中医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那么,中医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方法论而不是方剂与药物——虽然此二者也是中医其所以成为中医的很重要的条件。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9 00:02:4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孙先生说到中医方法论,使我不禁想起陈鼎三的医学探源图,此图与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论述有相同之处,对理解中医经典有莫大的帮助,算是古典中医方法论之一吧!可有人不理解,拼命加以反对,如之奈何!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09日 00:15am 时添加 -=-=-=-=-
鲁兆麟等著(近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一书,探讨的是近代有代表性的中医方法论吧!此书笔者常读,其法亦常用,并且常融入全息汤之中使用,一张处方常常药味多达30多种以上;有人看不懂,这很正常,但疗效尚可,患者接受、欢迎,还是要坚持下去吧,总比出问题强!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09日 00:46am 时添加 -=-=-=-=-
据丁甘仁再传门人何时希、裘沛然二老介绍:丁甘仁有一套千锤百炼的处方,日常诊病,就依这套处方加减,一上午诊视百名患者;丁先生一唱出几味药,抄方徒弟就知道下面该写什么药了;不知按孙先生的标准,丁甘仁先生的诊病方法有没有中医的方法论内涵(薛振声先生用千锤百炼的一张全息汤加减诊病,尽管疗效尚可,但孙先生认为没有中医方法论融入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09日 00:48am 时添加 -=-=-=-=-
其中,难登大雅之堂)?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7年12月09日 01:12am 时添加 -=-=-=-=-
笔者亦曾与多位学院派中医师探讨过全息汤的临床运用问题,但大多持否定态度;但全息汤的临床疗效又是显著的,这使我很困惑,只能向历史求答案;朱丹溪的理论也曾遭到非议与排斥,然而实践毕竟是检验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还是让历史实践来选择吧!
20
发表于 2007-12-9 23:29:3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十年一剑中医路 薛振声著 (转自五福的个人空间)

随便翻开一本单验方书,其中的每一张处方都有它的一定的甚至是相当好的疗效,这是确鑿无疑的事情,但这绝不是中医学的最高境界。
简单的说就连感冒都是不可能一张处方共用的,统治百病的处方从来都是无稽之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4 09:35 , Processed in 0.05600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