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天魔道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9-25 09:24: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杨先生肯定着力研究过易经,但有可能一 开始就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得出的结果当然不同。
12
发表于 2004-9-25 10:41: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下面引用由天魔道士2004/09/24 11:37pm 发表的内容:
易学成果,可否举几例?
例如:
子午流注针法:就是《易经》自然规律在人体中的应用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气血循行的周期性盛衰开阖的规律,配合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井、荣、俞、经、合等 六十六个穴位,逐日逐时开穴的一种独特的针刺取穴方法。
又如:
灵龟八法:就是八卦与奇经八脉的配合在针灸的应用
灵龟八法:是用九宫八卦与奇经八脉相配合,把人体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沟通的八个穴位:列缺、后溪、公孙、临泣、申脉、照海、内关、外关,根据阴阳的演变而推出来的按日、时辰取穴的一种独特的治疗针法。

又如:
“眼针”疗法就是根据中医学的“五轮八廓”学说,利用八卦原理划分眼区,将体内脏腑与眼周围的位置相互进行定位取穴.
上述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操作简单,适应症广,疗效显著。这是《易经》在针灸方面的应用成果。
13
 楼主| 发表于 2004-9-25 10:49:1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下面引用由杏林奇葩2004/09/25 10:41am 发表的内容:
例如就是《易经》自然规律在人体中的应用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气血循行的周期性盛衰开阖的规律,配合十二经脉肘膝以下的井、荣、俞、经、合等 六十六个穴位,逐日逐时开穴的一种独特的针刺取穴方法。
又如就 ...
请问周易到底在科学上有什么突破?
14
发表于 2004-9-25 13:33: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下面引用由天魔道士2004/09/25 10:49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周易到底在科学上有什么突破?
请问什么是周易?什么是科学?
15
发表于 2004-9-25 14:13: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主啊!宽恕我吧, --  牛顿临终前如是说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9-25 15:08:1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下面引用由天魔道士2004/09/24 10:04am 发表的内容:
《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易经充其量只能算一种文化,如果非要说它是科学,我看不是愚蠢就是别有用心.
17
发表于 2004-9-26 14:09:0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是这样,科学在不断的认知和研究着易经时,而科学主义则在使劲的反对着易经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9-26 16:26:5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反对科学主义”是反科学口号
“反对科学主义”是反科学口号
赵南元

    最近几年在中国由于学者的不断“关怀”,“科学主义”(scientism)一词时常被提起,更被视为贬义词而不加分析地拒斥。这种做法常与学术反科学运动有某种内在联系,当然也与对科学的无知、嫉妒有关。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杂志2003年第2期发表了署名科文慧的《对科学文化的若干认识》以及徐道一、刘华杰、江晓原等人的文章,反映了西方反科学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在中国传播反科学思潮会给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严重危害。由于这些反科学宣传有一定的欺骗性,因此需要分析“反对科学主义”这一口号的实质内容,还其反科学的本来面目。
    在“反对科学主义”的口号下,所反对的恰恰就是科学精神。
    什么是科学精神?按照刘华杰教授在《“科学精神”语义分析》中所述,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是(1)追求逻辑上自恰,即追求知识的统一性、兼容性。(2)寻求可重复的经验证据。[2]这两条用通俗语言来说,就是一要合乎逻辑,二要合乎事实;就是我们通常提倡的“摆事实,讲道理”,如果要归结成一句话,那就是“不许胡说”。反科学主义者要想反科学,就必然从抗拒科学的基本精神下手,用谎言代替事实,用歪理摧毁逻辑。用西方批评反科学主义的话来讲,就是用“泡沫学术”、“知识赝品”、“时髦的胡说”来攻击货真价实的学问。徐、刘、江的文章堪称这种“泡沫学术”的典型产物,为我们剖析反科学“时髦的胡说”提供了现实的活样本。
    先来看看徐道一教授的文章《要尊重科学,但不能有科学主义思想》。徐文开头就说“宣言的发表体现了在当前学术界(科普界)对科学的全面崇拜的主流中,一些学者开始面对‘科学主义’的问题。”这就是十足的谎言。无论是过去还是“当前”,学术界(科普界)都不存在什么“对科学的全面崇拜的主流”。“学术界”是个很大的范畴,其中包括人文学术和自然科学的学术。人文学者对科学的态度多种多样,有尊重的也有贬斥的,但“崇拜”的却十分罕见,不可能形成“主流”;在自然科学的“学术界”则更不可能有对科学持“崇拜”心态的人,科学发展靠的是理性怀疑的态度,创造新理论需要察觉现有理论的错误或不足,如果有人“崇拜”科学,就不可能做出任何科研成果,会被科学界所淘汰。如果科学界对科学“全面崇拜”,那么科学就不可能发展,只能陷于停滞,但事实上科学至今仍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
    徐教授反对科学主义的第一个理由是:“科学是双刃剑”。这也是一句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反科学口号。双刃剑论者极力贬低科学,不顾初级的语法错误,把科学发展的必要的代价说成是“负面影响”。科学发展总是循序渐进的,新技术总会带来不曾预想的后果,只有依靠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发现和克服技术缺陷,而那些事后诸葛亮的“泡沫学术”对此恰恰是无能为力的。“限制”科学的发展只能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制冷剂的发展为例,早期我们使用氨作为制冷介质;为了克服其有毒、易燃、易爆等缺点,开发了无毒、不可燃的氟利昂作为冷媒;后来又经科学研究发现氯氟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进一步开发不含氯氟烃的新型冷媒。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科学技术暂时的不完善是科技发展的必要代价,而不是什么双刃剑。正如我们到商店去购物,会使我们付出金钱,但这是购物的必要代价,而不是什么“负面影响”,因此而说商店是“双刃剑”就十分可笑。
    徐教授认为“二次大战的切身体验使人们开始怀疑:如果科学是完美无缺的,为什么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使人类遭受到越来越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倡导反对科学主义的人不是缺乏科学知识的一般人员,而是一些资深的科学家。如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20世纪上半叶已经担心:现代科技的无限制的发展造成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会威胁到人类在地球上长久生存。”这也是一个谎言。首先,没有人认为科学是“完美无缺的”,科学家如果这样想,他就会马上失业。而二次大战使人类遭受灾难和痛苦也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的,在这里科学被歪曲成了帝国主义战争本性的替罪羊。须知在现代科学还没有诞生之前,战争、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早已进行了几千年。而且海德格尔也称不上“资深科学家”,他的言论只是体现了“对科学的无知、嫉妒”,根本不懂得无论是维护生态还是搞环保,都要靠科学,而不是靠说空话、说大话。
    徐教授认为“对科学的反思导致了20世纪下半叶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以及进而提出生态、环境、人口等问题。美国后现代科学的发起人大卫·格里芬认为:后现代主义‘发动了一场变革,以使人摆脱这个机械的、科学化的、二元论的、家长式的、欧洲中心论的、人类中心论的、穷兵黩武的还原的世界。’”这又是一个谎言。生态、环境问题是科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而人口问题早在达尔文之前就有马尔萨斯的理论。后现代主义大师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实属欺世盗名之举。这位大卫·格里芬是克莱蒙特神学学校的宗教哲学教授,理所当然的站在神学立场上从事自伽利略、达尔文时代以来绵延不绝的宗教反科学事业。其区别仅在于,慑于科学的强大威力,他开始掩盖自己的宗教立场,把自己打扮成“新科学”的模样。遗憾的是,科学不是个随便装神弄鬼可以蒙混过关的地方,这些“后现代科学”也像徐教授的“周易科学”一样,有其名,无其实,没有任何可以称之为科学的货色拿出来,只剩下一件皇帝的新衣。一些宗教哲学的爱好者以为,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可以为科学指出光明前途,这是一种深层次的无知。科学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受任何意识形态左右,后现代神学和周易也不会例外。这也就是为什么徐教授会发现“总体上来看,科学主义倾向仍是处处、时时可见,在当代世界各国学者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为了论证“双刃剑”,徐教授还引用了更深层的观点:“刘益东认为:追求符合真理是不可取的想法。他指出:知识的增长是不可逆的。即知识一旦产生就无法被消除。致毁知识(即导致毁灭性灾难的知识)的增长也是不可逆的。人们可以销毁原子弹,但不能销毁制造原子弹的知识。致毁知识的不可逆增长意味着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是不断累加的。一些“求真”的科学探讨在客观上加快了致毁知识的增长。刘益东的论述从根本上阐述了科学是双刃剑的基本属性。”这当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从老子的“有机事必有机心”到文革时期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反智的蒙昧主义几千年绵延不绝。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认为“致毁知识”的增长会导致“人类面临毁灭的危险”的“不断累加”是毫无根据的。以核武器为例,如果以产生核武器的1945年为界,把二十世纪分为两半,就可以发现有核武器的后半比没有核武器的前半死于战争的人数要少得多。而且随着“致毁知识”的增加,人类的平均寿命不降反增。其原因就是,一切“致毁知识”同时也是“抗毁知识”。从地球的历史上看,人类毁灭或生态毁灭最大的危险来自小行星撞地球,而此时人类要想幸免于难,只有最强有力的“致毁知识”才会奏效。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徐教授列举了几个实例来论证科学主义的“当代表现”。而这些实例恰恰生动的说明了反科学主义的实际危害。
    第一个实例就是“克隆人的争论”。徐教授认为“国内外一些科学家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要开展和实行克隆人的计划。这是科学主义思想泛滥的典型事例。”这又是一个弥天大谎。同卵双胞胎是天然的克隆人,他们和人类一直共同存在,从未引起过任何危害。反对克隆人的理由仅仅是不符合某种宗教教义。而任何宗教教义都没有权利强迫他人接受,把违反特定宗教教义说成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严重的偷换概念。如果我们接受这种特定宗教教义普遍化的逻辑,不仅不可以克隆人,连日心说、进化论、避孕、堕胎、试管婴儿也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徐教授反对克隆人的理由是“在当前科技水平下,哺乳动物(包括人)的胚胎发育是惊人地复杂。它需要子宫内无数发育途径的有序开放,涉及数十亿个分裂细胞相互协调的作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法国生物学家F.雅各布承认:我们对胚胎发育中的调节过程知之甚少。由“克隆人”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很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危机,影响到人类生存。因此绝对不应提倡和赞同克隆人。这是很浅近的道理。但是为什么一些科学家,甚至于个别中国科学院院士,都会赞同克隆人呢?这是由于科学主义思想在作怪。”这个“理由”和其他反对克隆人的理由一样,建筑在歪曲事实的基础之上。动物胚胎发育尽管复杂,我们也确实知之不多,但是克隆人从原理上并不涉及具体的发育过程,所以与这种复杂性无关。“克隆人”当然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任何科学实验都会“产生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其实如果克隆人能成功才真是“意想不到”的。但是这个结果“很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危机,影响到人类生存。”却是无稽之谈。我倒是很想看看徐教授如何论证这一点,但愿不仅仅是人云亦云。
    克隆人争论的闹剧是个活教材,告诉我们反科学主义者是如何兴风作浪的:首先是西方宗教反科学势力掀起反科学事端,倚仗其信徒众多制造社会影响,然后国内的洋垃圾贩运者掩盖其宗教背景,将这些货色打上“普遍伦理”或“最新学术”的标签引进国内。靠着传媒的作用制造舆论一言堂,把持不同意见的人扣上“科学主义”甚至“科学狂人”的帽子,剥夺其发言权,最后达到蒙骗公众立法禁止科学研究,让宗教领导科学的目的。然而要维持这样一个大骗局并不容易。毕竟这些谎言编得并不高明,只要有人指出,骗局就不免露馅。特别是当院士指出时,传媒也很难置之不理。所以对于“个别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发言,徐教授想用一顶“科学主义思想在作怪”的帽子封住别人的嘴,不仅是徒劳的,也暴露了“反对科学主义”这一口号的反科学真面目。
    在谈克隆人的段落中徐教授也没忘了借非典之机贬低科学:“一个‘非典型肺炎’的新病毒已闹得全球不安宁,还不知道会闹多久?对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小小的病毒,科学界尚束手无策,说明科学的苍白无力。因此,不应对科学估计和期望过高。”非典发生之后,在最短时间确定了病原体,弄清了传播途径,找到了治疗方法,绘制了病毒的基因图谱,并正在研制疫苗。实践证明,“依靠科学,战胜非典”是正确的方针。真正“束手无策”、“苍白无力”的大概是徐教授的“周易科学”和“太极科学”吧。
    第二个实例是转基因作物,徐教授说:“美国生产了大量转基因作物(大豆等),本国基本上不食用,欧盟国家也反对进口转基因作物。”这仍然是谎言。美国既是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大国,也是食用最多的国家。欧洲这方面比较落后,但转基因作物“有害”又得不到科学证实,所以才散布“转基因恐怖症”来制造非关税壁垒。至于“在‘非典型肺炎’风波中,有人提出:非典型肺炎的新病毒产生是否与食用转基因作物有关?这使科学家很为难。因为科学对这一看法既不能说是,也不能说非。”更是荒谬绝伦。科学对这个傻问题当然可以说非,科学家没什么可“为难”的,因为科学不接受没有证据的胡说。
    关于石油资源枯竭问题,任何有限的资源最终总会枯竭,这没什么可争论的,分歧仅在于什么时候枯竭,事实证明早期的一些悲观论调也是不对的。“结核病菌的死灰忽燃是由于科学家过高地估计自己能力,忽视了病菌可产生耐药性的能力。”这个说法毫无根据。病菌产生抗药性是进化论的简单推论,谁都可以预料。但是如果因此而不用药,就不是“死灰复燃”的问题,而是疾病毫无控制了。为了怕“死灰复燃”就不用药,让疾病永远燃烧,这是什么逻辑?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徐教授为“科学主义”列了两条罪状:“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和“不利于元创新的成长”。科学现在仍在取得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不存在什么“固定化,甚至宗教化、神化”。但是科学也永远会遵循“不许胡说”的原则,否则科学就会变成藏污纳垢的大垃圾堆,失去其可靠性。无论是“后现代科学”还是前现代的“周易科学”、“太极科学”,都不会因为其自称“科学”而自动获得科学的身份。光靠“元创新”是不够的,还需要“拿证据来”,用事实证明你那“新科学”确实高于“旧科学”。如果徐教授能用“周易科学”准确地预报几次地震,何愁“元创新”不能声名大噪?何愁“旧科学”不来俯首称臣?传播一堆谎言来贬低科学,对于“元创新”不会有任何帮助。
    在刘华杰教授的《再说“反科学”》中,不十分情愿的承认了自己反科学。但是却狡辩说他反的是“耳朵认字”那样的“科学”。并且对我指出他的“格路”性表示不满,否认他曾经沾沾自喜的“版本升级”和江晓原教授所赞许的“告别初恋情人”。只要看一看华杰现在对“科学主义”的看法和本文开头所引用的华杰过去的看法,其“格路”性也就一目了然了。过去华杰在反对伪科学方面的工作是不能抹煞的,“耳朵认字”即其中一例。但是现在立场变了,想把这些从未进入科学的糟粕和科学过去的排泄物统统按照吴国盛教授的指示“捡回来再塞回去”,把科学变成一个大垃圾堆。声称“我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耳朵认字、神功异能等研究确实是中国曾经拥有过的科学。”当然这个“证据”只有在刘华杰教授对科学的特殊定义之下才能成立。这个定义是“凡是自称科学的都是科学”和“凡是科学家所作的事都是科学”。这种专为把伪科学塞进科学的“定义”当然是货真价实的反科学定义。
    这种反科学的手法就是“搅浑水”。所以江晓原教授跑出来用“形容词堆砌法”为搅浑水大唱赞歌——《“清水”何如“浑水”好》。文中说:“还有些人士,有着太强的‘斗争’意识和‘阵营’观念,只要一看到他们所不喜欢的‘小圈子’中有人发表了稍具新意的论点,就本着‘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僵硬原则,千方百计进行抨击,然而许多抨击又不是心平气和的学术批评,而是意气用事的吹毛求疵,甚至是冷嘲热讽的人身攻击。例如,他们的指责之一是有人‘搅浑了水’。”
    然而那些用“文学语言”包装的伪学术,本来就是千疮百孔,何需“吹毛求疵”。要买一件上好的裘皮大衣,值得去“吹毛求疵”一番;如果这大衣上有好几个大窟窿,还自吹是名牌货,甚至在报纸上作广告,如此缺乏自知之明,只能用“冷嘲热讽”来让他清醒清醒。这种“抨击”自然也用不着“千方百计”,只要把手指头伸到窟窿里就行了。对于学术才使用“学术批评”,伪学术需要的只是揭伪。“皇帝没穿衣服”之类的说法实在称不上“学术批评”。

    参考文献:
    [1]刘华杰《一点二阶立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9,p160
    [2]同上书
    (本文经编辑删节的版本刊登于《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3年第3期,此处是未经删节的原文。)
      
19
发表于 2004-9-26 17:35: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下面引用由天魔道士2004/09/25 10:49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周易到底在科学上有什么突破?
" eyes needle " treatment to according to " 5 and a half round of wide "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utilize the Eight Diagrams principle to divide a district, make a reservation to fetch the cave internal internal organs and eyes position around each other.
Eye needle treatment broken through ?
20
发表于 2004-9-26 17:41:2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我看《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事件

下面引用由天魔道士2004/09/25 10:49am 发表的内容:
请问周易到底在科学上有什么突破?
Do you know what is spoken in " book of changes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08:33 , Processed in 0.0651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