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yx05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0 00:42:43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下面引用由川耗子在 2008/01/19 04:32pm 发表的内容:
也是我多年呼吁的心声.


你根本用不着呼吁,你所要求的几十年来不是一直在实践着吗?中医科学化,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多少年来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吗?连中医教学不也采用的现代的西医模式吗?你所追求的已经实现,还要怎么现代化???
      中药饮片也打上了有效期,中医执掖医师必须要考西医临床知识,但考了却不许用!呵呵,就这么发展中医吗?
      难道被杀之前还要把人的嘴独上不许辩解,不许喊冤吗?什么逻辑!
答案如下:
纯中医是仁术,提倡劫富济贫,影响了跨国药品帝国的药品销售计划,所以需要给于“现代化”、“科学化”,最终成为跨国药品帝国的奴隶。“那些奴才们”费尽口舌,就是这么个意思!可中医老顽固们偏偏不买账!嘻嘻!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17:55:21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感谢诸位老师和同仁的支持和理解,更希望批评指正。面对中医今天的困境,每个有良知的中医工作者或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心存感慨。歧黄著《内经》,中医立,大道通。经过历代先师的刻苦研究和实践,内容日益丰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不断增强。创造了中医三千年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朽的供献。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和西医的兴起,中医学没有阐明《内经》开创的生命科学大道与西医、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化、现代哲学的关系,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内经》大道闭塞,中医学陷于困境。落后就要挨打。百余年来,废除中医的思潮此起彼伏,伪科学的帽子飞去飞来,投机钻营者借助于中医的美名搞中医西化,捞取大量金银,使中医的声誉日落千丈。中医学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几百年来,几代中医学人前赴后继,终因没有使《内经》大道与现代社会接轨,而现状难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历经四十年的潜心研究与实践 ,小有感悟。六十一岁始发表第一篇论文。近几年来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2007著成《西医与中医现代化》一书面世。为不辜负海内外老师和同仁的厚望,原借中国中医论坛这快宝地,将书中主要内容分期刊登。供大家批评指正。
    历史走进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用生命书写历史,让历史因有我们为辉煌。            


中医经典的历史地位和现代实用价值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被称为中医经典。记载大道的书籍。道——真理,存在于客观,通过实践被人们所认识。经典即记载人类通过实践发的真理的书籍。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个无限的实践、认识过程,则经典具有历史性、实践性和无限发展性。《内经》的哲学思想原于《周易》,《周易》的核心是太极、阴阳。揭示了世界的本原——精气(物质)及精气构成的世界万物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内经》、将其引伸为“形神统一”。《周易》、《内经》成书以前,人类对客观世界结构的认识在宏观水平,主要用“象”(功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取类比象”。
人类对物质世界结构的认识是个无限的实践认识过程,即使尽今天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水平,往里还是无限可分的。沿结构方向探索物质世界永远到不了尽头。谁能走进地球的核心,谁能走进太阳。中华先人(我们的祖先)的聪明高超之处,在于他们发现了物质的运动性(象)——功能,用“象”(功能)揭示万事、万物的本质,指导社会实践,创造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创造人类几千年的文明。万事万物都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周易》将其绘成太极图,《内经》将其引伸为“形神统一”。开创了人类沿结构和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世界本原——物质及物质构成的世界万物的天路。《内经》从生命的原头开结构医学、功能医学之先河。“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经水》。为结构医学之先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为功能医学之先河。《内经》的理理论没有穷尽生命的结构和功能全部的内容,它开劈了一条科学、正确、不断深入的探索生命奥秘的途径。两千年来中医学沿着这条途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识一直停留于宏观,没有从理论上阐明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医学认识的结构与医学相未认识的结构的关系,中医学一直停留在宏观医学与功能医学相结合的水平上。近百年来西医沿结构方向,借助于现代科学,由宏观进入微观,。达到细胞、分子水平。中医不知西医微观结构医学是中医学发展的载体,将其作为另类。从此《内经》的大道闭塞。中医学陷入困境。随着西医的快速发展,中医的地盘越缩小,生机越来越来越萎缩。
近百年来几代中医学人为寻找《内经》的大道,前赴后继。由于没有阐明《内经》的本义,总没有走进《内经》开劈的大道。国粹派固守在自发的宏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水平上,不敢前进半步,自封是经典的使者,实为活着的古人。中西医结合用医学认识的四维时空的结构去破解客观存在的结构的功能,既脱离了结构医学的轨道又脱离了功能医学的轨道。有的说《内经》的大道现在已经过时,其实是他根本就不认识《内经》为人类生命科学开劈的这条永远走不到头的天路。
经典开劈了一条通往生命原头的天路,百万年、千万年、亿万年也走不到尽头。只有代代中医学人不懈努力,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人类生命科学知识才会不断丰富,实践技能、防病治病的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经典是历史的,经典是现代的,经典是未来的。经典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但不能取代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只有刻苦研究、认真实践的人才能从经典中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6:27:29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太极、阴阳、型神统一,是中医的方法论,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是中医的理论框架。这些内容是中医的核心。之所以出现国粹派(保守派)、中 西医结合派、中医现代化(A) ,中医现代化 (B)、  及反中医思潮等,都是对这些内容的解读不同。保守派、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A)都没有认识到太极、形神统一是对物质及物质构成的世界万物赋予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哲学范畴,阴阳是太极之气运动状态的表述。保守派凝固在自发的宏观结与功能相结合的水平上,找不着前进的方向,与西医格格不入,与世人格格不入,导致中医落后、挨打和萎缩。中西医结合用西医的知识(医学认识的结构)去破解中医的功能(客观物质结构的功能),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中医现代化(A) 没有阐明中医方法论、中医理论框架的本意及其与西医的关系,对中医的发展没有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中医现代化(B)   阐明了太极、形神统一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阴阳时功能状态的表述,阐明了宏观与微观、医学认识的结构与医学尚未识的结构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和西医的关系。揭示了中医是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医学,西医是结构医学,现代中医(中医现代化)包容西医。
    只有彻底阐明《内经》的本旨,找到《内经》为人类开创的生命科学大道,中医学就能跟杀上时代的步伐,与时具进。
    离开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等中医方 法论,离开藏象、经络、卫气营血、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理论框架的中医现代化时无本之木,停留在古代中医的方法论、理论框架之上不前,是中医落后、萎缩的根原。
反对中医者既不知到西医是什麽,亦不知到中医是什麽。他们是哲学的盲人,是科学的狂人。
14
发表于 2008-1-25 16:47:55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只有彻底阐明《内经》的本旨,找到《内经》为人类开创的生命科学大道,中医学就能跟杀上时代的步伐,与时具进。>
   
顶楼上的这句话!

离开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等中医方 法论,离开藏象、经络、卫气营血、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理论框架的中医现代化时无本之木,
顶楼上的这句话!
鸦片战争后,西方人的胜利一直延续至今的就是让国人的知识分子不再用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思维来行事,于是,做为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__中医药成了"万劫不复"的东西;再过百年,写近现代史,西方人要大书特书这一笔!
建国后,因中医药教育的问题及医疗体制的问题,又使中医药院校没有培养出多少像样的传统中医,有几个悟性高的也远走它乡,我认的的一位好中医(江阳清)(中国第一位中医博士)也是无法适应国内的中医药状态,远行......
 
不恢复传统中医的师承...
不恢复传统中医的读古经典...
不恢复传统中医的砭\针\灸\药\导引按摩..
还在搞"中基"
还在分"基础"\"临床

还在分"内科"针推.....

何以振兴中医药!

因思维模式的西化\
谈"唯心"谈"唯物"\谈"科学").
中医的大智慧无法用现代科学解释,中医是超前的科学!

中医的大智慧无法用"唯心"或"唯物"来简单解释,中医是"二元"的,既"唯物"又"唯心"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苍桑!';
-----------------------------------------------
砭石博客
bianshiblog~
http://hi.baidu.com/bianshiblog200
15
发表于 2008-1-26 11:04:35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不知中医为何物,不知西医为何物,不知现代科技为何物,不知现代哲学为何物",
何谓"结构医学、功能医学"?
楼主又知几何?
楼文充满了连你自己都弄不明白的洋概念,却把这些与中医驴头不对马嘴的东东当着金标准去谈论你心中的中医发展之路!
这个论坛还有多少这样食洋不化的虚骄之徒?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2:24:09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净面尊者你好,我对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等概念发表了明确的看法,供广大网友批评指正。为中医现代化抛砖引玉。
    这些是洋概念吗?不知你的中概念是什麽。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2:41:41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中医病因探索
一,风为百病之长
风为春天的主气,温和宜人,万物生长.这种温和的气侯环境是人类乃至世界万物生存繁衍的条件。虽有夏暑冬寒的阴阳消长,四时更迭,乃不失温和之度,人能适应,万物皆能适应。故曰:“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岁终长存,四时皆有。”若超出其常度,夏天过热,冬天过寒或非其时有其气,人体不能适应,万物不能适应,便成为致病之风邪。其偏于热者为风热,偏于寒者为风寒,偏于湿者为风湿,偏于燥者为风燥,偏于火者为风火。故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金匮,脏府经络先后病脉症篇》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原真通畅,人即安和,”四季相移,阴阳更作消长进退不失其度,为和风。是人类及世界万物赖以生存的条件。阴阳消长过其度,便成为“害万物”之风邪,六淫之邪有阴阳之分,阴邪伤人之阳,阳邪伤人之阴。但无论阴邪、阳邪,必损伤人体的阴阳才能发病。故曰:“若五脏原真通畅,人即安和”.。此亦”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之义。
内风和外风的区别
外风为六淫之首,四季皆能伤人,经口鼻或肌表而入。经口鼻入者多先伤肺系;经肌表入者先伤卫气。正虚邪盛而内传脏府。内风系自内而生,为肝失疏泄,阴阳不相顺接的病理变化。肝主五脏六府之疏泄,故病可及五脏六府。其临床表现以眩晕、肢麻、震颤、抽搐为主要特征。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在脏为肝-----在变为握。”外感热病“热极生风”为外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属于内风。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4 14:03:04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
在人类生命科学领域里只有结构医学、功能医学之分,不应有中西医之分。中医和西医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弄清中西医学的结构医学、功能医学的内涵,才能准确中西医定位为、理顺中西医关系。
中医的形神统一源于《周易》太极。太极是形质(四维时空的结构)与气化(物质的各种运动形式——功能)的统一。阴阳是太极之气运动形式、运动状态的表述。《内经》从生命的源头开结构医学、功能医学之先河。“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本藏》。为结构医学之先河。中医学中解剖学意义的名称如食管、胃、小肠、大肠、膀胱、女子胞(子宫)等与西医解剖学的意义同,并为西医所沿用。它与建立在太极的“ 气化”、形神统一观的“神”——功能基础上的藏象学说的心、、肝、脾、肺、肾的内涵不同。
中医学之所以朴素,是因为它没有从理论上阐明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医学认识的结构(有)与客观存在的结构(无)的关系。诸如后世的心脑之争,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与《内经》藏象学说之争等,都源于此。
王清任没有判经离道,他也没有脱离中医的轨道(功能医学),诸逐於汤便是例证。他提出了一个让中医、西医及社会各界直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回答的问题——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今天的中西医之争就是这个争论的继续。王清任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对我们今天讨论中医的发展方向仍有很大的启迪。
离开结构医学、功能医学论中西,如同五里雾中找南北。科学无国界,医学无中西。欲讨论中西医的关系,必须首先历史的、现代的为中西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如果把结构的东西都推向西医,那麽太极的“形质”是什麽,中医形神统一观的“形”属什麽,中医学中那些宏观解剖学的内容属于什麽 ,气以形而立,神以形而存,“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那些视西医为洪水猛兽者,你们的神,你们的气以何而立。结构是功能的载体,离开结构功能将失去存在,它又能走出结构医学,与客观人体结构的结构形式、结构层次、运动形式、运动状态相吻合。精深博大。
未来的医学是结构医学、功能医学有机结合的医学——中医现代化(现代中医)。这个目标可由中医吸收西医的知识来实现,亦可由西医吸收中医的知识来实现。
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知识的深化和发展,西医是中医的有机组成部分。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08:24:32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国粹与“国粹派”
粹,乃纯正,精华,聚会之意,为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道的载体。国粹为立国之本,民族精神之根,中华文明之源。中 医被誉为“国粹”。因为中医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中华文明同根同源。“国粹派”与“国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西医的传入和兴起,在中西医内部,形成三股势力:一,中医独科学,与西医互不相干,可自由自在的发展,排斥中西医融合,排斥西医。谓之“国粹派”。二,中医科学,西医亦科学,两者可以融合、汇通。谓之“汇通派”。西医独科学,中医不科学,要废止中医。谓之“废止派”。三股势力相持,碰创、斗争三百年,都没有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太极、阴阳)上找到中医的源头和历史发展轨迹,中医学陷于迷盲、停滞、落后和萎缩。
中华文明是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的水平不断升华、无限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是客观世界内在规律与主观认识在一定层面上的统一,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不断提升、无限发展的历史长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医为什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呢?国粹派躺在前人的成果上、躺在中华民族对中医的感情上、躺在政府的保护政策上踏步不前,厄杀了中医的生机,是医学懒汉;汇通派没有在生命的源头找到中西医的位置,几百年的努力,只能给人类以启迪;废止派大刀阔斧、粗鲁盲壮,既是哲学的盲人,又是科学的狂人。
太极、阴阳是中华文明之根(请参阅“中医的基石、中华文明的基石——太极、阴阳),它渗透在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使中华民族自强不 息,与时俱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不断的资养、补充、贯注永不枯涸的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
国粹——中医,之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它没有从理论上阐明太极、阴阳的内涵————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停留在自发的宏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水平上徘徊不前,暴 露了中医自发性的弱点。
中医现代化(跟上时代的、与时俱进的中医),是中医学由自发向自觉的历史升华。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2-14 14:10:07 | 只看该作者

对国粹哀鸣的反思

   
       全体中医工作者团结起来,为中医走困境而奋斗
只从西医传入中国,中医进入了多难之秋。世代医学巨匠(代表一个时代水平或左右一个时代的中医发展)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中医的生机逐渐萎缩、地盘逐渐缩小、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逐渐模糊。中医的生存发展成为全体中医界人士的历史使命、成为社会各界及历届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邓老(邓铁涛先生)是近代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代表性人物,即使在现在仍代表一大批中医界举足轻重人物群体(掌握大量的教育资源和卫生管理资源)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技术水平。这个群体是中医学发展史上一个历史产物,是现代中医的中坚力量,是当前中医队伍结构的主体。虽然废止中医的思潮已远去,但这股中医中坚力量在与废止中医的思潮的斗争中显得十分苍白无力。中 医界的边缘群体即使一片哗然,亦难击中废止中医的思潮的要害。最后还是国家政府出面,才平息了这场风波。但中医依然没有走出困境,没有走出萎缩。中医的发展在自身。在当前,以邓老为代表的这股中坚群体的觉醒,对中医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球中医药论坛”的创办,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一场中医生存发展的大讨论打造了一个舞台 ,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中医都参入到这场大 讨论中来,各中医药大学参入者不多,国家中医科研机构参入者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撼。
中医学的发展史,是打造中医经典和发展中医经典的历史。中医内部门派林立,争鸣激烈,虽有利于中医发展,但不利于对外作战。这种门派林立的局面,有的是由各门派之间是对经典的不同方面的发挥,有的是对经典概念的不同理解。在经典——太极、阴阳、五行、形神统一(生命观、方法论)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六经、三焦、卫气营血等(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说明中医是什麽,西医是什麽,中西医关系是什麽,是中医学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关键,是中医走出困境,走向辉煌的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15:55 , Processed in 0.0903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