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yx05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铁杆中医与国粹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2-4 08:09:14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中医是国粹,是我们祖先智慧之结晶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2-6 19:59:12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铁杆被批倒,废止中医的思潮已远去。怎样让中医——国粹放射出时代的光辉?“粹”乃纯正、精华之意。国粹乃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是引导中华民族与时俱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是指导实践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科学。是道的载体。然而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个无限的实践认识过程,人类文命史,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升华、无限发展史。科学具有相对性、实践性、无限发展性 。中医亦然。所谓的"铁杆"、"国粹派“就是因为他们把中医凝固在一个历史瞬间,与时代脱节。或是没有掌握中医的真谛,用铁杆、国粹护其身。
   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史,是个打造经典和发展经典的过程。把经典凝固在一个历史瞬间是僵化,是落后;离开经典的发展,必将脱离中医的轨道,变成另类。
  
13
发表于 2008-2-6 23:06:50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6 11:15pm 第 1 次编辑]

"铁杆被批倒"?又有一经典中医?大话胡扯,自得其乐.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2月06日 11:12pm 时添加 -=-=-=-=-
"废止中医思潮已远去"?不是说梦话吧!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8 22:03:14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是胡扯吗?
    不知经典在渔翁心目中居何位置,太极、阴阳在渔翁心目中居何位置,不知渔翁如何诠释中医。
15
发表于 2008-2-8 22:17:17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这个贴子最后由却波渔翁在 2008/02/08 10:43pm 第 1 次编辑]

*不通阴阳五行学说,不读廿五史之<律历志>,<天文志><五行志>而欲谈中国文化,恐怕终究是隔雾看花,隔靴搔痒.
*研究文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搜罗一些事实,放进某个流行理论中去处理一番,这样的研究,做的再好,也不过是计算机式的研究.
*研究文化,传统的所谓科学方法是不够的,科学方法无助于领悟文化现象之意义,相反,它只能进一步遮蔽其意义.
*把"科学方法"用于研究文化,被遮蔽的真理(生命,道),则是生命洪流.
*物是宇宙洪流之显象.
*文化(作品)则是生命洪流之造象.文化表现生命.
                         录自<天人象:阴阳五行学说导论,代序>谢松龄著.谢遐龄代序

[color=&#35;990000]-=-=-=-=-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2月08日 10:19pm 时添加 -=-=-=-=-
录与解先生共学.

[color=&#35;990000]-=-=-=-=-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2月08日 10:40pm 时添加 -=-=-=-=-
            
刘长林:中国传统科学是"象"科学(转帖)
本帖被 却波渔翁 执行加亮操作(2008-02-07)
刘长林:中国传统科学是“象”科学——中西方系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作者:刘长林  时间:2007-10-4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长林:中国传统科学是“象”科学——中西方系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一、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科学系两个源,两个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科学?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学界。
长期以来,科学这个概念被一些西方的科学哲学家弄得极端复杂,甚至玄而又玄。他们按照西方科学走过的道路和现代科学的模式,为怎样才算科学提出了很多条件,声言唯有满足其规定的条件,如必须采用封闭式的实验方法、推演的逻辑方法并能以数学的方式表述,必须建立明晰可靠的因果关系,甚至还要能够“证伪”,等等,才够得上是“科学”。其实,他们是将科学与科学方法、科学与科学形态混淆起来,其结果是以崇尚科学的名义给科学带上枷锁。
方法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是根据实际需要而创造的,是从属的。科学形态则由所用方法、认识水平和所把握的规律的形态来决定。而实际规律的形态与其存在层面的特性相对应,随其存在层面的不同而各异。因此,科学方法和科学形态会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变化,会因认识领域和认识层面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运用某一种方法只能进入世界的某些领域、某个层面,而不能进入所有的领域和层面。世界上没有万能的认识方法和可以包容一切的科学形态,却存在着无限多样的领域和层面。所以,如果以科学方法和科学形态作为科学的标准,必定束缚科学的手脚,拘囿人类认识的视野,也不符合人类(包括西方)科学发展的历史。
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门类,唯有从功能和作用的角度来定义,才能抓住科学的本质。事实上,一切文化门类,无论大小,如语言、哲学、宗教、政治、文学、艺术、法律、饮食、服饰、房屋……都只能用功能和作用来定义,而不能以方法和形态为标准,否则人们(民族与民族、地域与地域)之间就无法沟通,同时也会陷入荒唐!那么,科学是什么?科学是认识,是获得正确知识和规律性知识的认识活动,以及经过这样的认识活动形成的知识体系。人类利用这样的认识成果指导实践,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这样理解科学,才符合科学的本质涵义。
用“做什么”而不用“怎么做”来定义科学,将科学从处于当今强势地位的方法和形态中解放出来,强调科学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门类,于是就会顺理成章地承认,世界上各大成熟民族和地区必定有自己的科学认识的历史。因为科学作为认识活动,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特有方式,为各大民族所不可缺少。
因此,中国历史上那些揭示了规律的知识体系和技术理论毫无疑问都应当作为科学来对待。但是,中国传统科学与西方科学有本质的区别。大家知道,随着西学东渐,西医进入中国而与中医不断碰撞。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提倡用西医和西方近现代科学发掘、整理和提高中医,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也试图用现代科学解释经络等中医理论,令人惊讶的是,至今已逾半个世纪,竟然毫无实质性成果。就是说,用西医和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不能揭示中医学的知识系统。
这一情况显然不可小觑,如果站在西方科学发展的立场,它实际可以看作是一场空前巨大的“科学危机”。一方面,中医学有不可否认的举世皆知的临床疗效,而且其中有很多疗效为西医所不能取代;另一方面,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确与西方现代科学格格不入,不能对话。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正确的出路应当是,重新审视和修正现今某些通行的原理、原则,充分考量中国传统思维的特殊性和中国科学曾领先世界千余年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进而从这一“危机”中引申出一个结论:原来科学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中国科学传统与西方科学传统是两个源,两个流。
二、天人合一与中国象科学
西方科学是在天人相分、主客对立的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而中国人历来主张天人合一、主客相融,中国传统科学正是主要以这种与西方完全相反的立场作为自己的认识论根基。如何对待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主客对立,还是主客一体?这是一切认识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决定着认识朝着什么方向前进,采用哪些原则性的方法,能够进入事物的什么层面,于是也就决定了产生什么样的知识类型和什么样的科学形态。
此处有一个“结”须要解开,就是很多人把主客对立的认识论当作唯一的全能的认识论,判定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等于取消对象,也就取消了认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能有科学思维,而只剩下自我道德提升的“精神境界”。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首先应当弄清楚,在科学上主客对立的认识论并不是全能的、完美无缺的。既然强调要划清主体与客体的分界,那么自觉或不自觉必定导出两个基本结论和作法:一是以空间为本位研究世界———唯有以空间为本位,才能以主体与客体的分离和对立为出发点。此二者互为因果。二是为了认识,主体有权宰制客体,而且必定要越过(宰制)现象,到现象背后去寻找“本质”———事物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因为从空间角度看世界,则事物整体由其部分所构成,故部分决定整体,内在决定外在,稳定联系(内部本质)决定不稳定联系(外部现象)。
如是,无疑能够取得相当的认识效果,西方近现代科学就是这样完成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把丰富、生动、易变的所谓外部联系,即现象必不可免地丢失了。而就宇宙大系统来说,外与内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外内之分。而且现象本身也肯定是有规律的,否则,事物的内与外、稳定联系和易变联系之间就无法统一到一起。所谓现象与本质,作为存在,不过是位置、形态上的不同,究其实,都是事物的联系与关系。因此,现象作为联系与关系,同样具有本体存在的意义,对事物的内部和根本性质同样会产生影响和决定作用。
在自然科学领域,所谓事物之稳定的内在联系,大多表现为构成事物的物质实体和物质实体之间的关系。所以,沿着主客对立的认识路线前进,势必要走向还原论,将整体还原为部分,而认识的重心就在把握运动着的物质和物质如何运动。
物质是一抽象概念。实际中存在的物质,都是有具体性质的个体化的存在,无不具有自己的时空边界。但是,这些具体的物质存在于运动过程中,必定会与其他物质存在发生错综复杂的关系和联系。这些关系和联系即是运动的显示,运动的过程和体现。它们以自然整体的方式存在,没有时空界限,构成一个永恒变化着的杂错交织的整体运动关系之网。这个“网”是无限的,不可切割的,如果硬加切割,则会破坏宇宙整体运动联系的本来面目。
这个宇宙运动关系之网与构成宇宙的所有具体物质存在之间,是相互应合的。但是,由于运动关系的复杂交错,彼此影响,它们与各有时空边界的具体物质存在不可能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它们作为无限的运动关系之网,实质系宇宙的整体层面。这个无限宇宙的整体层面相对于各有时空边界的具体物质存在,自然具有了巨大的独立性和特殊的规律性,不为各具体的物质存在自身所固有,也不能完全由它们来说明。
就每一具体的物质存在来看,它们也都有自己的相对独立的关系系统。作为一个本始的整体,除了其物质构成之外,应当包括它自身在自然状态下固有的全部内部联系和与宇宙运动关系之网发生的所有外部联系,以及与认识主体的互动关系。而这些物质系统在自然状态下的所有上述三方面的联系,就是该系统的自然整体层面,它们属于宇宙运动关系之网的一部分,而与之连为一体。物质系统的等级越高,其整体层面的独立性和特殊规律就越是不能用其组成部分和物质构成来说明。
可见,实际中存在的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显示为无数有一定时空边界的个体物质存在与无限整体的宇宙运动关系之网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宇宙中同时共存、又各具独立和特殊意义的两个实在的层面。这两个层面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相互决定,而决不是仅由一方(物质)派生另一方(运动)。所谓物质进化,物质系统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正是在宇宙运动关系之网的作用和制导下实现的,而且也只有在这样的运动关系中方能实现。
宇宙运动关系之网无所不通,无所不及,无不包容。而其形迹,其实就是万物在自然状态下变化着的现象。所有交叉错综的运动关系都会通过现象综合地昭显出来,储存起来,发挥效能。现象即宇宙万物的自然整体层面,系各物质系统表里内外、上下左右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和反映。现象的丰富性、变动性、随机偶然性,等等,正是根源于运动关系的复杂性、无限性和不确定性。这才是现象的实质。而主客对立的认识虽然从现象开始,其结果却必定要远离现象。
现在再来看天人合一的主客关系。其实这种关系并不泯除主客差异和对待,而只是排除对立。合一和相融是结果,更是过程,它标示一种特殊的相互关系;如果真的没有了差异和对待,也就没有了人自身,还谈什么“合一”和“相融”?
历史事实表明,主客一体是与主客对立不同的另一条行之有效的认识路线。由它必定导出两个基本结论和作法:一是以时间为本位研究世界。所谓以时间为本位,就是站在自然状态下的时间的立场上,以天地自然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在自然状态下的相对独立的时空系统中,人所感受的时间是浑然一体的,不可分割的。故天人合一、主客相融与以时间为本位看待世界互为因果。二是主体与客体平权平等,原则上要尊重客体。在认识过程中,顺遂万物的自然变化,在不加干预和宰制的情况下,总结事物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即所谓“静观”。其认识,主要采用意象思维,就是对事物进行概括,却不离开现象,所揭示的是现象本身的规律。可见,中国传统科学着眼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现象,而现象最充分体现自然状态下的时间。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网”即“天之道”的显现,也就是宇宙运动关系之网。这正是天人合一认识路线进入的领域。这条认识路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天下随时”;“道法自然”;“立象尽意”(《随卦·彖》,《老子》第25章,《易·系辞上》)。
由于认识世界的基本立场和方法不同,中西方的认识所进入世界的层面不一样。西方坚持主客对立,主要采用抽象思维。在认识过程中,他们先提出预设,并尽量使认识对象在受控的条件下显示主体所关注的变化。所以西方科学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进入的是世界的实体层面,着眼于有形的物质。中国科学则进入世界的现象层面,即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着眼于无形的运动关系。中医藏象经络和辨证论治所揭示的,就是人身生命之自然整体内外关系的规律。西医学所揭示的,则是支撑人之生命活动的物质构成及其运动规律。
现象层面的规律与实体层面的规律,在表现形态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实体层面的规律,是在严格控制或单一条件下,即排除了原始复杂性和随机、偶然性之后,事物所呈现的规律。故不仅其内涵的规定性严格精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唯一的。只要满足它所需要的一定条件,它就会以唯一的形式精准地显示出来。而要想让它发生效能,也必须严格满足它所需要的条件。
现象层面的规律,是事物在彻底开放的原始整体状态下的规律,其内涵的规定性同样严格而毫不含糊。但是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能够容纳一定范围内的无限多种的随机变动,以至可以统摄个体的差异性,故其具体的表现形式无穷多样。此种情形系由现象层面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瞬息万变所规定。然而,这并不妨碍它仍然完全具备重复性、普遍性和必然性这些作为规律的基本特征。
因此,现象层面的规律在表述上既严谨又灵活,但决不模糊,具有“知易行难”的特点。例如,中医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种证候的规定是十分明确的,但每一种证候的具体表现却千差万别。又如孙子兵法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作战部署兵力以造势,不外正兵和奇兵两种。这是指挥战事的基本规律,概莫能外。但实战中奇正的具体运用却变化无穷,无一重复,不能做“标准化、规范化”处理,需要灵活、创造和智谋。
可见,实体层面的规律是一定领域中有严格条件规定的规律,现象层面的规律是一定领域中无任何条件规定的规律。这两种规律对于人类的实践都有用,不应只承认一种,而否定另一种。我们姑且称寻找现象层面规律的科学为“象”科学。
认清了中国和西方两个本质不同的科学传统,也就自然地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如此发达,西方近代科学却没有诞生在中国。不仅如此,即使到了今天,用成熟了的西方近现代科学也不能解释中医,不能解释中国科学传统。因为它们认识的出发点和大方向根本不同,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不是古代与现代的前后关系,而是两个并行的认识源流。
三、“象”科学不可替代的价值
那么,这两种科学最终能否相互沟通呢?不能。因为这两个层面(现象背后之本质与自然整体)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得认识它们的基本路数刚好方向相反:一个要对对象抽取、分解,将整体还原为部分,一个要保持对象本始的原样状态;一个必定破坏自然整体,一个坚持维护自然整体。就是说,这两条认识路线具有互斥性,均以拆除对方存在的必要条件为自身的前提。这就决定了它们无论怎么巧施,都只能进入自己的层面,不能进入对方的层面,所以它们各自取得的认识成果,不可能相互沟通。
这两种科学各具长短,皆非万能,可以而且必须相互吸收利用,才能更好地发展。但它们有本质差异,虽然认识的是同一世界,却各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和与对方不同的方法,故不能相互替代,不能相互包办。
依据对整体的观察,无生命的简单的事物,如一块石头,其物质构成对事物的性质和变化会起决定的作用,其自然整体层面,即现象层面的作用则相对微小。而有生命的和复杂事物,如生物、人类社会以及数量庞大、关系复杂的无机存在,其自然整体层面,即现象层面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有决定意义。及至人的思维、心灵领域,其现象层面,即主体意志所引领的思维、心灵过程,在正常情况下,则始终起决定和主导的作用,而支持该过程的物质实体却永远处于被动的位置。可见“象”科学,不仅不能被取代,而且在复杂性和高层运动形式的领域将发挥巨大的功效。
任何形态的科学都与一定的价值观念相联系,根本不存在“价值中立”,只有自觉和不自觉之分。西方科学用主客对立和宰制对象的实验方法、抽象方法所获得的规律,必定并已经将人类引导到与自然对立,与他人对立,与自我对立的严重境地。中国“象”科学以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为认识领域,所揭示的是关于天地万物自然整体状态的规律,依这样的规律实践,其结果则有可能实现人与人、人与万物共存、共荣、共享。发展和推广中国“象”科学,对于在精神上和实际生活中克服西方科学带来的唯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唯我主义,将起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渔翁曰:二十余年前,在书店见到一本书----<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刘长林著,科学出版社.一个生疏的人名,一个顶级出版社,又是说内经哲学的,收入囊中(付过款,要末这话不雅)回家观瞻,有任应秋序一,李泽厚序二,先不说任老,李的<美的历程>小册子洛阳纸贵,红而近紫,而与作者是同学同行,那篇序里的一段话更吃紧"自己从小就极爱读鲁迅的书,对鲁迅佩服的五体投地,但对他关于中医的一些议论,却总有些半信半疑.到二十岁的时候,终于不相信"鲁迅论中医"了....."再看任序:.....刘长林同志是搞哲学的,1977年他听说我在讲<内经>,要来听讲课,我认为是一个难得的益友,便欢迎他来听讲,寒暑无间,风雨不辍......他挟有修养有素的哲学武器,从多方面探索<内经>的认识论,提出许多新的见解,实为我的学力所未及......"序写于1980年,如今二十多年过去,这本书时不时翻翻.现有见刘公宏论,别有一番滋味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2月08日 10:45pm 时添加 -=-=-=-=-
录与解先生共学.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8年02月08日 10:54pm 时添加 -=-=-=-=-
至于"废止中医思潮已远去""铁杆中医被批倒"恐怕解先生太乐观和结论太轻率了吧!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6:52:02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与渔翁先生共学
    渔翁先生所录的文章很有价值,这些问题可能就是中医发展缓慢的证结所在。值得探讨和研究。咱们先从刘长林先生的“中国传统科学是”象“科学——中西方系两条认识路线”开始。
    “象”是么?“象”与气化、神、运动状态同义。为了述叙方便,拙著《西医与中医现代化》将其名为“功能”。将“功能”定义为:事物运动过程中与周围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应。象地确是中国传统科学的重要根基之,但还有“形”、形质、四维时空的内容。拙著《西医与中医现代化》将其称为“结构”,是一个四维时空的概念。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为大之义,极为边际。是个事物最大的时空界限。为是么不用事物的具体形态而用太极呢,因为世界万物的形态都在变,人体亦然。‘今日之日月,非左日之日月;今日之风云,非左日之风云。“太极动,阴阳生”,说明太极还有动(功能)的一面。太极是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太极为何物,太极即气聚合而成的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及生命所属)。中医将其引伸为“形与神俱”(形神统一)。把中国传统科学片面的理解为“象”而丢掉了“形”,是对中国传统科学的片面理解,是中国传统科学(包括中医)落后的根源。象以形而立,离开形谈象,怎能不虚浮飘渺,雾里的花,水中的月,空中的楼阁。
    象以形而立,结构是功能的载体,离开结构,功能将失去存在;它又能走出医学认识的结构,是客观存在的结构的功能表现。博大精深。结构有医学认识的结构和医学尚未认识的结构,此即刘长林先生所说的“科学和科学形态”,老子所说的“有”和“无”。功能是医学认识的结构和医学尚未认识的结构的功能表现,不是医学认识的结构的功能表现。医学尚未认识的结构宇于医学认识的结构之中,医学认识的结构是人体结构在一定层面上的主观映象。对医学认识的结构(中医的结构医学和西医的内 容(微观结构医学)给予功能的解释,可以全面、正确的认识生命和疾病的本质。
西方科学以研究“形”(四维时空)为方向,尤以西医为典型。古老的中华文明是自发的从结构 和功能两个方面研究世界、研究生命。由于没有从理论上阐明结构与功能,宏观与微观的观系,不能吸收微观世界的营养而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中医亦然。
拙著《西医与中医现代化》将太极、阴阳、形神统一升华为三对哲学范畴——结构与功能、宏观 与微观、医学认识的结构与客观存在的结构。揭示了传统中医 是自发的宏观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医学;西医是结构医学;中医现代化(现代中医)是自觉的结构医学、功能医学有机结合的医学,是包容中西两种医学的新医学。
    把中国传统科学理解为“象”科学,与太极、阴阳、形神统一观向悖,是中医落后的根源。
    中国的传统科学是 自发的宏观的“形”(结构)与“象”(功能)相结合的科学。

待续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2 12:49:20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东西方科学是同源异流
“中国传统科学是“象”科学——中西方系两条认识路线”认为中国传统科学和西方科学是两源两流。这个命题与中国古代哲学核心———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相悖。太极是精气聚合而成的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世界万物只有这一个源——太极。太极是形质(结构)和气化“功能”的统一。西方科学以形(四维时空)——结构为对相,东方科学以自发的“象”和宏观结构相结合为对象,是同源异流。结构是功能的载体,功能离开结构将失去存在。把中国传统科学理解为脱离结构的“象”(功能),使其成为雾中之花,空中的楼阁,无源之水,这是三百年来中医落后、挨打、萎缩的根源。是国粹派的思想根源。其与中化文明之根、中医之根相脱离。
结构与功能是同源异流。中医和西医我同源异流,可以对一个病作出双层诊断,合理的选择中医(功能)西医(结构)方法治疗。
如果把中医和西医看成是两个源,两个流,则中医和西医没有合流的基础。这也是“国粹派”的思想根源。
待续
18
发表于 2008-2-22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赞同&#35;2的意见,中医必须在现代化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把中医与科学对立起来对于解决中医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毫无帮助。
  


================================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0:07:53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天人合一”是生命运动与自然界万物运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关系是在人脑里的反应并经过人脑加工的产物。是东方科学的特色,建立在太极、阴阳、形神统一的基础之上。
    西方科学之所以没有“天人合一”。是因为西方科学是建立在纯结构的基础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功能(各种运动形式的综合)来实现的。功能(象)是东方科学的特色。是世界的本原——精气,及精气构成的世界万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形(结构)神(功能)的统一。东方科学的世界观、生命观涵盖了世界的全部,涵盖了生命的全部。
    西方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采用了功能方法 ,但其功能方法单一,须用现代技术设备为基础。与中医的综合信息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系统科学的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也没有解决中医问题。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20:33:52 | 只看该作者

铁杆中医与国粹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临床实践,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在一定层面上的认知。
    实践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终点,又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开始。既是人类依据对实践对象的认知程度进行的有目的的、人类参入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又是创造知识、发现真理的思维运动。既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向大自然索取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手段,又 是探索自然奥秘的途径。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它能指导实践,并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你的理论指导你的实践,结果达不到你的预期目的,那么你的理论便不是科学。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实践水平逐步提高,创造的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实践具有历史性、不断发展性,认识(真理)具有历史性、不断发展性。
    在一个具体的历史断面上,各个不同的个人对人类历史积累的科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其实践的水平不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质和量亦不同。这是在同一个时代,个人和个人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别的原因所在。这是世界各国都设立教育事业的根本所在。这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不断的进取、发奋努力的动力所在。
    实践是人类参入的客观物质运动。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个无限的实践、认识过程。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历史积累(真理),是相对的,随着人类实践方式(主要是使用的生产工具)的提高,在实践 中可以不断的发现真理,丰富认识。特别是现代科技为人类的生产方式、实践的深度插上了翅膀。进入了创造真理、指导实践、指导生产的科技发展超前的时代。医学亦然。即使是这样,亦是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科学真理,发展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创造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轨迹,这是人类走出动物界、走向文明、并不断的走向更高的文明的根本所在。在同一个历史断面,社会的每个个人的实践水平不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多少不同,甚至有的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或者有的失败,是由于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不准确,或实践技术不规范造成的。这恰恰证明他没有真正的掌握真理。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实践,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创立了许多病、证、方、药浑然一体的功能模型。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卫气营血辨证等。只要运用得当,都可收到预期的效果。

    随着中西医融合的中医现代化进程,中医的证在不同的西医病种中还会增加一些西医的判效标准,使中医的疗效更加规范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和真理具有历史性,无限发展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18:57 , Processed in 0.07154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