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wangmengy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10:3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古水流先生最近发表了一个很有意义、很重要的观点:越纯的东西吸收能力越强(大意);笔者曾与古先生打过很激烈的笔仗,也并不同意古先生的所有论点,但古先生的上述论点笔者认为表述的极其经典,可以作为一句名言刻在纪念碑上,作为纯中医的座右铭。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2月09日 10:42am 时添加 -=-=-=-=-
纯中医的根本标志是临床辩证思维的独立性,“不受西理干扰”!
渔翁的意见一针见血,道出问题的要害所在!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8年02月09日 11:10am 时添加 -=-=-=-=-
至于“再来”先生的“强~  ~奸”论,连一代“杂交优势”的可能性都不具备,而产生畸形“怪胎”的几率则非常之高,到时你别躲起来,笔者倒想看你怎么走“残局”。 “再来”先生的“养马经”,笔者还是很欣赏的;但一转到“养骡经”问题上,“再来”先生却以“驴”脾气代替思考,这是令人不解的。
12
发表于 2008-2-9 14:58: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中医是发展的
金代有金代的中医,清代有清代的中医
中医的总趋势是发展的
中西医结合是必然的
13
发表于 2008-2-9 20:1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首先应该指出所谓的“纯中医”的标准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是指不用经方以外的药物才能是纯中医,那么,红版主的意见就完全是正确的,这样的纯中医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14
发表于 2008-2-9 20:30: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如果“纯”是指固守张仲景与内经,拒绝在此以后的一切发展进步,那么,这种所谓的“纯中医”只是一种幻觉而已,因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史实因而也就是没有意义的。
15
发表于 2008-2-9 20:44: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如果“纯”是指应用中医固有的方法论,而并不拒绝在其方法论基础上的发展进步,包括在病因病机解释与药物应用方面的发展,那么,我认为,这样的“纯”应该坚持下去,否则就没有中西医的区别了,还谈得上什么发扬光大中医事业?
16
发表于 2008-2-9 22:5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透彻,精辟!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2-9 22:53: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如果“纯”是指应用中医固有的方法论,而并不拒绝在其方法论基础上的发展进步,包括在病因病机解释与药物应用方面的发展,那么,我认为,这样的“纯”应该坚持下去,否则就没有中西医的区别了,还谈得上什么发扬光大中医事业?
正是此意!谢谢孙先生的关注。笔者认为陈潮祖教授所著的(中医治法与方剂)人卫第4版一书可作为一个杰出的范例;当然,陈潮祖老先生的学术著作不是终极真理,陈老先生最近又有新的创见发表,准备出第5版。现在一些人所鼓吹的“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其最终目的无非是“废医存药”.据贾谦等著(中医战略)一书披露 ,现在国内能用中医辩证思维开处方的中医师不过3万人左右,且年龄老化;但总有一些人视这3万名中医师为其“废医存药”的绊脚石,必欲去之而后快!所以拼命向他们泼脏水,什么“纯中医骗钱”,“纯中医抱守残缺,不求发展”等等等等,拼命把水搅浑。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5-1 03:21: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春回大地,纯中医的种子快发芽了吧!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5:1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今天还有多少“纯中医”?


www.harbindaily.com   2006-04-18 00:40  

  三分之一变西医,三分之一中西医结合,三分之一只在门诊开点儿中药

程颖刚《咏叹自然》艺术摄影专题

  董景峰
  “我的孩子小,不太愿意给他打针、吃抗生素,所以一般都领他去看中医。”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但每次去那里看中医,他们几乎都是让我的孩子验血、办住院、打点滴。多少次了,我好像还没见过他们给我家孩子摸过脉。”张女士家距离一家中医医院和一家西医医院的路程差不多,信任中医的她总是选择前者,但那里的看病方式让她越来越失望。
  要说与西医一点区别都没有也不现实,张女士说,每次打抗生素的时候,中医都要再给孩子配上一种中药注射液,住院的话,还会开两盒“小中药”。但一次在与其他患儿家长唠嗑时她发现,只要是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不管是肺炎还是支气管炎,开的都是同样的两种药。“这就怪了,用中药不得辨证吗?他们不摸脉,让孩子张嘴也只是看看嗓子肿没肿,他们又是凭什么辨的证、开的药呢?”
  像张女士这样进了中医院看的却是西医的情况,不仅仅在黑龙江省很普遍。湖北省一位中医专家在调查了一些市级中医院后慨叹,那里的中医“三分之一变成了西医,三分之一是中西医结合,三分之一只在门诊能开点儿中药”。今天的“纯中医”已经越来越少了。
  哈尔滨市的中医专家们认为,在科技发达的现今社会,辅助一些现代化的检验手段无可厚非,但最关键的是,中医的思维方式、诊疗方略不能丢掉。例如,发现患者缺钙,如果中医在开方时不是考虑补肾,而是认为龙骨里面有钙质,就加上一味龙骨,这就是思维上的根本错误,而且打乱了整个方剂的配伍原则。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段富津教授曾有一句名言:即使体温计的温度不高,我的病人说他觉得发热,那就是发热!因为对中医来说,他要治的是患者的热,而不是体温计的“热”。
  为什么“纯中医”越来越少,是人们不接受中医吗?市中医院院长王锡坡不这么认为:“其实很多市民都是愿意看看中医,喝点中药的。我们门诊量很大,尤其是周一,许多科室都推不开门。”他认为,中医院就应该“一进门就能闻到中药味儿”,对处方中中西药的比例,该院有着严格的规定,目前该院中药营业额基本占到药品总收入的一半,但结果是医院“不挣钱”。“中药便宜啊,开半个月的汤药可能只赶上一盒西药的价钱。”王院长说,“和一些大型西医医院比,我们的门诊量和收入实在不成比例。”
  在采访中一些中医医院的医生认为,很多人很多时候不是不会“纯中医”疗法,也不是“纯中医”治不了,而是“纯中医”挣不来钱。一位针灸医生说,有些病只要通过针灸就能治愈,但如果只是针灸,整个过程下来最多也就几百块钱,如果西医来治,恐怕就得几千甚至几万。这样算下来,从经济效益考虑,难免一些医生就要“辅助”一些西药来点滴输液了。
  如果中医疗法的廉价优势反而成了其应用的阻碍,这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无论是医生还是医院管理者均认为,涨价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给医生带来积极性,但却会挫伤患者看中医的积极性。据了解,四川省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按中医技术使用量的多少,给予中医医疗机构财政补贴或支持,以引导其发挥中医特色。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5月02日 05:23am 时添加 -=-=-=-=-
我认识的一位广州纯中医  
我师父是一个有着三十年临床经验的中医生,在临床中非常重视诊断,尤以脉诊为最精.
         
在十多年前,广州这边刚刚开始时兴喝牛奶,我师父通过脉诊知道一些患者脾胃消化功能不是太好,就劝那些患者尽量不要喝牛奶.我师父说,牛奶虽然是很营养,但是如果消化不了,反而会增加脾胃的负担.之后,有一些患者去问西医教授,并说了我师父跟他们说的不要喝牛奶的理由,谁知这些西医教授竟说我师父不是医生,要不然不会说出这么"荒谬"的话.可是到了这几年,西医竟然冒出了个叫"牛奶综合症"的病,其实就是承认了有些人确实不适合喝牛奶.
         
也是在十多年前,我师父的一个朋友得了小三阳,当时我师父建议他吃中药治疗.可是他的这个朋友跟我师父说,某医院的著名西医教授告诉他,这是小病,只要注意饮食和作息,就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所以不用我师父给他治疗,怕越治越坏.谁知在去年,我师父给他的这个朋友把脉,像是有肿瘤.当时我师父不好说什么,只是叫这朋友赶快去医院验一下肝.过了不久,这朋友打电话给我师父,说是得了肝癌,所幸的是,还是早期.他跟我师父说,现在恨那些当初叫他不用治疗的西医教授了.而到了前段时间,我看报纸的时候,有一则新闻说,现在西医发现了一种"恶性小三阳",其比大三阳还要凶险难治.而且如不及早治疗的话,转变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相当高.
        
以上便是我师父的亲身经历,西医真是害人不浅啊!只是苦了那些患者了!唉!只是现实就是如此.真是希望广大患者以后能够"带眼识医"啊!要不然,只能是误了自己,也误了家人啊!
但是其实我师傅并不是盲目的否定西医的所有理论,在临床上可以为己所用的西医理论也是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加以应用的.比如我师傅在治疗“地中海贫血”症(广东这边有很多这种病的患者,是一种遗传病,我师傅就根据西医认为这种病的一个重要发病机理是脊柱造血功能的缺失的这一理论,我师傅就根据这一理论,在辩证论治方的基础上加入鹿茸这味药.因为在中药归经理论里,鹿茸这位归督脉,也就是脊柱,并补肾补血,正与此病的病机相符合.所以在临床上的效果很好.
但是此症用鹿茸要注意三点:1.在一开始用药时不用马上用鹿茸,以防患者虚不受补或者夹邪不受补,应先辩明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患者是阳虚体质的,就应该先用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之类的补阳药之类,把患者体内的阳气和脾胃功能先运起来,之后再用鹿茸,以让其更好吸收运化鹿茸的药效.2.时刻注意患者在用鹿茸时出现的兼症,比如有外感便解外感,有食积则清食积之类.只有如此,才不致影响患者吸收运化鹿茸的药效.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变症.3.一开始鹿茸的用量不适宜太大,一般10克起步,然后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受药程度逐渐增加其用量.
另外,此病小儿相对容易治疗,而成人(有了性生活和工作,生活压力以后)就很难治疗了!

我师父多年前的几个医案,也颇值得玩味。


  
作者:梁太太谦妈妈    2009-3-1 22:21   回复此发言   

--------------------------------------------------------------------------------

2 我认识的一位广州纯中医  
案一
大约在十年前,有一位女患者,是一位在的大学生。突然之间得了一种“怪病”,其症状是走路一段时间之后,便会两眼发昏,眼前一片漆黑,意识和思维也会随之模糊,神志不清,近似晕厥。除此之外,身体就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这位患者自从得了此“怪病”以后,非常害怕出门。马上到广州也是广东省最好的两,三家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两家医院检查的程序都是脑部,头部,眼部,心胸部,颈椎检查了一遍,如这位患者自己所说,医院的医生把她的上半身翻了两,三遍。但是结果都是全部检查的数据都符合正常标准。也就是说西医认为她是很健康的,给她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医生因此不给她开药。还跟她说,你完全没病,还吃药干什么。
后来此患者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我师父。我师父仔细听她完病情后,随即给她把脉。把完脉后,就告诉此患者你这个病一点都不怪,只不过是西医院没法检查出来。这个病通俗一点讲,就是因为心脏的血运行不顺畅,而且此患者向来就是气血偏虚,所以导致对头部,脑部以及眼部供血不足。就出现上面所说的症状。
于是我师父就开了一个方子,里面的药就是活心血和补益气血的药。患者回去吃了两副药,果然大效。后来患者坚持吃了一个月左右的药就痊愈。以后这位女患者及其她的家里人一有不舒服就只会找我师父开中药治疗了。
知行前一段时间看了一篇关于心脏病的医学报道,此报道里面就说到有一些心脏疾病的早期,是无法用心电图这些检查手段检查出来的,以为其数据是完全符合正常标准的。只有通过特定的验血检查才能检查到。
案二
也是大约在十年前,有一位七,八岁左右的小男孩,得了一个让他自己及其家长都烦恼的病。此病就是除了睡觉的时候以外,眼睛不停的眨动,一分钟达数十次,而且无休止时。不清楚情况的人,就以为此男孩非常顽皮,老是不停对人做鬼脸。此患儿还因此被迫休学,在家治病。此患儿的父亲正好认识一位眼科医院的主任,于是这个小男孩就去了眼科医院做了一个在当时来说最全面也是几乎最贵的眼科检查。但是没有检查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病。此主任无奈之下,只好开了一些当时最好的眼科药,但是此患儿吃了将近一年的药,也没有丝毫的的好转。至此,这位主任便建议患儿的父亲给患儿做一个眼科手术,并说这是最后的办法了。患儿父亲认为做手术风险太大,便想不如去找中医碰碰运气。
之后就找到了我师父,我师父给此患儿把完脉后,辩证为土雍木郁。随即开了一些消食积和疏肝的药,并说不出三剂就可以好了。此患儿的父亲一听我师父这么说,当着面就对我师父说:绝对不可能!广州最好的眼科医生整整治了一年都没有一点效果。你两,三副这样的草药头就能好!?我师父当时只是很平静回了他一句:先回去喝药看看吧。
后来此患儿回去果然喝了两副药就全好了。他父亲很高兴也很惊奇,对我师父又佩服又感激。后来便与我师父成了知己至交。
我师父常常教导知行,其实中医从古至今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秘方".真正的秘方其实就只是辩证论治,对症用药而已.  

  
作者:梁太太谦妈妈    2009-3-1 22:23   回复此发言   

--------------------------------------------------------------------------------

3 我认识的一位广州纯中医  
案三
在大约五,六年前,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得了个让其家长非常担心的病。就是出生以来一直不能说话,很多时候看着他是已经话到嘴边了,就是无法说出来,最多也只能发出一些类试”呓呓呀呀“的叫声。后经过西医的反复检查,确定其不是先天性的哑巴,也可以肯定排除药物致哑的可能。吃了很多药,也做了很多相应的治疗。但是就是没有一点效果。
后来其父亲找到了我师父治疗。我师父给此患儿把完脉后,就问其父亲,此患儿是否经常会无端发脾气,做事很容易急躁。其父亲马上冲口而出回答说:对!对!对!医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师父当时也没有多说什么,就随口说了一句:脉症相合,此病易治了!随即开了一方,方子里就是一些夏枯草,白芍之类的平肝药而已。
到了第二天的晚上,患儿的父亲给我师父打电话说,患儿回家后这一天喝了两副药,现在已经能结结巴巴说一些简单的语言对话了。在电话一个劲感谢我师父。
知行就这个医案专门请教了师父。师父教导我说:其实这个病能这么快治愈,很”科学“的道理他就讲不出来。只是当时在患儿的脉上面来看,其余各部均为正常脉,唯独左关肝脉独大而急数,且有力非常,经曰:独者病之,甚者病之。并且患儿经常会无端发脾气,做事很容易急躁。此即所谓“脉症相合”。再联系的肝脏的生理特点,肝主怒主急,肝火愈旺而愈怒愈急,愈怒愈急而愈是想说而不能说。然后综合以上几点,于是决定治疗上独取于肝,此病定会治愈。
知行听完这番虽然很不“科学”但是如此入理的教导,如醍醐灌顶,真获益良多矣!
以上均是我师傅在临床中得来的经验,如有不确之处,希望同道可批评指正!谢谢  

  



-=-=-=-=- 以下内容由 wangmengyin2009年05月02日 05:29am 时添加 -=-=-=-=-
韩吉中欲改网名为:老叫花子,现争求网友们意见 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查看文章   
现代纯中医医院之梦想2008年02月21日 下午 11:11现代纯中医医院之梦想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创造和谐追求完美。在媒体上时常听到“纯天然矿泉水”、“纯绿色食品”、“纯中药配方”等一些宣扬带有“纯”字的广告,由此而想到能否建立一所现代化“纯中医医院”,在医疗卫生系统“洋为中用”的西医占统治地位的形势下,也出现一个“古为今用”的纯中医医院,从而创造出一个以更高效率为人民服务的奇迹。
夜不成寐,闭目遐思,朦胧之中,在繁华整洁的市区中心,一座现代化纯中医医院由远而近,清晰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宽敞的庭院,华丽典雅的办公营业大楼,显得十分宁静壮丽,忙碌的人们进进出出,面带笑容,心情舒畅,使人感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和谐宁静,置身于温馨祥和的美妙气氛中留连忘返。
在纯中医医院的二楼,设有一间院长办公室,三间研讨室用于开会学习,再有就是中医理疗区,理疗区由各具特色的专业医师们的医疗诊室组成,分耳针,体针,灸疗,穴位注射、拔罐、刮痧、推拿、按摩、药物敷贴、正骨和外伤处置等。
医院的一楼,总分三个区:门诊区,药物区和住院区,
门诊区包括:挂号划价收款室和各位中医师及其所带领徒弟的单独诊室,其中又分妇、儿、内、外、五官等各科;
药物区总分投药室和制剂室,投药室储存有足够的各类中草药饮片原药材,有各种剂型的中成药供患者使用;制剂室则根据医师开出的处方进行现场加工,用煎药机或砂锅制做煎剂,用粉碎机制成散剂或装成胶囊,还可以用小型现代化设备制做蒸馏剂,膏剂,丸剂,片剂、酊剂等成药剂型,在1~3小时之内把加工好的制剂付给患者服用或带走,并且负责给在外地的患者邮寄加工好的药剂,制剂室忙不过来,得三班倒连续工作。
住院区设有若干个病房,食堂,卫生间,仓库等,并设有主治医生、护士、厨师,工程师,维修电工、修理工、后勤保障以及清洁员等各类配套人员一应俱全。
纯中医医院的各位医师,人人心地善良,待患者如同家人,不贪任何私利,一心一意为光大中医事业辛勤工作,为治好患者的病痛付出全部精力,忠于职守,潜心钻研医疗技术,不断提高精进业务水平,全面发扬中医郎中悬壶济世的高尚风格。
纯中医医院的医师们,多数采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四诊、辩证、分析处理临床症状,继而检索出确实对症的药物和处方,再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极度准确地开方投药,如箭中靶,如钥开锁,务使药到病除,这样就不至于在病人需要当用的处方时,一时想不起来方药的内容或者粗略对症草率开方应付患者,而达不到应有的疗效。这样的医师,将能够把中医精髓秘方妙法在临床应用中发挥到极致,使我们的患者,我们的国民在自己的祖国医学保障下,放心快乐的生活,以健康的体魄工作和学习。
在无菌操作的前提下,这所梦想纯中医医院本着科学务实,以人为本的医疗方针,不采用西医的管理模式和检测手段,但是只以现代医学理论作为参考,以纯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医疗和育人同时同步进行,中医几种治法联合结合进行,处方与药剂参照参考进行,但是以汤剂和针灸理疗为主,以现场临时制剂为主,以中成药为辅,这样做可使临床疗效成倍提高,使患者治疗期极大地缩短,更能让患者的医疗费比西医治疗降低一多半至四分之三以上,更能真正做到基本没有副作用,不留后遗症,切切实实体现出中医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
在为病人诊病时,医师可以现场对学生教学,医师经过舌诊脉诊,随时让学员实习摸脉和观舌,之后,再通过使用“舌诊仪”和“诊脉仪”,对照理解舌象和脉象,同时,医师一边给病人分析讲解病情,一边传授学员诊疗辩证开药处方等知识与技巧,学员轮换到药物室实习认药和制剂;到理疗室实习针灸按摩和中药外治,经过这样悉心培养出来的学员,一经上岗从业,必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祖国的中医事业从此而得到发扬光大。
当人们再得了感冒、胃痛等一些常见病时,首先想到的是去“纯中医院”,找中医大夫开一剂药方,等一会就能拿到制好的汤药,喝下去过几小时,病痛渐渐解除,一算账总共才花几十元钱,再吃三两付药就将彻底痊愈,患者心花怒放,再后来人们便奔走相告,交口称赞还是纯中医治病好的快又省钱,不像西医打吊针,一躺好几个小时,一次几十元就没影了,治好一个小病,没有一百二百下不来,说不定还有副作用和后遗症令人担心。
当人们再得了肺炎、肝炎、肾炎等一类大病,到“纯中医院”住上几天,吃十几付大汤药,再加上外敷药,愿意增加针灸则疗效更佳,顶多花消几百元,就可以转危为安,达到康复。如果找西医,光是各项检查费用就得上千元,要想基本治好,少说也得花三五千元,也难免副作用和后遗症不赖在身上。
纯中医院对于各种疑难杂症奇难顽疾,其中一大半可以实现手到病除,彻底去根,因为纯中医院是个体散在于民间的中医草医人员的精典汇集,他们拥有最具特效的各种秘方珍方和最为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没有这个本能,就不足以声震四海,驰名天下,
梦想中的纯中医医院如果发展的好,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预计可以治愈超过一半被西医判处死刑的不治之症,例如各种癌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尿毒症,败血症,而且包括艾滋病,流行瘟疫等一些非常可怕的疾病,只要身体尚存一部分抵抗力,中医称有元气和胃气,按照中医理论,都有希望治疗痊愈,而且医疗费用要比用西医西药节省80%。
告别朦胧走出梦境,回到现实怅然若失,眺望远方忽然醒悟:要想振兴中医,还得靠广大有志于中医事业的人们,不断努力拼搏进取,深入钻研业务,加速提高技能,不求私利,奉献爱心,培养弟子,行医救难,济世活人,等到“得道多助”的那一天,就会美梦成真、福泽天下。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 05:34: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纯中医及其他

当前中医教育的“杞人忧天”--也谈纯中医问题

时 间:2007-10-11 15:19:51  阅 读:17 次     责任编辑:胡蓉


    因为工作关系的原因吧,我常奔走于各大中医院校,每与有关人士谈起当今的中医教育时,总是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现在的中医院校的学生既要学习中医,也要学习西医及现代科学知识、学习外语、学习电脑等,据说只有这样多学科渗透,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知识的作用,不然他们毕业后,怎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呢?因此,我们现在培养的是新中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中医了。  
    笔者每闻此言,心亦折之。可是观诸实际,却又觉得乃事与愿违,大谬不然。无可否认,几十年来我们按照上述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型中医,现在在岗的不就是这些人吗?这个成绩是主要的,有目共睹的。但是,也有两个无情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一、中医整体医疗水平下降,中医西化严重,许多中医院的大夫看病也是凭的各种化验单、检验单,病房里挂的也是吊瓶,“现在看病找一个好中医太难了!”几乎成了患者的口头禅;二、中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像一个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有的中医院校老师在新生入学第一天甚至就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你们将来学成毕业后80%要改行。这既是兴冲冲踏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的悲哀,也是教育者的悲哀。
    大概就是在这样的不可回避的矛盾面前,或者说是在这样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面前,有人才提出培养纯中医的主张,这与培养新中医是针锋相对的,由此引发了正反两方面的争论。其实这种争论由来已久,非自今日始。不过,我认为就纯中医的字眼上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东西。就我个人理解,人们所谓的纯中医,只不过是指能够按照中医思维去诊病治病的中医。这样的中医,抑或没有系统学过西医和现代科学知识,抑或没有学过外语,抑或没有学过电脑,等等,一句话,说白了,所谓纯中医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了。
    倘若我们中医院校培养出了这种纯中医,是不是就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呢?那要看现代社会还需要不需要这样的纯中医,这是问题的关键。
    我觉得不妨作点设想。比如往远里说,那张仲景应该是纯中医的鼻祖,假设他老人家现在还活着,还是他那个《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治病水平,看病还是那老一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主治之。”他是不是就治不了咱现代人的病?是不是要坐冷板凳?是不是也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呢?我看不会吧。我们现代社会的中医不用说精通仲景之学了,就是学好用好其中的部分内容,你就可以治疗一些大病了,甚至可以成为一方名医,何况他老人家亲自出来坐诊呢?我们现代人照样得尊称他为医圣。往近里说,解放前北京的四大名医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和解放后的一代宗师蒲辅周、岳美中,那当然也是纯中医了,假如他们活到现在,会不会因为他们不会开各种化验单、检验单就没有人找他们看病了?我看不会吧,恐怕找他们看病的人多得还要挤破了头哩!事情很简单,现代社会不管科技怎么发达,人受了风寒照样要感冒、生了气照样两胁胀满、阳虚了照样四肢厥冷、阴虚了照样五心烦热,与古人何异?尽管多了些病名病种,仍离不开中医的三因,八纲辨证咋就成了“昨日黄花”?

若往眼跟前说,那我的三位老师可称是当今时代的正儿八经的纯中医了,他们是不是就不适合现代人的需求而被冷落了呢?我看诸位就不必多虑。
    先说梁秀清,若论文化程度,在解放前他只上过初小,他是在父亲的引导下自学中医。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与他相识时,他居住在山西侯马一偏僻的农村小屋中,门前未挂任何招牌,但是找他看病的人,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而且还有来自日本、东南亚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整日门前车水马龙,极一时之盛。1986年,他的原籍河北省巨鹿县委作出决定,由县委组织部派专人到侯马,对他治愈了的附近的几十个肿瘤病人一一进行调查落实,然后派专车把他全家六口人接回巨鹿,专门为他成立了“巨鹿县中医肿瘤医院”,任命他为院长。
    我的第二个老师是黄杰熙,他本是太原市第七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而开除了公职,失去了生活来源的他,因其祖父曾是中医而从小有些耳濡目染,为了生存计,他就自学中医为人看病,1966年文革开始,因找他看病的人阻塞了太原市西米市巷内的交通,惹恼了造反派,将其投入了监狱。1986年我拜他为师时,他早已被平反恢复了教师的工作,因他善以价廉寻常之药起大病,却顽疾,每日候诊者塞门拥户,他撰写的《本草问答评注》等6本中医书,说理透彻,深入浅出,无任何浮泛之词,句句为临床家言,迥非寻常中医书可比,因此风行海内外而读者赞誉有加。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曾当过山西省灵石县中医院院长的李可。李可本和中医无半点渊源。解放前他初中没毕业就参了军,23岁时因受“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牵连,以莫须有的罪名入狱,他在铁窗内开始研读《伤寒论》,出狱后奔走于山区乡村,为穷苦百姓看病,50岁后才被平反昭雪,恢复了他这个老革命的名誉,殊知此时这位老革命自学成才已成为一位老中医了。李可临证颇有大将风度,他以大剂量附子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有案可查、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的亦有百余人。李可打破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医是“慢郎中”不治急症的观念,所以他的临床经验尤为难能可贵。《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问世后,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在中医界引起强烈反响,海内外求医拜师者纷至沓来,孰知他的职称,虽年近八旬,亦不过一中医主治医师而已。
    以上所述,乃个人的一点实际经历,局限性在所难免。但是,若按报上某些贤达的观点,似乎是培养出像梁秀清、黄杰熙、李可或乃至鄙如我这样低水平的纯中医就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敢问此等高论是否有点“杞人忧天”?(郭博信 山西省太原市)

[上一页] [1] [2]  
来源 : 中国中医药报
文章来自网络 , 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9 16:11 , Processed in 0.12177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