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12-17 10:48:12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419
请翟鉴先生发表一下见解,谢谢。
12
发表于 2004-12-17 17:28:53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回翟鉴先生:
请看此图  依旧是 《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图》
为什么把离火划分为少阴,坎水划分为少阳?
翟先生问的这个问题
首先
【离】【震】两卦的初爻都是阳爻,二爻都是阴爻,是阴生于阳,故曰【少阴】
【巽】【坎】两卦的初爻都是阴爻,二爻都是阳爻,是阳生于阴,故曰【少阳】
【乾】【兑】两卦的初爻都是阳爻,二爻亦是阳爻,是阳之又阳,故曰【太阴】
【艮】【坤】两卦的初爻都是阴爻,二爻都是阴爻,是阴之又阴,故曰【太阴】
13
发表于 2004-12-17 17:54:58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这个贴子最后由儒释道在 2004/12/17 05:56pm 第 1 次编辑]

再回翟鉴先生:
请看此图  依旧是 《张景岳绘伏羲六十四卦圆图》
此图也是经典图形之一,诸多易学书籍中都有。只是张景岳用黑白 表示了阴阳爻,似乎更加直观
2、按古人阴阳各半绘成“太极图”,古人自己说的很清楚,万物各一太极。从太极与八卦的全图看,已经不是万物各一太极了,而是无数个太极。如乾阳的一面,乾和兑为太阳,用白格表示,离和震为少阴,用黑格表示,这样一来太阳与少阴就已经成为一个小太极了。坤阴的那面也如此。其结果是:乾阳的一面的阴阳各占一半,坤阴的一面的阴阳也各占一半,最后乾坤两面的阴阳已经持平,就没有阴阳之分了,当然,太极就更没有任何意义了。请大家再好好看看古人的这张图吧!
其中,您的问题是:
最后乾坤两面的阴阳已经持平,就没有阴阳之分了,当然,太极就更没有任何意义了。请大家再好好看看古人的这张图吧!
请问先生   阴阳平衡了就不需要分了吗?
如果 天平 左边是黄金 右边是砝码,我让两边平衡了,是不是就不用区分  黄金和砝码了?这个砝码倒是可以卖个好价钱了。
阴阳平衡了,也还是要分阴阳的嘛!!
看看张景岳的这个图片  很直观吧?
最里层乃是六十四卦 初爻 的集合,最外层乃是六十四卦 上爻 的集合,层层递进!
最里层等分阴阳,左右两边阴阳平衡(黑白对称)——原始阴阳原始对称模型
第二层四分阴阳,上下两端阴阳平衡(黑白对称)——四象四季四方模型
第三层八分阴阳,黑白间隔,结果还是平衡的——八卦模型
第三层既然是八卦模型,翟先生可见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八卦 正好在八段黑白对应的中点位置——图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正是八方模型
然后再分十六,三十二,乃至六十四卦完全齐备,无一不是阴阳对称,平衡的!
到最外层的时候,黑白是一一间隔的。只有在【乾】【姤】【坤】【复】之间,是黑黑相连,白白相连的。他们对应的是冬至夏至,又是对称的。
看到最外层的黑白间隔,您  翟先生应该明白了吧?
所有的平衡,都来自于【变化】的结果,而【变化】的【根本】就是图片中央的【太极】
太极分两仪,两仪合太极 乃是三才
两仪分四象,四象合太极 乃是五行
四象分八卦,八卦合太极 乃是九宫
中医玩的就是【象数模型】!
今小道乘 黄岐/紫极二位先生之本意,明发河洛之精蕴,望翟先生迷途知返
14
发表于 2004-12-17 18:01:13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一物一太极  物物共一太极
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也!
万物万太极,万物共一太极,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太极分阴阳,变化之本始,万法之归宗也!
15
发表于 2004-12-17 18:08:56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最后乾坤两面的阴阳已经持平,就没有阴阳之分了,当然,太极就更没有任何意义了。请大家再好好看看古人的这张图吧!
我的答复:
六十四卦的阴阳已经持平,一切的变化都是阴阳等分的,当然,太极就更有无穷意义了。请翟鉴再好好看看古人的这张图吧!
16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8 08:19:47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儒释道兄:因为以前您的脏话太多我不给您回贴,现在没脏话了,我可以和您讨论了。
您说:
太阳 【乾兑】 中的【男人天父乾】为【成数10】减去太阳一   乾=10-1=9
太阳 【乾兑】 中的【女人少女兑】为【生数5】 减去太阳一   兑=5-1=4
答:您用五与十解释了生成数,表明您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生成之数!而且,您已经站在我的观点这一边来质疑古河图的生成数了。请您看《周易*系辞传》说:“天一、地二……天九、地十”,十是天地之数。世界上没有一种物质是永生不死的,生必须用死来制约,所以生成是对立的,关于对生成之数的见解前面已经阐述过,不再重复。
天地之数共十数,这是因为九加一而进一,所以数总也超不过十。五行在天地间,当然五行之数必然在天地之数内。也可以说天地之数就是五行之数,如阴木、阳木,一行是一阴一阳,所以,五行之数照样是十。也可以说五行之数乘天地之数(5乘10=50即大衍之数)。
然而,易把五数(五行之数)为生数,把六……十为成数,这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五行之数不是五而是十。
用五数为生数更不会体现出生与成的意义,因为“成”对“生”有制约作用即阳生阴成。关于生与成的意义前面说过不再重复。
再回到您的问题上来,五生数
古人以天为阳,即天为生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即天生地成。地二生火,二是阴,世界上没有阴生的道理,建议您再仔细看看我的文章!而您提出的生成数,只能给古河图乱上加乱!也可以说您已经对生成数提出了质疑。
17
发表于 2004-12-18 10:47:23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5乘10=50即大衍之数)。
先生说得很对   为什么用 五 乘以 十 呢?就是因为   五是生数,十是成数,生成有道,大衍之数也!
天一生水, 地六成之;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四生金,地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故而,【五】为生数之终,【十】为成数之终,故 【五、十】为生成数之【终】
【五、十】相乘,天地之数【终】也,大衍之数也!
此乃生成数之【本始】,翟公不可不察也!
18
发表于 2004-12-18 11:02:33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翟公  对易学的认识 ,三分正确七分错误,请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一开始小道对您多有冒犯,实在是看到您那些【七分错误】,就【不堪入目】
结果发现翟先生还是有  三分的正确,而且愿意参加讨论。
古水流先生作为斑竹,也是积极讨论,并没有删除您的帖子
所以 我要从先生已经有 的  【三分正确】处,指点出更加正确的方向,无意和您吵架。
所谓生成数,上已述及,【五为生数之终】,【十为成数之终】
刚刚说了,阴阳升降的本始,乃是卦位的 上下关系 ,而非个别卦的位置。阳仪左旋升,阴仪右旋降是也。
昨天说了  张景岳的  圆图 表现出来的是:一切变化来自中心太极。
八卦者:乾兑离震  九八七六,巽坎艮坤 四三二一
【五、十】安在?
其位置在中央明堂!也就是太极之处!
这些所有的【本始】问题 ,内在都是有联系的
阴阳仪升降,八卦位关系,生成数本始,太极图变化,皆在 上图《张景岳绘六十四卦圆图》中
翟先生 需当牢记
19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0 06:25:52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儒释道兄说:     
  (5乘10=50即大衍之数)。
先生说得很对   为什么用 五 乘以 十 呢?就是因为   五是生数,十是成数,生成有道,大衍之数也!
答:我们讨论生与成数首先把“生”与“成”的概念弄清。我对生成数的概念在首篇已经阐述清楚,如果您有异议,请提出,我们再商榷。如果您找不到反驳我的理由,请阐述您对生成数的概念!然后我们再辩解。
20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7 06:54:45 | 只看该作者

对“ 河图”的见解、质疑及修改

四、新河图的绘制
一六在上(北)为水,二七在下(南)为火,三八在右(东)为木,四九在左(西)为金,五十在中为土。这样不仅水上火下可自然相交,而且,位置也和现代地图完全一致。天为阴在外用黑点表示,地为阳在内用白点表示,中间五个黑点表示地球的外表为阴,黑点以内十个白点用两行,一来表示乾(地内的岩浆、天然气)阳。二来表示数字的二,以解释五生土,二木成之,其理由是,十月属水,水已被一或十一月所占有,所以十个点用两行来表示二。
这样通过地内的岩浆的热量不断向外散发,遇地面之阴(水)则产生蒸汽,也表示“太极”之动。四周的白点表示地的蒸汽(太极之动),外周的黑点表示蒸汽已经凝成云将要降雨,也表示“太极”之静(天阴)。请参新河图,这样一个普通的学者也能看图即明理。
还需要弄清楚的是,古人把天为阳(乾为阳),地为阴(坤为阴)。现在已经彻底弄清了天不是为阳,而是为阴,地不是为阴,而是为阳。所以,坤纯阴理所当然的就是天,乾纯阳也理所当然的就是地了。当然,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就应是一百四十四,坤之策一百四十四就是二百一十六了,请看我的帖子《八卦新解》。
新河图模拟的天地自然,必然给人们带来新的启发。外周天之阴用黑点,表明表为阴则大,地在内为阳则小,坤之策的二百一十六(大、多),乾之策一百四十四(小、少),与人体的表为阴则大,里为阳则小完全吻合。然而,矛盾出现了,自然中阳则扩张则大,阴则收缩则小,与以上的阴大阳小相反了。那么,同样的阴阳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天为阴而大,地为阳而小,是以形态质量而言的,这种定义永远也不会改变。那么,自然中阳的扩张(阳大)怎么解释呢?
同样的一个单位,出现不同的一大一小,从表面看是矛盾的,其实两者是相当吻合的。形态质量的阳小阴大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后边的阳大阴小是属性及运动的过程。我们看一个物理学中水在沸腾时的小气泡,水沸腾时,小气泡迅速增大向水面升浮,最后到水面而破裂。也就是说从小气泡加温增大上升到极点水面,这个分子已经完成了它阳升的使命。我们接着阐述气泡浮出水面破裂,必然产生气体,气体的结构是无数个气分子所构成,随着小分子的上升(阳升),小分子逐渐聚会形成较大的分子,最后聚集为更大的云(阴)。
从开始的阳“小”,扩张到“大”是阳的终点(极点)。“大”是阳极变阴的结果,只有阳小,才有阳属性扩张运动的过程和空间;只有阳小最后才有阳极变阴(大)。只有阴大,才有阴属性缩小的空间。
总之,只有形态质量的阳小阴大,才有阴阳各自的属性及运动的过程。阳升(输出),阴降(输入)关键在于阴阳形态质量和阴阳属性功能。最后的结论是:阴阳形态质量的大小与阴阳属性的功能(质量与功能)完全吻合。
上述的一切我是向人类负责的,仅此一项,我用过多少种模拟方法,和天地自然反复论证得出的结果。如果对我的上述有异议,请大家提出,我愿为所有人解答、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17:25 , Processed in 0.1134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