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yx05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5-1 08:56:02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04/30 04:05pm 发表的内容:
与孙曼之先生讨论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中医西化这个名词,路人皆知;中医西化,人人喊打。可是什么是中医西化?有的认为中医学了西医知识就是西化,有的认为中医运用现代仪器就是西化,有的认为中医开 ...


用西医教材来考核中国民间郎中,不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医西化吗!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0:27:46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
您能够阻止西医使用中药吗?西医使用银翘散治疗感冒,效果好,而且取得了使用的经验,写入自己的论文,甚至于教科书!您有什么理由阻止呢?这不是中医对人类的贡献吗?!不使用辨证论治,用了银翘散,病人痊愈了,难道银翘散成了西药而不是中药吗?我认为,这是西医中化!
-------------------------------------------------------------
     我欢迎西医用中药,但我不欢迎脱离辨证论治乱用中药;我欢迎打破中西医的界限按结构医学、功能医学操作,我不欢迎中西医没有界限的乱融合。
    银翘散能治所有的感冒么?
    就因为银翘散是中药,所以才要按辨证论治使用,而不能用它来治所有的感冒。况切银翘散也不是只能治西医的感冒。
  ----------------------------------------------------------  
  根本就不存在中医西化的问题!中医人自己没有挺起腰杆子,节节败退,看到西医的胜利,自己没有办法了,制造出一个理论,中医西化,并且自己下一个定义,自说自话的讨论起来!
-----------------------------------------------------------
    中医的腰杆是什么?是辨证论治。中西医的区别是什么?是结构和功能。抽掉辨证论治就是废掉了中医的灵魂,是中医节节败退的根源。脱离辨证论治用中药就是毁掉了中医的大堤。
    中西医融合的基础是先划清中西医的界限。如果连中西医 的界限都划不清怎么样融合?

---------------------------------------------------------------
   您也阻止不了中医开西药,中西医混杂是一个过程,经过一定的时间,必然产生理论体系的融合,因为谁都知道面对一个病人,中西医的对立终究是要消除的!病人选择的是疗效,而不是理论!
---------------------------------------------------------
    我非常希望能听到您(西医)不用辨证论治用中药 的经验。也非常希望欣赏欣赏您不用辨证论证用中药的论文。
   没有边岸的混杂过程会有尽头么?没有边岸的混杂会有疗效么?没有边岸 的混杂会产生理论么?没有边岸的混杂还能分出谁是中医谁是西医么?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1 16:27:03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回孙曼之先生
    很高兴在这里能达成共识。中医学已到了必须找回自己是时候了。只有着回自己,找回自己 的领地,找回自己领地的边界,才能与中医西化划清界限。走出困境 。
14
发表于 2008-5-2 10:11:42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您喜欢还是不喜欢,您都不能够阻止西医使用中药,您也阻止不了中医开西药,您也无力改变中西医混杂这个过程,?您可以大声疾呼,可以批评,可以发怒,这样,您也就混杂于这个过程之中了!
15
发表于 2008-5-2 11:19:13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好的不是随时都可发挥,坏的不是随时都可驱除,或许这就是自然,或许这就是无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13:14:44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
    客观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您喜欢还是不喜欢,您都不能够阻止西医使用中药,您也阻止不了中医开西药,您也无力改变中西医混杂这个过程,?
----------------------------------------------------------
    客观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的意志与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相悖离。当客观事物发展与自己的认识(意志)相悖离的时候,应该努力 的去修改自己的认识,使之与客观规律相符合。否则必将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罰。
    西医违背辨证论治开中药违背了客观规律,所以疾病的发展便不会按西医的意志发展,毁掉的将是西医自己。
    我阻止西医开中药了么?从一定的角度讲我亦是个西医。但是我开中药都是按辨证论治操作。即使按辨证论治操作取效又何其难也。何况脱离辨证论治。我在看西医不按辨证论治用中药还能支持多久。
    我的确阻止不了西医开中药,但我可以阻止我自己,因为那样作不但不会有疗效,甚至还会有副作用。我不能自己砸了自己 的饭碗。
    我的确改变不了这个混杂是局面。但我有力量控制我自己,使自己不混杂。
--------------------------------------------------------
    您可以大声疾呼,可以批评,可以发怒,这样,您也就混杂于这个过程之中了!
-----------------------------------------------------------
    我正在大声疾呼,在批判,但是我没有发怒。我在悲伤,我悲伤中医今天为什么能落到这个地部。怎么能被西医这样气负?!
    所以我在大声疾呼:中医西化者,已经不属于中医的范围,其后果应由他自己负责,不能因他们的问题而毁掉了中医名声。


17
发表于 2008-5-2 23:26:31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中西医融合观即李同宪先生昨天与赵红军相携来到敝舍,我们度过了愉快的二十多个小时,今天早晨他们返回西安。
      我向李先生请教了中西医融合的意义以及这种主张与中西医结合的区别,从而搞清楚了李先生的基本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主张实际上可以用“西医中化”来概括。李先生是一位具有几十年临床阅历的西医(先生为军大西医教授),先生从早年即热爱中医、钻研伤寒论。为了能够使西医有一个快捷的方式掌握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提出了以症状为中西医共同参照物的诊断方法的设想并为此做了多年的研究与不懈努力。我认为,李先生的这种主张是可取的,这是一种站在西医角度上的新视角,新方法,虽然这种方法的实现并非易事,但扩大中医的应用范围却是一件有益于中医发展的事情。从长远来看,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西医吸收中医的某些成果并成为西医的组成部分,是一件必不可免的趋势。,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1:25:01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孙先生把自己 的朋友带来,十分欢迎。不周之处,万望海涵。
    权威西医教授对中医如此热衷,中医之幸也。
    面红耳赤的争,掏尽肺腑的辩,为的是同一个目标,尽的是同一 个使命。
    希望我们把这个话题继续讨论下去,能为中医走出困境找到一条出路。
    “中医现代化(中医与时具进)既可由中医吸收西医的知识来实现,亦可由西医吸收中医想知识来实现”。这是我在挫文“西医是中医结构医学的深化和发展”一文中的一句。贴在这里与客人共勉。
19
发表于 2008-5-3 13:40:19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下面引用由xyx05352008/05/03 11:25am 发表的内容: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孙先生把自己 的朋友带来,十分欢迎。不周之处,万望海涵。
    权威西医教授对中医如此热衷,中医之幸也。
    面红耳赤的争,掏尽肺腑的辩,为的是同一个目标,尽的是同 ...
回复:
     先生说的是啊,目标原来并无二致,愿与二位共勉之!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5-3 17:36:04 | 只看该作者

与孙漫之先生探讨之二——拔掉中医西化的根

      结构医学、功能医学
    《内经》从生命的源头开结构医学、功能医学之先河。“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循切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经水》。为结构医学之先河。“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脏》。为功能医学之先河。
    一木结构医学
    以人体、自然、病因、病理、药物结构为研究对象,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为结构医学。结构医学有宏观结构医学与微观结构医学,宏观结构医学建立在人的感官基础上,主要是些解剖学知识,和药物的宏观结构形态。只能作为疾病存在和辨别药物品种的依据和作些简单的外科手术,不能形成病理结构和药理结构相对应的临床医学。宏观结构医学在人类生命科学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西医学的诞生,使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认识由宏观进入微观。微观结构医学建立在人的感官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基础上,是时代的产物。结构医学由宏观进入微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发生了本质的飞跃,形成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临床医学和辅助学科。检测手段越来越精,分科越来越细,外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防病治病的能力空前提高。结构医学只能在医学认识的结构中运行。医学认识的组织结构、脏腑器官是人体组织结构、脏腑器官结构形式、结构层次、运动形式、运动状态在一定层面上的主观映像,不是人体组织结构、脏腑器官结构形式、结构层次、运动形式、运动状态的全部内容。结构医学存在着有限性、片面性和精确而不准确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3 17:17 , Processed in 0.1721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