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胡一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9-26 15:04:39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
发表于 2008-9-26 15:04: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这就叫考中医吗?
――对“中医执资考试”的几点看法
新绛县中医学会副会长杨春成

一、考试中的怪事情:他们被淘汰了,他们却过关了
今年7月6日,我县中医界应试人员兴致勃勃地前往山西省运城市考场进行中医实践技能考试,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两个人,一个叫续卫杰(男,34岁,16岁拜师学中医);另一个叫杨兴武(男,40岁,18岁随父学中医)。这二人同时在1992-1994年运城市卫生局举办的“中医自考大专班”学习2年,均通过山西省教委成人自考委员会考试,均有盖着“山西省教委成人自考委员会”和“山西中医学院”印戳的毕业证书。他们从事中医临床近20年,对治疗风湿病、中风、哮喘、腰腿疼、不孕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在省级医学刊物上均发表过论文,现在都是我县中医学会理事。续卫杰还被推选为县政协12届委员。他们在我县医疗界和群众中是小有名气的。但在首轮考试中,他们被无情地淘汰了。原因是:他们不会穿手术隔离衣,不会运用标准的西医检查方法做肾脏触诊,也不会正确地书写西医病名。而一些没有正式从事过一天中医临床工作的青年人员,却因为懂得这些而顺利过关了。这让人感到困惑不解:这到底是中医师考试还是西医师考试?为何懂得运用中医方法治病的人员不能通过考试而不懂中医方法治病的人员却能通过?中医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两种专业还是一种专业?为何考试时这两个专业放在一起、用一个标准考试?传统的中医今后还能不能存在?……
二、原来问题在这里……
对于这些问题,作为一名一生从事中医工作的医务人员不得不关心和思考一下。我终于在卫生部颁发的医师资格委员会制定的2006年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中似乎找到了答案,可这答案令人感到很大的震惊和压抑。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
中医考试在大纲内关于临床技能方面的内容共有5条,其中第1、4条为中医内容,2、3、5条为西医内容――西医内容占60%,中医内容仅占40%(大纲第1页)。在病证方面,中医有40种病,西医有36种病,西医疾病数量几乎达到全部内容的一半(大纲1-5页)。基本操作方面,中医内容有5个部分,西医的却有9个部分,中西内容比例为1:1.45。中医医师资格(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大纲10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具有规定学历)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大纲18页)、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技能考试大纲(大纲26页)中的中西医考核比例也是大同小异。与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相比,除后者在临床技能中加了一条“急诊急救能力”以外,其它的内容极为相近(大纲33-49页)。
在大纲附1中,中医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病历书写格式45个内容中,有关中医专业的仅占3条(7%),并将中西医诊断平列。大纲附3中: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实施方案中的有关考试基地器材配制中共有57种,其中属中医的仅8种,仅占20%。在“考试内容”里,第一站辨证施治同时提出“西医诊断依据”,第二站基本操作中共3条,纯属中医的仅占1条,第三站临床答辩中共3条,纯属中医的也是1条(第58页)。
在考试时间与积分表中,总计100分,但在纯中医得分方面,具有规定学历的仅占50%(其中辨证施治40分,中医操作10分),师承和专长人员仅45分(其中辨证施治35分,中医操作10分),中西医结合医师得分也是50分,其余部分都是西医或包含西医内容。既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内容占分比重一样,那么把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名分上又加以区分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第59页)
在“应试指南及习题集”中,绝大多数采用“ABCDE”多选题。将中医系统的、连续的、纵向的、整体的为主流的思维方法切割成无数的短小的、个体的、前后思维欠联系的横向比较,节节为营,句句设卡,在分析问题时把主要精力放在横向比较上,大大削弱了理法方药的纵向逻辑观、层次观和特殊情况下的整体取舍观。
三、简单分析
从上面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考试内容和积分上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和实质上的不同。考试操作中运用的一种方法,并没有区别对待,那为何还要搞“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两个专业呢?
中医考试就是要考出中医的特色,包括独特的理论体系、独特的治疗方法和卓越的疗效。既然有了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何还要在中医专业考试中加入一半西医的内容,其原因、目的和意义何在?
如果考中医师必须加一半西医的内容,那么考西医也需要加一半中医的内容吗?是不是西医执业医师把中医知识考核合格了才能颁发西医执业医师证书吗?这样明显两种不同的考试标准,能叫中西医平等对待吗?符合《宪法》第21条精神吗?
在“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第二部分中(第10页)有一个“确有专长”的名词。这个专长是指中医专长,还是指西医专长呢?如把“考试大纳”中的西医内容全答对了,那不成了合格的西医,变成西医专长了吗?不会回答西医内容的试题,中医这种专长难道就自行消失了吗?试问有多少确有专长的民间医生、祖传医生,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他们哪里还会想到还有一半西医知识还不知道也未及格呢?他们都是在进行着“非法行医”呢?这种不合理的考试制度对于目前处于弱势群体的中医来说,是否有点残忍呢?
关于中西结合的病名问题。众所周知,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一个证可以存在众多疾病之中,一种疾病又可以不同的人体不同的疾病阶段而表现出众多的证。这样要求中医师把证和病都能准确写出来,可能吗?如果一个很有临床经验、辨证准确、疗效确切的中医师就因为西医病名写不准,就取消他的行医资格,不让他看病,这符合中医的政策和客观规律吗?在中医民间医生中流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如放痧、挑痧、挑“羊毛痧”等等,这些方法救人无数。他们能完全知道所治的是西医什么病吗?如果是现代西医没有发现的疾病呢?出题的老师们也能回答出来吗?答不上来就视为错误全部封杀,恰当吗?
再问现在中医进手术室做手术的有多少人?占百分之几?考“穿手术隔离衣”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即使社会上出现了紧急疫情临时学一下也是可以掌握的嘛!何必非要在考试中设此关卡?!在中医触诊中,有“拒按属实,喜按属虚”的触诊方法,哪有“正确的肾脏触诊”?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本来就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是指系统综合功能,后者是指具体的实质脏器,怎么能叫中医去触肾而“得分”呢?
就算是中医大夫为了考试,把“ABCD”多选题搞得十分“清楚”。然而在临床上遇到了“舍症从脉”、“从症舍脉”、“从舌舍症”、“从症舍舌”的情况时,你这个所谓的“清楚”还有多大意义?只重视局部,忽视整体联系,是中医临床上的“大忌”。不可本末倒置,越考越乱。
我想再谈谈“应试指南”这本书。该书共1490页,150.8万字。每年4月份发给应试者,9月份应考。切不说该书贵贱,就是一个临床医生不干其它任何事情,不吃不睡也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将“指南”全部内容读完记牢呢?何况又是将中医系统理论切成无数碎块,不易于记忆。我想请问编书的老师,你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将书读完吗?你能记得牢吗?再说一句“斗胆犯上”的话:可不可以让我们用你出的书上的题目考核你一下呢?你能得满分吗?咱可不能只为电脑记分方便或别的什么而不结合实际情况办事呀!编纂这么大的书,你们也耗费了不少心血,也挺辛苦的。这书作为“参考书”当然还是很有用的,可作为“应试指南”……
如果今后仍用这样的方法考核中医,其结果是很可能有相当大比例的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具有临床经验的不懂西医的“正统中医”永远难以通过;而通过考试的是那些花大精力学习西医却对中医学的灵魂和实质不能很好掌握的“中医师”了。这样的中医师不但不能应用中医方法去治病,甚至研究探索中医的奥秘的人和事也必然受到相当的影响。
四、几点建议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伟大理念,强调了“以热爱祖国为荣”。中医是祖国文化的璀璨瑰宝,在养生治病方面有独特效果,并且是西医西药取代不了的。吴仪副总理提出了“切实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所以应该把支持和发展中医视为热爱祖国的一个具体表现。
制定中医考试方案、命题及考试方法,必须要由一个热爱珍惜中医、懂得中医的班子来制定。不能用考核西医的方法来考核中医,更不能搞双重政策、两个标准,有意地给中医加“紧箍咒”。比如西医考试并没有加入50%的中医内容。
既然我国已有中医学、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那么必须用三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别考试,突出各自的特色。虽然三种力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联系的,但绝不能相互混淆,才有利于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前后纵深方向发展,争相攀登科学高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一点点实事。
制定中医考试方案的人员一定要清楚:中医既是“国宝”,当前又是“弱势群体”,必须要从制度上加以保护,发展上给予方便,政策上给予倾斜,待遇上给予优惠,经济上给予扶植,考试“把关”上既要科学又要宽松,才有利于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于具有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民间、祖传、师承人员,必须给予优惠保护,简便手续,发给行医执照。对于一些理论记得好但没有实践经验或实践经验很少的年轻人要积极引导,在临床上能够与老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互补,使他们早日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事业接班人。
对于过去地区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正规合法的中医毕业证件应该认可。对于临床中医工作多年的中医大夫,特别是年龄大一些的,可减免简化手续发给执照。
以上情况反映,供领导参阅。内容中如有欠妥之处,请批评指正。[注: 本文已在睐二年前上交到卫生部, 中医药管理局]
13
发表于 2008-9-26 15:05: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发表于 2008-9-26 15:06: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
发表于 2008-9-26 15:07:0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民間醫學           扎痧子       [散文]
山西省新绛县中医药学会付会长原县医院付院长退休老中医
妇幼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杨春成
凡在农村年纪大些的,大都知道,如果迂到有人突然出现: 腹疼,恶心,心口恋闷挖闹,头疼头昏,立即就会想到,他患了”痧子”, 赶快去找会扎”痧” 者,在胳膊上扎的放点血,病就立刻会好的, 对于这种民间疗法,俗称” 扎痧子” 。说实在的,每个村都有几个[或男或女]” 胆大的,爱管闲事的,学会了” 扎痧” 这个绝活儿,他们都没学过医, 只是见到先辈们这样干, 能”救人” , 他们也就照着这样模仿着去干扎,扎好上几个人后, 一传十, 十传百, 他就被大家认可了, 便成了当地的”无冕之官,” 理所当然成为的会”扎痧子” 的’土’医生了, 一旦有了这种病人, 就当然的去找他们, 故扎” 痧” 这个疗法,就这样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来了.
等病者找到他们后, 他们也不作什么样的捡查, 便一手抓住病者手部, 一手即讲究又熟练的在病者胳膊上部向下捋几下, 说这样可使血往下聚, 容易扎, 然后又麻利的解下自己的腿带[过去农民都绷腿] 或腰带,绑住病者胳膊上部,, 并又欢快的在胳膊前面拍打几下, 使病人胳膊上的血管鼓的向蚯蚓一样, 曲曲弯弯, 十分吸人眼球。这时侯, 他又拿出一根明晃晃, 闪亮亮, 又粗又长的,过去妇女们纳鞋底的粗针,[ 也有人用的是三棱针] 并在自己头上自前向后擦上几下,[ 可能是为使针更锋利些缘故吧.] 再对准肘部内侧较大的一根血管猛刺进去, 刺进后,并不立即去拔, 使针树立在血管上, 再用手弹几下,[ 椐说这样可使拔针后皮肤, 血管上的针孔不能立即收缩, 有利于出血, 不至于憋下圪塔, 这和现在认为的皮肤血管受刺激后反射性保护性的引起痉挛收缩道理一致] 敉秒钟后, 将针猛的拔出, 呵!这还真有点吓人,立刻就有一股深红色血液向喷泉一样喷射而出, 有的高度可达敉寸甚至敉尺, 射向天花板顶棚, 所过之处,  真象机关抢扫过一样, 出现一排红红的血点, 在场的人如果躲闪不及或施治者不加注意, 绝对会喷的你浑身是血. 随着后来血管内压力减低, 血由喷射变为顺着胳膊肘向下流滴, 并且越来越缓, 血的颜色也由原来黑红逐渐变为鲜红, 地底下也留下血迹一遍。 这时侯又只见施治人将针往口中一含, 解去绷带, 再用干净布块或棉花拭去肘上残血, 满不经意的将拭血物向地上一撂, 又开始用同样的方法在另一只臂上进行治疗. 说也真神了, 有的病者扎一只胳膊就说病轻了, 扎完二只胳膊后就好了, 还有的只扎一只胳膊就好了, 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而且大多敉都不服用认何药物, 这种不化钱治大病治急病的办法, 怪不得人们这样欢迎, 其生命力不强大那在怪哩!病人治好后, 病人或家属为感谢这个” 救命恩人”, 又是递烟, 又是点火, 并嘴哩唠唠道, 说个不停。而这些” 土医生” 哩, 却满不经意!嘴哩叨着病人或家属更更点着的香烟, 一边吸着, 一边收拾着自己针和腿带, 心里享受着成功的骄傲, 但嘴里也不在乎的流露着:” 这算个啥”,” 这算个啥” 。最后他把手上粘的血迹粗略一洗, 便扬畅上地去干自己的农活去了。这样的场面本人迂到过好多次, 每次都让人感到好紧张, 好刺激, 好好奇,又好鲜幕!
随着自己年令的长大, 后来也学了医, 深知” 放血疗法” 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的经验结晶. 并决心拜” 土 医” 为师, 将此传统的宝贵疗法学到手, 通过实践应用, 其效果真灵验, 近五十年的临床行医, 治疗患者不下万余人次, 不仅自己应用, 也不断与同行们切磋, 不仅传给了儿子, 而且还带出了七十余名徒弟, 有些徒弟又带出了徒弟的徒弟. 并且在市, 县卫生局领导大力支持下, 在市, 县四次举办的中医学习班上进行了专题讲座, 受听达三百余人, <山西健康生活报> <中国针灸><辽宁中医杂志>均发表了有关文章. 为” 扎痧” 这一宝贵遗产, 也算做了一点工作。
不过, 在应用中间也发现有许多需非常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如: 痧症究竟是中医的那些证? 现代西医的那些病?理论机制是什么?诊断标准应是什么?扎那个血管及血管的那个地方最合适?针具要不要改进?放血究竟多少为宜?黑血变红血有无科学根据?消毒操作会不会引起感染等等, 我本人也带着这些不断发现的问题, 又不断的用医理论学和知识耒观察, 分折, 归纳,总结。 通过反复长期的工作, 终于写出了一本”” 痧” 与” 羊毛疔” 的 证治及其新研究” 两万余字的本子,[因还有一种是类似”痧”症的,叫”羊毛疔” 的,用挑法为主治疗的病] 在上世纪末,一九九二年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针灸学术交流大会>进行了大会交流。所以现在我们治” 痧” 在各个方面与” 民间土医” 们原耒的”扎痧” 已有很大的区别, 其科学性大谓提高, 如: 病因可谓中暑, 七情急火及感染引起 。 病机可归纳为: 气血两燔, 三焦郁滞, 中焦为主. 诊断主要为: 头晕, 恶心, 心口言乱为主证侯群, 严重者可合并出现腹疼, 头疼, 手足捎冷。治疗 必须严格消毒, 防止化脓, 乙肝, 艾滋病传播。 辨证诊断要明确, 防止将胃, 肠穿孔, 肠扭转, 结石类, 胆破裂, 急性心梗等误诊误治,贻误病情。 放血量每侧在三十至五十毫升为宜。[有些患者即使不是本病, 放少量血 也对本身健康没有影响] 血色黑绸变红稀很是重要。针具三棱针比园针好处多, 注射器抽一人一具更为科学, 即能看颜色, 又能掌握量, 还可不乱溅, 避免出血不畅引起血肿. 严重贫血病人不宜放, 故不仅正式医生可大力推行此疗法的应用,民间” 土医” 也不妨改进改进, 使这一有效疗法更上一层楼, 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本文首载于山西卫生报1992.3.12. 修订于2008.9.15新绛县妇幼保健院中医门诊部
电话0359__7521421     手机13803473733

16
发表于 2008-9-26 15:12:1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不孕不育中医治疗的特点及优势
运城市名中医新绛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原县医院副院长                 中医主治医  新绛县妇幼保健院老中医 杨春成
主题词: 不孕不育, 中医治疗, 特点及优势。
一、主要是抓住中医治病的特色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这个总宗旨。比如,夫妻双方同诊同治(当然一方有病者只治一方),并辨准何种证候,如:肾阴虚、肾阳虚、气血不足、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痰湿壅塞等等。
二、通过有效的补肾、行气、活血、利湿等手段,经过整体调整全面过程,从而在根本上让自身去产生和促进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和合理的释放,以便得到持久的解决问题,这与单纯的体外“激素补给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人工周期”,促排卵激素等应用等等,此可与古人“给渔具胜于给予鱼”有着同样的道理。这样不仅受孕率大为提高,流产率也大幅下降,而产后又易于康复,大大减少“月子病”的发生。
三、在整体观念“七情”学说指引下,对社会,家庭,公婆,丈夫,在言、行上给患者造成的压力、刺激,本人的自卑感或过于急躁,乱用“单方”药物及不良的酗酒吸烟,不良的性生活等,人为的造成的体内“阴阳失调”(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也一并重视调理,又大大促进疗效提高,这叫“治人先治心”,而不单单是“治病不治人”。
四、治疗上中医有“男子保精”、“女子调经”及“女子当补肾活血为要”等重要、成熟、确切的理论作指导,并根据当时贞的实际状况全面分折辨证,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手段,故中药力淳厚,发挥效力持久,并且毒付作用极少,只要认真、科学的按疗程合理治疗,大多数“不孕不育”患者,均有可能如愿意偿的抱上自己可爱的“宝宝”,享受人间的“天伦之乐”!
联系电话:7521421 13803473733
17
发表于 2008-9-26 15:17:5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哪些病找中医治疗效果好
山西省运城市名中医新绛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杨春成
主题词: 患病后, 那些病, 找中医治疗, 效果佳,
有些人患病后,不知该否去找中医治疗,这就得先从中医的特点谈起。有五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在繁衍中华民族中有卓越贡献的灿烂文化瑰宝——中国医药学(简称“中医”),是一门高深的、系统的、科学的、早已被广大群众认可的、容易被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宝贵技术。因它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故又有它特有的、根本不同于西医的理论体系和疗效特点,比如:“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辨证施治”、“扶正祛邪”、“异病同治”等等,其治病的核心则是通过“整体调正”与“阴阳平衡”,以达到“扶正祛邪”,使疾病减轻和治愈的目的。但对局部的微观相对比西医模糊,如对肿瘤、病原体等认识就显的不足。而西医则着重于“辨病施治”,较多利用化验、透视等物理诊断手段,注意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和病灶状态、性质(如细胞改变、血管受阻等),所用化学药物虽针对性强、疗效快,但副作用大、容易产生耐药性。对于大环境(如大自然气候变化等)、小环境(如人事关系、家庭地位、经济好坏)、人的心理、生理素质(正气概况)认识思维等又考虑较少(也有些就无此概念)。正在由于这些特点,就形成了对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些阶段,中医有着它特有效果,一旦辨证得当,就能起到疗效快、且持久、花钱少、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等优点,明显优于“西医”疗法。如最常见的情志或功能失调引起的患者:出现喉塞、胸满、气憋、手麻、心慌、烦躁、疼痛、头昏、耳鸣、腰酸、烦躁、怕冷等症,患者感到非常痛苦,而到医院作各种物理检查一切正常,就曾出现过“无病”、“一切正常”甚至“装病”等结论的情况。或仅开一些镇静、营养神经药就算处理。当然也有的是为了经济效益,天天输液,再换个医生,亦然如此,花了不少冤枉钱,结果疗效不佳,长期倍受折磨。但倘若用中医治疗,可分为“肝气郁结”、“心肾不交”、“肾阴不足”、“肾阳不振”等许多证型,只要按证用药,多数即可很快见效,同时疗效持久,且不易复发。
当然还有一些明显病理改变的疾病,如:冠心病、脑溢血、大脑炎、肺炎等西医效果多为不错,其特点多重视局部和病因,主要是哪里有病,就治哪里(如:心病治心,脑病治脑),病人当然觉得很有道理,积极配合,心脏病不治心那还能治哪?当然,不论用保守药物治疗或创伤性、昂贵的手术矫治、切除、植入,甚至脏器移植,许多患者亦可治好,且有的还创造出令人振奋的突出成就,可也有很多是因为经济问题、心理问题、移植供体问题、术后排异等问题,不是造成倾家荡产,因病致贫,便是“望而却步”,放弃治疗,在家“认命”,即使通过昂贵治疗,不是后遗症长期缠身,就是还有复发的危险。但如果配合中医治疗,使“中、西医各自特点互补”,就可大大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降低医疗费用(这在许多地方早已证实)。在这里还要特别提出的是:中医治疗时往往不一定(有时也有)完全针对的是患病的那个脏器,(如心病并不直接治心等),而是通过整体辨证施治,以“整体”促进“局部”。这就明显不同于“西医只重局部治疗”了,这个观念有时令人费解,比如:“心病不治心,治别处行吗”?其实中医把心病分为许多型,如:肝火扰心、心肾不交、水气凌心、痰火攻心等多种类型,通过有效对症治疗它脏,如:平肝泻火、滋养肾水、利水救心、攻痰泻胃,从而促进了心脏局部的快速恢复,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还可达到治愈快、复发率低的效果。有一患者心律失常严重,服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十分痛苦,接诊时发现患者7天未大便,腹部胀满严重,此主为胃肠扩胀致使膈肌上移,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中医辨证,中焦壅滞,气逆不降,扰乱心神,用“四消丸”两包,泻大便三次,一切正常。再如:一花卉凋谢,若请“西医”园艺师,多锁定花卉本身,细观凋谢状态,分析根、土、水分营养等,“花病治花”。若请“中医”园艺师,则可能下意识的全面观察环境,或首先发现和解决的是“暖气片离花盆太近”这一问题,“花病却并未直接治花”。再说家庭:如若婆媳不和,越吵越糟,矛盾升级(直对病因),然聪明者却先与亲家母沟通,让其教诲其女,问题迎刃而解(间接病因)。在针灸治病中还有“头疼扎脚”,“腹疼扎四肢”,“脱肛灸百会(头顶正中)”,“外贴药膏治内脏病”等许多类似的治疗方法,这与古代兵法中“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很有吻合之处,故古人有“用药如用兵”之美谈,这也就是中医经常注意的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重要原理,也正是中、西两医不同之处,当然也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而许多人却又是很少理解的。
据本人40余年体会,结合医学界共识,略举一些适合于中医治疗的病症,供广大患者参考。
一、首先,中医为主就可较好诊治的病症。
(一)由情绪因素(生气、郁闷、惊吓等)引起的症候,如:胸闷、气短、脅痛、打嗝、喉塞、肢麻、心慌、失眠、易怒、焦虑、胃疼、腹胀、腹泻、呕吐、便秘、便稀、厌食及突然昏迷、抽搐、妇女月经不调,包括经少、经闭、痛经、不爽、少腹胀、崩漏(功血)及男子阳痿等。
(二)由于体质虚弱(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心虚、肺虚、肝虚、久病、老人、产后、小儿等)引起的症状,如:面白、自汗、气短、心慌、失眠、健忘、神志恍惚、注意力分散、多梦、腰酸、腿软、遗精、精少、阳痿、早泄、精子少、成活率差、有畸形、遗尿、遗屎、发育不良、易感冒、便稀、便秘等,脱发、发黄、发分叉、发易脆、指甲薄脆、不思饮食、倦怠无力、耳聋、牙齿松动、妇女则月经退后、量少、色淡、闭经、不排卵、性冷淡、不孕症。
以上情况经“B超”、X线等物理检查,查不出明显病理变化。
(三)有些传染病:如感冒、腮腺炎、带状疱疹、风疹、麻疹不透、肝炎、“非典”等。
(四)某些器质性疾病:如气管炎、鼻炎、扁桃体炎、牙齿根尖炎、牙周炎、眼结膜炎、肾炎、肠炎、胆囊炎、胃炎、胃溃疡、尿路感染、妇科炎症、风湿病、软组织损伤、伤口不易愈合以及小于0.5公分的胆结石、肾结石等。
(五)其它,某些皮肤病:如疮疡初起、荨麻疹、湿疹、疥疮等。
二、中、西医结合可提高疗效的一些疾病(包括全程配合或分阶段配合)
如:(一)手术患者,如肠梗阻、阑尾炎、肝、胆、胃、脾、肾破裂、大的结石、各种肿瘤、骨折的术后恢复、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
(二)心、肝等各种内脏器质性病变,如肺炎、肺脓疡、肝硬化、冠心、风心等各种心脏病、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塞、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炎症、糖尿病等各种脏器功能衰竭;
(三)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类风湿、红斑狼疮、肾病及某些皮肤病,如: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等;
(四)某些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脑、流行性出血热、重感冒、重型肝炎、疟疾、痢疾等;
(五)器质性病引起的急性病抢救,如:休克、各种出血、发热、抽风、昏迷等。
三、中医在“防病健身”方面的应用
古人对此问题早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已被证实有很好的效果、并在不断延用和发展,如每天揉“迎香穴”或服用“玉屏风散”防感冒,大群体服用“三根汤”或“普济消毒饮”防传染病的大流行,如腮腺炎、肝炎、脑膜炎等。提出发热和炎症患者忌食辛、辣、酒类、海鲜类、牛羊肉类等“发物”食品。还有不少经验谚语,如:“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处方”、“要想长生、腹中常净”、“要想不死、腹中无屎”、“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常揉双膝下三寸处“足三里”穴),另有还有打太极拳、气功养生、提出“顺四时(气候变化)者生,逆四时者亡”,另有常叩齿、常咽唾液、常搓手、常梳发等益于健康的健身方法。
当然,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决不限于此,由于每个病人、医生的认识水平、经济状况、亲友地位、医疗条件有所不同,所以在临床选择和应用上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有的患者把容易用中医治愈的疾病,为图方便或认为西医“科学”一直输液打针,等感到疗效无望时才勉强去找中医治疗,如:有一“伤风”患者输液七天,花钱四百,最后找本人治疗,结果中药“香苏饮”,头遍就轻,二剂痊愈,花钱一元陆角,实在感叹不已。还有很多腰扭伤患者,拍片、“CT”,甚至作了“核磁共振”花钱甚至超过千元,结果仅用中医手法一矫治,立即痛止腰直。
也有些西医主观医德很好,但是由于不懂中医知识,一直就在西医的思路圈子里徘徊,而不去配合或推荐中医,当然也有为了个人面子或经济效益者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经验教训不断积累,再加上党中央对中医工作从政策上、力度上不断加大,发挥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病的路子必然会进一步拓宽,使中医这个与疾病作斗争的法宝必定会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18
发表于 2008-9-26 15:20:3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8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9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8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5号   
   
   为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法惩处非法行医犯罪,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对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    (一)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医师资格从事医疗活动的;    (二)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办医疗机构的;    (三)被依法吊销医师执业证书期间从事医疗活动的;    (四)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从事乡村医疗活动的;    (五)家庭接生员实施家庭接生以外的医疗行为的。   
   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二)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有传播、流行危险的;    (三)使用假药、劣药或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卫生材料、医疗器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    (四)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    (五)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    (一)造成就诊人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二)造成三名以上就诊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第四条实施非法行医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诈骗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五条本解释所称“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参照卫生部《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认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发表于 2008-9-26 18:19:0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下面引用由岁月无情2008/09/26 03:20pm 发表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8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9日起施行。   ...


人民公社、总路线、大跃进,怎么了?
20
发表于 2008-9-26 18:22: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医的命运——我就不说什么了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8/09/26 06:19pm 发表的内容:
人民公社、总路线、大跃进,怎么了?
县长不如现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7 11:59 , Processed in 0.1296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