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YY193204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4 17:13:14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一定要把经络的机理说清楚
                    袁文德(付主任医师,从事外科、麻醉和经络研究)
      
这不是信,这是用信的格式表达本书的内容和价值
    借用吕承福先生网上公开信表达本书,因此,不是信,总理同志不用操心,只是对吕承福先生表示,未经你同意借用了公开信,致以谢意。周恩来总理大为恼火,发誓“一定要把针灸的机理说清楚”。
致敬爱的温家宝总理的一封公开信
敬爱的温总理:您好!
    我是一位利用业余时间,自费研究我国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经络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者。至今已二十余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就曾下指示研究。尼克松访华时,我国的针灸专家曾被安排向美国代表团展示“针刺麻醉术”。精湛的表演令美国人赞叹不一。但是,当美国人向我国的专家询问针灸的机理时,一个个面面相觑,无以言对。对此,周恩来总理大为恼火,发誓“一定要把针灸的机理说清楚”,于是调集全国的精兵强将攻关。国家“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计划,更是把经络研究列入“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五十多年过去了,国家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但是现在竟然出现了经络到底是否存在都还不能确定的怪现象。
    现在,就在北京,有一位76岁的老人,历经近四十年,在经络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就是原中国医科大学的袁文德教授。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袁文德教授响应周总理的号召,自费利用业余时间,废寝忘食的默默研究着经络课题。经过一百余例经络敏感人的无数次实验之后,袁文德教授取得了如下成就:
    一、发现了经络循行于全身的规律,纠正了古经络图的错误,为经络图的修改提供了实验依据。
    二、发现经络应该存在于人脑内,经络在体表循行是人脑的错觉,其实循行过程是在人脑内。
    三、发现在人脑内存在前线、侧线、背线,左右对称,6条“皮节带”现象。
    以上袁文德教授的发现,我在二十余年的经络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也独自发现了:经络应该存在于人脑内,经络在体表的循行应该是人脑的一种错觉。袁教授发现的“皮节带”现象,应该与我提出的人脑内存在的“人类远祖的梯形神经系结构遗迹”现象不谋而合。
著名核物理学家费米曾经说过:人类在对真理的追求上,无论如何艰难曲折,最终都会走到同一条道路上来。我们的见解不谋而合,绝对不是巧合。凭着对研究认真负责的态度,怀着对袁教授的崇高敬意。我于今年八月下旬,专程自费去北京拜会了袁文德教授。经过详细的交流、探讨,我们统一了意见,确定我们的研究是正确的,我们揭开了经络实质之谜!
    现在,袁文德教授已经76岁了,身体也不够硬朗。可他所做的一系列实验,在不了解他的研究方法的情况下,很难再会有别人去重复他的实验。即使重复他的实验,如果没有他的亲临指导,也会出现许多偏差。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真正把我们的成果重视起来,在袁教授的亲自指导下,抓紧实验、验证。我们认为,我们国家向世界宣布“经络之谜”已经揭开的日子将为期不远了。
    袁教授是在没有国家科研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完全利用自己的时间,花费自己的金钱,在从事着这一伟大的科研课题研究;而且,一干就是近四十年。可是,他取得的这些杰出成就,几十年来却始终没有得到我们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他现在已经老了,他希望把这些渗透着他三十多年心血的宝贵资料贡献出来。希望今后的经络研究者们能够沿着他所提出的正确研究方向继续前进!
    温总理,我作为一个研究经络二十余年的研究者,我相信袁文德教授的研究是正确的。他的崇高精神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孜孜追求是值得人们学习的。现在,他不顾年事已高,仍在网上发稿,做一些宣传工作。对于这样一位令人十分崇敬的老人,我实在不忍心让他花费了半生心血的宝贵资料埋没。若真如此,那将是他的不幸,更是中华民族的不幸!这就是我给您写这封信的原因。
此致敬礼!
吕承福2007年10月14日晚。邮箱地址:lcf1232006@126.com
致温总理:
您好!作者林中鸟袁文德用毕身精力研究了针灸的机理---经络,历时近四十年,写成书,企图留传后世,以便百家争鸣,也是对七五、八五、九五把经络研究列入“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的回报。出版是宪法规定的个人权利,如今无法出版,处处有阻力,请总理帮助,我接受书稿审查,违法的删除,合法的保留,百家争鸣是本书的精华,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动力。曾经把稿件送交科技出版社,回话明确——给你出版了,不就承认你正确,这样的回话违背了科技出版社对国家和民族应承担的责任。
    以下是我对经络---的认识:
针灸穴位,引出酸、麻、胀、沉、热、等感觉,感觉沿着体表14经循行,循行的线路被古书记录,把气感循行的线路定名为经络,因此,经络是写在古书上的名词,代表作者对患者主诉的理解,对气感循行的一种认识,经络代表气感循行线路。经络的作用是由观念衍生出来,是语言产品,不是物质,不是结构,不是气血灌注的管道,是观念,要防范如金凤汉那样的骗子,利用观念行骗。
经络学说神秘,吸引了国内外许多科学家的探索。袁文德探索气感循行近40年,已获得的成果,一、发现了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二、发现引出的气感起循沿着前、侧、背三条皮节带循行。三、发现针灸落点与针灸处所属的神经节段相关,针在何处引出气感起循在何处。四、发现气感循行在脑中的皮节带上,与体表皮节带,与针刺落点,点点对应,引出的气感沿着脑中皮节带对应点起步循行,感觉在体表,实质循行在脑中皮节带上。五、发现了前、侧、背三条皮节带之间的分界线;胚胎肢芽把前线、侧线皮节带顶到手足末端,前线与前线,侧线与侧线,折叠往返于手足,折叠之间形成四条折叠接缝,这四条接缝也被找到了,已经能科学解答引出气感指天指地的产生原因。
查阅古书,所谓经络,实质是说气感循行,古书记录的是气感循行轨迹。古书说针灸井穴引出14条经,另行加针输气引出气感内络脏腑,把内络脏腑的气感循行线路添加在五条阳经的经络图上,用点状虚线表达,表明古人借助气感感传,先后针剌两点,引出两条气感,把两条气感循行线路拼接为一条,经络是拼接的产品。古书的记录虽有错误,但有它的历史贡献,“皮有所部”在2000年前肯定阴经与阳经之间的分界,用络穴描术分界;本文发现了皮节带分界,发现了前线与前线,侧线与侧线间的接缝(分界),就是利用古书记录,后浪推前浪的结果,功在古书,成在今日。
生理学证明,皮肤上针刺点与脑中点,点点对应,引出气感在脑中皮节带对应点上起步循行,幻肢上出现气感循行是最为有力的证明,证明气感循行在人脑中枢。
请求(包括读者)帮我获得出版权,出版我的书稿,留传后世,百家争鸣。
   
此致敬礼!
袁文德2008年8月22日。邮箱地址:YYY1932415@YAHOO.COM.CN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1:18:04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批驳用现代科技扭曲经络
2008-05-02 06:17:25  来自: yyy1932415
   批驳用现代科技扭曲经络
   经络就是气感循行经过的线路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来自: 远泊 (北京)
    经络实质研究概况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第22卷 针灸经络研究
    
    作者:叶建红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97级研究生 云南昆明 
   摘 要:就循经感传活动的实质、经脉与脏腑的相互联系,以及有关穴位与经脉循行路线的理化特性3个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
   有关穴位及经脉循行路线的理化特性研究,共有9点。林中鸟袁文德特意对此评说,批驳扭曲。
   3.1 经脉循行路线的声学特性
   3.1.1 隐性循经感传(LPSM)线的高振动声特性
   3.1.2 经络循行线的导声性
   3.2 经脉循行路线的光学特性
   3.3 经脉循行路线的热学特性
   3.4 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电学特性
   3.4.1 穴位的低阻抗特性
   3.4.2 隐性循经感传线皮肤高电位特性
   3.5同位素在经脉循行线的循经移动特性
  
  批驳扭曲:
   批驳扭曲[1]:“经脉循行路线不仅反应一种感觉特性,而且更是物质和能量的客观存在”。这段话的核心出现在作者:叶建红的小结中。细查古书14经脉,针灸一点引出气感循行两条,巳为现代人公认;经络特性研究中的九点,处处都用古经络铜人的论点扭曲:针剌一点,只能引出气感一条,扭曲了古书的原意,因此,用现代科学仪器研究出的经络循行线路的特性(九点)与古经络铜人一鼻孔出气,制造了歪曲古书的原意,否认针剌一点引出气感两条,进一步制造了新的扭曲。
   批驳扭曲[2]:有关穴位及经脉循行路线的理化特性研究,共有“九点”,细读之下无法找到任何一点与气感循行相关,与之相关的只有古铜人单线循行的14经脉线路,这与气感循行无关。把气感循行线路当成是气感循行,应加批驳:运动着的火车相当气感循行,在所经过的铁路线上留下轨迹,14经加奇经八脉曾是2000年前记录下的轨迹,不是气感循行,古经络铜人是被扭曲了轨迹。话说白了,理化特性研究与气感循行无关,只与被扭曲的轨迹相关,古经络铜人标出的穴位和14经脉是骗子骗人的的商用产品,借用古书名号谋取钱财。理化特性研究中找不到与气感循行相关的观察。因此,这“九点”没有反应气感感觉特性,完全紧跟古经络铜人行骗。
   批驳扭曲[3]:这九点是现象,谁要否定这些现象,就会落入扭曲的圈套,不想落入圈套,应争鸣这九点中没有任何一点包涵气感循行,古书甲乙经说的是气感循行,但记录下的14经是2000年前气感循行的轨迹,不是气感循行,气感循行瞬间存在,无法保存,这九点现象中没有气感循行。细读经络实质研究概况,没有读出一点有关气感循行的特色,与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气感循行幻肢的事实相比,九点现象毫无意义,与气感循行不相关的现象。
   批驳扭曲[4]:用计算机把穴位与2000年前记录的14经和奇经八脉计算在一起,与九点扭曲的研究思路相同,是研究记录,不是研究气感循行,只能重复古书的论点,无法获得气感究境是如何循行全身的,无法获得气感的起步循行特点和规律,无法获得皮有所部由此发现了脑中皮节带,无法获得发现气感循行在脑中皮节带的相关现象,无法获得针灸点与脑中对应点点点对应,无法理解体表皮节与脑中皮节的对应(生理学巳证明),更不能理解体表皮节带与脑中皮节带之间的对应。
   经络是有的,经络就是气感循行的线路,2000年前记录下的气感循行线路就是14 经脉和奇经八脉,气感在古人测试当时瞬间存在,循感浪头部前进,尾部消失,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古书记录下的不是循感,是循感循行经过的轨迹,是线路。企图证明2000年前记录的线路在体表、在脏腑、在中枢这是个别当代人的思维紊乱。切实可行的是证明气感循行在人体何处,林中鸟袁文德用了38年时间(1970--2008)研究了气感循行,用林中鸟的思维和观察,探索了气感循行,请读者到 经络与气功小组 或到 blog.sina.com.cn/yyy1932415 或到 domain:blog.sina.com.cn/yyy19320415 或到 经络与气功 填入百度,点后出窗,就可读到有关资料。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批驳用现代科技扭曲经络

摘要: 批驳用现代科技扭曲经络 经络就是...
推荐语: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7:32:17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带脉
带脉
【循行】
  [1]《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
  [2]《难经·二十八难》: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
【语译】
足少阴经别,向上行至中,另走与足太阳经相会合,再向上内行至肾,当十四椎处(两旁肾俞穴)分出,属于带脉。
  带脉出自季胁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五枢、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
   林中鸟袁文德评说代脉--意译这些古语,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前端,受胸-T11神经节段支配,又位于侧线皮节带上,侧线皮节带宽度前达锁骨中线(在下腹达耻骨结节)后达脊柱旁两寸半,同时针刺左右侧章门穴,气感在侧线皮节带内扩展,给感受者的感觉就如束带。针刺单侧章门穴(也可两侧),气感上循腋,沿手太阳循行手,再沿手阳明上肩、走颈、到耳后,再循面、口,舌、咽、喉,气感循行到胸骨柄,再沿手的阴经循行去手,又沿手的阴经返回胸骨柄,再沿任脉和足少阴下循足,到足后再沿足太阳循向肛门,接着沿督脉上循颈、项、巅。所以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古书把章门穴列入足厥阴肝经,这是错误,章门穴位于京门的前上方,远离日月,紧靠京门,在锁骨中线外2寸,引出的气感主要上循手太阳,下循足少阳,循行去足外侧,因此,章门穴位于侧线皮节带,针灸落点偏前,才能引出气感循行在足厥阴肝经上。古经络图没有显示古书的描述,曲解古书的含义,只强调气感围绕腰腹部一周。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3:15:46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评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冯盛才的关于经络实质的文章
论点核心是经络在体表:能量行走在经络之中,作者fengshengcai 、王铁铭1943,具有相同论点,他们共同点是能量、离子变动在经络之中,但他们无能说清经络在何处,林中鸟袁文德已找到明确根据,证明经络是古人编造的古书中的名词,是人脑感到的气感循行线路的轨迹,写在古书上称为经络,经络名词中没有能量,没有阴阳离子交换;幻肢上出现气感循行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体表没有经络,气感循行线路是人脑感觉,只存在于人脑之中,把循行线路记录在2000年前的古书上,称为经络,经络只是古书上的名词。
15
发表于 2008-12-3 14:27:27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梦里悬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虽真觉后假;闲中演偈谈元,言言酷似,说来虽是用时非。
真气薰蒸无寒暑,可为无上道高人。变化往来人莫测,祖祖相传古到今。一理变合大地理,神仙口诀不为虚。堪嗟无限学仙者,总与天仙道不同。俱被野狐精魅定,鬼言妖语怎生听。云游四海参元妙,尽是邪门小法功。愚迷执强难教化,依然一盲引众盲。
16
发表于 2008-12-10 17:25:21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古书上有经络二字,是名词,代表从针灸落点引出气感,气感循行经过的线路;12经的针剌落点在四肢末端,引出气感两条,在四肢并循,到达肛门、外阴,肩和腋,胸骨柄上下,气感分离分道循行,有古书描述作证;林中鸟袁文德在35年前发现了气感循行全身的规律,证实了气感并循,和气感分离分道循行。奇经八脉针剌点不在四肢末端,引出气感也应是两条,可在古书中找到根据,现实中“李定忠经络探秘”也公开认定,针剌一点引出气感两条。结论:经络二字是古书上的名词,人体上没有经络,人体上能复制气感循行线路,是瞬间存在的感觉,把感受线路记录在纸,还可以把它称为经络。
17
发表于 2008-12-15 13:28:45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偷梁换柱、瞒天过海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两计,,鸟类寄存蛋寄存在小鸟窠中,寄存蛋与小鸟蛋相似,以假乱真,骗过小鸟,寄存蛋得到孵化和喂养。
古书描述的14经和奇经八脉,描述的是气感循行,是气感循行经过的线路,是感觉的轨迹,是人脑特有的酸、麻、胀、沉、热感觉,感觉在人脑,错觉在体表,这就为后人胡诌经络在体表,留下了缺口,幻肢上的气感循行,否定了经络(酸、麻、胀、沉、热)在体表的胡诌。
胡诌一代一代的出现,道家“守株待兔”坚持了两千年,无法坚守气感循行在体表的时刻,一部份人转变为法家“与时齐进”,认为气感循行在体表、内脏、人脑。另一部份人坚守“守株待兔”,借用现代科技偷梁换柱,坚持气感循行在经络之中,气感由经络中的阴阳离子传输,按照此说,截瘫无知觉的下肢应当能引出气感循行,由阴阳离子传输,循行在经络中,但事实证明不能引出气感,此处虽有阴阳离子,就是不能引出气感,也不能传输,否定了阴阳离子传输气感循行的特种作用。偷来的梁,按在虚夸的自家的柱子上,企图瞒天过海,蒙骗读者,罪孽之手显露人间。
不偷梁、不换柱、不瞒天、不过海,针灸信悉由感觉神经末稍接收,通过神经传送人脑中枢,在脑的对应点诱导出兴奋灶,兴奋沿着脑中皮节带双向扩散,酸、麻、胀、沉、热感觉,扩散规律明确,按照神经节段次序以次循行了全身,实质循行在人脑中枢。
有关资料请到经络与气功小组找。
或到blog.sina.com.cn.yyy19320415查考。
或到domain:blog.sina.com.cn/yyy1932415查考。
谢谢读者!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18
发表于 2008-12-15 14:44:40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黄帝内经》对人体经络(穴)的记载是正确的。没有前人的这些知识,中医针灸就无从谈起!
19
发表于 2008-12-16 06:34:26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十面埋伏、釜底抽薪
                                            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十面埋伏、釜底抽薪,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两计。在经络专题中,针对气感酸、麻、胀、沉、热循行在体表,围而纤之,证实气感循行在人脑中枢。
十面埋伏是针对十种慌言,釜底抽薪针对慌言核心,慌言的核心:经络是管道,经络通气血,经络强身健体,经络在体表,经络统管全身,管理权限强大;本文证明经络是气感循行的记录,这就对十种慌言釜底抽薪,加强了围纤力量对比,漏网之鱼必然存在,只能继续争鸣,针灸治疗效果客观存在,不属于本文的争鸣内容。
釜底抽薪的核心是经络,经络的核心是人脑感受,感受了气感循行,证明气感循行的轨迹就是经络,抽薪就是抽出经络中的污泥浊水,清白的呈现出经络是气感循行的轨迹,慌话遭到围剿,清白的经络呈现在人间。
有关资料请到经络与气功小组找。
或到blog.sina.com.cn.yyy19320415查考。
或到domain:blog.sina.com.cn/yyy1932415查考。
谢谢读者!作者:林中鸟袁文德
20
发表于 2008-12-25 16:16:18 | 只看该作者

否定经络这是错误

打着为民的旗号,阻隔对经络本质的揭开,这是不言自明的谋略
  某先生说:
  “今后的经络研究,重点应放在强化穴位特异性上。基本无效的穴位,应予清除。新旧有效穴位,进一步弄清其特异性。假说固然不可没有,但是,对同一现象有数十、上百种假说,则不是正常现象。科学史上的学派争论,大多只有两派”。这是不言自明的谋略。
  经络或经脉是不同的名词,不同认识者之间有不同的解译,就古书原意是一至的,脉和经络都是指气感循行线路。循行线路起循在何处,决定于针剌落点,穴位决定引出气感循行在何处,起在那一条经上,循向何处,穴位与引出气感循向何处相关存在,不去追究穴位与气感循行的线路的相关,不去追究其原因,打着为民的旗号,高喊提高治疗效果,只研究穴位,不研究与之相关的气感循行,这是掩蔽,掩蔽对经络本质的揭开,用针灸治疗效果阻隔对经络本质的揭开这是不言自明的谋略,也阻碍了治疗效果的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1 18:14 , Processed in 0.05792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