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日出江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30 16:2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先生如此出书,实在危险。医学不是能够推理出来的。每个字句、概念都要反复推敲,必须有事实根据或者医疗实践为依据。
    [皮肤组织中存在两种神经,传人神经与交感神经……。表证可以通过传人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表证是什么意思?表并不是皮肤的表皮,表证与神经没有任何关系。  
    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6:3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先生不能的,并不表明别人也不能。我常常以为中国人口众多,能人也极多,所以我不能的,可能别人能之。先生觉得我那里缺少事实根据或者医疗实践为依据?还请多指教。

先生也可以谈谈您自己的表里阴阳,看看又有多少是以事实根据或者医疗实践为依据?然后再与我发表的比较一下,看看是您的事实根据或者医疗实践多,还是我的多。

先生没有看清楚我讨论的表证的意思吗?那请先生再仔细看看。先生也可以谈谈您对表证的认识。大家都可以看看我们之间的差别,这未必是坏事。先生认为表证与神经没有任何关系,先生从哪儿的事实根据或者医疗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知道先生的表证又和什么有关?请先生务必不吝赐教。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6:46: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日出江花在 2008/12/30 04:47pm 第 1 次编辑]

逻辑证明的两种方法
  一,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就是从论据的真实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二,间接证明。
  间接证明又称反证法,它是通过证明反论题的虚假,从而判明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运用间接证明方法进行证明,一般有三个步骤:(1)设立反论题(即与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相矛盾的论题);(2)证明反论题是虚假的;(3)根据排中律,推出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的真实。从间接证明的这个特点来看,间接证明实质上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的运用,即从否定反论题真实,而推出我们所要证明的论题真实。
  


-----------上面这些是先生的原话,先生真的理解什么是逻辑证明吗?
14
发表于 2008-12-30 17:0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经典的表证。他和传入神经,交感神经有什么关系吗?
      皮肤中的传入神经是躯体感觉神经,那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通过什么感觉神经,怎么样传入神经中枢的?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的表证不能在西医的解剖实体立论中流易。
      脏腑是中医概念,脏腑中没有神经系统,也没有细胞氧化代谢之类西医概念。
      脏腑与器官、系统是两个不同理论体系中的概念,不能混淆。
15
发表于 2008-12-31 12:56: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顶起来!
我是非常赞成楼主的写法和研究方法的
形而上者通过形而下者展现
是个好方法
16
发表于 2008-12-31 14:57: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呵呵,这里各位均是学识高深的教授吧,在文字造句看的出,“间接证明实质上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的运用”哦,绕了几个弯弯,脑细胞稍少,一定绕不清,呵,对事不对人哦。
只是看中医如此多高才,理不清中医的实质,有点瞎着急。
“头项强痛而恶寒”,能感觉“痛”与“寒”,不是神经又是啥呢?
《伤寒论》表证:寒(义出书名)伤气,涉及肌表(神)经气补充不足,肌表(神)经的内环境产生阴阳应象之变,肌表的(神)经不舒服,,反映给大脑的是痛与寒;功能紊乱,则或出汗或闭汗,反映在脉象则或浮或沉紧。
[ 脏腑与器官、系统]:脏腑与器官,即根于中者,命曰神机;是神气生机的根本;系统:即根于外者,名曰气立,是元气的立足根本。故曰:神去则机息;气止则化绝。
争论得热闹非凡,未及中医根本。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8年12月31日 03:02pm 时添加 -=-=-=-=-
说真的,感觉各位老师的临床功夫均有相当造旨,只是太多的现代知识,而且对中医的认识未能突破传统的朦胧。
17
发表于 2008-12-31 15:36: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下面引用由zhengYOU2008/12/31 02:57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这里各位均是学识高深的教授吧,在文字造句看的出,“间接证明实质上是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的运用”哦,绕了几个弯弯,脑细胞稍少,一定绕不清,呵,对事不对人哦。
只是看中医如此多高才,理不清中医的 ...
    恶寒是皮肤感觉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的吗?
    恶寒感是怎么形成的?
    夏季高温天气,也会发生恶寒,甚至于寒战高热,这时候产生的恶寒、寒战是皮肤的感觉神经传导到神经中枢的吗?
    希望能够复习一下西医病理生理学关于发热的机理以及休克的机理。皮肤中的温觉感受器可以感觉外界气候温度的高低,并经过感觉神经出入神经中枢。而恶寒的感觉根本不是感觉神经产生的。

-=-=-=-=- 以下内容由 中西医融合观2008年12月31日 03:40pm 时添加 -=-=-=-=-
并经过感觉神经出入神经中枢。而恶寒的感觉根本不是感觉神经产生的。
更正错误:
并经过感觉神经“传入”神经中枢。而恶寒的感觉根本不是皮肤中的温觉感受器产生的。也不是感觉神经传导的。
18
发表于 2008-12-31 15:4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8/12/30 04:46pm 发表的内容:
逻辑证明的两种方法
  一,直接证明。
  直接证明就是从论据的真实直接推出论题的真实的一种证明方法。
  二,间接证明。
...
这是回复“壶中人”的帖子,如果先生感兴趣,我们另外开个题目进行讨论。
19
发表于 2008-12-31 15:5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
余先生上传这个格式,我的电脑不支持,大费周折,下载摘录片段,
说真的,尽管论坛上不少名医,而能够真正用心思考中医经典理论的不多,故使本人感兴趣大费周折下载也不多。
可惜余先生尽管用心思考中医经典理论,并未能真正立足中医经典理论
[
第四章 表里阴阳原理
由上表可以知道,安静状态下人体的内脏血流量所占比值很大。而运动时,虽然心输出量增加,但内脏血流量绝对值反而下降,血液大量流向外围组织。由此可以得到一个重要推论,即
A,氧化代谢比较强的组织的前阻力血管舒张,从而增加这些组织灌流量;氧化代谢比较弱的组织的前阻力血管收缩,从而减少这些组织血液灌流量。
由A很容易得到另外一个推论,即
B,氧化代谢比较强的组织的毛细血管动脉压比较高;氧化代谢比较弱的组织的毛细血管动脉压比较低。
之所以在人体不同状态下出现血流量的不同分配,是因为人体总血流量是有限的。有限的血流量将优先满足氧化代谢最强的组织,为这些组织提供能量和氧气,并带走代谢产物。这种优先满足方案必然是通过神经控制实现的。因此,又一个重要的推论是
C,氧化代谢比较强的组织将对其他组织产生神经抑制作用,能抑制其他组织氧化代谢强度,减少其他组织血液灌流量。
推论C正是表里原理的具体内涵,其本质是不同组织间的神经抑制原理。
已有的生理资料表明,中枢神经系统除了有兴奋活动外,还具有抑制活动。中枢抑制可以发生在突触后部位,也可以发生在突触前部位。
————————————————-
试着提几个问 题:
1,为啥有的组织氧化代谢比较强呢?
;2,如果“氧化代谢比较强的组织将对其他组织产生神经抑制作用”那么大脑是人体神经控制中枢,也是智能思维中枢,为啥不能主动控制血流分配?
中医理论说:天为阳,地为阴,
人体外为阳,里为阴,
阳为气,阴为味;阳升阴降,;
阳气者,烦劳则张;
日为阳,夜为阴;
动为阳;静为阴;
气为血之帅。
当人体处于白天、运动,其气阳胜,向上、向外扩展;当人体处于夜间或安静时,其气之阳性特点收敛,阴胜,主藏,转行内藏;血也从之。
[当人体某一组织发生严重炎症时,该区域的氧化代谢显著亢进,这将使i增大。人体的这种反应原本是一种负反馈性质效应,即i增大可以消除局部炎症反应。但是当i过大时,必使血压偏高,从而减少组织液回流量,加剧炎性渗出和组织缺氧,形成正反馈的病态反应。通常炎症区域一些致病因子有损伤血管作用,]
[当人体某一组织发生严重炎症时,该区域的氧化代谢显著亢进,这将使i增大。人体的这种反应原本是一种负反馈性质效应,即i增大可以消除局部炎症反应。]这种假释的潜意识是以生物控制论为框架!西医的这一论点迷糊了大量高等学者的灵魂,

3,那么,为什么“人体某一组织发生严重炎症”呢?
中医理论是“阳胜则阴病”。!
因为阴病(比如劳伤肾、饮食伤脾胃)而阳胜,心火无制,进而氧化代谢亢进,火郁严重,引发炎症
为啥不思考是氧化代谢显著亢进引发炎症?使单位时间内心输出量增大?
从阴阳偏盛、五脏虚实思考,,也就与中药的四气五味的配合应用,显得顺理成章。
20
发表于 2008-12-31 16:04: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先生们是有相当深厚的现代医学知识。也就是有很好的智慧,因为七弯八绕,成为强弓之末而折于一道小小的坎儿,,也影响着中医折于西医之下,真的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13:38 , Processed in 0.12602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