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日出江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2:32: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这就是先生所谓的——經絡與五臟的共振現象?先生如果认为很有道理,不妨请先生沿着这样的路走下去。


我认为这是垃圾!
12
发表于 2009-1-12 12:43: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9/01/12 00:32pm 发表的内容:
这就是先生所谓的——經絡與五臟的共振現象?先生如果认为很有道理,不妨请先生沿着这样的路走下去。
我认为这是垃圾!
建議先生認真看看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1月12日 00:44pm 时添加 -=-=-=-=-
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   89歲老中醫 馬光亞   
    中醫脈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舊的社會多數人重視中醫,認為中醫看病,病人不必
開口講病,三指一按,便知道病在哪裡,提起筆來開方,可以藥到病除。其實,沒有這麼 
神祕,今日社會一切從新,醫學進步,更不會落後。中醫的脈學,將露出新的曙光。   
   我臨床五十年以上,沒有幾天不為人看病,看病第一要辨明病證,病證有陰陽虛實、
表裡、寒熱之不同,臨床觀色問證,得到患者病情之後,要以脈象來作最後的決斷。然後
才有把握為病人開方、故看脈確實極為重要,我當年學醫,最初讀李中梓醫宗必讀的『四
言脈訣』,後來讀李時珍的『瀕湖脈學』,還覺不夠,再去讀張石頑的『診宗三昧』及陳修
園醫書的脈訣,張石頑的『診宗三昧』,比較淺顯而深入,易讀易知,他以色脈合為最可靠
的診法,將色脈、脈位、脈象、經絡諸論,說得十分透徹,我認定『診宗三昧』,是一部研
究脈學的好書。
  最近,我得見一部研究脈學的新書,是研究物理學高深而大有成就的學者王唯工所著,
這一書出現,是中國脈學超時代的進步,他有很好的科學研究的素養,先精通了現代醫學的生理、病理。因發現中國醫學是最佳而能救人的學問,乃特意取中醫的脈學來著實研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才寫成此一部書。
    我數十年臨床,雖對許多疑難病證,能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時代進步‧我不能以此為
足,要開步向前求進,才能有登蜂造極的一日,王唯工的表現,是值得我欽佩而取法的。
我要從他的新著中,求取脈學的進步。
    王著脈學是研究脈的原理,不是在脈的形象上多費功夫。古人言脈,大部是著形象的
考究,八脈、二十八胍、三十脈,不外是在形象上兜圈子,王研究脈的原理,認定「氣
是脈的原動力,李時珍、張石頑等雖曾說過脈是候五臟六腑之氣,但王唯工貝體說出「共
振」的道理,是更上一層樓了。氣為血帥,血液循環發生共振的現象,從現象可看出五臟
六腑之間相互關係及影響,而認識不同的脈。從古中醫用三個指頭把脈,王唯工發明了脈
診儀,只要用一個小片電極片碰觸脈搏,病人身上的十二經脈全部顯示在螢幕上,並可列
印診斷書,這是中國醫學在脈學上,進步登上最高的境界了。
    我對王唯工的脈學新著出版,證實中醫進步,表示祝賀之忱,持為之序。
    2002年8月15日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1月15日 11:51am 时添加 -=-=-=-=-
馬光亞醫師簡介
馬建中字光亞,湖南省湘潭人,生於1914年,其外祖父彭公文彩為湘中名醫,15歲即隨其習醫,盡得真傳。1951年入台,歷任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教授、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著有多本中醫論著,2001年北京衛生部主編「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收為百名中醫臨床家之一。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2:49: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我已经看了。我评价理论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能不能正确指导实践!


在医学界,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类似的不能指导实践的垃圾理论太多。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4:1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如果细胞固有自身振荡频率为N,而其控制神经对细胞的有效作用频率为M,则该细胞实际的振荡频率为两者的拍频N-M之绝对值。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15:0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只有对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有所了解,才能正确理解各种病症中病态感觉产生的细胞生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这些病症产生的病因,从而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0:3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神经信息传递的方式是调频,即信息以频率方式传递。所以对细胞振荡频率变化的了解必定有助于理解病理和生理。
17
发表于 2009-1-14 12:23: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9/01/12 00:49pm 发表的内容:
我已经看了。我评价理论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能不能正确指导实践!
在医学界,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类似的不能指导实践的垃圾理论太多。
這已經應用在臨床了
且可與中醫理論相連繫
先生卻視之為垃圾
也罷!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2:2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不好意思,我确实没有看出能对临床有什么意义?

搞个仪器去测量脉搏,大陆也很多。我也都没有看出有什么意义。
19
发表于 2009-1-14 14:05: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这个贴子最后由逸湘在 2009/01/14 02:0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日出江花2009/01/14 00:28pm 发表的内容:
不好意思,我确实没有看出能对临床有什么意义?
搞个仪器去测量脉搏,大陆也很多。我也都没有看出有什么意义。
搞个仪器去测量脉搏是沒什麼
可是找出臟腑與經絡同頻率共振就有意義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4 14:08:3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五章《细胞内化学反应振荡》

我还是没有看出有什么意义?


先生知道什么是共振吗?知道要用什么样参量来描述共振行为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13:45 , Processed in 0.0838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