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墨魂浓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50:34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哈哈!不是贬低你,你算什么玩意?拿一个中药里气性之一“干”是什么都不知吧?哈哈!你也配和我论中医?拿镜子照照吧…
12
发表于 2009-1-23 14:51:52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我提供一个链接,供各位参考:
http://www.shanghan.com/bbs/thread-53044-1-1.html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5:36:15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这个贴子最后由墨魂浓醇在 2009/01/23 03:37pm 第 1 次编辑]

从中可以看出三个学医方面的重点!一因人而异,二自由学习,三启迪悟性。这就是我师在理论学习上与众不同的培养传承人的方法。
14
发表于 2009-1-23 15:48:2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下面引用由墨魂浓醇2009/01/23 09:26am 发表的内容:
在跟师学医过程中,我曾问老师怎么才能学好医?老师回了一句话:你只要把“寒热”搞得清楚就不错了!
哈哈!我这老师太有水平吧?
不错。医道虽繁,然简言之,不过阴阳而已。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6:35:30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在医技传授中,象形药在师传中是有的,如我师传我的治蛇咬伤药,其药物形状似蛇头,是我师解放前特拜一专治蛇伤的师父所得一秘方。另还有杂七杂八的象形药传授,这就是为我今天的中医药研究当中象形药研究成功一部份的理论直传。
在具体的实践中,野生中草药的认识,通过每天随师出疹,沉途小道傍就生长了不少的品种。如竹叶柴胡、乌药、乌头、首乌、淫羊霍等一百多种,在不特意的时间安排中就自然而然地等熟习了。
16
发表于 2009-1-23 16:45:4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更一字:出诊---出疹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1月23日 04:46pm 时添加 -=-=-=-=-
谢谢交流随师心得!
17
发表于 2009-1-23 19:16:5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不教学生“德性”的先生,原本就不佩作“医生”。楼主有如此的德腥,在中医面前还应先洗潄洗漱,在抖搂你那点“干”货也不迟……
多少讲点卫生,那能执意吐痰!校正你的德姓,不看你,是看你居处的版图,不失一个“亲”字。莫以为中医无人,说干脆点,你再显巴也是“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荀嘴尖皮厚腹中空”……
谦虚点没坏处,看看本坛中医有几个同你一样,有着一味错,且“错”拗下去的?如此下去,你不害羞吗?我有点替你“臊”……
18
发表于 2009-1-23 21:33:3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下面引用由大实话2009/01/23 07:16pm 发表的内容:
不教学生“德性”的先生,原本就不佩作“医生”。楼主有如此的德腥,在中医面前还应先洗潄洗漱,在抖搂你那点“干”货也不迟……
多少讲点卫生,那能执意吐痰!校正你的德姓,不看你,是看你居处的版图,不失一 ...
仁兄:这些话中有三处出错:“德腥”、“德姓”、“竹荀”!另外,你引用的这副对联也错了。我是个作家,帮助你纠正一下:
“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是明代才子解晋所撰的一副挺有教育意义的好对联。
为人要老实本份,做学问要认真严谨,做中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3:17:48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每一个真正的中医人都会轮到自己授徒的,怎么授徒可是中医人一生之大事,因为经过了数十年艰苦奋斗换来的成果得传下去。当然,也有许多一生中没有作为的就无从谈起。
关于徒弟人选得靠运气,不是什么人都行。就是高学历的研究生想投师不一定看上,因为仅仅靠热爱中医和是高学历是不行的,主要首选的是悟性。中医授徒人选如达不到条件,宁可不授。师傅授徒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得到后人的发展,如果后人在传授基础上并没有发展有何用?还不如让后人另选其它事业去做。
学习中医如要照本宣科的学校式教育,自学则成。另要多学书本外的知识,不投师是不行的。所谓投师的目的,是在较短时间内学到老师的秘术及书上未有记载的理论,使自己有限的生命阶段里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并产生出自己的知识传承下去。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0:54:39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授徒学习中医?

学医人的悟性,则是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并要会从繁浩的中医书籍中去找出少量而重点的精华内容等等。当然,在中医书籍里也还存在有不少的错误,因为它是个人的认识言论流传下来的,并没有统一众多医者的认识上书。所以,最关键是要靠学医人的识别能力。
在我跟师学后,又到另一卫生院工作。其间遇见另一老师,也就是后来成立县中医院的第一位院长。我曾让他说古方剂量,他也是按书上说古时的度量和现在有差别,我也承认有变化。但是计数和形体有变化吗?我请他解释“石膏如鸡子大”和“大枣十二枚”是多大剂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11:35 , Processed in 0.0518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