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墨魂浓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21:43:08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无独有偶,在易学领域里,也存在易学家们并不明白阴阳学中的“卦”理论,却引用进去,出现了牛头不对马嘴的胡说。因此在《易经》一书里,所有的单“卦”和“重卦”卦辞解释,和“卦”的含义格格不入,以致笑话连篇。不过它的卦辞确实有哲理部份,这就是医易两学对阴阳学引用的似懂非懂相同之处,只不过中医要强点吧了。
12
发表于 2009-3-2 21:59:04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中醫本有
導引、行氣、蹺摩
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
把自己陷在湯藥中
然後去質疑"內經"
何苦呢?
13
发表于 2009-3-2 22:33:04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下面引用由墨魂浓醇2009/03/02 09:12pm 发表的内容:
在“三阴三阳”认识上,《内经》中有三种线索。一是“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的线索,二是“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的线索,三是“其生五,其气三”的线索,三种线索分解合起来才能认定什么是“三阴三阳 ...
    一、“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说的是什么是三阴三阳。
    二、“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说的是怎么理解三阴三阳。
    三、“其生五,其气三”与三阴三阳无关。
    特别忠告:先生说的“古医们并不明白真正的‘三阴三阳’,而是根据字意胡编出来的一篇‘伪三阴三阳’”是错误的,错在先生的不理解,不在《黄帝内经》。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00:06:51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的这一线索中,只有从阴阳学里卦理论部份中去找,除此之外,不可能从阴阳学里其它部份找出。如四卦里的阴中之阳卦来说,为二阴一阳,说明阳气初生,也可以说明阳气初运,所以定为“一阳”的理论依据。阳中之阳卦为纯阳,说明阳气由初生阶段发展到隆盛阶段,也可以说明阳气由初运程度达到在顶盛程度,所以定为“二阳”的理论依据。阳中之阴卦为二阳一阴,说明阳气由隆盛阶段发展到衰弱阶段,也可以说明阳气运行由项盛程度下降到减弱程度,所以定为“三阳”的理论依据。三阴反之认识则可。
以上则是以阴阳中的卦理论来证明“三阴三阳”的有力证据。
“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的这一线索中,说明“三阴三阳”的形成并不是和阴阳的一分为几出来的,因为阴阳的分化只有一分为二,是对立的哲理出现的,也就是说不可能有一分为三不对立的哲理出现,所以说“不应阴阳”是不和阴阳分化的意思。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1:45:03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其生五,其气三”这一的线索中,是指五行中有“三阴三阳”存在。但是在一个层次中的五行中是不会出现“三阴三阳”的,只有阴阳中的两个层次的行合称的五行里才会产生,也就是说具体一点只有四象里才包含有“三阴三阳”。
“三阴三阳”的形成是阴阳各自分化戍四象后才会有的,也就是四象是讲阴阳的分化,而“三阴三阳”是讲的阴阳的组成,这样完成了阴阳的分化和组成统一内容。不然,阴阳学中只有阴阳的分化内容而无阴阳的组成内容是行不通的。因为在事物里都存在有分化和组成形式,用什么思想去指导认识呢?并从中可以看出“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的认识,也就是说阳的组成离不开阴的部份成份参予,阴的组成离不开阳的部份成份参予
16
发表于 2009-3-3 14:49:46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以指指月
莫忘月
但見指
17
发表于 2009-3-3 18:07:02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下面引用由墨魂浓醇2009/03/02 10:11am 发表的内容: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在《内经》一书中,存在着三大千古疑惑,因为此书是拼拼凑凑集成的,其中的疑惑自然是正常的。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出现,但是并没有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研究配方。是失传还是连 ...
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但不明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就不知道冬吃罗卜夏吃姜的道理,不不知道冬吃罗卜夏吃姜的道理,就没明白中医的阴阳的道理,也就没有搞清中药里的药物属性,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药物的属性?因为,中医教材里对药物的属性定义就错了,后学怎么会明白,就以姜的针对治疗的脏腑位子,教材上的解释基本是错误的,这个概念如果是错误的,我们怎么可能明白夏吃姜的道理,且也决不是什么人都要夏吃姜的,但绝大部分人是一定要吃的,这也是火神派疗效卓著的道理.不明白内在之原因,是很难理解火神派的,且八纲的阴阳,到底是指什么,是泛泛的哲学意义吗?决不是的,这个八纲的阴阳,是人体的一个脏器,是有具体所指的,他又是人体一切阴阳之根,把握了这个一切阴阳之根,就决定了用要的方向.

-=-=-=-=- 以下内容由 哲学家2009年03月03日 06:09pm 时添加 -=-=-=-=-
但是,学中医的人,又有几个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哪?
18
发表于 2009-3-3 18:12:33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9/03/02 04:30pm 发表的内容: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出现,但是并没有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研究配方。是失传还是连古人也配不出来?不知!
為什麼一定要有配方呢?
導引行氣不行嗎?
[[冬吃罗卜夏吃姜]]就是这个理论指导下的研究配方。
19
发表于 2009-3-3 18:21:38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下面引用由董建军2009/03/02 09:59pm 发表的内容:
用炉子烧开水符合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特性吗?
是呀,所以中医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不是阴阳概念下的,是五行意义的,把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特性放在阴阳意义下,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热则寒之,寒则热之才是阴阳观的正确体现.
20
发表于 2009-3-3 18:25:16 | 只看该作者

《内经》中的千古疑惑

下面引用由哲学家2009/03/03 06:12pm 发表的内容:
]就是这个理论指导下的研究配方。
不吃藥
不是更能符合內經之真意

-=-=-=-=- 以下内容由 逸湘2009年03月03日 06:26pm 时添加 -=-=-=-=-
內經五常政大論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其八
無毒治病  十去其九
穀肉果菜  食養盡之
無使過之  傷其正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2 02:50 , Processed in 0.06824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