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吴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6-21 07:01:28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A、从上述伤寒论的提纲证来看,准确是说不应该把伤寒论看作
是六经辩证的典范。它的“六经辩证”有违(内经)里的中医理论。
B、但为什么根据伤寒论中所描述的方剂,根据所描述的症状来治病又行之有效呢?所以把(伤寒论)看作是一部“经验医学”或“验方集”比较恰当些。
   《伤寒论》六经辨证有别于《内经》,今人研究它是在《汤液经》基础上发展而成,《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基础是中医界比较公认的,因此不能仅仅看作是“验方集”。






12
发表于 2009-6-21 07:44:52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内经》天人相应观,七情致病理论奠定了中医学生物—心理—自然社会医学模式,仲景《伤寒论》确定了中医时间、动态医学的辨证论治诊病方法,是对《内经》的继承创新。
13
发表于 2009-6-21 12:30:34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好贴!如果中医人都像这位学者严谨的治学,中医不是目前的这种状态!!
   这个问题问的深入、细致,却忽略了提纲。
   注意的问题是:经络虽然是从六经中演化出来的,但六经不是经络!
   这位学者的问题,我们可以逐一的相互探讨。
  
14
发表于 2009-6-21 12:45:37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下面引用由吴仪2009/06/20 01:14am 发表的内容:
1、比较太阳经受邪的症状:
  (内经)和(伤寒)的记载是基本一样的。都出现的是以太阳经脉循行部位的症状为主。只是内经中多了腰痛,而(伤寒)中记载了脉象。
    这条比较,是《伤寒论》和《内经》相互补充。没有大的分歧。
下面引用由吴仪2009/06/20 01:14am 发表的内容:
2、比较阴明经受邪的症状:
  (内经)上记载是以阳明经受邪后所出现的阳明经循行部位症状。
  (伤寒)的“胃家实”指的是胃腑受邪的症状。从这点来看,(伤寒论)有点经腑不分的嫌凝。
     《伤寒论》指出了《内经》阳明经脉巡行部位为之外的脏腑变化,胃家实,指腹证,但还有手阳明大肠的腹实证,也可以出现。
      先有《内经》,后有《伤寒》,说《伤寒论》遵从《内经》,未为不可,省略了经证得巡行,是可以理解的!
     有点忙,后在讨论!
15
发表于 2009-6-21 19:36:04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如果说伤寒的六经包寒经脉和脏腑的话,那么
   1 据伤寒仲景的自序中可以看出,内经的成书早于伤寒,内经中把经,腑,脏都是分开来的,那么伤寒里却未分开,就经腑分不分开来讲,伤寒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辩证论治应不应该把经,腑,脏分开来辩呢?
   2 仲景是人不是神,是人的话就或多或少会出错的
   3 任何一门科学要发展,就得不断地修正以前错误的东西。并把正确的加以深化,中医学也是一样的
16
发表于 2009-6-23 12:28:36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下面引用由fys382009/06/21 07:36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说伤寒的六经包寒经脉和脏腑的话,那么
  如果说伤寒的六经包寒经脉和脏腑的话,那么
  1 据伤寒仲景的自序中可以看出,内经的成书早于伤寒,内经中把经,腑,脏都是分开来的,那么伤寒里却未分开,就经腑分不分开来讲,伤寒是进步了呢还是退步了?辩证论治应不应该把经,腑,脏分开来辩呢?
  2 仲景是人不是神,是人的话就或多或少会出错的
  3 任何一门科学要发展,就得不断地修正以前错误的东西。并把正确的加以深化,中医学也是一样的
     好!问到问题的实质!要探讨这个问题,就必须明白:经和脏腑的关系。我们用天人合一的理念来演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把中国的大地比作人体,那么,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域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如同人体的五脏,地域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注意,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地域就有了春、夏长夏、秋、冬的季节特点。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地域的气候变化呢?“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经”在这里是什么呢?是风流行的路线、方向;中国古人详细的记录了地域随时间的变化,形成了七十二候,这个“侯”就是各地随时间变化的症状。而风的方向、路径则是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但是由于观察条件的不足,只能总括为八个方向,就是八风,《灵枢》中有详细的介绍。
     这与经、脏腑有什么关系呢?看古人观察大地,随着“经”-风的流动,各地的气候有了不同的变化。古人在描述季节变化的时候,自然将本地的特点也描述了出来。《伤寒论》就是这种情况,其实是用“经”描述了“脏腑”在这个气机状态下的变化,自然的将二者融合在一起,说“经”的时候,脏腑也被描述了出来。
     这就是经腑二者的关系。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经”,有自己的时空-时间性和实体性,不是虚无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6-23 17:20:13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谢谢医源老师,受教良多.但
   1 还是不大看的懂.可能是太深奥的原故
   2 辩证论治都离不开病人.在对病人辩证时是内经的把经,腑.脏分开好还是伤寒的不分开好呢[USECHGFONTE]
18
发表于 2009-6-23 18:19:54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从《内经》的经症到《伤寒论》的经症兼腑症是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经络与脏腑是一个整体,经症与脏腑症状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当从整体把握,这是中医的特色。
19
发表于 2009-6-24 11:14:48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下面引用由吴仪2009/06/23 05:20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医源老师,受教良多.但
   1 还是不大看的懂.可能是太深奥的原故
   2 辩证论治都离不开病人.在对病人辩证时是内经的把经,腑.脏分开好还是伤寒的不分开好呢

    1、这需要慢慢的悟,不能着急。道理简单单内容庞杂,需要层层深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还是有好多人在蜀道中穿越!!
    2、脏腑好比是一个城镇、都市,经好比是连接城镇的道路;如果一个地方发生拥挤,不但要看到都市-脏腑的变化,还要注意这一整条道路经过的地域的变化。这就是全局纵观!而“经”在人体,联通脏腑,巡行体表,就出现了疾病的巡经分布。你说是掌握整体好呢,还是单一的掌握经、或脏腑好呢?
    这是复杂的,简单的是六经,它根据阳气多少奖生命体分成了相应的区域(包括了生命体的内外),各区域的链接就是经络。
    大道至简,但要达到“简”,必须从繁开始!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21:57:10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内经)中的六经辩论与伤寒论的六经提纲证的比较

   医源老师对天人合一挺有研究的。
   但天一合一是讲的自然界变化对人的生理和病理的影响,而辩证论治讲的是依椐病人的证的变化指导治疗的过程。两者还是有点差别的。
   医学的产生离不开人体的结构。不管中医,西医都是一样的。离开人体结构的医学那就不是一门科学了。
   中医的辩证论治过程一样离不开人体结构。对人体脏腑经络分辩得越清楚,辩证也就会越准确。如果脏腑经络分不清楚。那么辩证得出的诊断就会越含混。治法治则的准确性就会越差。给出的方药中病的机率就越小。
   所以我还是认为伤寒中经腑脏不分同内镜比较来说是一个错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6:25 , Processed in 0.07712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