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壶中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3-11-22 17:53:1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先给道士顶礼了!   
    在下小虫虫,见到道士应当先顶礼的。
    在下上学时也有此惑,但当时只敢说是十人十方,“千”是个大样本,不好调查呀。
    后亲历一事,遂不甚惑焉,事如下:
         在下有一初中同学,自幼患关节炎。多年前即已继发强直性脊柱炎,断续求治,无显效。后听说在下正跟我校一老中医出诊,遂远途乘车来求治。老先生平素以用方药味少、药量轻为特点,诊后却开了一个近20味药的方子,量亦不轻。嘱服汤剂无不适,则可为丸久服。
         因其来诊不便,只好由在下每个假期回去看看他,然后稍作加减,给他配半年的药丸。为此,在下便留意查找各医家治疗此病的经验。后读到  焦树德 先生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治论述时,大为震惊——因为我老师所开的方将近20味,与 焦老所出的方药只差4味!我跟老师有一年多,很清楚他老人家确实没有看过 焦老的书。
         这要没有个共性的东西作指导,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老先生平素几乎是不开大方的。(该同志现已吃药丸近四年,还算可以。且没见有“肾毒害”之征兆。)
         后来又胡乱地翻五六十年代的《中医杂志》,看了些经方医案之类的,发现不同年代、不同的人往往会有相类似的治验经历。
         故知以前所见,实是人云亦云而已。
      君所谓“同一病例”,应是指同一种疾病吧?因为同一个病人是很难有机会被“千”个中医治疗的。
      中医治病是切“机”而治,所以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这个您肯定知道。
      以小虫的看法,如果有一个病人、或一种病,在某个时候该用麻黄汤或某个20多味药的方子,让一千个中医看,不大可能出现只有一个人能开出麻黄汤或那个大杂方,而另外的人搞了999个花样这种情况。
      除非这一千个人都是那位硕士的师兄弟。
12
发表于 2003-11-22 22:47:5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一群鸵鸟,竟然不承认中医的事实现象,你们在讳避什????????????????
13
发表于 2003-11-22 22:52:4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一只菜鸟,中西医什么都不懂,你咋呼个啥!
14
发表于 2003-11-22 23:29:4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文章并非新观点,无非是想说病与证的关系。
15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10:33:1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注意,中医西医是具有质的差异性的两门学科,中医的证挂在西医病的枝头,这是人为形成的,而且十分别扭和不逻辑,所以我们首先要把病的概念弄明白,中西医不能含混。执中医之观点去评判西医不科学,执西医之观点去评判中医同样不科学。思维逻辑的混淆已经成了中医的一大公害。
16
发表于 2003-11-23 12:02:1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玄隐子在 2003/11/23 12:20pm 第 2 次编辑]

壶中人、小虫、学海等都说得不错,牛道士嘛,他就会反传统,只要你在哪儿讲传统的好处,他就在哪儿举起大旗一挥:与时俱进,你们懂不懂!
嘿!难道你就不吃大米了吗?这也是“传统”的东东啊!是否整天就吃点钙片、复合维生素之类的玩意呢?然后,生了病,就搞点三素一汤,或激光、小刀、基因什么的?:)
17
发表于 2003-11-23 12:24:4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看过一个小品吗?赵丽蓉和巩汉林的一则关于拍摄评剧MTV的故事,不正和某些正积极改造中医的人有共同点吗?改的面目全非了还能叫原来的名字吗?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改的面目全非了,一句我不了解就能推卸责任吗?在自己所认识的层面上盲目的跟风能逃避共犯的嫌疑吗?
18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3 15:23:5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我喜欢牛道士,理不辨不明,道不悟不真,没有相反意见,我们怎能知道自己的弱处,怎能知道自己的谬误。谢谢牛道士!
19
发表于 2003-11-23 17:01:4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下面引用由牛道士2003/11/22 10:47pm 发表的内容:
一群鸵鸟,竟然不承认中医的事实现象,你们在讳避什????????????????
给 道士顶礼。
   
    君所谓“中医的事实现象”是假中医们搞的。他们有中医之名,无中医之实。
    可能您还没见过真实的中医,这个事挺不幸的——因为您毕竟对中医还感点兴趣呀。
    也可能您已被烙上了“中医”的烙印了,是不是某个中医院校“害”您了?我有好多同学就常骂中医学院把他害了,真是挺不幸的。
     
    我有一位同寝同学,本科是中医学专业,他说他们一班的同学有很多都骂中医、骂学校害他们。其毕业后在某学校教药理与病理。后因“实际”需要而考研,因为已经被“烙印”了,不得已,还得考中医,选个外(皮肤)科,考上了。 第一学期,我们寝常激烈地争论中、西的问题,他对“中医”的批判比您深刻。
    后来学时安排是要跟导师出诊的,他的导师病人很多,当然是因为有疗效。所以他近两年抄了很多方,对有些病的诊治也很熟悉。
    还是因为被“烙印”了,毕业后到一家医院皮肤科门诊工作。因为用导师的路子治好了几个本院原“中医”没治好的病人,遂被视为高手,每日门诊量三、四十人。于是被逼查书、卖不到就复印。去年春节时给我打电话,第一句就问我现在还跟不跟老师出诊。我说不跟了,他接着就教训我,最后说,他现在很后悔当时没多跟学校里仅存的几位老先生出诊。
    这也是“中医的事实现象”呀,我们有什么好“讳避”的呢?
   
    小虫很幸运,在无知的时候遇到了能用事实说话的真中医,所以糊涂涂地进了中医院校还算有所得而出。您本应也是有所得的呀。
    您现在是很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了,但您真的还不了解中医,所谓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几千年的事实咱就不说了,就算您所在的学校或医院的“中医”们及“事实现象”都很惨不忍睹,只要您能放一放现在的心情或观点,在这个论坛上您也不难发现有真能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中医呀。
    不能排除有一些“中医”,甚至是权威专家教授学者等等,他们常常需要把脑袋插在土里。但那能说明什么?
    看问题只能从一个现象、一个局部、一个角度看,眼前的“树叶”总也不愿摘下,那跟驼鸟又有什么区别呢?
20
发表于 2003-11-25 13:19:4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硕士”的奇文

硕士的文章,确实很有问题。什么是证?什么是病?中医为什么要辩证论治?虽然也辨病,却往往不是西医所说的病。这些问题不是很容易闹清。近二十年的证实质研究不很满意,有许多反思文章。鄙人有一篇文章(因为太长分为两篇了),未及发出,反思热却过去了,准备发在本栏目,请大家批评。
我坚信,辩证论治是中医之长,说是特色也可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7 00:22 , Processed in 0.07147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