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李国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7:29: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先生见笑,是笑道么?阴阳是万物生息之道,中医的这个认识需要把万物都写出来么?只要符合“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互生、互化、互根、互用”的阴阳之道,就是中医对于生命运动之阴阳的认识。发汗伤津,泻下伤血,对津液血液的运动变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是正确指导临床的思想基础。太阳病脉阴阳俱紧,是津血俱壅,厥阴病脉浮缓,是津血不壅,阳明病脉沉紧,是血气壅聚,太阴病脉弱,是津气不足,少阳病脉弦是津气壅聚,少阴病脉微细,是津血俱亏。人生命运动,客观表现就是津血的运动,不辨津血变化,治疗就不免带有盲目性。
谢谢您的关注!
12
发表于 2009-9-20 17:46: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楼上的老师们讨论的好,学习了。
13
发表于 2009-9-20 20:08: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其实很简单,阳气就是热量(红外线的表现,人体外则为太阳的热量,内则为ATP等产生的热量),而津液就是吸附热量(阳气)而润泽五脏六腑皮肉筋骨的“活性水”——与结缔组织等处于络合液晶态的水!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21:34: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听说有“红外线热影像摄影诊断仪”,伯龙先生是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吧?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项有意义有发展的研究工作。都说西医发展快,西医的发展基本上是建立在药品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上的。因为病菌病毒的变异快,新的药物研究就快,设备也快。中医不行啊,中医是建立在对生命运动的规律性认识上的,这个规律的变化是很慢的,是随着地球的变化乃至随着太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支持用现代科技解释中医。
15
发表于 2009-9-21 07:52: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谢谢楼主的赐教,不过,没有回答学生绿芸的八纲辨证中辨阴阳的问题,到底是辨什么?是辨书上的阴虚,亡阴亡阳等,还是辨你的津液和血液,在临床上显然都不是。
楼主将哲学意义上的阴阳与物质层面上的阴和阳颠倒不分。
问一下:补阳药补的是什么?难道是津液吗?补阴药补的是什么?难道是血液吗?中药里不是还有补血药吗?
津血同源,相互影响是不错,但为什么非得分谁阴谁阳那?不分的话在临床上照样可以解释生理病理现象。乱分的话更让人难以理解。
16
发表于 2009-9-21 10:25: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回告:告全国名老中医书!(评告全国青年中医书):你的想法是想通过这个“书”,让我们国家重视中医,这种意图是好的。但我建议你还是静下心来去看一看王宏图讲的《内经》视频。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1 14:25: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四逆汤证阴阳俱竭,为什么方中不用滋阴药呢?能解释清楚也许就明白血液与津液的阴阳之分是不是乱分了。
18
发表于 2009-9-21 16:10: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四逆汤回阳救逆之剂,四逆者,四肢逆冷。中寒之后,功能下降,急宜回阳。功能恢复,再做调理。或久病阳微。
你说阴阳俱竭,只是一个方面,在这个方面里,阳病为急,急则治之,过后,必补阴,即津液和血,这是临床上的一个常识。
看看《方剂学》,《中医治法与方剂》,《古方今释》就会明白。
哦,这个好像和你的津液,血液,阴阳问题不太关联
19
发表于 2009-9-21 19:3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四逆汤证阴阳俱竭”的说法是错误的,四逆加参汤才是阴阳俱竭,所以加人参就是补阴!
20
发表于 2009-9-21 22:17: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读《伤寒论》辨气的实质

阴阳俱竭在临床上可以说是死亡的过程,中医上称“阴阳离绝”。可能发展为一厥不复之死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9:14 , Processed in 0.0523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