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水煮中医
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一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早在2007年3月21日,国务院十六部委就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二○○六-二○二○年)》纲要中提出中医药创新发展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这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和战略高度为中医药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中西医结合历来有两种观点: 有些观点认为:中医理论是实践中产生的,在临床上还具有一定的疗效,它当然地具有正确性和合理性.它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土壤中产生的,没有必要接受任何西方医学的检验,应该独立发展.另一些观点认为:中医是古代朴素思想的产物,它与现代医学相去甚远,它代表的方向是落后的.科学精神和理性使科研人员和决策层认为:人体工作原理应该具有唯一性,中西医最终将结合,产生一个全新的医学理论.
但问题并不简单,来自中医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
以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领衔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在<这一现代化发展研究报告>中认为:中医现代化战略选择面临以下问题:
1.难以处理保持中医特色优势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
2.难以解决中医理论的现代认识问题.
3.难以确定推进中医现代化的途径.
4.导致中医现代化研究比中药现代化研究更为复杂,影响了中医现代化战略研究的展开.
我们从中看到政府的期望高于中医科学界.
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揭示尚未认知的现象和规律,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让我们从假说开始:
假说:1:中医理论是正确的。
2:中医理论的核心理论是正确的:如阴阳,五行,经络,荣,卫,营,血,气,病机理论(十九条),四气五味,归经等。
3:西医理论是正确的。
4:如果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话,那么他们一定可以转换成一种描述方法的。
现代生命科学已找到许多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我们从受精卵开始追踪人体的分子构建过程,即可以校正中医理论,又可以校正西医理论。接近人体本来面目的理论最终只有一个。而这个理论必须是自成的,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她的。
如果在分子构建中发现金生心,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诸如此类的结论,请不要惊讶.
生物的自组织性说明,生命具有特殊的组织方式和规律,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总装配图,将对整合和未知因子的探索起到推动作用。 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是发育途径中分子改变将导致形态形成和功能特征上的宏观改变。相反,一个宏观形态特征群和功能特征群,包括行为,也应该可以沿着发育途径追寻到分子或分子群的变化。绘制这样一个总装配图必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基因的多效性(pleiotropy),首先是发育基因的多效性。二是系统的位置身份信息,特别是发育基因的组织方式。三是神经布线问题,也就是神经系统对外周组织管理组织方式问题。
基因的多效性是指单基因突变引起多个特征的情况。以PAX6基因为例:UniProtkb/Swiss-prot描述它的功能说:这是一个转录因子。在眼、鼻、中枢神经系统和胰腺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为胰岛β细胞分化所必需,与PAX4竞争结合到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生长抑素启动子的共同元件上。通过建立正确的祖细胞区域来调节腹侧神经元亚型的特性。同一个基因显示出神经系统信息,腺体发育信息,外周组织形态形成信息,需要认真体会。
系统的位置身份信息一方面是系统沿前后轴,背腹轴发育的过程—后面会涉及HOX基因的详细情况,而另一方面是一个脏器的分子组成以及一个脏器和其他脏器的关系在结构上的表现。
神经布线的实质就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核心是神经化学分类也就是神经递质的分类问题。而神经递质的分类必须把系统的功能信息和组织的位置信息相结合才能达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我们从端脑发育开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