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复制链接]
11
匿名  发表于 2005-1-11 01:21:24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口渴,喜多喝水,自觉手脚肿涨小便不利,腹涨腹泻,头痛,头目不清,昏昏沉沉,喜睡"似为痰饮主证;"舌红降无苔,脸和手脚心有时发热,失眠"阴虚之象;"腰腿酸痛无力""脉沉细微无力"阳虚之候.本病未提及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若为中年,天癸将竭,又加之形体肥胖,脾肾阳虚,津液不布,痰饮内生,则可见此证,当针对主证施药,可试用五苓合理中;若为壮年,则本虚标实,可用真武,并可用六味善后.
一家之言,请指正
12
发表于 2005-1-11 01:34:53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应该分步骤治疗是最好的,先顾其本用肾气丸,后再随证施治。或者统筹兼顾也可。辨证明则用药不会错。只是先到后达的问题,皆有利弊之分。
13
发表于 2005-1-11 08:04:12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承气法为何有增液承气?
    一碗米,一碗水,如何煮饭?加水煮之。
14
发表于 2005-1-11 08:11:12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火太小,加温水。
15
发表于 2005-1-11 10:28:16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听听王正龙的关于《内经》和《伤寒论》的讲座,对于阴虚阳虚的认识会上一个层次。
16
发表于 2005-1-11 11:34:06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01/10 11:37pm 发表的内容:
阳虚者十常八九,阳盛者百无二三。
应该上上实际临床,切身体会一下。
不是空中临床,是地面的那种。
17
发表于 2005-1-11 11:54:26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喻生在 2005/01/11 12:2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伤寒论叶天士2005/01/10 09:57pm 发表的内容:
腰腿酸痛无力,口渴,喜多喝水,自觉手脚肿涨小便不利,腹涨腹泻,头痛,头目不清,昏昏沉沉,喜睡,眼有血丝,舌红降无苔,脸和手脚心有时发热,失眠,脉沉细微无力。
思考一下:1、上述病证是阴虚还是阳虚,或 ...
太阳少阴太阴同病,猪苓汤+干姜吧。
18
发表于 2005-1-11 14:24:37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不知口渴多饮是喜热饮还是冷饮,如果在临床上可以采取用单味肉桂煎水予之,观察反应。总的来说,愚以为该证为脾肾阳虚,气不化水,失于滋润,舌红绛无苔为水津不布,非阴津亏损,倾向于附子理中汤。
19
发表于 2005-1-11 15:36:22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01/11 03:42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惊蛰2005/01/10 11:19pm 发表的内容:
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中有个病案与之类似,凭记忆,该证是腹胀大如瓮,便溏,舌鲜红无苔且有血痕。
该证是腹胀大如瓮,便溏,舌鲜红苔水滑且有齿痕。也是记忆。
20
发表于 2005-1-11 16:37:42 | 只看该作者

我评三七《姜桂附养阴》一文

下面引用由三七生2005/01/10 11:37pm 发表的内容:
阳虚者十常八九,阳盛者百无二三。
每日临证接诊的二十左右个病人,难得见有一个阳盛的患者,即使患者诉有所谓上火的症状,要么是虚阳外越,要么其火症仅是其标症,其根本还是阳虚。记得王正龙在其讲座中提及走在马路上满大街的人都是四逆汤证,这话是绝对了点,但就我的临证体会,有一定道理。
再者虚阳外越,大家不要必认定是危重病人或虚弱患者才见之,周遭不少起居饭食正常者也不少是属于虚阳外越,是必要用到姜附类方,否则难以为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19:46 , Processed in 0.2724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