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 医 与 易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1-21 01:25:0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 医 与 易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5/01/20 11:25pm 发表的内容:
喜闻 五师 亦有意于易,小子欢喜万分,甲申大寒夜,追寻三六九天蓬元帅去也!今后一年,小子自当苦学计算机并英语,以待他日所用。
所谓闭关一年,其实 二至还乡一九宫
弟子此去,仍有一事放不下,论坛今有假易 ...

疯狂的人又多了一个
12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09:42:3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 医 与 易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5/01/20 11:25pm 发表的内容:
今后一年,小子自当苦学计算机并英语,以待他日所用。
这条路走的对。
轻易不要进入行医这条道路,尤其是中医。
13
匿名  发表于 2005-1-21 13:18:24

[转帖]中 医 与 易

111
14
发表于 2005-1-21 16:25:4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 医 与 易

易道为阴阳?
15
发表于 2005-1-26 10:20:2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 医 与 易

我来为大家服务
16
发表于 2005-1-26 10:25: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 医 与 易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中医学经典文献,四部经典之一《黄帝经》,直接受到《周易》学的影响,《黄帝内经》理论,包括阴阳五行、三才、五运、六气学说和易经理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天地人相合其理论学说,同出一源《黄帝阴阳应象大论篇》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水为阴,火为阳,阴为味,阳为气,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人有五脏以化五气。
易道为阴阳,
隐藏:
--------------------------------------------------------------------------------
《庄子天下》说一阴一阳谓之道,《生气通天论》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窃、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阴阳应象大论》三才说与易相契合《周易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应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此阴阳学说体现了医易思维皆注重天与人贯通。《类经附翼》张景岳著,又首列医易附有河图洛书先天八卦,次序图和方位图,张景岳说:“宾尝闻之孙真人”曰:“不知易不足以言其医”,每窍疑焉以谓易之为书,在开物成务知来藏往,而医之为道,则调元赞化起死回生,其义似殊其用以异,且医有内经借于易,舍近求远,奚然而今年逾不惑,方克渐悟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之气而造化万物人身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具阴阳初静之妙,医者阴阳消长之机,故曰:天人一理者,同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医易相通无二致,“予故曰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神莫神于易,易莫易于医,欲赅医易,理只阴阳故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阖一辟,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园,方园也,动静也,阖辟也,总不出乎一与二也。
《灵枢邪客》论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地有九州,人有五官九窍以应之,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周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肾,离为目,兑为口,艮为手。《易传之要篇》论“易者天道焉”而可以日月生称也,故为之阴阳,易学由象数义理本天之道,将三才之道与阴阳五行结合在一起,与中医理论同一理也。关于脏腑学说与中医本易学原理,从五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脏腑相合是本阴阳的原则,确定的推理言之,五脏的理法方药病症莫不根据阴阳五行这理论核心而建立。内经将人经脉性质分为三阴三阳,并描述了一个表里相互的络属整体,针灸十二经络分部及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皆采取易经理论指导临床《内经》皇甫谧《甲乙针灸经》,杨继洲《针灸大成》均有详细论述,人体有十四经脉,手三阳足三阳,手三阴足三阴,任督二脉。
《内经·灵枢经脉篇》曰:“经络者,所以决生死,起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故善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左去右,从右去左,以我知彼,以表知里。”在针灸学说,针灸大成,发展了“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针刺疗法,是中医针灸学取穴治疗的一种特殊方法。根据《内经》渊源于易学。《灵枢官能篇》指:“用针之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视八正,以辟其邪。”《医学入门·子午八法篇》说人体经脉每日一身周流,六十六穴每时周流五穴,相生相合为开则刺之,相克者为阖则不刺,阳日阳时阳穴,阴日阴时阴穴,阳日遇阴时,阴日遇阳时则前穴已闭,取其合穴针之,合者,甲与已合化士,以与庚合化金,丙与辛合化水,丁与壬合化木,戊与癸合化火,五门十变试曰阳日阳时已过。阴日阴时已过,遇其急症奈何,曰:夫妻子母任用,妻闭针其夫,夫闭针其妻,子闭针其母,母闭针其子,必穴与病相宜乃可针也,尚有子母补泻,当时针其母,过时针其子,此子母流注法,医易皆重象数,《周易》取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京氏易传》卷下,八卦分阴阳、六位、五行、光明四通、变易立节,京房氏将阴阳五行应用于临床。在子午流注运用中,将十二经与干支相纳逐日取用,十二经纳干支歌曰: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已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龟入癸方,子午流注取穴用肘膝已下十二经六十六穴,井荥输经合,其法用子午流注手图,一、四、二、五、三、零反克开穴,最为便捷,无需查书,按病人就诊时辰干支按十二经纳干确定,何经支时即该经穴,天干在掌诀中,位置起点按一、四、二、五、三、零,隔经数到病人就诊时辰即是。
《灵龟八法》按易经八卦取穴,《针灸大成》载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其部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右八为足,治病去穴,有八法临时干支歌诀,八法逐日干去歌诀以用之。飞腾八法取时干按八卦纳甲取穴用之,中医易学针灸于周易其理的相通相合,本人在临床运用中,医易结合治病取得疗效甚好,典型病例如下。
医案 王某某,
--------------------------------------------------------------------------------
男,64岁。症见:右则之躯偏枯不用,语言蹇涩,口角歪斜,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经CT提示:左基底节梗塞。西医诊断:脑梗塞。中医诊断:中风。治则:以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能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方拟:补阳还五汤加减。水煎按辰戊时分服。针灸以子午流注为主,结合灵龟八法,于辰时进行治疗,经云,痿症独取阳明,配穴足三里、合谷、条口,按阳明经,多气多血,辰时气血流注于此经,所以疗效显著,10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进行第二疗程,两疗程后患者基本康复,嘱其功能锻炼,并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细末,装胶囊每服5粒,日服2次,六个月后随访患者痊愈。例多不胜举,谨以抛砖引玉,不当处请诸位斧正。
  
17
匿名  发表于 2005-1-30 19:06:40

[转帖]中 医 与 易

up
18
发表于 2005-1-30 22:49: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 医 与 易

下面引用由wahaha2005/01/26 10:25am 发表的内容:
针灸以子午流注为主,结合灵龟八法,于辰时进行治疗,经云,痿症独取阳明,配穴足三里、合谷、条口,按阳明经,多气多血,辰时气血流注于此经,所以疗效显著

“于辰时进行治疗”,就等于运用了“子午流注为主,结合灵龟八法”吗?
19
匿名  发表于 2005-2-11 18:33:19

[转帖]中 医 与 易

易者:日與月,二分法多層次的應用。
五運六氣,方是中醫之根。
醫與易,同源於天。
20
发表于 2005-2-11 22:40: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中 医 与 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4 09:04 , Processed in 0.0803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