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11
匿名  发表于 2005-1-24 19:59:49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starcraft2005/01/24 07:22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张仲景不煞费苦心像教弱智一样一条条弄出方证来,真不知现在有几个叫得欢的惠能能有点出息。可还是有人照猫画虎就招摇过市——真以为仲景是照顾他家弱智了。张仲景腹痛不一定就都加芍药,用也不只是单投芍药。学医是一门实用技术,开始只要会比划就行了,所以也不讲太多理论,习久自知。这下倒好,原本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反给千年后的一批中医玄学家提供了故弄玄虚的资本。正如佛教被惠能等辈弄得神魂颠倒,连过去的佛教面目都不知道了。如果学仲景之学只为抬高自己的中医身价,那与反对仲景之学标榜自己有何差异?中医之悟哪像惠能说的那样简单啊,没有几十年艰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办得到?什么金元以后的不用看,没有一代代医家摸索出来的有效方剂,今天你能这么轻松?!许许多多效方效法你看看伤寒论,看看内经就能拍脑袋想出来?那残缺的伤寒杂病论你既有慧根,何不悟出来?学伤寒者,学其精要,免于流散也。仲师未得尽阐、尽善之意岂能不上下而求索乎!  
1.“如果张仲景不煞费苦心像教弱智一样一条条弄出方证来,真不知现在有几个叫得欢的惠能能有点出息。”成无己,柯琴每人都250了,你500。医圣一条条列出来都散失,那王叔和比前面这两个更弱智,他始做俑啊,几前年来最中医界最聪明的是你了,你没有弱智的去看条文,你说惠能也有几个,实在是尼采在世也在中。
2.“可还是有人照猫画虎就招摇过市——真以为仲景是照顾他家弱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你还是先分什么是虎什么是猫吧,别贴猫来唬人,连苍蝇都叮你,知道你什么味。
3.“学医是一门实用技术,开始只要会比划就行了,所以也不讲太多理论,习久自知。”
学医是学道,你在糟蹋中医了,你不要拿你学西医的技术来类别中医,这也是你猫当老虎的错觉。难道一开始你就可以拿病人比划吗?
4.“这下倒好,原本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反给千年后的一批中医玄学家提供了故弄玄虚的资本。”“如果学仲景之学只为抬高自己的中医身价,那与反对仲景之学标榜自己有何差异?”
用经方在临床中治病救人是故弄玄虚?当然是来抬高中医的身价了,实践经方就是反对仲景?你就在这里信口雌黄,唾沫横飞,就是智叟?
5.“什么金元以后的不用看,没有一代代医家摸索出来的有效方剂,今天你能这么轻松?!”
看来孙思藐活的不轻松,你早生一千多年去帮他按摩就好了。
6.“许许多多效方效法你看看伤寒论,看看内经就能拍脑袋想出来?”
你想不出,不要说别人也想不出。
你上下跳吧,求索对你来说文雅了。


12
匿名  发表于 2005-1-24 21:10:29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学“道”倒说得好听,不修行何以知道?医之修行者,多闻博识也,望闻问切也,视死别生也。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腰斩中医,徒傍仲景之大树于己何益焉!既知医为道,何不自励精诚,抱朴求真,反而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陷医人之膏肓?余对汉唐诸贤,五体投地也;对无术盗名之辈,唾之鄙之而已。若狂而有才有识,鄙人决不以为非;然聊观君之回帖,竟似大欠火候,唯觉自我优越感过强,恐非进业之道也。
13
发表于 2005-1-24 23:1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老五啊,问你呢,哦,是请教——
14
匿名  发表于 2005-1-24 23:27:14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starcraft2005/01/24 09:10pm 发表的内容:
学“道”倒说得好听,不修行何以知道?医之修行者,多闻博识也,望闻问切也,视死别生也。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腰斩中医,徒傍仲景之大树于己何益焉!既知医为道,何不自励精诚,抱朴求真,反而道说是非,议 ...
我来作证,这starcraft只会之乎者也,应声虫,中医没有见地,适合在寺院颂经给人超度,不适合救人。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8&topic=493&show=0
15
发表于 2005-1-25 10:33: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内外伤辨惑论》:
以手扣之而肌表热者,表证也,止服补中益气汤一二服,得微汗则已,非正发汗,乃阴阳气和,自然汗出也。

五积散按: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表证用补中益气汤与仲景太阳证用桂枝汤同一意也,后世此法鲜有。

16
发表于 2005-1-25 10:33: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内外伤辨惑论》:
若更烦乱,如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瑟不足,加当归身五分或一钱。
如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分,五味子二十个。
如头痛,加蔓荆子三分;如痛甚者,加川芎五分;如顶痛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诸头痛者,并用此四味足矣。
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五分,生姜三分。

五积散按:
如下四条,也是在上述表证的基础上的并发症,若更烦乱,如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瑟不足,加当归者,《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当归味甘,气温,为柔肝缓急之正药,当归属养血活血之润药,非他类辛温破血之类药物所能比拟。烦乱者,心火内郁也,此火是因虚(血虚)生火,非清热之品所能治之“治病必求其本”故加当归。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不荣筋之相。
如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分,五味子二十个。人参补一身之气,此处要和黄芪区别开来,黄芪益气,人参补气,学者当细细品味二药的区别。“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敛心肾之气......本条为何要加人参五味子,这里还有许多的环节,不一一细说。
头痛加上述四药者,多是因外感头痛循经而设,学者当明了。后世有重用川芎治疗头痛者,源于此。
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五分,生姜三分。此也为头痛之一型,加小半夏汤者,符合太阴痰厥的治疗原则,至此,半夏白术天麻汤已出露端倪。(未完)


17
发表于 2005-1-26 16:3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1/25 10:33am 发表的内容:
如头痛,加蔓荆子三分;如痛甚者,加川芎五分;如顶痛脑痛,加藁本五分细辛三分,诸头痛者,并用此四味足矣。如头痛有痰,沉重懒倦者,乃太阴痰厥头痛,加半夏五分,生姜三分。
五积散按: 头痛加上述四药者,多是因外感头痛循经而设,学者当明了。后世有重用川芎治疗头痛者,源于此。
    头痛用蔓芎藁辛,本是宋暨金元医家通用手法,绝非李杲所首倡,且毋张冠李戴为幸。
    详情可考校宋代《和剂局方》、严用和《济生方》,金代张洁古《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等。
18
发表于 2005-1-26 16:4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starcraft2005/01/24 07:22pm 发表的内容:
张仲景腹痛不一定就都加芍药,用也不只是单投芍药 ...
    如你真读《伤寒论》就会晓得——仲景汤方所有加减法都是:腹中痛者,加芍药。
    此仲景不变之定式耳!
19
发表于 2005-1-26 17:42:5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wuyy81632005/01/26 04:31pm 发表的内容:
头痛用蔓芎藁辛,本是宋暨金元医家通用手法,绝非李杲所首倡,且毋张冠李戴为幸。
    详情可考校宋代《和剂局方》、严用和《济生方》,金代张洁古《医学启源》、《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等等。
谁说是李杲所首倡?
20
发表于 2005-1-26 17:44:2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李东垣学术思想探讨系列之一

下面引用由wuyy81632005/01/26 04:41pm 发表的内容:
如你真读《伤寒论》就会晓得——仲景汤方所有加减法都是:腹中痛者,加芍药。
    此仲景不变之定式耳!
张仲景也是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7 14:26 , Processed in 0.0502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