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5-18 10:15:4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附/b]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文肺痈中)。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 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又: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此一段,良可久久思忖,更知发表攻里之为泻者意。和法与温之之法无取焉!
在下称之为《伤寒论》“四时大法”。大法就是大法!)
12
发表于 2005-5-18 13:42:1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下面引用由黄芪建中汤2005/05/17 07:37pm 发表的内容:
既然用了桂枝,还是【翕翕发热、无汗】
那么为了解决【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就应该用白朮茯苓,让这个 小便不利  便利起来,让这个心下满痛,泻掉嘛!
既然用了桂枝,还是【翕翕发热、无汗】
先生此之论——有机会主义之嫌!
那么为了解决【心下满微痛 小便不利】就应该用白朮茯苓,让这个 小便不利  便利起来,让这个心下满痛,泻掉嘛!
这样的论理容易导致——教条主义!
想听先生从机理上来阐释!以明其理……
13
发表于 2005-5-18 13:56:5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下面引用由黄岐建中汤2005/05/18 10:06am 发表的内容:
无汗、小便不利而仍翕翕发热,说明这热有“脱水热”的成分,“服桂枝汤,或下之”特别强调病史,有叮咛提示之意。
无汗、小便不利等等水液不足症状见于“服桂枝汤,或下之”之后,怎敢再用桂枝?
明其理矣,理尽于此矣!!
……
下面引用由黄岐建中汤2005/05/18 10:15am 发表的内容: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上文肺痈中)。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 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又: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此一段,良可久久思忖,更知发表攻里之为泻者意。和法与温之之法无取焉!
在下称之为《伤寒论》“四时大法”。大法就是大法!)
先生诲人不倦,钦佩!
受益岂余一人哉??!!!

14
发表于 2005-5-24 01:21:2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05/24 01:24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杏林观秋2005/05/17 02:31pm 发表的内容:
(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主之。
古人言:表解里自和,换言之,里解表也自和。
此条与十枣汤同义,也与抵挡汤同义,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似表证也,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真里证也!孰轻?孰重?孰缓?孰急?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与五苓散,猪苓汤,三方鼎立!
太阳膀胱气化不利,偏足太阳:五苓散
太阳膀胱气化不利,偏手太阳:猪苓汤
太阳膀胱气化不利,手足太阳之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
   
15
发表于 2005-5-24 02:59: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問題1:去桂枝沒錯;
問題2:因為這些症狀根本不是風寒傷太陽所引起的,無需從表解;
問題3:小便通利表示少陽樞機通暢,表裡交通;
16
发表于 2005-5-24 17:40:3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桂枝加茯苓白朮汤”,其方义未见诸位说明。
如此怎可确定“去桂”与否?

《伤寒论》经文,没错。胡希恕先生的说法,也没错。
17
发表于 2005-5-24 17:45:5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你那懂这些理论呀,别应声附和了。
18
发表于 2005-5-24 17:51:3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下面引用由刘茂山2005/05/24 05:45pm 发表的内容:
你那懂这些理论呀,别应声附和了。
有必要弄这个马甲应声么?
你懂,你已经懂到一塌糊涂了。
19
匿名  发表于 2005-5-25 22:25:13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不懂的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
20
匿名  发表于 2005-5-25 22:51:31

[讨论]对伤寒论28条的一点疑问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5/24 01:21am 发表的内容:
古人言:表解里自和,换言之,里解表也自和。
先生这个观点,愚不敢苟同。
表解里自和——谓表有邪犯,则里之气机因乱——表邪去则里之气自然从顺。
里解表自和是一个什么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8:54 , Processed in 0.05619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