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7-4 09:36:5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这垃圾怎么比我还垃圾啊?
12
匿名  发表于 2005-7-4 14:15:20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5/07/03 08:32pm 发表的内容:
......与其这么处方,为什么不用大承气或者桃核承气汤?借大肠给邪以出路有什么不妥?
这么一派冰伏之品,无异于冷冻病人,处方当中毫无一丝生机之品,这类处方也就是西医能开的出来。
......于白虎汤中知母丝毫不解,于大承气当中厚朴也一概不知!
不懂就少说两句..........
是什么病邪?性质如何?在哪个层次?病位在哪里?邪正对比如何?
是随便哪种情况都可用承气之类??
扯淡!!内经没有仔细看,伤寒也是囫囵吞枣,温病呢?
如果你懂温病,天下人都懂了........
不懂白虎中的石膏,更不懂清瘟败毒饮中的 栀子 连翘 甘草 竹叶
........什么玩意儿哦!!
13
匿名  发表于 2005-7-4 17:35:59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鼻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崔某,男,16岁。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年余,经化疗虽有好转,但经常反复。服中药补剂则增重。1992年4月从外地来京求治于师。当时其周围血中幼稚细胞已有半年之久未曾消失,症见鼻衄齿衄,口苦咽干,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根厚;脉象弦滑细数,按之有力。全是一派火热之象,遂立凉血解毒为法。方用蝉衣、青黛(冲)、片姜黄各6克,大黄2克,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小蓟、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0克。服上方7剂,衄血渐止。继服7剂,血中幼稚细胞显著减少,后依上法加减治疗半年,诸证消失,周围血幼稚细胞消失,病情稳定,未见反复,遂携方返里继续调治。1995年9月其家人来亦告知,三年来坚持依法治疗,病情稳定,血象检验各项正常,目前仍每周服药2~3剂,以资巩固云。
    [按]:白血病是~种原因未明的恶性血蒗病,临床上虽有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之分,但总以骨髓中白细胞系列异常增生为特征,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也出现质和量的异常改变。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贫血貌及继筮感染。早先对本病的认识多因其贫血及虚弱症状而辨为虚证,常以补法治疗,然鲜有收效者。赵师认为本病或因遗传,或因中毒,或园邪毒深入,其病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在于骨髓热毒,由骨髓延及血分,故临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的表现,决无气不摄血之可能。故治疗大忌温补,只宜凛血解毒,可用升降散加凉血解毒之品。本案即以凉血解毒为法,坚持治疗,而获成功。
    又按;......出血倾向、贫血貌和一般虚弱症状......依据传统观点常常将其辨为血虚证而用补法治疗。而赵师则认为,中医临床强调审证求因,求本治疗,不可见证治证。一见虚弱症状,便谓其病属虚而投补剂,并非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为任何一个症状或证候的出现,其病机都存在虚实两方面的可能性,其症状表现只是表面现象,必须透过现象,抓住病机本质,这就是《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的辨症原则,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就上述三病而言,其血虚的表现固然明显,但导致血虚的原因——即其病机究竟是什么?必须详加辨析。赵师根据其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口苦口干,便干溲赤,脉之弦滑数丽有力,舌之质红苔黄垢厚,脉证合参,综合分析,辨其基本病机为血分郁热,热伤其血,新血不生而现血虚之象;热与血结,瘀阻脉络而致反复出血。其病本于血分郁热,热之不去,出血难止,血虚难复。故定其基本治则为凉血化瘀。然既云凉血化瘀为治,何以皆用升降散加减?盖用升降散者,取其疏调气机为胜。血之与气,如影随形,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依血,血行随气。故欲宣散血分之郁热,必先疏调气机之郁滞。上述三者固为血分之病,然其未有不致气机失畅肝胆郁滞者,故烦躁易怒,夜寐梦多,脉来弦数,诸证显见。是以选用升降散疏调气机为先,随证加入凉血化瘀、疏利三焦、清热解毒之品,以其切中病机,而能应手取效。《内经》所谓“必先五胜,疏其血气,而令条达”,此之谓也。血病用升降散调气亦从此义。"
不知是否指此段论述,该案与李可所言急缓不同,两者不好比较。就李可之论,亦难即谬其非,因为对气血两燔一般也就是这治法,而石膏、丹皮、紫草之类亦为清热中透活之品,非比三黄。不过要真是热势极盛、三焦拂郁,那也不仅仅是加大药量那么简单,用升降散恐怕效果更好。李可大剂应用即可截断病势之言,恐为其以汉唐豪放之性,学近世温病之法。至于赵师之处方,余意并非完全局限于温病,正统温病派姜黄、蝉衣乃至大黄均非随手应用之品,恐为下取近世治瘟之方,上悟金元之理。
14
匿名  发表于 2005-7-4 23:48:44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1、赵师认为本病或因遗传,或因中毒,或园邪毒深入,其病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在于骨髓热毒,由骨髓延及血分,故临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的表现,决无气不摄血之可能。故治疗大忌温补,只宜凛血解毒。
  
简言之——血热,不可温补(病位、病性,病之趋势也许可以通过这个来思考)。
2、因为任何一个症状或证候的出现,其病机都存在虚实两方面的可能性,其症状表现只是表面现象,必须透过现象,抓住病机本质,这就是《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的辨症原则,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简言之——虚象,不一定因为“源之虚”,可能因为“源之实”。
3、石膏、丹皮、紫草之类亦为清热中透活之品,非比三黄。
清透,以及随小便而外泻是温病的一个重要思想!
4、至于赵师之处方,余意并非完全局限于温病,正统温病派姜黄、蝉衣乃至大黄均非随手应用之品,恐为下取近世治瘟之方,上悟金元之理。
可能还参杂了一些民间的偏验之方。

15
 楼主| 发表于 2005-7-5 11:26:3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下面引用由散邪于外2005/07/04 11:48pm 发表的内容:
清透,以及随小便而外泻是温病的一个重要思想!
就只能随小便外泻?大便不行?皮肤不行?口不行?
“在卫汗之可也”又如何解释?
下面引用由散邪于外2005/07/04 11:48pm 发表的内容:4、至于赵师之处方,余意并非完全局限于温病,正统温病派姜黄、蝉衣乃至大黄均非随手应用之品,恐为下取近世治瘟之方,上悟金元之理。
既然赵绍琴先生不是正统的温病派的,那么你来点正统的温病派的?谁是?

16
 楼主| 发表于 2005-7-5 11:32:0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下面引用由散邪于外2005/07/04 11:48pm 发表的内容:
3、石膏、丹皮、紫草之类亦为清热中透活之品,非比三黄。
真懂假懂?
近世治疗牛皮癣不是一派石膏、丹皮、紫草.......凉血之品吗?血为什么总是热呀!原因在哪里?见血热就凉血?要说丹皮为清热中透活之品,这还沾边。
17
 楼主| 发表于 2005-7-5 11:36:3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下面引用由散邪于外2005/07/04 02:15pm 发表的内容:
不懂就少说两句..........
是什么病邪?性质如何?在哪个层次?病位在哪里?邪正对比如何?
是随便哪种情况都可用承气之类??
扯淡!!内经没有仔细看,伤寒也是囫囵吞枣,温病呢?
...
你到求医问病来点真玩意。
18
 楼主| 发表于 2005-7-5 12:13:5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http://www.2728.cn/n8129c41.shtml

http://www.98800.net/Article/YYQY/200409/175.html

白血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当中不可一概而论,但医者水平之高低,从其处方就能窥见一般,这种一派寒凉,大剂凉血的处方,于温病“透热转气”之理却是一概不知,根本不知人活一口气的道理何在?
西医也开不出这样的方剂!
中医是门艺术!
19
 楼主| 发表于 2005-7-5 12:23:1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5/07/05 12:25pm 第 2 次编辑]

什么叫眼见为实?李可被人吹的如何?到了上海又如何?
患者家属重金聘请此人来到上海(飞机)安排总统套房居住,李可见到病人胸有成竹,上来就200克附子......致使病人一命呜呼。临滚之前,居然连病人的家属也不敢见上一面!可以说是连夜潜逃回山西的。
要说三七没有治疗好那个上海病人,还情有可原,毕竟是网诊,李可呢?
就这水平还弄什么救心汤抢救了病人多少千例?
那病人临死之前,怎么全是四逆汤的征候?我怎么就这么不相信!
20
匿名  发表于 2005-7-5 12:25:25

[讨论]李可对白血病的一段论述

我也不相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8:30 , Processed in 0.05134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