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大鱼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虚证论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9 18:33:51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中医在使用时往往疗效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小肠器官。因为你一直是在被误导。以为脾胃才是后天之本,才是吸收精能器官。小肠和心脏相表里,小肠之精能可以直接入心化血,脾胃的这种臆构是没有价值的,它害了太多的中医人。清代脾胃论者,看到了后天之本的重要性,他们当然不知道乳糜管,不知道小肠是唯一的吸能器官,他们当然不知道所有的消化脏器的生理功能都是围绕小肠的吸精功能而展开的生理活动。而脾胃论者在强化消化系统时,也正误打正着,消化系统的改善也无疑优化了小肠在吸收精能上的环境。我其实已经指出了脾胃派和火神派的为什么会有高度疗效的理论原因,
12
发表于 2005-11-19 19:26:26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下面引用由大鱼头2005/11/19 06:33pm 发表的内容:
小肠和心脏相表里,小肠之精能可以直接入心化血,脾胃的这种臆构是没有价值的,它害了太多的中医人。

从整体概念上,东垣的脾胃说是毫无疑义的,是合乎经典的。
在技术的运用上,先生的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个观点接近了中医里的秘法。
13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08:45:06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有时候想想真的很无聊,写个把文章,打字把自己打烦了不说,捞不到好不说,还给了个白痴。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嘿!写完这个 ,就不写了,吃力不讨好。
接上文章的见解
人体其他脏器为什么没有阳虚,而只有心脏有阳虚。阴虚为什么只出现在肾,其他脏器不会也不可能有阴虚。
阴阳的关系是相济,相与,相合,相容,相互“育生”的关系,它们没有对立,相争,对抗,相互相克的关系。阴阳不是辩证法。不是矛盾论。这是那些古代自以为是的理学家错误的理解,给中医造下是祸根。使中医背离了原有的经意而走向了互对的矛盾论。这就是中医千年来只能包着模糊的经意而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只能依靠经验药学的原因。我没有看过仲景的书,我看过他的药方,所有的药义只是针对症状,什么样的症状用什么样的方子,这种治疗手段和方法,完全是一种前人临床经验的治疗方法的延续,这些方子不可能是他所立。这些药方最少在三五千年以前就已经确定了。六经辩证,和瘟病的三焦辩证,营卫气血辩证只是在推敲病位和病的轻重。由病的轻重和病位来用药,而这些病象的病症,对人而言,至少有十万年的病象观察和用药的经验积累。阴阳太极图的首创者,他所立的阴阳原理是:“阴阳合气”‘阴阳相溶论“,但那些白痴--他的后继者确把它理解为互立,互对,互抗的矛盾论并且把这种误解扩大到所有的习俗和文化当中去了。就算你不读一句经文,你跟在师傅后,根据师傅的说的病象和用药经验,你也一样能成为一个好中医。但这在现代医学中是不可能的。
    中医的医典也一样没有逃过,医典和后世医家中的阴阳论以及理学,充满着阴阳相容论和阴阳对立论的混乱。在所有的医家派别中,只有火神派找到了原始阴阳论的经意。找到了心〔阳〕,另一个是脾胃派,他们找到了‘精’。
   用五行来配五脏,讲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我一直认为五行它们之间没有相克,只有相互‘育生’的关系。我以前说过受精卵这个奇怪的东西,它是阴阳相溶的产物,如果阴阳是相克,相对立的东西,这东西能形成吗?相克是生物用意识树立起来的观念,自然界没有这个规则,自然的规则就是所有的物体必须用不同的方式死亡。而物种间的死亡关系却被我们理解为克。因为钉子的〔金〕密度比木头高,所有钉子是用来钉木头的。五行的关系如果被理解为一种实物关系,那么,木头都被烧光了,钉子是不是也应该消失了呢?
   人体所有的脏器的生理代谢活动都是围绕心脏而展开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有最多脏器的器官,这些脏器都是围绕小肠的吸能功能而展开的。因为只有小肠是唯一的吸收精能的脏器。而心却恰恰和小肠相表里。在人的生理活动中,起绝对作用的是心,而现在却被误导成了脑。其次是小肠,这是一个整体和部份的完美结合。从植物人看,只要心和小肠没有问题,植物人的生命是可以延长到他该有的寿命的时长的。人的命长和这两个脏器的关系是最直接的,同样,人体的受病和向愈也和这两个脏器有最直接的关系。脑死亡只是意识的死亡。心和小肠的死亡才是真正的生理死亡。病是对正常生理的受损,而支撑人体生理的两大支柱就是心和小肠。
1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08:46:10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这是紫极先生的一个河洛后天图,
……………………………9……………………………
………………………(上肺金)………………………
………1…………………7…………………3………
…(左脾土)………(中心火)………(右肝木)…
……………………………5………………………………
………………………(下肾水)………………………
……紫极图式(六)后天五脏形体图……………………
对中医最有价值的就是河洛图,在河洛中心火被摆在中心。心是火是阳脏。不摆在肺上也不摆在肾下。这是跟中医生理最相符的图。如果把心摆在肺上,心火没有什么可烧,如果摆在下,肾水瞬间就干,就如同你把太阳摆在月亮的高度向地球辐射。火在中间,人体脏器的脏温就有了保障。人体的脏温是心火的温辐。因此五脏的脏温是有心阳来保证的。它们本身并不生阳。如果哪个脏腑出现了阳,那一定是病阳。心火发出的温辐并不是这一种方法,他的另一个给温方法就是血给,用心气推动血水补给。这就引出了另一个脏器是肾,肾是阴脏,肾寒收引,就是肾会吸,肾的吸并不是什么肾会纳气〔纳什么肺气治哮喘,简直是放屁〕。肾之收引其实就是收纳人体多余的没有被消耗掉的精。把收引过滤来的精放好,一但小肠或其他原因形成了对心脏的供精不足,由肾来将存留的精通过肾水返回给心脏,以维持人体的应急和基础代谢。肾纳精,但不是纳什么五脏之精,而是纳心血之精,也不藏五脏之精。我个人认为,肾寒不仅是由他来生阴水,而更重要的是纳精。尽管可以认为肾藏先天之精,心血之精,但决不能认为他会藏五脏之精。肾生精,精生髓只是一个谎言,如果把人的两个肾器都切除,给予足够的血透和排水。病人是不是也活的不错呢,但我肯定,两侧都大面积坏死的肾脏,活个十年以上没有问题。按照中医中一些不切实际的一些理论,人早死了一千次了,他之所以不是,就是因为他还有正常心和小肠。         
1]肾只是一个控制水液排量的脏器,2]肾之寒决定着人体水液在体内存在的方式。这就是肾生水的全部意义。人体的先天之水来自母体,后天之水来自小肠,但肾为什么会生水呢,其实肾不生水,肾只是决定了水在人体中存在的方式。如果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加水,然后用火烧,水分子的运动使水由液态走向气态,把火拿去,水又会回到液态。水只是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水的总量不会增加或减少,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有不同的存在方法。来看阳消阴长这个概念,阳消了,阴却没有长,阴体的量还是哪个量,只不过阴体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阴的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阳的盛衰发生量的变化,但在生命这种开放的系统中,心阳和阴水的量和阴水的存在方式紧合在一起,小肠的自纠功能,通过对精能的‘放’和对水液的‘收’,始终会把心阳和肾水纠正在
相应的区间内。如果你是个老年人,你心阳弱,那你的阴水量也会少,阴阳必须保持这种基本的等量关系,这就推导出一个重要命题:如果病发生在阳上,人的阴水就会是恒定的,只是阴水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换一句话:不管病在那里,阴水的存在方式都会发生了变化,而归根到底就是心和小肠的原因,这也就是火神派强调阳主阴从的原因。脾胃派强调吸收精能的原理。
就到这吧,如果你认为我是在说梦,这就是最后的文章了,
15
发表于 2005-11-21 19:43:00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下面引用由大鱼头2005/11/21 08:45am 发表的内容:
阴阳的关系是相济,相与,相合,相容,相互“育生”的关系,它们没有对立,相争,对抗,相互相克的关系。阴阳不是辩证法。不是矛盾论。

相济,相与,相合,相容,相互“育生”,--------缺乏了一个“相对”的概念。

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说,恰好可以弥补先生的偏颇。
16
发表于 2005-11-21 20:05:54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很有价值!
17
发表于 2005-11-21 20:56:02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老仙与紫极有私交,以上经文,紫极语:“左者为升,右者为降。肝藏魂,魂本地之清化,生出人体谓之血,血自肝而升入于心。肺藏魄,魄本天之浊化,化入人体谓之气,气自肺而降入于心。气血和合而神藏于心。心神自内而出,部于表。复治于里而藏志于肾。志有余而肾生骨髓,脑为髓海,以入奇恒。。。。。。”此段可佐之。
18
发表于 2005-11-21 21:14:14 | 只看该作者

血虚证论

继续去打麻将,麻将本来就是阴阳天地人盘大组合。识得麻将里面的阴阳理,中医亦识得过半矣!争取在麻将桌上,再写出好文章出来。
19
匿名  发表于 2005-11-21 22:03:38

血虚证论

大鱼头提出了有建设性的问题,一些提法非常好,但他在物质的关系分析上,错把五行关系,当成阴阳关系了,因此得出了[[来看阳消阴长这个概念,阳消了,阴却没有长,阴体的量还是哪个量,只不过阴体的存在方式发生了变化,阴的量是恒定的,不会因为阳的盛衰发生量的变化,]]错误的结论.
20
匿名  发表于 2005-11-21 22:12:58

血虚证论

且大鱼头 说的[人体其他脏器为什么没有阳虚,而只有心脏有阳虚。阴虚为什么只出现在肾,其他脏器不会也不可能有阴虚。]也是不对的,但大鱼头说 [有时候想想真的很无聊,写个把文章,打字把自己打烦了不说,捞不到好不说,还给了个白痴。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嘿!写完这个 ,就不写了,吃力不讨好。]我为先生抱不平,你的文,非常好,错谁都有,我们在相互借鉴,望先生不必灰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6:46 , Processed in 0.23145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