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江满月圆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1-8 21:1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得!前辈一发话,我没得玩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1:3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1/08 09:11pm 发表的内容:
淮南子云:鱼食巴豆而死,鼠食巴豆而肥。
这个现象用中医理论可以轻而易举地作出解释,而西医们用显微镜一万年也不会找到答案。
神农何必尝百草?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三尖杉这种树木为何能抗癌?
2、变叶木有无药用作用?为什么?


-=-=-=-=- 以下内容由 江满月圆2006年01月08日 09:56pm 时添加 -=-=-=-=-
不是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是指基本理论,这是中外一致的,不应该分中西。--引自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我想,先生必定也不会同意这句话,请驳斥。   
13
发表于 2006-1-8 22:00: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1、人是倮虫之长,属土。
2、楼主说了,老鼠属水。
3、老鼠不=人。
   老鼠门齿终年生长不=人的溢髓
4、要是真有您自己所推崇的“科学”精神,设计两组让其无法磨牙的老鼠,一组味白术。
5、这就是全球中医药论坛“ 论坛管理局局长[市局级领导] ”级别的问题吗?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2:0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01/08 08:58pm 发表的内容:
我最怕这样的文字了,刚刚才学会辩真伪,现在又糊涂了。你还是给个痛快话,老鼠到底会不会自己吃自己?!
这样的问题,还是问《思考》一文的作者比较合适。
既然您熟知、精通或者能够领悟《内经》等经典,那么我考你一个问题:
《内经》的文气(或称文笔)与哪部古代作品比较类似?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2:14: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呆若木鸡2006/01/08 10:00pm 发表的内容:
1、人是倮虫之长,属土。
2、楼主说了,老鼠属水。
...
难怪人可以踩死老鼠,原来是土克水的关系,看来答案还是在《内经》里。
从您的网名看,木和鸡都属东方风木,要当心“金马”这个网名克您的网名。
请教:我这样说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2:2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这个贴子最后由秦越人在 2006/01/08 11:29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呆若木鸡2006/01/08 10:00pm 发表的内容:
3、老鼠不=人。
   老鼠门齿终年生长不=人的溢髓...
对!
不过结合前后文,您是在说:扁桃腺炎不同于肺炎,所以不能选用相同的抗生素。
因此,不对!
17
发表于 2006-1-8 22:3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楼主你有所牵强:五行归属与药的治疗不同!!!!!!!!!!!!!!!
没学明白不要滥发言,以免搅乱中医后辈思想!!!!!!!!!
慎也!!!知否???????????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2:38: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歧黄后辈2006/01/08 10:32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你有所牵强:五行归属与药的治疗不同!!!!!!!!!!!!!!!
   “1998年上半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南宁附近宾阳县上的一位老中医,老中医名叫廖炳真,我喜欢称呼他廖老。廖老从医几十年,在某些病的治疗上有独到的经验,但更使我感到佩服的是廖老的医德与人格,所以,我很喜欢去拜访廖老。而廖老亦视我为忘年交,有什么心得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一次,廖老给我讲蛇伤的治疗,在旧社会,有些江湖郎中治疗蛇伤往往都会留一手,这一手的方法很巧妙,让你根本没有办法察觉。郎中给你治蛇伤,很快就把蛇毒治住了,让你没有生命危险,很多症状也消除了,可就是有一点,伤口老不好,隔上一段时间伤口又腐烂,你又得到郎中那儿买些药,管上两三个月,就这样拖上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江湖上,这叫郎中钓病人,病人养郎中的招数。但是,这个窍门被廖老从父辈那里探知了。窍门就在忌盐,如果让病人忌盐几天,再吃上几剂解毒、生肌的药,伤口很快就长好,而且不再腐烂。就这么一点奥妙,可要是你不知道,你会被折腾得够呛。听过廖老的这席话后,我就在琢磨,这不就是《内经》的东西吗?《素问·金匮真言论》上说:“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肾家的臭是腐,所以,凡属腐烂一类性质的病变都与肾相关。肾病需要忌盐,“多食盐则伤肾”,这既是《内经》的教证,也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识,蛇伤引起的伤口腐烂,忌盐几天,再吃几剂普通的中药,伤口便从此愈合,这是一个多么神秘而又极其简单的事实。经典的东西就是这样,没有揭开时,它非常神秘,揭开了,又这么简单,这就是至道不繁!这些东西,百姓日用而不知。像这些江湖郎中,他绝不知道,他留的这一手,原来是《内经》的东西。这就是君子之道。还有一件事,就是廖老治骨癌的经验,骨癌在所有的癌症里,疼痛是最剧烈的。而且这个疼痛往往很难止住,就是用上麻醉剂,效果也不见得理想。而廖老对这个疼痛有个撒手锏,虽然骨癌最后不一定都能治好,但是,这个疼痛却能很快地消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病人的痛苦。廖老用的是什么药呢?就是在一些草药里面加上一味特殊的东西,然后煎汤外洗患处,洗几次以后疼痛就能逐渐消除。这味特殊的东西很灵验,加上它就很快止痛,不加它完全没得其用者,腐有这个效果。这样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棺木的底板?朽亦能神奇。上长出的一种东西。过去人死了,用的是土葬,把尸体放在棺材里,再埋在土里,埋下去以后,这个尸体就逐渐腐烂,腐烂的这些东西就往下渗,渗到棺木的底板上,连同木质一同腐坏,上面这个东西就是感受这个腐气而生的。大家可以闭目沉思片刻,在所有的腐气里面,还有比人的尸体腐臭更厉害的吗?所以,说到腐字,应该到这里就打止了。既然这个东西是感受这样一个腐气而生的,那么,按照上述《内经》的教言,它与肾的病变就有一种非常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用在骨癌上有这样特殊的疗效。后来我问廖老,是谁告诉您用这个方法的?廖老也说不出所以然,这个方法既没有传承,也没有理论的依据,廖老只是觉得骨癌是个怪病,而上述这个东西也是个非常的东西,那就以怪治怪吧,可万没想到有这样好的效果。当我将上面的那段经文翻给廖老看时,廖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又是《内经》的东西。”--引自《思考中医》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22:45: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歧黄后辈2006/01/08 10:32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你有所牵强:五行归属与药的治疗不同!!!!!!!!!!!!!!!
没学明白不要滥发言,以免搅乱中医后辈思想!!!!!!!!!
慎也!!!知否???????????
怎样才能发言呢?先生您学明白了吗?为何发言?:)
您用了那么多的感叹号和问号,表明了您的心情,同时我也感觉到您的话是出自内心的。学习中医需要真诚的人,需要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人,需要胸怀广博、见识高远的人,需要热爱而不是溺爱、不是叶公好龙似的人。因为你的真诚,我欢迎你!
20
发表于 2006-1-8 22:48:5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鼠与肾--驳《思考中医》学习中医经典的方法论

下面引用由 江满月圆 2006/01/08 09:35pm 发表的内容:
神农何必尝百草?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三尖杉这种树木为何能抗癌?
2、变叶木有无药用作用?为什么?
http://www.yn.edu.cn/yd/ye/ye3.html
三尖杉
性味 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抗癌。用于淋巴肉瘤、肺癌等。
-------------------
http://www.hulu.com.tw/poi/Codiaeum_1H.htm
變葉木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歸肝、肺經。
[功能主治]
1. 散瘀消腫,清熱理肺。主治跌打腫痛,肺熱咳嗽。《中華本草》
2. 其煎汁為發汗劑,內服並外用;治咳嗽亦效。根搗爛,敷梅毒潰瘍。葉搗爛作泥罨臍,敷小兒腹上,治泌尿系疾病。《台灣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
江满月圆 先生提出的问题,实在算不上是问题。
网络上遍地都是答案。

我只是要指出,三尖杉这个药物,在方书中一般用于杀毒驱虫的方剂中。
现在人们使用这个药物治疗癌症,仅仅是取用其以毒攻毒的效果。但对病人的副作用是很严重的。如果治疗癌症患者,我是不会使用这个药物的。因为有更好的方法。
江满月圆 先生把话题从五行转到这里,想证明什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1:23 , Processed in 0.08962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