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君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9-6 20:41:3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西医也有自己的科学性,有自己的优点: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明确诊断,能开颅抢救脑疝,开胸、开腹、处理复杂的骨折,呼吸机维持呼吸,输血补液治疗休克,抗炎治疗败血症等等。可以说,西医的“暴力革命”能够把某些病情危重的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所以现在提倡的中西医结合还是很合宜的,但是如何结合,怎么结合的问题却还没有彻底解决。
综上所述, 我们确实缺乏一个协助我们如何去面对当前中西医疗“混合“的“医导”系统,缺乏一个能够帮助病人、指导病人如何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一个最佳医疗方案的“医导”师,为了使中西医疗更和谐的结合, 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提供一建立“医导”系统的方案并让充分发挥其功能。




西医的优点,的确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如果说中医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治未病的优点,那么只怕所需要西医急救的病人,也会少得可怜!
中医治一些慢性病,完全可以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人来进行全方位的治疗,例如:胃病、胃萎缩性下垂、脂肪瘤、肝癌、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风湿、坐骨神经痛等等。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1:20:5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下面引用由炎黄子孙2006/09/06 08:41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说中医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治未病的优点,那么只怕所需要西医急救的病人,也会少得可怜!
说得好!
谢谢炎黄子孙的妙论!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1:21:5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一、传染性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对感冒的医治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并有极好的疗效。
2、流行性感冒:中医中药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较西医西药优越。
3、流行性乙脑:疗效远超过西医西药。
4、流行性出血热:尚无特效西药发现,中医辩证施治成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5、艾滋病缓解期和潜伏期:中医中药能增强肌体的抗HIV病毒能力,有化学西药难以比拟的疗效。
6、脊髓灰质炎: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理疗等综合疗法,是临床治疗本病的最佳选择,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7、流行性腮腺炎:中医中药对这种病毒性疾病有卓越疗效。
8、痢疾:中医中药有卓异疗效。
9、伤寒、副伤寒: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丰富经验,但因西药抗生素特效药的临床应用,现多用于配合西医治疗。
10、流行性脑膜炎:中医积累了不少治疗本病的方法和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最佳选择。
11、白喉:中医中药在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今日,仍发挥着卓越的疗效。
12、百日咳: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不少有效方药,临床应视病情使用中药及抗生素。
13、钩端螺旋体病: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丰富的积累和有效药物和方剂,配合西药抗生素的应用,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14、疟疾:尽管现代西药抗疟药物有众多有效的发现,中医中药仍在疟疾的治疗与预防中,发挥着不可抹杀的作用。(注,此评语是在青蒿素发现前提出的)
15、丝虫病: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16、血吸虫病:中医中药用于治疗本病有良好的前景。中西医结合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治这种较难治的疾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1:23:1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二、呼吸系统疾病
1、扁桃体炎: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收效甚好,急性期及时彻底治疗可减少转慢率,慢性期只要准确辩证就能杜绝并发症。对慢性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应施行摘除术。
2、急性支气管炎:中医中药只要辩证准确,治疗效果较西医西药为优,及时治愈急性支炎,是杜绝及减少慢支发病的主要途径。
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中药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
4、支气管哮喘:未有评述,目前采用天灸的办法可有效控制冬天患者病情的发作和减轻症状——笔者按。
5、肺炎:中医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会获得良好效果。
6、肺脓疡:中医中药配合西医以应用抗生素为主体的综合治疗,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7、肺气肿:中医中药对改善症状,控制感染以及改善呼吸功能有一定作用,并可缓解病情的发展和防止恶化。
8、支气管扩张:中医中药起到控制感染、减轻症状和增强体质的作用,从而可缓解病情的发展和防止病情恶化。
9、肺结核:中药多用于西药抗结核药治疗的配合,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10、胸膜炎:中医中药用于减轻症状、消除胸水、防止粘连和增强肌体免疫力,从而利于恢复和痊愈。
(总体上来说,中医药弱于治肺部疾病。且中西医对治疗慢性肺部疾病疗效多不太满意,与古老中医“肺为娇脏至为脆弱”理论相合。笔者按)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1:24:3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三、循环系统疾病
1、高血压:中医中药对高血压创造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一大批卓有成效的验方和中成药,正在临床上发挥着西医难以起到的作用。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医中药对冠心病的防治有卓异的效果,是对世界医学的一项重大贡献。
3、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中药用于减轻症状,控制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效果。据刘渡舟介绍,宋教仁中医大学教授发现古方鸡鸣散加减治疗本病有卓异效果——笔者按。
4、肺心病: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起到增强体质、减轻症状、减缓和防止病情恶化的作用。
5、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中药疗效胜过西药。
6、心律失常:中医中药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7、心功能不全:中西结合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
(循环系统疾病中药总体上说优于西药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1:25:1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四、消化系统疾病
1、消化性溃疡:中医中药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一系列有特效的方剂及成药
2、急性胃肠炎:中医中药有卓越的疗效。
3、慢性胃炎:较西医西药为优。
4、慢性肠炎:效果优于西医西药。
5、病毒性黄疸型肝炎:中医中药为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遗留下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中医中药用于治疗本病优于西药,有卓越的疗效。
6、病毒性无黄疸型肝炎: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远较现行的西医西药优越。
7、肝硬化:中医中药用于缓解病情,减轻症状及防止病情恶化,起到西药难以比拟的作用。
8、肝昏迷: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达到缓解病情及转危为安的目的。
9、门静脉高压症:中医辩证施治,配合西医进行抢救,能够达到缓解病情及转危为安的目的。
10、胆囊炎: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但能消除炎症、解除症状,而且能促使胆石排出,已成为我国临床普遍采用的方法。
11、胆石症:以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扩大了非手术治疗的范围,取得很大成就。
12、胆道蛔虫: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其疗效远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如并发胆道严重感染、胆石症等而经中药短期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探查。(笔者按,治蛔石病可追溯到张仲景的伤寒论)
13、胰腺炎:中医辩证施治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使治愈率大大提高,从而破除了过去沿用的“安静休息”、“自然恢复”等消极等待的治疗原则。
14、阑尾炎:急性单纯性、轻症的蜂窝组织炎性的阑尾炎及周围脓肿的无为中药治疗适应症,其它可采用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15、肠梗阻:绞窄性、外疝嵌顿性、先天畸形及肿瘤所致的肠梗阻为中医治疗禁忌证,其它可中医治疗。
(笔者按,金元名医李东垣创造《脾胃论》,古代中医历来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故中医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面远优于西医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1:26:0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五、泌尿系统疾病
1、肾盂肾炎:中医中药辩证施治优于西医抗生素治疗,有卓异疗效。
2、尿路结石:中药利尿排石用于临床,使许多患者免受手术取石之痛苦。
3、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中药辩证施治疗效远较西医西药优越,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4、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远高于西药,不仅能缓解病情的发展,并能大大提高治愈率。
5、肾功能衰竭:中医中药对减轻症状,延缓病情有明显的疗效,临床上与西医的治疗措施配合应用。
6、急性前列腺炎:辩证服用汤药,结合使用外治法,是治疗急性前列腺炎的良好选择。
7、慢性前列腺炎: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效率高达90%左右,较之西医有明显优势。
18
发表于 2006-9-11 09:25: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下面引用由君竹2006/09/10 09:20pm 发表的内容:
说得好!
谢谢炎黄子孙的妙论!



君竹先生客气了,应该谢谢先生对中医药的研究热情!
19
发表于 2006-9-11 09:28:0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高血压:中医中药对高血压创造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一大批卓有成效的验方和中成药,正在临床上发挥着西医难以起到的作用。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中医中药对冠心病的防治有卓异的效果,是对世界医学的一项重大贡献。 3、风湿性心脏病:中医中药用于减轻症状,控制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效果。据刘渡舟介绍,宋教仁中医大学教授发现古方鸡鸣散加减治疗本病有卓异效果——笔者按。



古方只可参考,不可全盘照用,
本人实验过双仙降压方,预后不良,[仅个人经验]
20
发表于 2006-9-11 09:31:1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疗迭择中医还是西医的困惑

4、肺心病: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起到增强体质、减轻症状、减缓和防止病情恶化的作用。



肺心病,实际上也已到了接近"心力衰竭"的范畴,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治疗,预后才会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9 03:05 , Processed in 0.0724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