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董建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14 11:33:2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18>百家争鸣</a>转移过来的!
12
发表于 2009-3-14 12:50:1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感谢陈总版,能高抬贵手,让出贵坛一分空间,允许“民间医”们在“交流式”的畅所欲言中得到“自律”。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2:57:13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对此问,我也坦白的告诉董老弟,“民间中医”有传统里的“怪癖”,他们不搞炒作,也不会借助现代传媒,在有心人的“操控”下,进行“失实性”恶搞“民间”,欲让“传统中医”进入万劫不复的“陷井”……
你也站出来叫人看一看你的本事。
14
发表于 2009-3-14 13:17:4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那俺也就不惴冒昧的斗胆直言,有关对我“民间”里的是非,畅所欲言阐述各自观感:
实不相瞒,对董老弟欲当一位中医而言,相当支持。但我要说的,甚是你我还当对“传统文化”要进行有素的“修养”,切莫拿出不着实里的“忽悠”去懵人才对。
比如,你那“脉分实体十二经脉与手太阴动脉”,中医里的“经脉”,有分实体与不实体之说吗?你这实体经脉,不知是在王叔和的那段“脉经”里有载?!尚请大师赐教。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3:22:3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请看内经

-=-=-=-=- 以下内容由 董建军2009年03月14日 05:38pm 时添加 -=-=-=-=-
真气者,经气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少阴巨阳。相为表里。阳气生于水脏水腑之中。
而上出于巅顶。实者邪实。虚者正虚。是以头痛巅疾。乃邪气实于上。而使正气虚于下也。盖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气分。
留而不去。则转入于经。是以过在巨阳少阴之经。而甚则入肾。盖经络受邪。则内干脏腑矣。) 蒙招尤。目冥耳聋。下
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 同。蒙、昏冒也。招、摇也。尤、甚也。足少阳厥阴经脉。布胁肋而下循
足跗。厥阴肝脏。开窍于目。少阳经脉。上出于耳。邪实于下。而经气不能上通。是以目冥耳聋。正气虚于上。致动视
而昏冒摇掉之甚也。此始伤气而致正虚于上。过在经而复邪实于下也。上节论邪实为病。此复论正虚为病。盖邪之所凑。
其正必虚。王子方问曰。五脏之邪。只言甚则入肾入肝。何也。曰。邪入于经。则内干脏腑。然干脏者半死半生。故
曰不必动脏。邪入于阴经。其脏气实。则溜于腑。此章论五脏三阴三阳之经气。故曰甚则入肾入肝。如不甚。则或留于
经。或溜于腑。是以首提二脏。而不尽言之者。欲使后学之不可执一而论也。)腹满 胀。支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足
太阴阳明。(腹者。脾胃之郛郭也。腹满 胀。邪薄于太阴阳明之气分。支、支络。膈、内膈也。太阴阳明之支络贯膈。
气分之邪传入于经。是以连及支膈 胁皆胀满也。)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手太阴主气而主皮毛。邪
伤皮毛气分。则咳嗽而气上逆矣。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循胃上膈。手阳明之脉。入缺盆。络肺下膈。属肠。邪过在
经。是以胸中厥逆也。)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经曰。心部于表。君火之气。外受于邪。则心烦于内
矣。太阳之气受邪。则头痛于上矣。手太阳之脉。循咽下膈。手少阴之脉。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病在膈中。是过在
手太阳少阴之经矣。此节以审证而知五脏之病。盖脏腑之经气上下内外。各有部分。故曰诊病之始。五决为纪。诊、视
也。)夫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
可以万全。(此以诊脉察色。而知五脏之病也。小者正气虚。大者邪气盛。滑主血伤。涩为少气。浮为在外在腑。沉为在
里在脏。此六者。脉之提纲。而可以指别也。五脏在内。而气象见于外。以五行之理。可类而推之。五脏之相合于五音。
发而为声。可以意识。视五色之微见。可以目内察之。能审色脉之相应。以辨病之死生。则万全而无失矣。
16
发表于 2009-3-14 13:42:3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可是你的“内经”?若说《黄帝内经》鄙人还真没见过有你那里的“真实记载”。到底是《脉经》还是《内经》,怎么连“国医会”里的大师级别的都能语无沦次哪?
今天老弟是不是又多喝了二盎,又顺嘴说出来那“口无遮拦”里的不着边的“懵嗑”!
我说董老弟:
这样下去,不大好,会让人笑话“民间堆里”,怎么会有“颠三倒四”……
17
发表于 2009-3-14 13:57:3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手太阴动脉与实体十二经脉必须一一对应,才能说明治愈。左右手寸关尺浮中沉各有动脉一息五至为平脉。”
斗胆冒问一句,那可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由你们的“国医会”颁布下来的标准令吗?
  


18
发表于 2009-3-14 14:10:1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若是“政令”的话,请高人出来阐述一下,什么是“寸”,何谓之“关”,还有“尺”为何物,对它们取凭的依据又是从那来的哪?
身为“国医会”敢命“国医”名,必会知其国医之始末根由。因故先请赐教!自为此类常识是“民间医”中的基本概念。为正“民间医”的真伪,董老师自当不必,东扯西拉,指此说彼,言不符实为是。
19
发表于 2009-3-14 19:21:0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世上怕就,怕在“认真”二字上。不知董先生弄明白没弄明白《内经》里所说的是啥?那里可有“必须一一对应”之说?!
不知是您有意“篡改经文”还是在不懂情况下,愣装一个点的?是非已经很清楚了。以我的偏见,总觉着凡是以“中医”身份抛头露面的同胞,最好能持重些。尤其是“民间医”无论是对学识或作学问,更当有根有据,不要说些满不着边的“天外语”。天下众多高人都在眼巴巴的瞅着我们,是如何能从这生存的夹缝里爬出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抖落掉千年里的尘土,洗刷净留在我们躯体里的污垢。而在新时代巨大的挑战面前,冲出罗网般的束缚,归还我们原本纯朴里的“清白”,且把我们的聪明才智付诸在人类健康的和谐中去。这才是“正事”!
个人的力量他该有多么渺小,人生岁月既是漫长确又是短暂的,而对那种自以为是,事实又不是里的“虚晃”,他骗不了别人,最终是“自已骗自已”。它不分你腰杆有多粗,口气有多大。用“求真务实”去要求自己,总会有它扎扎实实里的收益。别为大师的名头误了自已的生计,老实做人,作学问,那才是“民间医”的本份。
不是我挑剔董老弟在“推拿”界立足,正因为中医的新生崛起,真的是要在那“医技”中兴起。一句话,中医的兴起必回归到生态里的初始……
言语不当之处,尚请斧正。
20
发表于 2009-3-14 19:30:51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在民间传统传承医药网的帖子

不管咋说“疗效”是医生的生存之本,谁无视疗效,就等于放弃了自已的本能。多听些患方倾诉,多分同情患者,同样等于是在同情自已。谁跟我们过不去不要紧,千万别拿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俗说,“欺人便是欺已,骗人就会被骗”。
那的名头都不是“白送”的。天下只有自已送给自己的最真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3 15:30 , Processed in 0.0554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