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onma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8:4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下面引用由wqn12006/11/05 03:47pm 发表的内容:
既然伤寒少阳,是半表半里,你的祛寒药在哪里?你的发汗药在哪里?小柴胡,除了清利,就是大补,不可不察。不必象夫人一样说风谅话。
再有,你把小柴胡汤中的参、枣视为大补;把柴胡视为祛寒药都是错误的。你正是以你的上述错误认识,认为小柴胡汤是纯清里药与功用,推认小柴胡汤证是与阳明证等同,是宗阳明而来。你没有看到方中人参在用量上的差异和目的.你更没有认识到柴胡辛苦的药性.辛者走窜上行开窍也。你在跟本上就没有认识到外感伤寒的传变规律和阶段的差异、特点!你在妄说乱歪!不认识和否认柴胡汤证的病理学本质的客观存在必致法、药上的错误而导致直接的现显的不良后果!凡是临床医师都会活生生的体验到的。
对你主观创造科学的行径早有感觉。当初只觉得谎谬可笑,没有认识你的谬论的危害程度!
你在沾沾自乐于你的主观科学。并不择手段的全力推销自已。但你的所有努力,除了给中医学术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外,你所企盼的只能是空中楼格。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08:57: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5 11:25pm 发表的内容:



gonmai老师的伤寒造诣果然不一般,几段简明扼要的文字已将少阳证即小柴胡汤的理法方药讲解的淋漓尽致,要理解仲景少阳篇,读楼主文章就足以深明大道了。
能不能麻烦gonmai老师再讲解一下生姜泻心 ...
听了你的话,在起鸡皮疙瘩。
现在的主题是弄清少阳与阳明是否等同、宗与源。另有暇再议。
13
发表于 2006-11-6 09:5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6/11/06 08:57am 发表的内容:
...另有暇再议。
知道gonmai老师一贯都是很忙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13:15: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5 11:25pm 发表的内容:



gonmai老师的伤寒造诣果然不一般,几段简明扼要的文字已将少阳证即小柴胡汤的理法方药讲解的淋漓尽致,要理解仲景少阳篇,读楼主文章就足以深明大道了。
能不能麻烦gonmai老师再讲解一下生姜泻心 ...
--好像麻杏石甘汤也是外解内清的方子,和小柴胡汤应该可以互换吧?还请gonmai老师解惑--
两方不能互换。一为用于太阳表证的恶寒重加内热的方剂;一为用于寒、热互显交替、正气阳气不足的半表半里证。两者的病位及理的不同而法药亦不同而不可互换。前证因用了人参和没麻黄而发生闭表而喘热加重。并可造至引邪入里之嫌。后证或可因麻黄之功俊汗而致痉谵。不可不慎证区而用之也!
此前我曾强调过没有位觉空间结构立体实体就没有中医理论,难道你没有上述证的理、法、方药的义解中体感到?还是顽固的坚拉持你的空的高于科学的立场?

点评

解释的有点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7 16:33
15
发表于 2006-11-6 15:24: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11/06 03:49pm 第 4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6/11/06 01:15pm 发表的内容:
前证因用了人参和没麻黄而发生闭表而喘热加重。并可造至引邪入里之嫌。后证或可因麻黄之功俊汗而致痉谵。不可不慎证区而用之也!
...
gonmai 老师,我越来越糊涂了,还要麻烦你再讲解讲解:
并不是要将麻杏石甘汤去麻黄加人参,这样当然不行,而是将麻杏石甘汤换成同样是解表清里的小柴胡汤,因为[color=#0000FF]“是故,则以柴胡之辛以开解表驱表邪和引申里邪外出;以黄芩之苦寒以清里热。人参扶正气助阳助柴抗邪驱邪,助黄芩清里热益阴。姜枣则助阳开表窍。以此则达表里双解也。”这完全符合麻杏石甘汤的[color=#0000FF]“恶寒重加内热”
如果老师嫌小柴胡的不足以“开表窍”,要不就将麻杏石甘汤换成小柴胡汤加麻黄?
老师还是没说清楚为何不行?
不过我已经彻底接受你的位觉空间结构立体实体理论,现在越发觉得你的理论的优越,什么都可以解的通。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1:32: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03:24pm 发表的内容:



gonmai 老师,我越来越糊涂了,还要麻烦你再讲解讲解:
并不是要将麻杏石甘汤去麻黄加人参,这样当然不行,而是将麻杏石甘汤换成同样是解表清里的小柴胡汤,因为“是故,则以柴胡之辛以开解表驱 ...
你又在胡缠!
我的"两方不能互换。一为用于太阳表证的恶寒重加内热的方剂;一为用于寒、热互显交替、正气阳气不足的半表半里证。两者的病位及理的不同而法药亦不同而不可互换。"已经说的清清楚楚了!
太阳证--麻杏石甘汤证不可用柴胡汤治疗;小柴胡汤证不可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如果施行则必致"前证因用了人参和没麻黄而发生闭表而喘热加重。并可造至引邪入里之嫌。后证或可因麻黄之功俊汗而致痉谵。"这就是两证换汤可致的不良后果!
你不要玩弄胡乱搭配的把戏!
中医理论有位觉空间结构立体意识,如表、里、半表半里等。有意识就有实体。难道你不认为是这样?
17
发表于 2006-11-6 21:4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6/11/06 10:01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6/11/06 09:32pm 发表的内容:
你又在胡缠!
老师,你冤枉我了!是你说的两个方子都是解表清里的,而且你即没说明麻杏石甘汤的解表和小柴胡汤的解表有何差别,也没说明麻杏石甘汤的清里和小柴胡汤的清里的差别,不能把深究这些问题叫作胡缠吧!

好吧,那就换生姜泻心汤吧!gonmai老师讲讲生姜泻心汤的理法方药吧,一定要结合位觉空间结构立体意识来讲。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2:55: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6/11/06 09:45pm 发表的内容:



老师,你冤枉我了!是你说的两个方子都是解表清里的,而且你即没说明麻杏石甘汤的解表和小柴胡汤的解表有何差别,也没说明麻杏石甘汤的清里和小柴胡汤的清里的差别,不能把深究这些问题叫作胡缠吧! ...
你要看清本帖的主题,不要老挤主题好吗?那是太阳病的兼证。
19
发表于 2006-11-6 23:2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麻杏石甘汤也是外解内清的方子?
是吗!?
细细品味一下《伤寒论》就会知道《伤寒论》所说的麻杏石甘汤是一个开太阳气郁,清太阳实热之方了!

点评

有见解 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7 14:08
20
 楼主| 发表于 2006-11-6 23:31:3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小柴胡汤之理、法、方药要义

[这个贴子最后由gonmai在 2006/11/06 11:4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wqn12006/11/04 03:33pm 发表的内容:
楼主实际一点也没有解释,老师在课堂上大部分就这样教的。
那就各走各道,发展自己认为的中医。-=-=-=-=- 以下内容由 wqn1 在 2006年11月04日 03:38pm 时添加 -=-=-=-=-
与教材一模一样,我们这样学伤寒已 ...
先生过奖了,我真的没有注意到我的主题帖文是跟教材是一模一样。我也决不是抄教材。我知我没有那样高的水平。我是在对古水流的愤慨即时而发。此主题帖文的原文在你的另一主帖的跟帖中。是从那转过来的。
中医最缺的是忠实的原位解读中医。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gonmai2006年11月06日 11:39pm 时添加 -=-=-=-=-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在 2006/11/02 11:09pm 发表的内容:
人参不是增液补水的,对不起gonmai老师,我错了,人参是扶正的,请问老师人参既然是扶正,就要有阴阳之别,是扶阳还是扶阴?



看来是有了基本的态度了。但也不排除是在装样设圈圈套。
人参是补气扶正。当与阳药相配时则扶阳助阳益气;当之与阴药相配时则补气益阴,如配麦冬之生脉饮者是也。
小柴胡汤之人参之用重在于扶柴胡之辛以助表抗表邪,而之于黄芩有助于黄芩清里热益阴,但并不是什么“增液补水”。
小柴汤证即少阳证,为恶寒、发热互显交替,亦即“寒、热往来”。由太阳表不解七八日传变而来。“恶寒、发热“,“寒、热往来”是其主征。恶寒示邪犯表末解;口苦、发热示已有邪犯里并有里热的出现。这就是所谓的”半表半里证“的病理基础。治此证不能攻,也不能补,也不能单发表或单清里。而是要和解表、里。攻下必致邪陷里,补则致邪滞表里而不解。单发表必致伤津而痉谵。单清里则必致毁门引邪入里。
是故,则以柴胡之辛以开解表驱表邪和引申里邪外出;以黄芩之苦寒以清里热。人参扶正气助阳助柴抗邪驱邪,助黄芩清里热益阴。姜枣则助阳开表窍。以此则达表里双解。
此乃小柴胡汤证理、法、方药之要义也,你可懂呼?
此前我曾说过,没有立体结构则没中医的生命,此证也可是例也。你可体呼到此证之立体位觉空间结构感?
文字文字

点评

请老师讲讲半夏在这里的作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27 16: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09:28 , Processed in 0.0974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