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瞽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 16:33:4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数学先生的以癌治癌的设想疑似有不合理之处  
[ 一只烟 ] 于2007-01-13 13:33:53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一只烟
本人并不是搞生物学的,也不是搞社会科学的,我是一个农民工。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具有胡思乱想的权利,也许我就说对了呢?但我对生物学家或者社会学家是否看一看这个建议,或者数学先生本人是否看看这个不合理之处,一点都不在乎。我想说就说,你愿看就看,这就是了。
首先,在中医的观点里的癌症这个东西与西医的定义不同。西医主要指的是恶性肿瘤,而中医只提出了“药医不死病”这个观点,相对的来说就是死病也。死病是什么呢?在著名的《扁鹊问齐桓公》一文中,名医扁鹊最后避而走之,为什么?因为是死病,也就是癌症,不需要治疗了。有人觉得这怎么搞的跟轮子似的,不病不瞧怎么成呢?实际上死病的确是不用瞧的,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其次西医里所谓癌症的定义有问题,是机械的在看问题而不辨证的在看问题,是感性的在看问题而不是理性的在看问题。比如说肿瘤分为良性的、恶性的,就是一个不合理的区分。肿瘤就是肿瘤是一个病症,哪有什么好的坏的,良性恶性呢?物质运动罢了,在响应的条件产生必然的事物罢了。今天西医治疗癌症的办法,仍然走的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老套路。需要搞清楚的是这个病是如何产生的,找出其中的规律,对症下药给出治疗方案。
最后在中医的观点里非常强调系统性,在整个大系统下看问题。大系统与小系统是相对统一的,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系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小系统,都处在一个小的系统的环境下,但是它们最后都要归结到一个大系统的。就像在社会科学的里的一个定论一样,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一个小系统也不可能脱离整个大系统而独立存在的。
在其他小系统里培育出来的针对相应病症的细胞,不可能脱离它所要针对的对象而独立存在。民间有一个说法,在被毒蛇咬到人的地方,附近就会有针对这个毒性的解药。癌细胞也一样,它的猖獗虽然已经得逞,但是针对它的办法也一定就在附近。克制它的东西失效了,失去了平衡,才产生了所谓的癌细胞,它一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把它的另一方面对应的细胞找出来,拿到具备相对的条件的环境中去培育,再应用到治疗这个病上面来,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不强调它们的对立统一,不强调它们处于一个大系统下,就有些不合理了。
话说回来,死病不用治的,怎么办呢?古话说的好,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推倒重来就是,重病下猛药么。地球一样要转的,天塌不下来,这就是整个的大系统。
  签名档
我是一个农民。陈必红文字收集shxue.comQQ红薯群群号码一:5991097(有空位)QQ红薯群群号码二: (暂时未建立)

  回复关系:   
数学先生的以癌治癌的设想疑似有不合理之处    [ 一只烟 2007-01-13 13:33:53 ] 1038字 [ 3/92/0 ]


   

12
发表于 2007-1-17 18:40:2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蒲老的这例病案当初看的时候就有很深的印象,蒲老用药的特点和先师很相似,与现在的医生很不同,这里有一个应当关注的问题。蒲老认为: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肝风将动之象。治从肝肾,此属虚证,不可作实火治,宜益阴潜阳。但这里没有很多现在意义上的滋阴药,倒是用了不少的参附,这里治疗阴虚火旺、滋阴阳的思路与学院派的理论也有很大差别,后者遇此往往使用知柏地黄、三甲一类的方剂。估计现在很少有人用参附来滋阴潜阳了。从蒲老的使用效果来看是很好的,所以现在的流行理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13
发表于 2007-1-17 19:08:4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下面引用由普济2007/01/17 06:40pm 发表的内容:
蒲老的这例病案当初看的时候就有很深的印象,蒲老用药的特点和先师很相似,与现在的医生很不同,这里有一个应当关注的问题。蒲老认为: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肝风将动之象。治从肝肾,此属虚证,不可作实火治,宜益阴潜阳。但这里没有很多现在意义上的滋阴药,倒是用了不少的参附,这里治疗阴虚火旺、滋阴阳的思路与学院派的理论也有很大差别,后者遇此往往使用知柏地黄、三甲一类的方剂。
同是潜阳,有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不同。上实下虚者,多用滋阴潜阳法,如三甲复脉汤。上热下寒者,多用桂附诱阳归阴。二者有虚实寒热之不同,故治法有异。
下面引用由普济2007/01/17 06:40pm 发表的内容:估计现在很少有人用参附来滋阴潜阳了。从蒲老的使用效果来看是很好的,所以现在的流行理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欢迎普济先生常来。
14
发表于 2007-1-18 11:11:20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五积兄已经可以算是通家了,见识固非我辈所及。以后还要多多学习。
我在这里发帖原意,在于讨论此案之“火”,在现代理论中是属于阴虚不能潜阳,肝阳上亢,还是阳虚不潜,真阳外越的分别。
案中所见,“头晕目眩,有时四肢颤抖,甚则身动摇,不敢步行,耳鸣,口涎自流,咯痰不咳嗽,目视物模糊,口苦不渴,时有心慌,食欲不振,无饥饿感,睡眠不实,恶梦多,大便不畅,小便少。其人体丰面赤,脉两寸关微,至数不明,有散乱之象,两尺沉迟,舌质黯红,苔白腻”。用真武汤加味如何?
“由操劳过度,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肝风将动之象。”蒲老的观点与现代中医教材的说法很明显是不同的,应当注意其差别。我与同事聊如何学习中医时曾说过,差别是最应当受关注的。
另外,五兄所说上实下虚,其“实”表现为何?本案所指“上热下寒者,多用桂附诱阳归阴”,既已下寒,当是阳虚,案中所指真阴虚又是为什么呢?感觉与现代理论还是不同。
以上问题请五积兄费心予以解答。先在此致谢!
我对教材中的一些观点的确有不同意见,在与同事聊天时也常提及,也同样受到不同观点的反对,这倒不是有意立异,所说的也不过是前人曾经说过的。对于中医,本人学习得很不够,请五积兄不吝指教。
15
发表于 2007-1-18 19:32:1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下面引用由普济2007/01/18 11:11am 发表的内容:
案中所见,“头晕目眩,有时四肢颤抖,甚则身动摇,不敢步行,耳鸣,口涎自流,咯痰不咳嗽,目视物模糊,口苦不渴,时有心慌,食欲不振,无饥饿感,睡眠不实,恶梦多,大便不畅,小便少。其人体丰面赤,脉两寸关微,至数不明,有散乱之象,两尺沉迟,舌质黯红,苔白腻”。用真武汤加味如何?
普济兄好!还真抬举五积散!
这个医案,简单说是木虚土败之象,治法应该荣肝木,实脾土,换言之,为血虚风动之象,这个医案,和赵红军提供的那个丹溪医案有类似之处,可以互参。
真武汤是绝对不行的。
喝酒喝高了,为什么喝酒?今天搞懂了鸡内金,呵呵~~
虽然张锡纯的书看过不知一遍,真要能动里面一味药,那还真不容易。
怎么明白鸡内金的呢?
还是看叶桂的医案,然后旁参张锡纯鸡内金的注解,才通晓的。
16
发表于 2007-1-18 19:34:2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下面引用由普济2007/01/18 11:11am 发表的内容:
“由操劳过度,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肝风将动之象。”蒲老的观点与现代中医教材的说法很明显是不同的,应当注意其差别。我与同事聊如何学习中医时曾说过,差别是最应当受关注的。
另外,五兄所说上实下虚,其“实”表现为何?本案所指“上热下寒者,多用桂附诱阳归阴”,既已下寒,当是阳虚,案中所指真阴虚又是为什么呢?感觉与现代理论还是不同。
以上问题请五积兄费心予以解答。先在此致谢!
普济兄真客气!
这事有点复杂,今天不行了,喝酒喝高了,明天再议。
17
发表于 2007-1-19 18:23:31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下面引用由普济2007/01/18 11:11am 发表的内容:
另外,五兄所说上实下虚,其“实”表现为何?本案所指“上热下寒者,多用桂附诱阳归阴”,既已下寒,当是阳虚,案中所指真阴虚又是为什么呢?感觉与现代理论还是不同。
上实下虚:这个上实指的是邪气实,下虚指的真气虚。
上热下寒者:这个上热多指的是假热(但是也有真实热的,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配伍结构)
下寒指的是真寒。
这两个个问题如同郑钦安所说的:“治病就在肾阴肾阳上做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中医基础》教材其实就这个问题已经解释的很清楚,印象当中在“阴阳学说”那个章节里,普济兄可以查阅一下。
欢迎和普济兄继续交流。
18
发表于 2007-1-19 18:27:0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下面引用由普济2007/01/18 11:11am 发表的内容:
案中所见,“头晕目眩,有时四肢颤抖,甚则身动摇,不敢步行,耳鸣,口涎自流,咯痰不咳嗽,目视物模糊,口苦不渴,时有心慌,食欲不振,无饥饿感,睡眠不实,恶梦多,大便不畅,小便少。其人体丰面赤,脉两寸关微,至数不明,有散乱之象,两尺沉迟,舌质黯红,苔白腻”。用真武汤加味如何?
这个问题,普济兄也可以参阅《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里面说这类的问题,很详细。临床实用性很大。
19
发表于 2007-1-20 08:50:0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01/19 06:23pm 发表的内容:
上实下虚:这个上实指的是邪气实,下虚指的真气虚。
上热下寒者:这个上热多指的是假热(但是也有真实热的,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配伍结构)
下寒指的是真寒。
这两个个问题如同郑钦安所说的:“治病就在肾阴肾阳 ...
看完五兄的解说如坠五里雾中。
针对蒲老这则医案,体会蒲老这一代老中医对阴阳的理解,在下认为蒲老对阴阳的认识与“中医基础”确有不同。
五兄说,上热下寒者:这个上热多指的是假热(但是也有真实热的,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的配伍结构)下寒指的是真寒。“上热下寒者,多用桂附诱阳归阴”。
那这个“下寒指的是真寒”自然是阳虚无疑了,为什么蒲老医案中明确指出是“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又在治法中说明要“宜益阴潜阳”呢?
请五兄给在下解说一下,蒲老这里所说“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到底是上热下寒的真阳虚呢,还是真阴虚呢?
20
发表于 2007-1-20 09:03:0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中医说点实在的——《蒲辅周医案》一则

再向五兄请教一个问题:
“同是潜阳,有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不同”。
“上实下虚者,多用滋阴潜阳法,如三甲复脉汤。上实下虚:这个上实指的是邪气实,下虚指的真气虚。”
五兄在这里所说上实下虚,滋阴潜阳,下虚指的真气虚可以不可以理解为阴虚呢?
上实是否应当理解为阴虚阳亢呢?
不过就我个人的理解,下虚不限于阴虚,上实也不一定是阳亢。请五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9:12 , Processed in 0.05382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