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4-19 10:51: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4/19 09:58am 发表的内容:
以天地阴阳论人,原因并非是人之阳是否全来自太阳,类比而已,根本全在察同之法。
   类比是会发生错误的,人与天地不同,天之阳是一个点,地之阴也 是一个点,此运动较简单。人体:人之阳有几个点,人之阴有几个点,有谁能说清?我认为,人体阴阳是无处不在,故人体阴阳是多个点,人体多点阴阳怎能与天地两点阴阳相类比呢?不过类比也不是全错!  察同不易!!!!
12
发表于 2007-4-19 11:11: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这个贴子最后由古水流在 2007/04/19 11:15am 第 3 次编辑]

天地阴阳只有天地二点,运动简单,却有四时六气变化多端,请教这又是几点。
人体变化多端,究其根本却不出于表里寒热二点,还有几点。
察同不易,所以才更应该努力!
有些偏离主题了,古水流只想说明以天地阴阳论人的原因并非是人体的阳是否全来自太阳。如果先生对此无异议,关有点之多少的讨论希望能另开一贴。
13
发表于 2007-4-19 19:04: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下面引用由jiop2007/04/19 00:00am 发表的内容:
欲作为七情六欲或者为意向讲好象更好理解。
“或者为意向讲”,赞同这个思考的角度。
14
发表于 2007-4-19 20:15: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天有日月星,地有水火风,人有精气神.人与天地相应,这是不易的大道,阳气为人身之根本,阳气旺,犹若丽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犹若阴霾满布,万物枯亡。《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张景岳“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五脏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阳气固密,营卫调和,而可防御外邪之侵袭;脾阳健壮,就可运化精微,营养全身;肾阳充足,能推动整个机体,气血的循环运行,是生命之本,五脏阳气之根,即“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阳气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发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阳精若壮千年寿”,“阳精若在必能生”此之谓也。也就是说,人之所以有疾病、衰老,其主要原因就是阳气虚衰,而养生家,道家,医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培补阳气,益其真阴。所以,能够起到防病治病,抗衰老作用,使人之寿命延长
15
发表于 2007-4-19 20:22: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上古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所以医.易.道是用与体的关系
16
发表于 2007-4-19 20:36:1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大道本来无形象.目前说话是谁言?.........我说的都是勉强...几十年来我体会医易相通,黄老同宗.....生生之大道
17
发表于 2007-4-20 11:01:1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下面引用由古水流2007/04/19 07:04pm 发表的内容:
“或者为意向讲”,赞同这个思考的角度。
  这个角度看问题能得到古板主的赞同深感荣幸。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上,而卫外者也。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而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驰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总感觉此段语言是内径中一个重要层面的核心描述,或说是带有纲领性提点。也不知这感觉是否对错。
18
发表于 2007-4-20 11:36:0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能有共鸣,值得庆幸。此处的“寒暑湿气”同现应该不同与其他地方的“风寒暑湿”相伴。
19
发表于 2007-4-28 14:41: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溪流先生的主贴,是在官者以乱为罪而阐述《升气通天论》的一个方面。“圣人传精神”“圣人陈阴阳”,“阴之五宫”而不是阴之五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而不是失之则折寿而不彰。应当说,传、陈、宫、所,具有一定的含义。君主使物,不为物使,君主神明之源也,故传精神,陈阴阳也。乃住所在,五宫之中,换句话说,五宫为神明之舍。君使其臣,官者以治为任,以乱为罪。此为本之阴者,阳之合。
就中医理论整体结构来讲,这是不可获缺的,也是人与物本质的区别。“祝由”学说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并且用到了极至。实际上在临床的有些方面,加以利用,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否认,“祝由”学说对于现代确实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柏,但全盘否认对人的整体认识是有缺失的。如果否认中医理论中神明的其理,则很难理解脏腑和其经络的关系,从根本把人和物等同的看待了。
人主利于生杀之位,与天共持变化之势。人与天共持变化之势,贯穿于中医理论之始终。
下面引用由君竹2007/04/24 08:36pm 发表的内容:
[转帖]中医怎样治未病
养精调神铸就健康支柱
  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中医认为“恬淡虚
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
惊等情志的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
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医生为患者解决的不仅是身病,而且是心病,
与患者心灵的拉近和沟通,是治疗身病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
前者更为重要。从了解患者的精神因素入手,针对与病情有关的心理、
情感障碍,应用开导、鼓励、暗示、转移等多种心理疗法,为患者开
出可操作的精神疗法处方。在帮助患者消除精神障碍的同时,再辨证
地开出药方。
20
发表于 2007-4-30 18:29:1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考《内经。素问》阳气失常的病变

下面引用由溪流2007/04/17 10:23pm 发表的内容:
(水印部分不能引用)
先生所释之四维甚当!古代常有将四种并举之事称为四维之习惯。还望先生继续讲解!在下也有几句请教于先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不彰。此句之“所”,众多释家都作规律解,我认为只是处所之意。所以,经文下面就具体说阳气因于寒、暑、湿、气(四维)所失其所而出现的病状。对于“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之精绝辟积,有解作:耗竭天真,则筋脉【月真】胀,精气竭绝。—王冰;我认为:辟者,偏也。积者,居也。故此句经文的意思应是:阳气因为烦劳之扰就会外张,精不继,阳气则偏积于上,在夏天就使人造成煎厥之疾。此处之绝非灭绝之义,而为不继之义。这只是我个人之管窥。望先生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22:01 , Processed in 0.05573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